其他心得体会

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

时间:2021-12-14 10:29:50 其他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关于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精选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精选5篇)

  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1

  11月20日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12时左右参观了纪念馆,在导游的带领和讲解下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当时中国同胞遇难的情景。

  看着馆内的一幕幕我的内心深处一片澎湃,突然心疼的说不出话来,所有华丽的辞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一堆堆的尸体,一张张绝望的脸,泪水一次次地模糊了我的双眼。疯狂的日本人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我们无数苦难的同胞面前,没有怜悯,没有恻隐,疯狂的展露着他们泯灭的人性。虐杀儿童,那么多无法反抗的人们就这样被杀害。试想若是我们侵略日本,试想若是我们残忍的杀害他们国家的妇孺,他们又做何感想?还会否认这段伤害千千万万人心的历史吗?我们不要做跟他们一样丧失人性的人,只是让他们承认这段历史,承认他们犯下的错误为什么都不能呢?

  我会永远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那么在这里也请那些哈日一族勿忘记国耻。强烈推荐大家看看南京纪念馆。看完了,我想大家会明白很多,学到很多,也想起很多。

  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2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是为了避免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势力对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们倡导和平、友爱。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较量,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都非常激烈。让我们记住,30万同胞惨遭日军杀害;让我们记住,八年抗战,有3500万军民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勿忘历史,勿忘耻辱,勿忘那个年代我们受辱的局面,珍惜革命先烈用血拼出来的天下,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惨痛的历史面前,我们不仅要铭记真实的历史,更要吸取经验教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永远处于被动受辱的地位,任何时候,都要努力强大我们自身,只有中国强大了起来,立于世界强国之席,让外国侵略者不寒而栗,那我们才真正是不战而胜。

  我们唯有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少年强,则国强,不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着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3

  12月13日,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之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国之祭,南京的祭日,全国的祭日,中国民族的公祭日,举国悼念,人民公祭。

  84年前的今天,日本军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屠杀了南京市民三十万,三十万这不仅是个数字,更是血淋淋的数字,数字背后是我们中华民族同胞,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侵略罪恶。

  从《拉贝日记》等一些文件中依稀可以看到84年前的惨状,从幸存者口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屠杀的惨状,从纪念馆一幅幅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日军的残忍,他们完全没有人性的屠杀势必遭到今天中日和平人士的谴责,但是现在日本执政者不承认这段历史,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说法。

  中国必须强大,只有强大才能不会被人欺负。

  南京,有着太多的情感与眷恋,曾经的我,在这里读书生活。南京记忆,难以抹去实在太多。在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不可能去南京,与他们一同抗争,与大家一起亲临悼念。所能想的,所能做的,便是在身边做一些有利于公祭之事,或亲临烈士陵园悼念,或参加宗教活动纪念,或写文抒怀。

  12月初,恩师在秋风大和尚处得到了一份樱井宏的《受训笔记》,该史料内容包括了自1931年至1944年期间日本国内公开出版的战报剪报,其中有“七七事变”发生5年内“中国陆海军主要战力变化一览图”、“决战下的标准汉字表”等,同时还有手绘的20余幅地图详细记录了伪“满洲国”地区的基本情况,以及扬子江自上海、昆山至宜昌、重庆等沿线战略要地的.气候、水文、商贸等信息。

  我不是这份《受训笔记》的直接发现者和研究者,但我却是一名联络者。恩师在完成对该份史料的研究后,全国各大报刊先后转载报道。周五上午,苏州电视台的一名顾姓记者,通过其他途径要到了我的号码,并请我联系一下恩师和大和尚需要做一采访,了解情况后,我立即联系老师,告诉他采访之事,恩师说:你和大和尚联系,请他下午三点在华藏寺接受媒体采访。之后,我又向大和尚转达了恩师的意思。下午三点,多家媒体记者在华藏寺客堂采访了恩师和大和尚。

  一段笔记,一段历史,构筑了捍卫正义的一段国家记忆。无论在哪里,中华子孙都应记住这段历史,缅怀逝者,珍惜和平。怀革命先烈的同时,我也有所感悟。烈士们付出了生命,即使没有牺牲的抗日英雄们,也苦等了8年才等来对侵略者的正义审判。这其中多少坎坎坷坷,挫折失败,寂寞忍耐,甚至是战友的背叛。但是,先辈们没有放弃,才最终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同样,因为以郭家学先生为代表的复兴英雄们的存在,广誉远的复兴,中医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4

  今天是12月13日,是纪念“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同胞遇难的84周年!今天我看了《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看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对我们手无寸铁的同胞们进行了6周大规模的屠杀。恶心难闻的尸臭和血腥弥漫在城市中,大街小巷中横躺着许多尸体,死亡的气息触痛了惊慌失措的人们.难民们不知所措地奔跑逃亡,哭喊惊叫,一双双绝望呆滞的眼睛,一张张饱受摧残憔悴的面庞,惊醒了整个南京城的恐慌。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那无限的悲凉,沧桑。五千年的繁荣景象和辉煌的历史,顷刻间化无虚有,为之替代的只有那充满可耻的太阳旗子在污浊肮脏的空气中耀武扬威的飘舞。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三十万那!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南京城被死亡的阴云笼罩着。然而洗劫的仅仅只是一座南京城?日本人的利爪兽蹄践踏了整整大半个中国!拥有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如今却遭到小小日本的随意迫害,这简直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只有一个:我们国家落后。

  时光流逝,日本人早已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华夏大地。21世纪这个新的时代,曾经落后的的中国已不再落后,我们已越发强大,走向世界。

  我国虽然正在日益强大,但是过去的落后将受人摧残,如今落后必遭淘汰,这的确令人深思。我们应当稀缺曾经的耻辱、教训,为历史重新谱写上新的辉煌!

  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5

  国之强盛,家之富足,社会之安宁,未必要源于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辽阔。天时地利总有沧海桑田的变迁,总有白云苍狗的转换,而唯有一颗坚强的心,维系着历史的巨轮向着下一个历史的码头前进。谁站在船头,向着历史的深处回望初心与始终,面对伤痕时的内心有多沉重,未来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远大,历史的丰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国家公祭日之际,我们不必亲身经历,却应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柔软的内心,包裹着沧桑的历史,对历史喊话,对未来祈福。

  我们在历史深处挖掘沉痛过往,帝国主义的铁蹄似乎还在踢踩践踏,侵略者的刀似乎还在铮铮作响,我们唯有抚摸伤痛,让它结痂,化作坚韧铠甲;收捡断壁残垣,重铸民族信仰,像锈迹斑斑沉睡于地下几千年之久的青铜戈矛,越磨砺,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战必危,公祭日回顾历史、反思历史,不是要挑起敌对情绪,而是要我们都竖起警觉的耳朵,听,今天的世界在平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变化,地区之复杂,有时候远超我们的想象。你一定不会漠视我们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颓顿的片段;一定不会遗忘我们的民族艰苦摸索中那些创痛而未绝望的细节;更不会错过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高歌猛进的时代大潮。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弄潮儿,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站在巍巍巨轮之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不忘记忆,离不开历史的载体。设立国家层面的纪念日,是以国家名义对历史的记忆;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历史遗迹,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记忆,都是在告诉世界、提醒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民,不能、不会更不应淡忘那些曾经沉痛的记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祖国,每一个人都应牢记神圣职责,砥砺前行,这便是对南京遇难同胞的纪念。

【关于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精选5篇)】相关文章: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精彩讲话稿12-09

国家公祭日旗下讲话稿12-09

校长国家公祭日讲话稿12-14

国家公祭日红领巾广播稿12-26

学校国家公祭日精彩讲话稿12-09

校长国家公祭日精彩讲话稿12-14

2021收看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精选9篇)12-15

国家公祭日幼儿园讲话稿(精选6篇)12-13

小学生开展国家公祭日活动方案12-10

国家公祭日校长精彩讲话稿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