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2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
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最后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很多启示: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学习中百折不挠,奋勇拼搏,把这些红军精神发扬光大,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更多的中国后来者。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2
毛泽东这位伟人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不正是长征精神的高度凝练吗?
看了《红星照耀中国》,我惭愧不已。红军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不惧困难。而我呢?就因为小小的困难就怨天尤人,总想放弃。有一次我遇到一道不会做的题目,就生气不做,还怪题目太难,如今想起来真是惭愧。红军遇到困难积极面对,而我遇到困难就退缩。读完这本书,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每次遇到困难都要像红军一样,勇敢面对,永不言弃,坚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我坚信,我一定会像红军一样,不会被困难打倒,不会轻易退缩,做个坚强的人!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圆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红军战士一样的人,具有长征的伟大精神,不忘初心,永不言弃。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3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历史老师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多少英雄志士为了中国的解放,鞠躬尽瘁、壮烈牺牲。留下撼天动地的英雄故事,如果想知道这些故事,那就请读这本流芳百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由于对红色中国的好奇,而去探寻、采访红色中国写下的一本著作,可以说是概述了未解放的中国历史。其中也介绍了各具特色的红军战士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这些英雄的形象,感染了我。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毛泽东,他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是他带领我们的中国走向光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毛泽东
不厌其烦的为一个外国人,也就是作者,一一解开他心中的谜团。这让我感受到毛泽东是一个没有民族偏见、一丝不苟、乐于助人等精神品质,这让我对他更加敬佩、喜爱!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4
一九三七年的十月,斯诺发表了《红星照耀中国》,赢得了亿万读者,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畅销的书之一。
当斯诺走进红军队伍时,军中的场景让他惊讶,就这一个普通的人,他就是毛泽东?毛泽东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红军装,戴一顶普通的红军帽子,左胸上衣袋中装着一个陈旧而磨亮的铁烟盒子。他酷爱吸烟,谈笑间已经吸了几根烟。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那爽朗的笑声,似乎可以给人无穷的力量,可以穿透一切困难、险阻。可就是这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他带动和指挥着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革命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餐时间到了,斯诺看到,当时的菜也是十分简单,主要吃的是粗米和馒头,蔬菜和肉早已成为当时的珍惜物品,就连他这种“稀客”吃的都如此“简单”,无法想象红军吃的有多差。但就是这样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队伍,怎么会有精神和力气去搞生产、干革命。作为他们的领袖——毛泽东是怎么带领他们做到的呢?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5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China)》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在《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篇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6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基础,完成了本书的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的记者,斯诺站在一个公平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1936年,斯诺孤身一人前往当时中国革命战争最危险、最凶猛的时期,长途跋涉来到西北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
在这本书里,感受到斯诺笔下的毛主席是多么和蔼可亲,宽厚大度,勇敢无畏,让我感受到毛主席爱人民,爱社会的感情,为祖国强大起来做出巨大贡献。红军的军队是铁打的,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红军的兵官,从不把自己当做领导,不端起领导的架子,以身作则,把自己与士兵放在同一个位置,与士兵心连心。红军的长征就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惊险万分,无论是四渡赤水,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都显示出红军的有勇有谋。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一个未知的中国革命,让我对历史有了深刻的认知。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7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记》,作为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品。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层层封锁,长途跋涉来到陕甘宁边区,寻找红色中国的故事,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并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8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外国记者斯诺所写,他客观详实地报道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让全世界知道,在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这本书也是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资料。作为在当时写成的第一手资料,不仅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并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这是一部把中国介绍给全世界的书。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的屠刀则挥向人民,这个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大局,这个人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
党在成立初期,由于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曾受过很大的损失。新的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领导们的智慧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只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击退,在无数人流血牺牲后,更多的人勇敢站出来。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逐渐壮大,在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了,这是一个代表人民群众的政党。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知道:正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经历的苦难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了解过去,才能真正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将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9
红一军团军团部、红二师主力及红五军团,沿大渡河西岸,夹河北,协同袭取泸定桥,为中央红军主力开辟过河通道。
5月27日凌晨,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杨成武接到军委命令,担任左纵队先头团,以3天时间赶到并夺占泸定桥。同时,刘伯承、聂荣臻率红一师一部先行开进。6时整,红四团出发了,向泸定桥方向飞速奔袭前进。当时的路,有的是绝壁上硬凿出的栈道,有的是蜿蜒缠绕、忽起忽伏的羊肠小道,有的路边就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令人心惊目眩,随时有失足落入万丈深渊的危险。
突然,下起暴雨,天黑得像倒扣的锅底似的,一天没有吃上饭,加上道路泥泞,简直寸步难行。但是,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被困难难倒,他们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坚持前进。临近中午时分,红四团的机枪分队和配属的军团炮兵营也赶到了泸定桥。
他们很快消灭了桥头堡的敌人,又冲向泸定城,最终顺利夺桥。
红军们真的渡过了许多艰险,为了老百姓,战士们把自己的生命也拿出来做奉献,这难道不令我们感动吗?我们现在所以拥有这美好的世界,全都是因为我们有这些勇敢的战士。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0
这本书是一位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内战时来中国的报道,他不惧危险,走访前线,与红军同吃,同住,深入体会红军精神。
书中讲到了毛泽东,他少年时就有很强的反抗精神,他不惧强权,他敢于和当时代表很大权利的先生对质,最后还说服了他严厉的父亲,同意他去比较“先进”的学校。这在当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他也成了日后中国最伟大的领导人。
当时的少年毛泽东都有如此大的胆量去对质先生,因为他并没有随着大多数人,而是很有自己的主见。这不仅在当时,在现在也很重要,不能盲目跟随人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一点。
在书中,还记得一位伟大的人。他是一位大将军,国民党悬赏十万元要他的头,可是他还是丝毫不怕的走在大街上,他就是红军大将军—朱德。他的大鼻子是他的标志,在当时,人们却把敌人叫作“大鼻子”,于是一些小鬼子就说你的鼻子还不够大,不能叫作“大鼻子”。
朱德居住得地方很朴素,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他总是和几个士兵在炕上吃瓜人们一见他总是乐呵呵的,一点也没架子。民间却又很多他的神话,他能“上天,入地,分身,还可以飞”,这当然是夸大化了,不过也突出他深懂兵法。他也很懂照顾将士,一次行军中,他为了7省下些食物,连续二十几天不吃东西,只吃些野果,于是,得了肠胃病。
朱德平易近人,他很爱士兵,对自己却很吝啬,也不自高自大。这里只是朱德一人,但红军中的大将们无一不这样。在如此艰难的时期,能做到这样,是我们这个和平年代的人榜样。
埃德加斯诺来的时候并没有感触,但他走的时候,就感觉像“离家”,而不是“回家”,这正是红军所带给他的,也是让我们值得反省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1
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一张张照片,令我印象最深的则是红军总司令朱德,照片中的他满脸笑意,十分和蔼。
记得文中有写到朱德很爱护他的部下,他常常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并且十分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由此看出,朱德总司令是个平易近人的人。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朱德十分关心他人。从他妻子的描述中更能看出朱德总司令天性极端温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和蔼可亲。
他忠诚谦虚,服从指挥共产党,所以能够对红军保持严密的控制。朱德对“文职”领导的忠诚和服从是原因之一。朱、毛的联合不是相互竞争,而是相辅相成的。朱德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发布命令。这是革命的领导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因素。朱德是“三军”统帅,是红军稳定的象征。
正如文中所说的,“反正朱德不是圣人,但是在他的自己人中间——在穷人,毕竟他们占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他是个深受爱戴的人,他在一段的时间内曾经高举解放的火炬,在那些为中国的人权自由而斗争的人中间,他的名字已经永垂不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3
知道这本书很久了,但真正坐下来静静的细细的翻看却是第一次。打开它,一幅幅画卷跃然眼前,一个个故事向我们诉说,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先烈们却都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的面前,向我们展示了一群有气魄有力量有风度有抱负的先驱、一段令我们骄傲自豪的历史。
红色之旅对斯诺来说是一段神秘而又奇妙的旅程,一个外国人竟然和千万里外的东方古都的农民、战士有了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
斯诺的这本书,我理解他分为5个部分,探索红色中国,中国共产党的由来、长征、同红军在一起、回到白色世界,全篇他带着疑问,走进了红军生活的地方,从这里他认识了M、朱德、周恩来,他也对共产党产生了最初步的认识,慢慢的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战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指导,让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巧夺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草原,头上顶着战斗机,面前迎接着大自然带来的挑战。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年轻人就像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最终是属于你们的。”我们青年人即使生在和平年代,也不应忘记无数在斗争中流血流汗的先驱,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此刻的幸福与安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心怀感恩,把长征精神融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以芳华立誓,不负眼中星辰熠熠,我们要做新时代敢于追梦敢于圆梦的新时代青年,肩负初心和使命,敢试敢为,勇敢的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奋斗向前,扬帆起航。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4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考察、采访、记录红军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勇气、毅力的一本书。在记录长征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红军在长征路上的艰险。在这过程中,有不少人饿死,有不少人因为大草地而失去生命,也有不少牲口也在也起不来了。尽管过程艰难,6000多里的路程。红军依然坚持了下去。成功了,为了中国;成功啦,为了红军;成功了,为了和平;成功了,为了好日子到来。
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诗是这样写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我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带领红军顽强不息,与蒋介石抗争到底,才换来现在的中国的和平,需要那么多人的牺牲才换来现在的中国,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毛主席作为领导人,无处不关心同志们,对待老百姓们也是没有身份,没有架子,有亲和力,待人友善。红军们经常帮助老百姓,因此获得了许多民众的爱戴。在路上,老百姓们也总会帮助红军,就算仅剩一口米,也会拿出来帮助红军。军民团结的力量带来了中国的和平。
和平鸽代表着和平,但也有许多地方仍在继续开战,所以我希望和平鸽不仅向往着中国和平,也向往着世界的和平!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5
我是第一次看这一本书,看的时候是挑选了一些看起来比较吸引我的章节,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的非凡之处在于,它首次记录了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的生平故事,以及这场鲜为人知的革命。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极具预见性的。斯诺的这本著作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是因为它在两个方面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一是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二是作为对历史趋势的预见。这本书的地位,不仅仅是处于政治与回忆录,更是一本记载了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斯诺以一个美国人角度讲述了中国的情况,这本书中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些美国社会的色彩,但是我读了这本书后,更加了解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难处与存在哪些巨大压力,我之前一直认为中国在抗战时期打仗是十分容易的,小时候看地道战,地雷战,感觉小鬼子特别傻,踩个雷就上天了,实际上战争是十分残酷的,所以,我们更不能忘记以前的屈辱,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强大是来之不易的,是来自那些有着高尚奉献精神的革命烈士们,我们要去敬重他们,纪念他们。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6
一百年前,我们,中国,中国人民。都正处于一个水深火热的时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二十一条,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大屠杀,还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等种种的耻辱。
放暑假了,这次暑假里。我们的语文老师让我们读了一本名著,名字为红星照耀中国,我本以为这是一个中国人写的,但是没想到的是整本书竟然是一个美国作家写的。
这本书的主要写的是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来战胜敌人,在失败的过程中不灰心,不放弃,在革命的的旅途中不断地帮助农民帮老百姓,他们的的军队是以农民为主。而在这本书中还有几个十分精彩的.故事。官帽山上的三百多名红军战士被敌军重重包围。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萝,马上带领三百多名红军战士用藤蔓顺利下了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海油很多很多振奋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的理想百折不挠,奋勇平博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的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7
为什么共产党最终能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戴?历史书告诉我们,是因为共产党的领导人顺应民心,重视工农阶级的人民,希望使新中国的所有人都享受应有的权益。这样的想法当然没错,但从这个标准答案当中,我却发现了一个简单但让人深思的道理:没有霹雳手段,怎怀菩萨心肠?
在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写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安定生活。我们可以从这些描写中看出共产党是用一种关怀的态度对待工农阶级的。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态度,同时这也是当时许多人坚定追随共产党的理由。作者采访了许多共产党领导人,他们当然提到了共产党对于人民的关心和帮助。但是,他们也毫不避讳地提到,共产党对于剥削阶级财产的强占。
工人农民在看到剥削阶级的财产被强征时是十分解气、高兴的。但这对剥削阶级的人们来说,似乎十分残酷无情,很不公平。
后来我想,这确实是一种霹雳手段。但这种顺应民心的霹雳手段从另一方面看就是合理的政策。剥削阶级的浮财,正如其名一般是剥削来的,从贫苦人民那里剥削来的。现在共产党实行这样的政策,将劳苦大众被剥削的钱还给劳苦大众,这其实是正义的,或者说从大部分人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
霹雳手段的实施是必要的,因为如果没有这种霹雳手段,共产党对于工农阶级的菩萨心肠也并不真实。在生活中我们面对许多问题时,总是下不了手,感觉自己像个菩萨一般不忍“杀生”,但没有过霹雳手段的菩萨,最终的菩萨心肠并不真实。没有霹雳手段,怎怀菩萨心肠?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8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题记
《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毛主席和蒋介石对抗之时,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专门来到我们国家,来寻找那个能统治国家,爱护人民的人。
他先去采访了国民党,觉得他们只是为了争权夺利。而蒋介石更是荒唐,他是先除掉自己的同胞,而不是合作一起打败日本人。后来斯诺经过重重阻拦来到红色苏区,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他采访完毛泽东,看见毛泽东在路上碰到农民,就跟他聊上了几句,探讨探讨种地的问题,问农民今年有没有收成,埃德加斯诺就想,南京政府悬赏二十五万来要毛泽东的人头,而毛泽东却不以为然的聊着天。
在红区里有一所红军大学,这个大学的校长是一个二十八岁的指挥员,据说他从未打过败仗。在一班老练的战士们组成的学生里,平均年龄二十九岁,没人有平均八年的作战经验,以及平均三及处的伤疤。这个大学大约就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高等学府”。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9
近日,读罢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了有关红军、红军领导人以及苏维埃共和国等的种种,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也当属红军了。
首先是为人处世方面。为此,当以两个方面来叙述,一是红军整体对待人民的态度,二是红军领导员对待红军战士的态度。而不论是那个方面,都不可否认地体现出了红军的待人厚。
在红军对待人民的方面,从老百姓的反应中就可以得到结果。在此引用一段斯诺在书中所写的一个少年在谈论红军时所发表的意见:“咱们以前有过免费学校吗?红军把无线电带来以前咱们听到过世界新闻吗?······你说这苦,但是······这就不算苦!咱们少先队学会开枪大汉奸和日本,这就不算苦!”由此段就可以轻易地看出,红军的行为不仅使小孩认同,而且连小孩也自愿加入红军的行列!这就相当于说,红军得到了相当的认可!而人民对待白军方面的唾弃、叫苦不迭,就与他们对待红军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对比,这也就更加体现了红军的待民亲和。
红军领导员对待战士平时是以平等著称。据斯诺介绍,红军指挥员不仅吃住与战士们混在一起,而且还经常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并且,在打仗时,红军指导员区别于白军指挥员的是,他们常常带领战士冲锋陷阵,而不是“运筹帷幄”。
其次是红军打仗时的英勇神武。书中所讲述的事例“大渡河英雄”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当面对空荡荡的铁索桥时,当面前是舔人的火舌时,红军战士都没有丝毫畏惧,冲了上去!且不说读者让自己想像一下,光是同他们的敌军相比,敌军就逊色了不知道多少倍!如此勇敢的勇士,怎能不让人敬佩?
《红星照耀中国》,这是历史留下的深深的痕迹!是它,使我久久不能忘记那些红军战士!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20
最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作者是美国埃德加·斯诺,他是一名记者。这本书讲了作者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时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红军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在书中,我认识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还记得,当斯诺走进红军队伍时,他被军中的场景惊讶到了,看着眼前的普通人,难道他就是毛泽东?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红军装,带着一顶普通的红军帽子。口袋中装着一个老旧的铁烟盒子,单凭这一点就能判定他是谁了吧。这样看起来他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他领导着一支庞大的革命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斯诺在吃饭时,红军们吃的也非常简陋,只有蔬菜和馒头,在当时,肉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奢侈并稀有的。但就是这样一支吃不饱穿不暖的队伍,仍然为自己的国家搞革命。
在到毛泽东住处的时候,斯诺只看到了几具简陋的家具,其余的都是书。只是墙上有一张照片,上面的人眼神坚定,向远方望去,多年硝烟战场似乎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一点痕迹。他就是毛泽东,一个平凡而又神奇的人物。
斯诺以故事的形式向我们真实描述了中国红军为了理想而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这让我明白了:在这幸福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不负众望!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20篇)】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篇02-14
照耀用英文怎么说10-08
红星闪闪串词05-12
《闪闪的红星》读后感-六年级01-11
红星闪闪节目串词05-22
《中国诗与中国画》读后感01-20
《中国诗与中国画》读后感范文09-13
中国文脉读后感01-19
有关《中国诗与中国画》读后感范文09-12
红星美凯龙315活动方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