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28 22:58:01 其他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主持人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主持人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主持人心得体会

主持人心得体会1

  从《奇葩说》第六季的舞台上被淘汰后,许吉如又迫不及待参加了央视的《20xx主持人大赛》。

  然而这次不比《超级演说家》与《奇葩说》,与一般综艺性舞台不同,央视的主持人大赛不仅考验一个人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积淀力而带来的深刻思考,心性的沉淀,以及从业经验,随机应变能力。

  从这次许吉如的表现来看,除了学历带给她的名誉,其它的作为一名主持人的专业性素养这些能力,她都不具备。频频参加综艺节目的她,到底抱有什么心态?想要迎接挑战、追逐梦想?可是路在脚下,已经拥有高学历的她,为何不想着用时间来积淀自己呢?

  她在20xx央视主持人大赛新一期节目中说她自己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主持人,其实说来这个梦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第一点为何大学专业选择的是法律,而不是播音主持?第二点在于,从参加《超级演说家》再到《奇葩说6》,被奇葩说舞台淘汰后,为何一口气迅速又去参加央视的主持人大赛?真的是在为梦想努力吗?还是在追寻一种曝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机会?

  主持人这个职业要想做得好,首先得要从基层的记者开始沉淀,从人民基层当中体验生活,这样才能让你的视角变得更加独特和开阔。或者说从业的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作为一个主持人是很考验反应力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然而,许吉如或许更加适合演讲,她的评述,对于这种新闻类主持是非常不适合的。康辉在节目中也指出,许吉如在3分钟即兴评述的环节中,整个思路很乱,没有作为一位新闻类选手该有的独特视角。

  其实可以感受到许吉如的目的心非常强,她或许是着急于证明自己,也或许是太想要赢了。可是作为央视这样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舞台,选择主持人的标准是离不开主持人自身对于人物事件的那份感受力的。

  即使是新闻类主持人,在外表严肃而正经的神情下,面对人物事件时,心中的感受力还是非常强烈的,这一点可以从新闻联播中他们的语速和语调的高低感受出来。作为一个主持人,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物,而是对万物有情、有温度、有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从一开始在奇葩说第六季的舞台上出现,许多观众是能被她个人学历才识所吸引的,可是到了后来她为什么越来越不招观众喜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她身上的目的心太强、功利心太强的缘故。

  同为哈佛出身,詹青云又为何更讨大家的喜欢?因为她身上有亲民的气质,有一种亲和力,她在辩论时,只会就观点,用自己的知识来密集输出与之对抗,同时她的逻辑性也是非常强的。但是对于许吉如,她辩论时,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扑面而来。

  尤其是她与詹青云对抗的那一场辩论,有网友就表示:许吉如脸上的表情太可怕了!反而詹青云就十分镇定从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人与人之间虽然隔着有距离,但是还是有一种同理心存在的。因为人是情感型动物,这样的一种同理心,会让绝大多数观众站到了许吉如的对立面。

  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柴静,她用了十年时间打造了她的节目专栏《看见》,她同时也真切的作为一名记者实地采访许多案件,在最底层的人民中间,她要用她自己所坚持的报道,让许多藏在阴暗角落的事件得以被广大群众看见。

  作为一名记者,现在的她早已退出央视这个舞台,但是她曾经留下的.一切,是会永远留存在每个曾经观看她节目的人心中的。

  柴静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有亲民的气质,有深刻的洞察力。而深刻的洞察力、深邃的看见感,这不是一开始的她就拥有的,而是在不断的沉淀过程中获得的。

  同为记者出身的,也在前期参加过央视主持人大赛,她的名字叫:邹韵。作为记者长期的驻外采访经历,使她在这个舞台上有了一种从容的底气,对人物事件的评述也总能看到核心关键所在。曾经也搭档过国际新闻频道的主持人刘欣,康辉对她的表现表示肯定。

  其实,无论是作为记者还是主持人,深刻的看见感是一个重要的专业主持人素养,通向主持人的路途看似遥不可及,特别是央视这样一个专业性的舞台上,个人能力高低,一下就能见分晓。

  许吉如未来的路还很长,如果真的想要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先从基层记者开始干起,不断地积淀沉潜自己,或许是她最好的选择。

主持人心得体会2

  20xx年央视主持人大赛首轮第5场,文艺类6号选手苗霖,压轴上场,成了本场最具争议的选手。他风格迥异,全程激情澎湃,眼睛炯炯有神,跟表演了场评书似的。喜欢的观众觉得主持人不应该千篇一律,苗霖有特色,力挺他去体育频道解说赛事。不喜欢的观众觉得苗霖表演痕迹太重,评书超过了主持本身,不像一位主持人。

  3分钟自我展示环节,“身穿大褂说南北,云遮月里听惊雷。”苗霖以掷地有声的开场,追忆了单田芳先生传承评书的一生:留下了1。5万回评书、9000多万字,每天播一回也要播到20xx年。90秒即兴考核环节,苗霖机智幽默,自带评书气质和曲艺范,特别是那一声高喊,竟然送走了刘梦遥,好笑又有种冥冥之中的巧合。

  最终苗霖获得了95。792分,在小组排名第二,顺利晋级30强。个人认为,虽然苗霖的主持有评书艺术加持,在众多选手中独树一帜,但这毕竟是主持人大赛,不是《星光大道》,跟同场的其他几位选手比较,苗霖的主持专业能力优势并不明显。至于评审给他的打分,只能解释为他排在首轮最后一位出场,评审标准没那么苛刻罢了。

  观众对苗霖的争议,基本与董卿指出的问题保持一致:评书对你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有它好的地方,你的情感很饱满,说话掷地有声,语言很有节奏感。但是有利有弊,表演和主持一定是两码事,表演的语言是有特定情境的,一旦过度强化了之后,你可能就受限于它了,不要在所有的节目里都显现出一个特点来,把它为你所用,而不要被它给羁绊住了。

  苗霖想走评书和主持相结合的路线,努力打造个人形象IP,这本身想法是好的,但他这个“度”没把握准确。目前苗霖更符合评书演员的特质,体现在主持方面就是太“评书”,张口就自带评书气质和曲艺范。文艺节目主持人的主要作用是串场,烘托节目气氛,引出嘉宾或内容的,如果串词完全表演化,那就成了个人秀场,这样他自己也很累吧。

  虽然晋级了但苗霖面临的考验更多的在现实,评书式主持之路,确实不好走。苗霖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是一名足球解说员。苗霖的“评书式足球解说”争议由来已久:将解说中融入评书,很巧妙能吸引人,但更多的人并不买账,认为他博眼球,形式大于内容,缺乏专业知识支撑,脱离了足球解说的本质。

  当然,单从评书表演来讲,苗霖是成功的,看得出来有骨子里的热爱。单纯搞个脱口秀节目,效果可能要比足球解说好。因为将评书融入主持的路,苗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的苗霖表示,评书是他的爱好,主持是他的工作,他一直努力想把二者结合,现仍在摸索中。

主持人心得体会3

  此时的窗外是天地间浓妆艳抹的时候,阳光失了些先前纯粹的灿烂,仿佛染上了一点儿晕色,有种想要招惹些回忆的味道。而此时的我手中翻启着厚重的专业书,感慨着自己的专业学习竟如此飞逝而去,付出了几许?又收获了几分?心中不觉像极了窗外交错的欣喜与无奈。

  记得初学“气息控制”时,我始终都找不到“气息流动”的感觉,反复练习仍不得其法,而后,我的小课老师告诉我:“现在你干脆忘记任何具体的理论指导,记住,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说的,从心里向外抽取的!”我随即想起妈妈告诉过我的“为文只是因为心坎里的话要出来。”是的,为文,为人,播音都是一种心灵的传递,无论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苍茫,还是“八百标兵奔北坡”的生动,言为心声才会有情,有流动。在专业学习里,从“气息控制”到“播音创作中的感受”,从“情感的引发和聚积”到“对象感”的把握,我一次次地透彻着“言为心声”的真正含义,也领悟了它在稿件创作中的重要。所有优秀的播音都是由于与受众形成了共鸣,所有“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播音都是由于传者与受众间精彩的沟通——“对象感”合适积极的把握。专业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我也在不断地摸索着“心中有人,心中有情”的播音状态。今天在安静中梳理我专业积累中最深的体会,心有惶恐但仍无限感激。仔细地揣摩和斟酌,算是对专业学习之路段落的献礼,也是在新的起程里再一次的抛锚吧

  (一)

  在西方传媒的定义里,播音员意味着一种职业性,权威性,个性化的力量。作为传播者,宣传有的放矢,宣传深入人心尤为重要。这要求传播者要与受众溶为一体,以“有人来听”为基础,成为“有人要听”。说话是要看对象的,播音更应如此,努力地获得最准确最积极的对象感,才可以使播音员主持人不但悦耳悦目,而且赏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所以,获取对象感是播讲稿件“有的放矢”的关键。对象感也就是“心中有人”,为着他们而想着他们,时刻不忘记他们。也就是受众群总在你心中存在着,做聆听状等待着传者的字字如珠。

  关于对象感,播音学张颂教授是这样定义的:“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对象感是被播音员用来作为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只有当你充分了解受众对你宣传的内容可能会有的反映,了解你所面对的受众的情绪和情趣之后,你的播音才会更有针对性,“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才能迎刃而解!

  西方的传播行业对于“对象感”也极为重视。英国广播公司教员罗伯特·麦克利什说:“融洽的关系是靠着为观众设想建立的,寻求这种无形间的沟通是‘无线电波的延伸’。”所以,融洽的氛围是交流的前提。在当今大多数的听众都是以广播为背景声音的环境下,如何使“文字脱离稿件”飞入受众的耳朵,并引领他深入其中,几乎成为了所有传者的难题。面对“去创造有生命力的语言,并让它以自由的个性与听者坦诚相见”这种极致化的追求,传播者依然把“集中精力,调动情绪,把心思放于受众”首当其冲地推为重中之重,这千锤百炼之后的“青睐”可见一斑。 在专业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说:“你播音像自言自语”,或者经常会在播完稿件之后自己都不知所云,面对同组同学面无表情的反应,尴尬万分。

  这些都是没有找到准确的'“对象感”并没有由此深入理解稿件所带来的窘境。没有动已心,又如何动人容?没有在寻找对象时“入乎其内”,又如何在播讲中“呼之欲出”?

  推而广之,凡能受到听众、观众欢迎的节目,其“对象感”都很强。像《为您服务》这种服务性的节目,在聊天似的谈话中充分的实现了互动的交流感。而且由于对象感的作用,使播音与主持具备了真诚热切,情感积极,语言丰富,平易亲切特点,其播讲的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出乎其外”如果被称作是质的飞跃,那么“入乎其内”则定是积累质的基础。“手到擒来”的前提依旧会永远是“铁鞋踏破”,这一点在播音创作中仍是真理!

  (二)

  获取对象感是一个不断地积累和沉淀的过程。

  在播讲稿件之前,我们一般都要对受众进行具体的设想。而设想的依据则是语言内容所反映的主题和目的。因此,理解语言内容是根本,深入主题是挖掘之器。

  在此,我想谈谈获取“对象感”使“言由心声”的途径。

  从西方对于播音员的定义不难看出,“权威性”对于播音员的重要。这里的“权威性”与“可信性”并不完全重合。权威性是指一种状态,而不是单纯的声音。“权威性”是“你对你所谈论的事很了解,而且能给人信服的解释,并随时准备向别人解释清楚。”它来自于冷静的头脑和丰富的内涵。传者必须深入了解所言之物,把自己要表达的事物溶化在自己的血液里,才可能在与受众交流时做到“言之有人”

  “言为心声”。

  所以提到“写作”的重要,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报道》的新闻主持人约翰· 伊说:“关键在于完全搞清楚你所要念的东西,然后再开口。如果你明白了,听众也明白了。”熟悉播讲内容并且使自己的思索蕴含其中是播讲愿望有所激发的动力。知道讲什么,才明白要讲给谁听;知道受众听什么,才明白要怎么讲。英国ABC新闻的经理曾批评一些年轻的播音员并不理解所念的东西,把新闻节目做的像在猜谜,甚至错词不断,这都不是有前途的新闻人士应该犯的错误。可见,在播音中做到“心明眼亮”并非易事。

  《妇女时间》的主播珍尼·莫瑞说:“如果你不能写的话,你就不是称职的主持人。”——写作能力是一个传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在这里,“写”所包含的不仅有语言组织能力及谴词造句的功力,还包含了播音员主持人个人的思考和角度。同时“写”的过程也是传者消化信息的过程。英国四频道主播认为“所有的信息新闻都要了如指掌,否则会影响其播音风格。”“有些报道要动手写,使其可以适应我的风格。”这种深入稿件,努力寻求对象感,挖掘内心感染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深思。

  正如美国新闻单位的策略是“微笑微笑再微笑”,英国则是“微蹙微蹙再微蹙”。其实表情只是他们定位对象感的一种方式,而努力做到“由已达人”才是他们的真正意图所在吧!

  (三)

  获取对象感的另一方面取决于创作主体——播音员要有“感”。这是根据自我感受而言的。你要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感”;要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要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要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感情是引发共鸣的全部体现,你要时刻感受听者的存在,并努力地把你的“感”与之交流,呼应,深切于一体,浑然于一体!

  “感”中要有情。有情的对话才吸引人。如果播音员是画家,他一定会在用情处用水彩 淡淡地涂抹一层再一遍遍地浸润,而不会狂甩几点火红的油彩了事。情发于声,亦止于意。

  “感”中要有“意”。像极了古代的绢画,意在笔先,笔停意存。比如我们最惧怕朗诵的“再别康桥”,在播音员陈醇老师的播讲中慢慢化为“魂断康桥”,意于情中,余音袅袅,绕于听者之梁。

  “感”中要“畅”。我们在播讲中总想找到一种“畅所欲言”的感觉,这样说起来才有动性,听起来也会舒展。只有让受众在你的语言中觉得“畅”,才可能毫无阻碍地找到你所传达的“情”和“意”。

  在所有央视的节目里,一直难以忘怀张悦主持的《为您服务》。曾经不懂得运用专业术语时,总以“舒服、惬意”来形容她的主持,而今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词语——“对象感极强”来概括她的优秀。她用她亲切温和的语言传达方式展示了一种东方的美,非明艳之美,非华丽之美,而是气质之美,人情之美。记得在一次中央台庆的晚会上,张悦总结她的风格时说:“每次上镜都是一次回家,不是‘破门而入’,而是‘翩然而至’”。现在回头想想,才品出其中滋味:心中有情,又怎会矫揉造作?心中有意,又怎会虚张声势?

  总之,获取对象感是播音“言之有物”的根据,“对象感”的把握也是“言之有情”的升华。而这一切技巧手段的应用都需要深厚的积累和踏实的付出。我们思想就像是种子,如果你播种的是劣质的果核,就别幻想会结出大大的苹果!寡情心枯才会有淡而无味,言为心声才会有情溢于表!

  我曾经一度以为“此声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优美之声才是播音的光环所在。可一千多天的专业学习让我懂得了:只有发自内心的声音,才是最美的。现在的电视不缺笑料,也不缺信息,可就是缺少了点儿享受后的一缕余音,一点儿回味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众传播个性化成功先例在身边,网络传播个人化别致风景在眼前,我们还有许多希望可以创造,亦有很多艰辛要去闯荡。路很长,古有“莫叹生不逢时,贵在奋斗不息。”今日,让我们“莫叹生无奇迹,贵在奋斗不息!”,且永不止息

主持人心得体会4

  XX年3月22日,我们全体教师赴长子县东方红学校学习,听了三节课,和讲课的老师交流了一节课,感触颇多,思考不断,现简要总结如下:

  1、课堂上小组合作分工明确,真实高效。不论是复述回顾、还是设问导读自学后的探讨、还是巩固练习的检查等等,确实达到了合作的目的,确实有实效,绝不是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合作的程序,细化合作的程序,比如复述回顾2人小组怎样活动,是组长检查组员,还是2人一齐说,还是一人说一道。设问导读自学后的探讨怎样交流,是按设问导读的问题的顺序一个问题一个问题交流,还是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向大家请教。如果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交流,是各人拿住自己的学案,四人轮流读题目和答案交流,还是把4个学案摆在一起,对答案,答案不一样的交流。巩固练习如何检查是在大组里对判,还是交流以后再对照同学的板演自己检查。大组里交流过程中已经改正的错误要不要再汇报。等等。所有学生合作的程序我们都要研究,研究出最有效的程序,然后在训练学生。

  2、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思维碰撞的火花层出不穷。

  尤其是听的第一节课,这边说罢,那边补充,这个说完,那个提出不同意见,学生们一直在积极思考,有效交流。这得益于教师让学生想好,站起来就说,不用举手等老师点名,学生们时刻准备着,也时刻在竞争,自然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更得益这位老师合理的制度保证和长期的训练,因为我们听的第二节课就出现了三、四个小组同时站起来同时汇报,谁也听不清楚谁的发言,最后还是由教师点名回答的情况。第四节课交流时,当我们问到如果好多同学都站起来回答,怎么办,第一节课讲课的老师说,优秀的学生主动坐下,让不优秀的学生回答。你认为你比他优秀你就坐下,把机会让给别人。如果我们要想达到这样良好的效果我们该怎样办?怎样制定合理的制度?怎样保证交流有序节省时间,而不是抢来枪去,造成短时混乱,最后还得教师点名。

  3、设问导读可以分段自学,分段讨论,分段交流,分段展示。第一节讲课的老师在让学生做设问导读时,先让学生做设问导读的前几个题,计算出4幅图中国旗长和宽的比值,组成比例,思考了比例的意义,然后即时讨论了,即时交流了,不明白的明白了,不会的学会了。再做后几道题利用四幅图的.信息组成不同的比例,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呀,效果很好。如果向我们以往的教学流程设问导读让学生一次做完,一次讨论,一次交流。学生们怎样组成比例,比例的意义都不一定知道,在让他组成不同的比例,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等,简直等于浪费时间。也就是说我们的五环节教学法设问导读和展示交流,可以分段进行,交叉循环,一步一个脚印,螺旋上升,老师和学生一起去爬坡。而不是一下子做完设问导读,让学生独自上台阶,第一个台阶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上第二个台阶,再上第三个、第四个台阶……,有的上到第一个台阶就上不去了,剩下的时间浪费了,有的学生能力强努力上完了所有的台阶,汇报交流时,老师硬要把他拽回原处,重新上一遍。

  4、数学课也能有预习课。我们上课,有时总感觉小组交流的时间不好处理,时间短了小组交流不充分,时间长了,又影响后面的教学环节,导致整节课完不成教学任务。听了第二节课,我才发现,数学课也可以上预习课,先让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充分预习、交流、研讨,到第二节课直接展示交流,巩固练习。

主持人心得体会5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网上看到了关于婚庆主持的帖子,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就开始了关于婚庆主持资料搜集。自己在网络中漫无边际的寻找实在是没有什么头绪,心里干着急也没用,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汉韵相识了。

  在这里我懂得了什么叫礼仪,是朱锐校长的一言一行诠释礼仪的真谛和内涵,也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不论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做主持的过程中礼仪的重要性。

  朱锐校长的名字中有一个锐字,因此我和她有种共鸣,她每次的教诲我都深记于心,每每有关键的场合她的教诲总像在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我找到了成功的方向。

  在开业庆典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朱锐校长的英姿,如今叱咤婚庆主持届的她当时已经初显优势。在那堂课上我学到许多在以前根本无法接触的知识,在那堂课上让我对庆典充满好奇,就是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我在汉韵的课堂上成长,主持风格也在朱锐校长不厌的教诲中成熟。

  在这里我懂得了什么叫婚俗,周澄老师是一名军人,他在不失严谨的同时又让课堂变的欢声不断,多才多艺的他是岛城的第一婚庆名嘴,但是他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也是对周澄老师的最好形容了,满腹经纶的他用自己多年的主持经历和自己对婚俗的深入研究,在课上用朴实、幽默的语言给我们这些渴望得到知识的孩子们讲解着,时常会在课堂上听到周澄老师那响亮的嗓音和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诵,在他身上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出色且成熟的婚庆主持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多才多艺的他也是我今后要学习的榜样。

  在这里我知道了什么叫婚庆主持,是张肇平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和细心而周到的实战演练,让我一个对婚庆懵懂的`人渐渐变的熟悉,他可以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婚庆中所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研究的关于婚庆的知识毫无保留的讲给我们听,激情澎湃的演讲使我们懂得了老师的用心良苦,今天我即将毕业,即将离开汉韵,走向属于自己的婚庆天空,虽然我的羽翼尚未丰满,但是我坚信,光明的前途将伴着坎坷的道路一步步离我越来越近,成功最终会属于我。

  在这里我更加深入的学习了普通话知识,在每周四一位年近六十的慈祥老人风雨无阻的来到课堂,用自己毕生的所学给我们讲解普通话的奥妙,她就是我们敬爱的魏老师。

  在我的印象中魏老师上课从来没有迟到过,她在即墨还有一班学生,每日的奔波没有让她觉得累,她总是那么充满激情和活力,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和深厚的普通话功底。魏老师的课堂总是那么的严谨,她对我们严格要求希望在我们中间能出来一个比较出色的学生,我们也很配合老师,每次的普通话练习都使劲全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我的普通话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这和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在这里我知道了什么是魅力声音,有蒋海英的语言课使我们这些平时只会说话的孩子们学会了声音的运用,如何让说话带有色彩,成为一个立体声的世界。同时,在婚庆主持过程中声音的运用也相当关键,带有情感会让双方新人和在场的来宾们感到亲切感。这样一来你的主持水平自然会显现其中。

  在这里我知道了表演的基本素质,是于琨老师形象生动的讲演和互动让我知道了,表演学的奥妙,并且学到在婚庆主持中运用表演的重要性,比如在二位新人的爱情经历中挑选比较感人的一段,再加以渲染就会表达出来相当不错的效果。在课堂实际演练中,老师更是以自身作为实际的例子,同学们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形的成长了。

  杜晶老师的商业促销似乎跟婚庆主持没有太多的联系,但是促销主持能使主持人锻炼协调能力、以及训练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在婚庆主持中也是如此,和新人的沟通特别重要,这正是商促和婚庆主持的共性所在,杜晶老师用甜美的嗓音给我们讲解了商促主持,课后与杜老师的交流也使我们长进不少。

  在这里让我认识了两位辛勤的园丁——薛老师、郑老师,她们平日里一点一滴的工作,给予我们这些未来婚庆主持人莫大的支持,每次来的最早的是她们,走的最晚的也是她们,她们就像我们慈祥的母亲,总是在我们背后默默的支持,从来没有任何怨言,今后我们的成功和二位幕后园丁是分不开的。

  在汉韵我学到了知识、在汉韵我交到了朋友、在汉韵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在汉韵我被老师们的孜孜不倦、敬业的教导所感动。今后的日子我走出了汉韵,但汉韵对我的情我不会忘记,我将用汉韵精神来主持今后的每一场婚礼,用心去感动每一对新人。

主持人心得体会6

  从“内修”到“传递”——有感于优秀工作室主持人的分享

  本次研修,我们得以与众多优秀的省、市、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近距离学习和交流,无论是xx附小“抱团式”的优秀团队、xx中学吴xx老师“家庭式”的工作室,还是xx小学“品牌化”的工作室;在聆听他们无私的分享中,在参观个性鲜明、特色各异的工作室时,我深深被吸引,由衷敬佩的同时,也深切感觉到自身的不足与责任。从“潜心内修”到“无私传递”是我对优秀工作室主持人的整体印象。以下分享两个印象深刻的工作室。

  (一)吴向东工作室——要把自己当回事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赫赫有名的吴向东老师其貌不扬,话语不多。他给我们分享的第一句话:“要把自己当回事,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老师的(科学、综合)工作室成员并不局限于“指派的”学员,他的鸢尾花团队成员遍布全国各地;他工作室的工作时间不只是在“跟岗期间”,而是在每时每刻。吴老师的分享就如他的外形一样朴实无华。吴老师从(学员)“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出成果”三个方面简明扼要地向我们介绍了他工作室的运作经验。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分享里,我们也许不能“吃透”他的经验,但我记住了吴老师说的:“学习要开放悦纳”,“正确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才能改变教学行为”,“要让成果系统化”;我更深刻理解了“学习和坚持是个人和团队成长的生命力”。

  (二)吴xx工作室——有思想,有幸福

  xx中学吴xx老师的名字很硬(三个石头),但她却是一个柔软、美丽、知性的优雅女性。她的(历史)工作室让人留恋:不仅因为工作室内的布置弥漫着“历史感”——红色底板金色门钉的大门、青瓦红框的陈列墙、明晃晃的“文物”陈列柜、羊皮四方灯笼、古装布衣裙、长案书桌;还因为她命名为“民师——普通的、草根的老师”、“明师——明白的、为明天的老师”、“鸣师——乐于争鸣的老师”的工作室理念;更因为她有内容、有深度、有幸福感的工作室行动。吴老师说话慢慢的、柔柔的,不张扬但透着坚定。在吴老师徒弟——同样成长为名师的双学峰老师的分享中,我更深刻理解了工作室作为环境、平台的角色和责任。我们需要建一个有思想的工作室,做一个有思想的名师,带出有思想的学员;让工作室有内涵,有温暖,有幸福。

  从“自话”到“对话”——有感于教师的交流协作意识

  本次项目培训最具活力的课程当属“活动课程”,从第一次“认识他人”的拘谨,到“认识自己”的投入,再到“幸福你我他”的疯狂,我们这些以四、五十岁为主的学员们经历了一个不一样的课堂,课堂中伙伴及我们自己的表现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团队的关系,认识团队中伙伴的意义。

  在韩裕娜博士设计的“七巧板”游戏中,我们领略了“集体失败”的痛苦,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没有全局观,没有对话,不善于合作是根本原因。聪明如我们,在领到任务卡后,很快就明白了老师发的四片七巧板是无法独立完成任何一个任务的,必须与其他小组分享与合作;也知道一个课室相互有距离的七个小组,在不能移动座位的情况下,有效的合作是应当产生一个“指挥”。可是,40分钟的游戏时间里,不到5分钟时就明白的道理,却在一片嘈杂声中,“道理”、“规则”不堪一击。在“尽快完成小组任务获得加分”的利益驱动下,主动分享出去的七巧板,不一定能归还回来;希望得到帮助的.,只能无助地请求;原想规规矩矩不动的,最终也加入了“抢夺战”中;终于醒悟过来的“领导组”,“号召”无力后最终放弃……

  这让我想起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学会合作”这些话,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可是我们老师真的懂得合作吗?!小组中必须产生一名领袖成员,我们老师为什么不愿意去当“领袖”呢?!

  又记得宋春燕博士设计的“我是谁”活动中,在题板上归纳小组类型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时,部分小组成员开始选择离场休息,只留下了几名组员完成任务。还记得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不断“追问”的课堂,朱教授一直努力与老师们“对话”,但显然老师们很不习惯甚至回避这种“毫无准备”的对话,大家似乎更习惯于“准备好了”再回答,习惯于“听听别人怎么说”。

  我们可能会很轻易地批评学生“不会合作”、“不愿开口”、“不懂表达”,作为老师的我们今天以学员的身份,同类型的任务给我们,我们“会吗?”、“愿吗?”、“懂吗?”,我们想过这个问题吗?

  也许以往的经历使我们习惯于独立思考、自说自话,也许这只是游戏不必太较真。但我觉得,在这开放的、多元的、新鲜的,强调交流、对话、合作的社会里,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不与时俱进、身体力行的老师,不可能带领出“想象中、愿景里”的积极进取、勇于表达、创新协作的学生和团队。我们,肩负责任。

主持人心得体会7

  “央视出品,必属精品”,在最近一档央视出品的竞技综艺《主持人大赛》,一开播就成为网民们热议的话题,更是一举霸占了微博榜的五个热搜席位。

  “开口就是满分作文”成了这节目独有的标签,12名参赛选手都是央视独立节目的主持人,这个参赛水准相信现在很多国内的综艺节目都望尘莫及,但是不光是参赛的选手水平高,连节目内容和评审专家都是超水准的`存在。

  央视驻北美分台的记者邹韵、山东卫视的签约主持龚凡、央视春晚江西分会场主持人尹颂……

  不少网友评论说:“看着这些神仙打架,自己的认知也被打破,连灵魂也仿佛得到升华”

  选手们在不到90秒的时间里面迅速发动大脑,随机应变,引爆思想,口吐莲花,不得不说想当央视的主持人果然是有底子也有里子的。

  然而面对评审专家董卿的知道,这些专业主持人还是露出一副小学生认真听讲的样子,诚恳地虚心学习。

  董卿的点评总是能用一种温柔而又知性的力量去点播选手,这样的点评不仅令选手频频称是,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感受到什么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仿佛自己的内心也得到了洗礼。

  董卿也在节目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主持人这份事业的看法,董卿说:

  “医生是在看人的病,记者是在看病的人”

  这句话深有意味,从字面上就把医生和记者牵扯在了一起,医生是救死扶伤,是发现在后治疗为重,而记者则是帮助人们发现社会上的“毛病”这句话一出顿时节目的档次也上了一个台阶。

  面对董卿教科书般的指点,不少网友都发出赞叹:

  “这是需要多少年的阅历沉淀啊。”

  “比起貌美,她的从容、智慧更值得叫好。”

  我想,看完这样一档节目,想必大家都觉得自己不仅要提升一下文学水平,更要提高自己的语言魅力,毕竟就像董卿一样,美貌最终会随岁月消逝,唯有独立自信、活得漂亮的女人,总是受到命运的眷顾。

主持人心得体会8

  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举行了“让梦飞翔”大型文艺展演。我很荣幸被选上当节目主持人。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是多么的激动啊!

  每天,我总是抽时间读台词,演出前尽力做到熟读成诵。我经常到音乐老师的办公室练习,和其他主持人一起练动作、练配合,直到熟能生巧。

  爸爸、妈妈对我的主持人工作也非常关心,有时他们把自己当成观众,让我在他们面前演示主持的过程,还经常给我在表情上、动作上、讲话的技巧上等方面进行指导,这让我对这次主持工作感到“胜券在握”。

  表演的`时间到了。这次文艺展演在镇政府礼堂前举行。舞台布置得非常优美,灯光把舞台照亮得象白天一样,在灯光闪烁的舞台前挤满了观众。伴着优雅的音乐,我们迈步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我觉得无比的自豪。心想,我一定要把主持的工作做到最好,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到我主持了,我从容地拿着麦克风,面带笑容,充满感情地致着台词,最后一句“掌声有请”,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然后我优雅地退回台后。节目一个接着一个,每个节目都是那样的精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最后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主持的任务。刚到台下,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心里乐滋滋的。

  回到家里,我细细地回味我当主持的过程,心里油然而生骄傲的感觉。当主持人真好!以后我要继续努力,为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而奋斗。

主持人心得体会9

  9月28日下午,有幸聆听了《江苏教育研究》的主编金连平的报告——《论文与研究报告的写作》,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老师,平时我善于发现问题,也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去思考,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但不喜欢写。因此,我会经常看到别人发表的文章时才发现我也是这样做的,和我想的一样,就是自己没形成文字。有时自己被逼无奈时,也会写上几篇,但发表的很少。

  今天一听金主编的报告,我才如梦初醒。原来是自己文学功底差以及不懂写作的技巧。第一,由于平时教学工作忙,我根本没时间去认真读完一本书,名著也都是囫囵吞枣地看一遍,更不用说有关教育方面的书了,从没能深入透彻的理解一本书。可想而知我的文学底蕴的水平了。第二,就是我每次写论文时,总是临时抱佛脚,需要了就匆匆忙忙地一、两天就完成一篇,可想而知其质量了。我决定,从今天起我给自己订个读书计划,每天固定读一小时的书,彻底读透,知道理解为止。

  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为将来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平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去发现问题,多思考,多积累写作素材,有了积累,再充分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相关的研究情况,然后再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在写论文时,我会选择一个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可行性的题目。写时我会写出新意,我要让我的论文观点新、观念新,选择的材料要新,角度也要新,总之,在金编的指导下,我会努力学习,力争写出具有新意、能够吸引人的文章来。到时欢迎大家指点,谢谢了。

主持人心得体会10

  5月11日,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也是我第一次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所以对我而言印象很深刻、终生难忘,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开始害怕表现不好,瞻前顾后,怕到时候掉链子,怕应付不了那样的场面,怕紧急出现状况自己该怎么处理……当一知道这件事时还是有点紧张的,后来自己慢慢去写主持稿,慢慢去了解流程,觉得一切都差不多了,就找李淑琴主任看稿子,没想到李老师非常专业的指导我,一个下午都在跟我过场,教我如何去串接,等等!渐渐我原本的信心瓦解了,我特别紧张。回去之后自己在家继续练稿子,带着两个小主持人再练习稿子,李主任也是对我很关心,不断的指导引导我该怎样去说,主持人一定要大大方方,声音洪亮,衔接好节目的前后环节。主任帮助我修改主持词,又指导我们如何朗诵主持词,如何主持节目。最后老师告诉我们抽时间背诵主持词,体会节目过程。经过主任的指导,我回家后把稿子认真练习,好好的背熟了,然后在家多练几遍,越熟越好!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才慢慢的平静下来。然后自己想办法能加一些肢体动作之类的,不要让自己站在台上太呆板了。

  想象一下比赛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想一些补救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自己在准备时平时自己就在课上设计了一些同学们能做出条件反射的小游戏以便自己能在比赛时出现一些状况时自己能应付了,像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的这些小游戏。

  当开始主持后,看到台下熟悉的面孔,我一下子就不紧张了,因为大家平时都认识,怕什么!呵呵!然后就按照自己所想的'去讲,去主持!

  主持下来,有老师给予鼓励,到最后越来越好,我知道这是老师给予的鼓励,可当我主持完看到自己的视频时,自己的表情还是不够自然,笑容亲和力还是不够,语速有点快,这些都是问题。

  真的很感谢一年级老师们给我的这次机会,还有李主任给予的指导与鼓励,通过这次主持我觉得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勇于去尝试,只有去尝试,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调整计划措施,最终获得成功。

主持人心得体会11

  央视主持人大赛迎来第一阶段最后一场比赛,12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最后王嘉宁、高凡、郭嘉宁、李爽、苗霖和刘慧凝6人抢下30强最后6个席位。

  至此央视主持人大赛全国30强选手正式诞生,新闻赛道的邹韵、白影、刘妙然、冯硕和文艺赛道的龚凡、蔡紫、李七月、小米等强手顺利晋级全国30强。

  第五场收官晋级赛精彩延续,康辉缺席由鲁健代班评委,点评依旧金句频出。这一场大学在校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李爽、中国传媒大学的田尹男、马惠娟和英国利兹大学的齐靖文展现了大学生的风采和舞台成熟魅力;清华大学文学和工学双硕士兼客座教授刘慧凝,用三个故事定义的“三十而立”感染全场;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的弟子苗霖带来极具个人特色“评书足球”解说,抢眼的发挥也让他顺利晋级下一阶段的比赛。

  30岁的刘慧凝是一位教育从业者,曾获得清华大学文学和工学双硕士学位,现在担任清华大学做客座教授,是一位美女学霸型选手。三次出国留学的她发掘不同的`人生可能,三分钟的自我讲述环节,刘慧凝用三个故事重新定义“三十而立”。从薛其坤院士的三十而立是认准方向,到选调生王伟忠的三十而立是找到热爱,再到文物大夫闵俊嵘的三十而立是不怕枯燥,刘慧凝娓娓道来的讲述引人深思。

  刘慧凝的自备稿“三十而立”这个题目选得新颖独特,一下子让很多同龄人被吸引,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最后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刘慧凝外形靓丽有气质,主持风格沉稳,有观众缘,最后她获得了95。740的高分,顺利晋级全国30强。

  “三十而立”主题新颖独特

  27岁的苗霖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是一名足球解说。苗霖自幼与评书结缘,三分钟自我展示,他讲述了我国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老师传奇的人生。1。5万回评书,9000多万字,单田芳老师用一生诠释说书人的“魂”,为了将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苗霖也将评书融入主持,并把这种艺术形式带到了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他的眼神里有光,饱满的情绪与动人的讲述融为一体,深深感染了在场的观众。

  一直要坚持把评书传承下去的苗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那就是单田芳老师的弟子。因为机缘巧合,单田芳到中国传媒大学做讲座时,苗霖现场说了一段三国演义评书,后来单田芳老师收下了苗霖为弟子,苗霖也跟从单田芳学习评书很长一段时间。

  多年的学习让苗霖自带评书气质、自带曲艺范,与其他选手相比个性突出。在90秒即兴考核环节,苗霖就将这种优势展现出来,主持中穿插的报菜名等元素十分出彩,最后他也顺利晋级全国30强。

  在校生强势发挥展现自我风采

  此次央视主持人大赛也释放出一个明显的信号:给新人机会,鼓励年轻的主持人甚至学生走上舞台。60强的选手中也涌现出迟茜、张舒越、韩雨菲、董星辰等优秀选手。

  本场比赛中,22岁的中国传媒大学大四学生田尹男第一个出场,舞台下笑得呆萌可爱,舞台上却有着一种超乎年龄的成熟,节奏张弛有度,比赛中一个关于父爱和教育的故事展现出他对新闻事件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与思考力,让人看到了未来新闻人的希望。

  在英国利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齐靖文是位低音炮小哥哥,担任过记者和主持人,又带着对工作的思考重返校园攻读硕士学位。曾做过多次公益的他更加懂得新闻人的追求和坚守。正如鲁健老师所言,齐靖文具备记者应有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所以在讲述过程中有血有肉,更容易让人产生共情。

  22岁的李爽是上海师范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一个颜值与才华兼备的小姐姐。舞台上的她别出心裁,即将大学毕业的她与四年前的自己对话,在凌晨四点清洁摩天大楼的“蜘蛛人”身上看到梦想的意义。李爽整个讲述设计巧妙,找到一个很独特的方法跟过去和未来的自己有一个对话。李爽台风稳定,形象气质优秀,优异的表现征服了评审,最后以文艺赛道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全国30强。

主持人心得体会12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主持人的艰辛和快乐,在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作为一名班级主持人,我深知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影响

  文字语言的表达上,注意口语规范化的'练习。通过练习使我具备了一定的文字总结、统计分析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也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主持。

  二、学会总结经验和技巧,提高工作效率。主持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我清醒地认识到,主持工作是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面八方的枢纽。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同事们教会了我很多行之有效工作方法和技巧,就牢牢记住,在操作过程中面对出现的问题也要好好思考分析。我想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才能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面对繁杂琐碎的大量事务性工作,我注意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主持节目时能冷静办,力求周全、准确、适度,避免疏漏和差错。

  虽然在上学期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认为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我缺乏学习的紧迫感自觉性。二是在工作较累的时候,有过松弛思想;三是工作中有些随意性,主观臆断,这也是自己政治素质不高的表现。

主持人心得体会13

  经过5期节目的播出,央视主持人大赛第一赛段的比赛已经圆满结束,至此舞台上还剩下30位在第一赛段发挥出色的主持人,然而对于这些主持人而言,现在还不是可以高兴的时候,毕竟更加困难的挑战在等待着她们。

  晋级的30位主持人中,有些选手的晋级实至名归,而有些选手能够晋级则被观众质疑节目的公正性。

  就第一赛段的表现来看,邹韵、蔡紫、刘妙然等选手被观众认为是舞台上的绝对实力者,而李莎旻子的晋级则让观众表示无法理解。

  不过随着第二赛段的展开,过往的成绩将会忽略不计,邹韵、蔡紫想要继续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在舞台上持续性展示出完美的表现,而备受质疑的李莎旻子同样能够通过第二赛段的比赛来为自己正名。

  相较于第一赛段,央视主持人大赛第二赛段在比赛人数以及考核内容上面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第一赛段是60强选手经过5期比赛最终淘汰30名、晋级30名,而在接下来的第二赛段比赛中,竞争选手只剩下30人。

  30强选手将通过抽签决定出场顺序,三期比赛每期每个赛道各5名选手,晋级三人淘汰两人,最终选拔主持人大赛的18强。

  比赛规则方面,主持人大赛第一赛段通过三分钟的个人展示以及90秒随机考核来评测选手的整体表现,而在第二赛段,比赛规则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考核内容更改为“经典节目”。

  所谓“经典节目”,也就是央视播出的经典节目,比如撒贝宁主持的《今日说法》、朱广权主持的《共同关注》等,这些经典节目的主持人将担任当场比赛的出题人,为参赛选手提供考核题目。

  主持人大赛节目组在下期节目播出之前,对比赛进行了提前剧透,目前可以得知,主持人大赛第二赛段的比赛中,朱广权将作为出题人出现在这个舞台。

  早在主持人大赛节目开播之际,观众之中就一直出现希望朱广权参赛的声音,毕竟是央视主办的综艺节目,目前人气正盛的朱广权又怎么会不出现在舞台之上呢?

  主持人大赛第一赛段的考核更加偏向于选手的综合能力,通过个人准备环节可以展现出一位主持人的专业程度,以及对于节目制作的理解,而90秒的随机考核则是考察选手的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应急能力。

  第二赛段考核内容更改为“经典节目”之后,无疑是对参赛选手更加严苛的考察,毕竟这些经典节目已经在观众心中留有印象,选手的表现既不能太过脱离原节目的主题,也不能完全模仿,这对选手的理解能力是一种充分的考察。

  另外一点,选手5进3的几率或许是大了一些,但相较于第一赛段的比赛,第二赛段选手的综合能力则更加突出,所以晋级将会显得更加困难。

  比赛就是如此,越是残酷才会越有观赏性,越是残酷才会更加激发选手的潜力,主持人大赛接下来的比赛对选手能力的考察更加严格,而这样最终选拔出来的主持人才会更加优秀不是吗?

主持人心得体会14

  雨水照丰年,今天是个好日子,雨水滋润了心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龙王为新人们祝福,带来了甘露雨水带来了财运,在这个好雨之时节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两位新人的结合。从此,世界上少了两个孤独的日呢,多了一个幸福的家。

  刚才接到一个同行朋友的电话,她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为什么年底可以接到很多主持活动,是关系?是价格?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在于我的口碑,在于客户之间对我的认同。

  我在20xx年正式走入了婚礼主持的行业,这行常常被称为甜蜜的职业,但真正做好这一甜蜜的事情确不是很容易,我通过这几年主持的经验以及向别人的学习,我认为婚礼主持人在婚礼场上不仅仅需要侃侃而谈、知识渊博、风度潇洒、仪表堂堂,而且还能够引曲释疑、说学逗唱、诙谐风趣、雅而不俗、笑而不脏,不仅仅需要主持必要的程序,还要面对其他一些意外的、突发的情况发生,这时候,就需要婚礼主持人能够游刃有余,应付自如,处理的令所有人都感到满意,一个出色的婚礼主持人不仅仅能够为整个婚礼增添光彩,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从而使得婚礼总指挥的作用。

  现在市场上的婚礼主持层次参差不齐,有些主持人的素质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针对现在市场上婚礼主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主持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我想把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主持界的朋友,要想做一名出色的、优秀的婚礼主持人需要从以下8个方面入手:

  第一,优秀的婚礼主持人,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遵守行规守则,维护婚庆行业的信誉。因为对于主持人来说,一场婚礼只是他主持生涯当中的一场,但对新人来说,确是百分之百。新人把自己一辈子一次的婚礼交给我,就意味着对我极大的信任,对于我来说,这是幸运的同时也是艰巨的。因此要求我必须把信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严格守时,杜绝来迟,故作高贵,或者不把新人的事不当事,以及乱收费等不讲信誉的现象,用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新人的婚礼当中,尽心尽责,力求完美,维护婚庆行业的信誉,同时维护自己的形象

  第二,我认为优秀的婚礼主持的着装和仪态体现着对婚礼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新人宾客的敬意。所以我非常注意职业仪表,严格着装,以给新人和宾客以亲和力、安全感。

  第三,我在婚礼前与新人以及家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只有充分的和新人沟通,才能比较详细的了解双方的职业、家庭情况、文化背景和喜好程度,才能挖掘各种素材,一切围绕新人做文章,针对不同的新人准备不同的婚礼程序串联词。

  第四,作为优秀的主持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内涵,因为能说会道应该算主持人的基本功,但内在的文化修养艺术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建议大家可以找一些关于言语交际学常识、听知学常识、文化民俗常识、节目主持人语言常识、科学发声常识、普通话语音常识、朗诵学常识、体态语常识、社会语言学常识、言语交际学常识等资料学习。

  第五,优秀的主持人要顺应潮流,不断的与时俱进学习、研究和探索,同时,你还应该与同行朋友多多交流多借鉴,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便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比如我的风格就很适合做西式。

  第六,婚礼主持人在婚礼上应该把握好自己的“度”。即分清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有些婚礼主持在婚礼场合上过多的表现自己,抢了新人的风头,剥夺了新人发挥的空间,以致来宾把注意力从新人身上转移到主持人身上。所以在主持的时候一定要把新人作为绝对主角,时时刻刻围绕新人,挖掘他们在生活中、恋爱中、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的感情在这一刻来一个更好的升华,让来宾们一起分享新郎新娘的'美丽往事。

  第七,婚礼主持人应该杜绝单纯的模仿,多些创意,在学习别人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学习是基础,但不要啊自己拘束在学过的内容里。应该用心思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行为,切勿去用单调的华丽辞藻哗众取宠,要结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层面以及不同的审美标准,定做不同的版本,组织不同的语言,这是一名优秀的婚礼主持人应该去努力的方向。

  第八,婚礼主持在主持中要投入自己的感情。只有在主持中真正投入自己的感情,才有可能和新人以及来宾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有可能说到高兴处,灵感如泉涌,妙语连珠,主持出一场声情并茂、皆大欢喜的成功婚礼

  第九,婚礼主持人要具备冷静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果说婚礼主持有套路可以寻,但是在婚礼现场,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或尴尬的情况,比如香槟塔不小心碰到,交换戒指不小心掉下,喝交杯酒时不小心洒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主持人能够及时的站出来帮助新人摆脱这种尴尬的境遇,用一些话挽回让人不快的局面,让婚礼得以继续热闹喜庆,不至于因为这些小事影响了新人的心情。

  总之,优秀的婚礼主持人在主持婚礼以前就应该做足功课,下足功夫,这样才能在婚礼上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对于主持人的内容个性化和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而人们对于婚礼主持人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希望我的这篇心得对于主持的同行们有共勉,也祝大家在主持生涯中走出自己辉煌的天地~!!

主持人心得体会15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中国广播电视教育的最高学府,在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这次局里能派我去那里学习,心情十分激动,发自肺腑感谢局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培养。下面就谈谈我学习的三点感受吧。

  一、做播音员主持人之要义"做人"

  我们去学校的时候正逢周末,校园里挺安静的,这也许是让第一次来这里的我一些思考的空间吧。进了校门不久我走进了一片小树林,树林里齐越老师的雕像映入眼帘,我知道齐越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播音艺术家,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位男播音员,是新中国第一位播音学教授。齐越老师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播音主持事业,为培养新一代播音员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而现在,这些传媒大学的老师又把这些知识传递给我们新一代的播音员,所以,我们在自己的事业上一定要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为广播电视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正如齐越老师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播音员、中国共产党的播音员。我传达的是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声音,我传达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我以此引为自豪。"想到齐越老师的这些心声,我进一步坚定一个信念,做播音员主持人首先要学会做人。

  事实也是如此,来到中国传媒大学,更加让我感受到这点内涵。9月4日,我和麟麒来到学校报名处报道,接待我们的老师看我们的资料是来自湖南,脸上立马露出了一丝微笑,自豪的说:"湖南我去过一次,就是招李湘,张丹丹,李锐他们那一批的时候去的,现在都成大明星了,你们两个小伙子要好好加油啊。"老师的一席话首先就给了我们很多自信。接着咱们去宿舍办公楼领钥匙,这里的工作人员也点了点头,说:"又来了两个小伙子,这次培训班好象男生来了不少,终于实现"男女平衡"了。在学校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不论是老师还是这里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的亲切、平易近人,让你在外有一种家的感觉。

  二、做播音员主持人之关键"内功"

  老师在课堂上说播音员主持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综合素质问题,从政治素质来看播音员主持人这几年出现的低俗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主持人希望通过外在形式刺激观众的感观,戏说、调侃、索吻,无所不用。有的男主持人装扮、言行女性化,性别错位,跟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极不协调;有的女主持人身穿吊带装,模仿港台腔,说话嗲声嗲气,让人觉得浑身不舒服。同时有的感情用事,不注意导向把握,这些都是不符合主持人的要求的。

  从业务素质来说我这次收获也是很大的。

  一是关于播音员主持人对象感把握的问题。

  播音员主持人所从事的这项工作,首先是进行传播,就是把有声语言传播出去给人听,不是对空发言,也不是自言自语,更不是自我欣赏,受众就是我们的宣传对象,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对象感的特点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播音主持时思想感情要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而且对象感是具体的,只有具体的对象感,才会对播音,主持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应该说,在乡村行这个栏目,通过这次的学习和以后的实践,会较好的找到这种感觉的。

  二是关于播音主持人再创作的问题。

  基本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1。创作者即包括播音员主持人。2。创作素材即稿件、腹稿、画面等。3。受众即包括听众、观众。我明白了创作主体的作用。就是语言和副语言传播系统,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提示语义内涵,表明思想实质。也要传递感情,吸引感染受众。

  三是播音员主持人要不断发现自己的差距。

  比如说自己在专业上的毛病是什么?把他落实到自己能解决的层面来。改正这些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总之要学会不断发现问题,掌握改进方法,培养感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播音专业的三个认识:1。是一个改变习惯的过程,要坚持说普通话,用普通话去思维。2。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比如准时、正点、节制有度、善于倾听、善于交友。3。要多练即早上要坚持练习20分钟,要多听即练耳朵学会倾听。

  三、做播音员主持人之根本"恒心"

  抓住一个"恒"字,苦下功夫,不放松机会,逐步锻炼,这是通向成功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曾国藩说"天道忌巧",也就是要下笨功夫,持久努力,盯住一个目标,不断进取。这次传媒大学的王老师告诫我们,一个月的学习不是来成佛的,而是来取经的,你们把真经取回去,能否消化和领会就看你们的造化了。这句话在我脑海里不断的涌现,我想通过这次学习,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溶化到工作当中来。这次我还很高兴担任了学习小组长,对自己的学习起了一个带头和约束作用。今后,我一定和同事们一道,互相学习,多多请教,刻苦钻研,提高播音主持技巧,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看看书,练练笔,看看好的电视节目,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加强自己的策划意识,用自己的行动感谢局领导的栽培和同事们的关爱。

【主持人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主持人的心得体会08-23

主持人心得体会通用10-09

主持人的心得体会15篇03-23

2022主持人工作学习心得体会04-28

主持人比赛主持人串词08-04

主持人致词04-14

主持人作文03-12

当主持人作文03-13

主持人发言08-03

婚礼主持人台词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