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作文600字(精选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季羡林作文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季羡林作文600字 篇1
我眼中的季羡林是平易近人的。他虽然是精英中的精英,但他自己却从不这样认为,他甚至一直想去掉自己头上的“三顶帽子”——国宝、国学大师与学界泰斗。他想要的从来就不是“帽子”,而是像精英一样做学问,像平民一样做人。这就是平民精神与精英文化精神的完美融合。
还记得有一次,季老的学生请他去参加一个学术大会,季先生乐呵呵地答应下来。可是当他要出发去会场时,突然发现自家的门被反锁了——家人以为他不会出去,出于安全起见而为之。会议就要开始了,急得季老先生满头大汗,在家里踱来踱去,家人的电话怎么也打不通,最后季老只好跳窗而出,赶赴会场,完全没有大师的傲慢与懈怠。要知道,当时的季羡林已是八十好几的老人了,而且还住在二楼。我想,就是一般的年轻人也不敢这么做吧!季老先生的守信与平易近人,也就由此可见一斑了。
我眼中的季羡林也是乐观的。他虽然年过耄耋,已不再是盛夏“听雨荷花”了,但他仍梦想着、期待着下一个青春,与冯友兰先生一样——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或许他的人终将老去,但他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我眼中的季羡林还是豁达睿智的。他就像比昂松一样,在文学中追求有意义的生命。他意气风发,有足够的胆识与能力,没有该讲而不敢讲的话,没有什么该做而不敢做的事,更没有什么心虚畏惧之处。正如“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纵浪大化中”所述一样,季先生一生追求真、善、美,他的人格影响应该与学术陈旧是不相上下的吧。
季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带领人类前行的舵手!
季羡林作文600字 篇2
第一次接触季老的文章是去年的中学语文课本,不知道这位学者,更没想到他竟是“国宝级”的大师。
第二次接触季老是与父母的谈话,对于父母对他的熟知我似乎还很惊讶。从他们的言语中大体了解了这位百岁老人,但印象还是很模糊,总感觉像这样的学者比比皆是。
第三次接触季老是一个噩耗--驾鹤西去,由此事再次觉得这位老人像是一个谜:为什么全国会这样轰动?中国损失了什么?我非常想彻底了解一下这位在我以及所有中国人心中的传奇老人。
第四次接触季老是在图书馆中,偶然看到了季老书籍的专栏,便翻阅起来。这次,我想我真的是解决了心中的困惑,阅读他的自传,阅读他的散文,阅读他的心情日记,阅读他的生活。
早已明白他是一位大师,可这次的收获在于我真的不敢相信他是“国学大师”。原因在于:他的身世:用文中的话形容,是位于当时全国贫穷省份之一的山东最贫穷的临清县的最贫穷的村庄的最贫穷的人家;他的经历:六岁为叔父接到济南,自己形容“少无大志”,非常贪玩,却幸运踏入了清华园;他的国外生活:德国的十年已成为季老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季老完成了对国学的研究。他自己说,也许没有在德国的十年,没有他今天的成就,甚至不能活到今日…………
太多的太多,季老的生活在平淡、舒适中取得了成就。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从来没有什么志向,更从未想过会成为“国学大师”,只是一心研究他感兴趣的学问,并为之付诸努力,持之以恒。
我想这便是季老流芳百世的原因,非常简单,重要的是肯去行动!
季羡林作文600字 篇3
许久没有在空间里写写心情,有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好久没有见我写的日志,只是因为忙吗?想必这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解释的多了,有时候往往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最近在读季羡林老先生的散文,从谈人生到再谈人生,从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到为人处世的宽容,着实让自己受益匪浅。回往过去的日子,留下很多的遗憾,但的是自己的稚嫩带来的种种困惑。他说“人一生要处理的关系只有三种,第一种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种是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第三种是处理好自己的思想与感情的冲突。”我个人认为,第一件事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大家做的最可笑的,因为我们总是以强盗式的姿态,来对待处理这两者的关系;第二件事,是大家每天都在忙着处理的,也是大家最在乎的,我们就是这样,喜欢活在别人的嘴边,为了那一句并不是发自真心的称赞,我们为之付出的是时间,那些本应该和亲人、朋友呆在一起的时间。为什么我们总是这样呢?宁愿浪费大把的时间在陌生人或者仅仅是见面点个头的家伙的身上,却不愿意将部分时间用来和自己的家人、朋友、爱人呆在一起呢?我们这是怎么啦?第三种,会因背景、阅历、性格的不同而不同,思想与感情的冲突是与年龄成正比的。小时候几乎很少会在这些事情上烦恼,长大后,在做每件事情之前,或多或少的会去权衡做这件事情的利弊,往往就是这转瞬间的思考,让我们经历了的心灵上的折磨,情感上的无奈。
三件看似简单的事情,一辈子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懂得,而我的理解也是那么的浅显,我能做的就是“尽人事而听天命”。
季羡林作文600字 篇4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每次温总理看望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季先生总有几字真言相送。季先生学贯中西,微言大义。他的这一句话,让人思之再三。“撒谎”这个词,有人考证源于拉丁语,定义包含违背良知的.意思。经历文革后的巴金先生、冰心先生和季羡林先生等人文泰斗,都痛恨说假话,因为一个人在说假话,并不可怕;而一个民族都在说假话,一场灾难就很难避免,结果是,一步一步,诱导这个民族濒临万劫不复的深渊。
假话在任何时候都是个人和社会的顽敌,“假话全不讲”——攻克这样的堡垒,并非一蹴而就。在当下的商业背景之下,无论是商品推销、媒体广告、利润角逐、人际交流处处不乏谎言和欺骗,只是方式越来越隐蔽,手段也越来越高超。蒙田说,说谎是一个可耻的缺点,这是一个蔑视上帝和害怕人类的表现。“假话全不讲”,就个人而言,是道德旨归和人生境界;就社会国家而言,是文明进步的标尺。一个伟大品德的开端,总是以“假话全不讲”为前提,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把它作为政府必须履行的首条准则。与此同时,为什么不把所有的真话全说出来?我想起美国的托马斯·潘恩。这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因为写了《常识》一书,成了美国的英雄。书中,他提出美国应该彻底摆脱大不列颠和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殖民统治。在潘恩写这本书之前,许多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美国人还只是试图改变英国人的统治方式,并没有想过独立。然而,潘恩提前说了真话,他先知的声音开启了民众的智慧。
此后,潘恩无论走在美国的任何一片国土,都被当作英雄受到拥戴和追捧。后来潘恩说真话说到了法兰西。巴黎的几个月里,他写下了毁掉他一生的《理性时代》。在这本书里,他以巨大的激情来攻击《圣经》。潘恩不知道,真话犹如种子,想让它发芽,要看水质、空气、土壤和阳光合不合适。如果闭着眼睛,一把全撒下去,非但浪费了粮食,而且吃力不讨好。其结果不但白费了辛苦,而且由此还会招致不解者的怨恨。当他再次回到美国,他发现自己到哪里都成了不受欢迎的人,这才知道美国人已经读了他的《理性时代》。美国人认为这是一份不合情理的杜撰,证明的是一些无须证明的东西。潘恩死时只有六个人参加了他的葬礼,这在倡导精神自由、生活多元的美国,是否能说明一点问题?大师已逝,箴言在耳。回味季羡林先生充满哲理的这句话,黄钟大吕之声涤荡心间,就将此作为对老先生的怀念吧。
季羡林作文600字 篇5
季羡林老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可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也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我循着季老的笔墨印记,带大家去他的院落赏景吧!
你若是叫我概括季老院子的特色,那可真把我给难住了,怎么想也想不出个合适些的。也许,这只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只有切身去赏、去嗅、去享受、去融入其中。
正值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花朵耐不住性子,纷纷绽开了笑颜。要数最先的,莫过于那看上去就充满朝气的迎春花。金灿灿的小花缀满了枝条,密密匝匝地开在一起,随谈不上挨挤,可也能看出几分“亲热”。迎春花金色的花瓣着实夺人眼球,说它们像一件件金制的绝美工艺品,显得太遥不可及了些;说它们朴实、单纯、阳光,可有令人觉得这美得太平平淡淡。总之,我是无法轻易地为它下定论的。
下一个,就轮到桃花来“接班”了。满树的桃花竞相开放,它们将蕴含了一冬的旺盛生命力全都尽情释放了。所有桃花都是粉嘟嘟的,体态略显丰盈,看上去真叫人担心纤细的花茎能不能托住这饱满的花朵。也许还有几个花骨朵睡得太沉了,春姑娘不忍心将他们叫醒,因为它们正在积蓄能量,为那即将怒放的生命做好一切准备。那些已经掉落的桃花虽令人惋惜,可再想想那句“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归根,这样不是也很好吗?桃花有着少女绯红脸颊般的色泽,也有蓬松如精灵舞裙的形态,还有迷人的芬芳气息。走近一闻,弥漫在空气中的,是一股时浓郁、时淡雅、时诱人、时幽静、时贴近、时飘逝的香气,使人不禁赞叹于桃花那一个个娇小的身躯居然能散发出令人如此陶醉的花香,沉浸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般的意境中,妙不可言……微闭双眼,屏息回味,仿佛总留在脑海中,已在心田播下一粒最渺远的种子。
当然,院子里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植物,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他们装点着整个院落,使得满院生辉。白杏美得纯洁、天真浪漫,红海棠美得妖娆、妩媚动人,榆叶梅美得丰腴、大方得体,紫丁香美得朴实、端庄典雅……
总而言之,季老的院子是美的,它集千万花朵之各自千秋融为一体,令我无法想象着院子之芬芳、之美妙、之精华、之兼容,不过,只要你想想:你坐在一把极有历史的藤椅上,脚下踏着的是花瓣铺成的香毯,仰头便是经过树木过滤过的干净阳光,正品着地道的香茗,微闭双目,偶尔有几朵带着淡淡幽香的花朵拭过你的脸庞……这是何等的至臻境界!
【季羡林作文600字】相关文章:
季羡林经典名言08-17
季羡林人生格言09-30
季羡林经典语录05-10
季羡林教我写优秀作文06-27
季羡林经典语录大全05-14
季羡林不错的经典语录05-15
季羡林《我的童年》教案11-06
我的童年季羡林教案11-04
季羡林 读后感04-26
季羡林妙语录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