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

时间:2021-11-09 13:58:38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3篇)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1

  春节为什么要燃放鞭炮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3篇)

  “春节”这一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传说中“年”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虽然近年来各地城市纷纷出台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律,在城市中这一古老的习俗曾经沉寂,但并没有成为历史。

  随着人们对此民俗的日益重视,各地城市又纷纷改禁放为限放,使城市里的鞭炮声又响了起来,浓浓的节日气氛又回来了。

  过年人们为什么相互拜年

  还是因为年这种动物,它在腊月三古晚上的闹腾,要直到初一早上。“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所以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2

  春节的传说

  有一年,世上大乱。玉帝得知后,降下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去管理人间的衣食住行。可是,没有神仙肯接旨。

  这时候,南天门外传来一声吆喝:“这差事我干啦!”抬头看时,是光头顶、胖乎乎、笑哈哈的弥勒佛。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他还要大家把各路神仙都请到,香箔纸锞,准备齐全。到了初一,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

  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闹声。吵闹者是姜太公的老婆(专管茅房、粪土的脏神),正在跟弥勒佛吵架呢。原来,人们请神仙时把她给忘了。弥勒佛只好说:“这样吧!今儿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不想这几声炮响传到天宫,玉帝以为人间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财神去察看。财神来到人间一看,到处都是香箔纸锞,高兴得就忘了回去。

  玉帝等啊等,财神还是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他一看,人们啥活都不干,非常生气,召来弥勒佛喝道:“你怎么尽让人们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

  弥勒佛笑嘻嘻地说:“你要我管人们的衣食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

  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有一次春节。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

  放鞭炮和点明灯旺火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但灯火只有光亮,却没有声音。光亮能够驱鬼避邪,声音更能避邪驱鬼。

  新年之际燃放爆竹,已成为人们代代送旧迎新的一桩盛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绘爆竹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为束帛气为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今天人们燃放鞭炮,已无驱魔逐鬼之意,全是为了欢庆节日,振奋精神,增添欢乐气氛。爆竹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多种多样,有单响、双响、百子千子鞭炮等;名称也越来越富有诗意,如飞雪迎春、仙女散花、白雪红梅、金猴腾空等等。每到除夕之夜、春节降临之零点时,中华大地与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齐放鞭炮,百花齐放,万炮轰鸣,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万家欢乐庆团圆,成了华夏民族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传放鞭炮的来历是从宋代发明火药之后开始的,也有说火药是魏晋时期道士炼丹发明的。魏晋时期纸张昂贵,不可能用纸做鞭炮,很可能是用竹筒填上火药做成的。

  放鞭炮与姜子牙有关。相传姜子牙帮助周武王灭了商封王,就上封神台去封神。一个个功臣都封完了,他老婆马氏却跑来了。姜子牙在渭水钓鱼等待周文王时,老婆就嫌他穷,一跺脚走了。现在打了天下要封神了,她跑来要神位,就没好气地说:封你一个扫帚星,只有三十晚上可以下界,哪儿黑就往哪儿钻。后来,过年放鞭炮就是为了崩扫帚星,让她没处躲藏。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当地竹子很多,过年时就烧竹杆竹枝,发出一些声响来。根据古书记载,鞭炮原来叫爆竹,就是烧竹子造响动。有了火药之后,特别是造纸技术提高之后,用纸做炮才时兴起来。特别是成串的小鞭,几乎全是纸和火药做成的,编到一起像一条鞭子,所以才有了鞭炮的说法。在南方还有大年夜摇毛竹的习俗。说是某座山上有一个山角精,它总是骗人吃人。春笋、冬笋弟兄二人,一个勤快懂事,一个好吃懒做。这天冬笋听到外面有人喊他到后山去吃甜番薯,他就信以为真地跑去,结果被山角精抓住了。要不是春笋哥哥在家摇动毛竹,竹叶飞去遮住山角精的眼睛,冬笋就死定了。第二天山角精又喊冬笋,冬笋又受了骗,跑过去就被山角精喷出的'毒气毒昏了。这时春笋又摇动毛竹,并且和毛竹一起赶到,才把山角精压住了。

  春笋冬笋便也长在了泥土里。据说现在大年夜时,当地人还让孩子们去摇毛竹,既是为了避邪,也是要让孩子学习毛竹的为人,还要孩子长得像毛竹一样高大挺直。

  春节放鞭炮有什么寓意

  春节放鞭炮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放爆竹是一个汉族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声声爆竹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春节放鞭炮安全小常识

  不要让孩子放一些威力比较大的花炮。

  鞭炮威力大小不同,所产生的爆炸声响不同,对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有的含炸药量多、有的含炸药量少,大人们应当让孩子去放一些含炸药量少的鞭炮。

  尽量让孩子每次少放几个。

  鞭炮一般被编在一起,大人们应当告诉孩子让其每次少放几个,不可让其一次齐放多个,这样的话很有可能因为多个鞭炮爆炸而迸溅到孩子身上或脸上,造成严重疼痛感。

  大人应当做好看护工作。

  放鞭炮过程中,可能稍不注意就会伤着孩子。所以大人们应当时刻看护着孩子,指导其怎么玩、禁止去做哪些事情,都要及时告诉他或帮助他,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不要将鞭炮投放在易碎容器中。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要让其将鞭炮投放在易碎的容器中,若将鞭炮投放在易碎的容器中,很可能会因鞭炮爆炸将容器爆破,一些碎片可能会迸溅到孩子脸上、眼中等,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不要将鞭炮向干燥的木柴中投放。

  鞭炮燃放后投入干燥的木材中很可能因为鞭炮的爆炸而引发木柴着火,假如木柴面积大,那么火灾造成的危害那是相当严重的。

  不要让孩子手拿着鞭炮燃放。

  鞭炮含炸药量再小,在爆炸的那一瞬间都会对手部产生危害。所以大人们不要让孩子亲手拿着鞭炮燃放,应当将鞭炮在地面放好后再去燃放。

  点燃鞭炮导火索后立即远距离躲开。

  有些孩子可能会在点燃鞭炮导火索的时候故意等待一会,这样做很可能会因为鞭炮爆炸而伤着眼睛、手或炸破衣服。所以点燃鞭炮导火索后应当让孩子立即躲开。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3

  春节的意义

  人们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春节不仅是中国人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而人特别是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中国有句老话:“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意思是说一年忙到头的人们,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时一般都要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个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这种温暖同金钱无关,同权力无关,同势利无关,是骨肉情,阖家欢。同时,春节还是加深人与人之间感情、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节日,是团结的节日。不但在亲人之间,即使在互不相识“外人”之间,包括在有些隔阂、有些矛盾的人们之间,春节见面时也会客气一点,会有笑容和宽容。有点理解和关心,一句“恭喜发财”,一句“新春愉快”,谁听了谁高兴。总之,春节是使人和陆相处、欢乐愉快的盛大节日。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

  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如今,春节不但深入中国人心,还深入了外国人心。重家庭、重亲情,中国人、外国人都一样。在一些有中国人的国家和地区,外国人也同中国人一起过春节。除了原来的几千万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还有更多的中国人在走出国门,也有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人的进进出出,势必促进文化的进进出出,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华,取长补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欢迎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

  放鞭炮和点明灯旺火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但灯火只有光亮,却没有声音。光亮能够驱鬼避邪,声音更能避邪驱鬼。

  新年之际燃放爆竹,已成为人们代代送旧迎新的一桩盛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绘爆竹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为束帛气为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今天人们燃放鞭炮,已无驱魔逐鬼之意,全是为了欢庆节日,振奋精神,增添欢乐气氛。爆竹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多种多样,有单响、双响、百子千子鞭炮等;名称也越来越富有诗意,如飞雪迎春、仙女散花、白雪红梅、金猴腾空等等。每到除夕之夜、春节降临之零点时,中华大地与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齐放鞭炮,百花齐放,万炮轰鸣,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万家欢乐庆团圆,成了华夏民族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传放鞭炮的来历是从宋代发明火药之后开始的,也有说火药是魏晋时期道士炼丹发明的。魏晋时期纸张昂贵,不可能用纸做鞭炮,很可能是用竹筒填上火药做成的。

  放鞭炮与姜子牙有关。相传姜子牙帮助周武王灭了商封王,就上封神台去封神。一个个功臣都封完了,他老婆马氏却跑来了。姜子牙在渭水钓鱼等待周文王时,老婆就嫌他穷,一跺脚走了。现在打了天下要封神了,她跑来要神位,就没好气地说:封你一个扫帚星,只有三十晚上可以下界,哪儿黑就往哪儿钻。后来,过年放鞭炮就是为了崩扫帚星,让她没处躲藏。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当地竹子很多,过年时就烧竹杆竹枝,发出一些声响来。根据古书记载,鞭炮原来叫爆竹,就是烧竹子造响动。有了火药之后,特别是造纸技术提高之后,用纸做炮才时兴起来。特别是成串的小鞭,几乎全是纸和火药做成的,编到一起像一条鞭子,所以才有了鞭炮的说法。在南方还有大年夜摇毛竹的习俗。说是某座山上有一个山角精,它总是骗人吃人。春笋、冬笋弟兄二人,一个勤快懂事,一个好吃懒做。这天冬笋听到外面有人喊他到后山去吃甜番薯,他就信以为真地跑去,结果被山角精抓住了。要不是春笋哥哥在家摇动毛竹,竹叶飞去遮住山角精的眼睛,冬笋就死定了。第二天山角精又喊冬笋,冬笋又受了骗,跑过去就被山角精喷出的毒气毒昏了。这时春笋又摇动毛竹,并且和毛竹一起赶到,才把山角精压住了。

  春笋冬笋便也长在了泥土里。据说现在大年夜时,当地人还让孩子们去摇毛竹,既是为了避邪,也是要让孩子学习毛竹的为人,还要孩子长得像毛竹一样高大挺直。

  春节放鞭炮安全小常识

  不要让孩子放一些威力比较大的花炮。

  鞭炮威力大小不同,所产生的爆炸声响不同,对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有的含炸药量多、有的含炸药量少,大人们应当让孩子去放一些含炸药量少的鞭炮。

  尽量让孩子每次少放几个。

  鞭炮一般被编在一起,大人们应当告诉孩子让其每次少放几个,不可让其一次齐放多个,这样的话很有可能因为多个鞭炮爆炸而迸溅到孩子身上或脸上,造成严重疼痛感。

  大人应当做好看护工作。

  放鞭炮过程中,可能稍不注意就会伤着孩子。所以大人们应当时刻看护着孩子,指导其怎么玩、禁止去做哪些事情,都要及时告诉他或帮助他,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不要将鞭炮投放在易碎容器中。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要让其将鞭炮投放在易碎的容器中,若将鞭炮投放在易碎的容器中,很可能会因鞭炮爆炸将容器爆破,一些碎片可能会迸溅到孩子脸上、眼中等,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不要将鞭炮向干燥的木柴中投放。

  鞭炮燃放后投入干燥的木材中很可能因为鞭炮的爆炸而引发木柴着火,假如木柴面积大,那么火灾造成的危害那是相当严重的。

  不要让孩子手拿着鞭炮燃放。

  鞭炮含炸药量再小,在爆炸的那一瞬间都会对手部产生危害。所以大人们不要让孩子亲手拿着鞭炮燃放,应当将鞭炮在地面放好后再去燃放。

  点燃鞭炮导火索后立即远距离躲开。

  有些孩子可能会在点燃鞭炮导火索的时候故意等待一会,这样做很可能会因为鞭炮爆炸而伤着眼睛、手或炸破衣服。所以点燃鞭炮导火索后应当让孩子立即躲开。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3篇)】相关文章:

春节的来历简介02-22

春节的来历(通用15篇)02-22

春节的来历精选15篇02-22

春节的来历集锦15篇02-22

春节的来历通用15篇02-22

春节的来历(集合15篇)02-22

春节放鞭炮的作文(合集15篇)02-14

春节放鞭炮的作文(汇编15篇)02-13

春节放鞭炮作文(通用15篇)02-15

高二春节的来历作文600字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