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时间:2022-07-25 16:29:01 意义 我要投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8篇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为后序学习活动积累经验。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概括。

  教学难点:多个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课前小活动:老师手里拿了几只粉笔,用数字几表示粉笔的支数?现在老师手里拿了这么多粉笔,谁能用数字1表示这么多粉笔吗?(一些粉笔,一堆粉笔,一捆粉笔,一把粉笔)师:看来很多粉笔放在一起,也能用数字1表示。如果老师把这些粉笔放在一个盒子里,你还能用1表示出这些粉笔吗?

  一、直接导入,唤醒旧知

  出示分数四分之一,让学生读出这个分数,问:是什么数?关于分数,你了解了什么?(分数的组成---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别表示什么?分数表示什么?)

  师总结: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进一步研究分数。

  二、自主探究,交流建构

  (一)、以旧知引入新知。

  昨天老师布置了作业,请你在一张纸上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四分之一,请大家拿出自己所创造的分数四分之一,说一说你是怎样创造出四分之一的?

  (二)汇报反馈,进入探究。

  (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的。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创造。老师有意识的找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的。如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对比找出共同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板书: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用四分之一表示。

  (2)把四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四分之一的。

  还有学生画了四个物体,如四个三角形、四个圆形、四个正方形,也得到了它的四分之一。我们一起看一下: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指着说:四个三角形中一个涂色的就是它的四分之一。师:一个涂色的三角形是谁的四分之一?使学生明白这一个涂色的三角形是这四个三角形的四分之一。师强调,原来你把这四个三角形看做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几份组成的,每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怎样才能让人一眼看出你这四个三角形是一个整体呢?引导学生说出在四个三角形外面画一个集合圈。怎样让人一眼看出是四份呢?引导学生用虚线分开。这样以来别人就能一眼看出你是把四个三角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涂色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个四分之一。让学生用刚才的一句话说说自己平均分的四个圆形、四个正方形如何得到四分之一的。为分数的'概念学习做好铺垫。

  (3)进一步理解表示多个物体的

  学生利用给的三幅图依次表示。(一个集合圈中有8个三角,另一个集合圈内有12个三角,第三个是空白圈。)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反馈操作情况。谁选了八个三角表示了四分之一。说说你是怎样表示出四分之一的。(把8个三角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谁选了12个三角形,又是如何得到四分之一的?谁选了空白集合圈,又如何表示了四分之一。(把这个圈平均分成四份,一份涂上色,涂色的部分就是它的四分之一)。以上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随即课件演示。

  大胆猜测,这个空白集合圈内可能放的是什么东西?(苹果、圆形、正方形、人、铅笔……)再猜一猜,可能放得是多少个,(1个,4个、8个、12个……),师问,可能是2个,3个5个吗?学生摇头,师随即课件演示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把5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也能表示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师:看来一个物体能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平均分,一个物体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用自然数1表示,我们还给它起了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请看课本68页中间一句话。(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思考这里的1为什么加上了引号,使学生明白,这里的1不仅能表示一个物体,还能表示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加了双引号表示特定的含义。

  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数?说一说

  (4)、理解分数的意义

  ①在练习纸上想办法创造出你想表示的分数。学生汇报作品。学生一边展示给大家看一边说,说完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把14个方框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1份表示单位1的七分之一;15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表示单位1的五分之三……

  ②对比这几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师总结像这样平均分成2、3、4份……都可以说成平均分成若干份,若干份可以是比1大的任何一个自然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引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看书68页,什么叫分数。让学生读一读,找出重点词,画出着重符号,读一读,读出重点词,边读边理解其中的含义。

  (5)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刚才大家动手分出了很多分数,这一部分都是几分之一,这些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看课本68页最下面一段话,让学生自己理解什么是分数单位。

  师反馈:对照刚才学生分的几分之一说,这里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也就是四分之一可以是一个分数单位。七分之一也可以是分数单位……,那么五分之三的分数单位是什么,五分之三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班里的班长***占一他所在一横排人数的几分之几?他占所在一竖列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个1角,1个五角共五个硬币。(2)、

  一个硬币

  是硬币总个数的(),

  是总钱数的()

  (3)、按要求操作:

  1、取出9枝彩笔中的1枝,用分数表示()。

  2、取出剩下的,取出了()枝彩笔。

  3、要剩下,应取出()枝彩笔。

  四、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书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化,建立分数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2.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3.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忆旧引新。

  师:关于分数,你们已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简单分数的含义等(如1/2 1/4),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二)提供材料,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实物感知)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作例子(如:1/4)让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你能否用学具袋中的学具(学具袋中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多根小棒、多个正方体)来表示1/4?

  (1)小组合作分一分或摆一摆

  (2)大组汇报(边说边展示作品)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的表示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

  (5)列举单位"1".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1)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三)巩固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2.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3.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经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忙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将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经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能够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能够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之后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供给具体实例来帮忙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构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明白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本事。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将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我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经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进取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经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能够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能够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能够是一个物体的14,也能够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头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能够看作一个整体,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供给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将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能够将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将它平均分后,能够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经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将“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将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供给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研究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我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本事。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经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将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终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经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我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教师多多指导。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4

  一、说教学资料: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资料。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明白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经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本事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构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本事。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2、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经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能够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到达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经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产生的分数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首先,经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公平?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关注平均分的对象,感受平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异常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之后以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头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忙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平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之后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样得到的?”思考不一样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4、动手操作,领悟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一样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一样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分数也就不一样,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巧设练习,深化新知

  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不仅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终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节的资料。主要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组成。

  分数的产生,经过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进取性,并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经过分铁钉、分硬币的实例,学生对“整体”有正确的认识,既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从而强调出单位“1”。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进取的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需要教师多关注、多引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充分的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经过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活动,认识分数的产生,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实践中领悟必须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实践本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分数的意义。

  难点: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学生经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进取性。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经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经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终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环节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那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终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

  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经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之后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忙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明白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一样,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一样,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异常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经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经过不一样形式的练习,不仅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环节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经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6-25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9-21

《分数意义》说课稿07-12

分数意义说课稿08-04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优秀09-15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1-17

分数意义说课稿15篇08-04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集锦15篇07-18

人教版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13篇)08-22

分数的意义的教案10-27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8篇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为后序学习活动积累经验。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概括。

  教学难点:多个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课前小活动:老师手里拿了几只粉笔,用数字几表示粉笔的支数?现在老师手里拿了这么多粉笔,谁能用数字1表示这么多粉笔吗?(一些粉笔,一堆粉笔,一捆粉笔,一把粉笔)师:看来很多粉笔放在一起,也能用数字1表示。如果老师把这些粉笔放在一个盒子里,你还能用1表示出这些粉笔吗?

  一、直接导入,唤醒旧知

  出示分数四分之一,让学生读出这个分数,问:是什么数?关于分数,你了解了什么?(分数的组成---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别表示什么?分数表示什么?)

  师总结: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进一步研究分数。

  二、自主探究,交流建构

  (一)、以旧知引入新知。

  昨天老师布置了作业,请你在一张纸上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四分之一,请大家拿出自己所创造的分数四分之一,说一说你是怎样创造出四分之一的?

  (二)汇报反馈,进入探究。

  (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的。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创造。老师有意识的找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的。如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对比找出共同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板书: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用四分之一表示。

  (2)把四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四分之一的。

  还有学生画了四个物体,如四个三角形、四个圆形、四个正方形,也得到了它的四分之一。我们一起看一下: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指着说:四个三角形中一个涂色的就是它的四分之一。师:一个涂色的三角形是谁的四分之一?使学生明白这一个涂色的三角形是这四个三角形的四分之一。师强调,原来你把这四个三角形看做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几份组成的,每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怎样才能让人一眼看出你这四个三角形是一个整体呢?引导学生说出在四个三角形外面画一个集合圈。怎样让人一眼看出是四份呢?引导学生用虚线分开。这样以来别人就能一眼看出你是把四个三角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涂色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个四分之一。让学生用刚才的一句话说说自己平均分的四个圆形、四个正方形如何得到四分之一的。为分数的'概念学习做好铺垫。

  (3)进一步理解表示多个物体的

  学生利用给的三幅图依次表示。(一个集合圈中有8个三角,另一个集合圈内有12个三角,第三个是空白圈。)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反馈操作情况。谁选了八个三角表示了四分之一。说说你是怎样表示出四分之一的。(把8个三角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谁选了12个三角形,又是如何得到四分之一的?谁选了空白集合圈,又如何表示了四分之一。(把这个圈平均分成四份,一份涂上色,涂色的部分就是它的四分之一)。以上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随即课件演示。

  大胆猜测,这个空白集合圈内可能放的是什么东西?(苹果、圆形、正方形、人、铅笔……)再猜一猜,可能放得是多少个,(1个,4个、8个、12个……),师问,可能是2个,3个5个吗?学生摇头,师随即课件演示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把5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也能表示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师:看来一个物体能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平均分,一个物体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用自然数1表示,我们还给它起了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请看课本68页中间一句话。(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思考这里的1为什么加上了引号,使学生明白,这里的1不仅能表示一个物体,还能表示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加了双引号表示特定的含义。

  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数?说一说

  (4)、理解分数的意义

  ①在练习纸上想办法创造出你想表示的分数。学生汇报作品。学生一边展示给大家看一边说,说完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把14个方框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1份表示单位1的七分之一;15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表示单位1的五分之三……

  ②对比这几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师总结像这样平均分成2、3、4份……都可以说成平均分成若干份,若干份可以是比1大的任何一个自然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引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看书68页,什么叫分数。让学生读一读,找出重点词,画出着重符号,读一读,读出重点词,边读边理解其中的含义。

  (5)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刚才大家动手分出了很多分数,这一部分都是几分之一,这些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看课本68页最下面一段话,让学生自己理解什么是分数单位。

  师反馈:对照刚才学生分的几分之一说,这里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也就是四分之一可以是一个分数单位。七分之一也可以是分数单位……,那么五分之三的分数单位是什么,五分之三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班里的班长***占一他所在一横排人数的几分之几?他占所在一竖列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个1角,1个五角共五个硬币。(2)、

  一个硬币

  是硬币总个数的(),

  是总钱数的()

  (3)、按要求操作:

  1、取出9枝彩笔中的1枝,用分数表示()。

  2、取出剩下的,取出了()枝彩笔。

  3、要剩下,应取出()枝彩笔。

  四、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书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化,建立分数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2.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3.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忆旧引新。

  师:关于分数,你们已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简单分数的含义等(如1/2 1/4),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二)提供材料,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实物感知)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作例子(如:1/4)让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你能否用学具袋中的学具(学具袋中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多根小棒、多个正方体)来表示1/4?

  (1)小组合作分一分或摆一摆

  (2)大组汇报(边说边展示作品)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的表示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

  (5)列举单位"1".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1)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三)巩固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2.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3.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经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忙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将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经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能够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能够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之后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供给具体实例来帮忙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构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明白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本事。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将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我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经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进取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经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能够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能够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能够是一个物体的14,也能够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头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能够看作一个整体,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供给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将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能够将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将它平均分后,能够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经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将“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将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供给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研究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我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本事。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经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将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终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经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我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教师多多指导。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4

  一、说教学资料: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资料。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明白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经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本事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构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本事。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2、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经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能够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到达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经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产生的分数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首先,经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公平?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关注平均分的对象,感受平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异常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之后以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头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忙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平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之后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样得到的?”思考不一样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4、动手操作,领悟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一样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一样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分数也就不一样,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巧设练习,深化新知

  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不仅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终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节的资料。主要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组成。

  分数的产生,经过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进取性,并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经过分铁钉、分硬币的实例,学生对“整体”有正确的认识,既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从而强调出单位“1”。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进取的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需要教师多关注、多引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充分的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经过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活动,认识分数的产生,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实践中领悟必须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实践本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分数的意义。

  难点: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学生经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进取性。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经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经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终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环节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那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终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

  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经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之后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忙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明白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一样,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一样,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异常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经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经过不一样形式的练习,不仅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环节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