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浅谈儿童教育

时间:2021-11-02 08:29:12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浅谈儿童教育

  当英国的资本主义革命迅猛发展之时,18世纪的法国正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发动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卢梭是这场运动的弄潮儿,《爱弥儿》这本著作中正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卢梭在这本书中提出的教育思想展现了当时人文主义的特点,是对封建专制下教育思想的批判与更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思想的开创。他掀起了教育领域“哥白尼式”的革命。

浅谈儿童教育

  卢梭的教育思想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他写道:“出自造物者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反对传统的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压抑儿童天性的古典教育,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其中他提出的消极教育、自然后果法直观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帮助使我感受很深。

  消极教育就是设法避免环境的不良影响,让自然说话,让儿童自然成长的教育。《爱弥儿》中写道:“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这一点与我国清代教育家王阳明的观点颇为相像。王阳明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要尊重儿童玩耍的权利,让他们创造并享受自己美好的童年。

  对于每个人而言,未来总是无法预料和遥遥无期的。因此教育者不要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毁掉孩子的童年,这样的儿童只是成为教育者希望他成为的样子,而不是孩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迈克尔·杰克逊童年的悲剧造就了他,也毁灭了他。迈克尔一直认为自己那段童年往事不堪回首,他八岁时开始与成年乐手合作排练,父亲非常严厉,在他犯错误时或者表演未达到预期时就会用剥了皮的电线抽打他;为了惩罚他的扭捏,把他扔进女生的化妆间。殊不知这些都是对年幼的迈克尔的侮辱。一代巨星根本没有童年,很明显他的人生是残缺的,他本人是不快乐的,所以他才要把赚来的钱给孩子们建乐园,想把自己童年所缺失的东西都弥补回来,却也因此惹上了官司,最终伴着遗憾而死。可见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何等的重要!作为教育者,没有任何理由去剥夺孩子享受童年的权利,无论出自何种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当今的'应试教育中,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一观念的现实意义。有多少孩子在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奔跑,玩耍的年纪被送去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辅导班。孩子们被困在一方小小的房间里,却无比向往窗外的蝴蝶和盛开的花朵。这些最终都可能导致孩子们厌学,反感父亲,甚至讨厌这个世界,以至于小小年纪便跳楼自杀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这不正是“多少少年郎,不到白头死。”的悲剧吗?所以请不要再以所谓的“为他们好”的理由而给他们套上枷锁了。教育者要尊重童权,释放儿童的天性,还给他们一个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童年。

  自然后果法是让儿童自己通过切身体验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认识活动和活动结果的意义。自然后果法是卢梭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基于少年儿童的理智尚处于所谓“睡眠”状态的观点,卢梭反对对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也反对对他们施以严酷的纪律和惩罚,主张让儿童通过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从而自行改正。儿童毕竟是儿童,他没有像成人一样的理解力,当他做错事时,他也许连自己错在哪里都不知道。当父母或他人教给他道理时,他们不但不会理解,可能还会产生对这一事物的谬误。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可以代劳的。自然后果法强调“自然”,让孩子顺应自然规律去成长,当然就是做得好有好结果,做的不对,要承担后果。这就是成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往往都是小小的困难,这个时候让孩子摔几跤,是为了在孩子长大以后能更顺利的应对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孩子不吃饭,父母围着转”的现象。孩子不爱吃饭,父母总是耐心的这么哄那么劝,企图让孩子吃饭,无意识地把孩子吃饭的事情外化到了父母身上,不是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了。这样父母就要承担一个后果:孩子吃不吃饭,由我来承担!孩子也会养成一个观念:我吃饭是为了父母吃的,我很不喜欢吃饭。若是采用自然后果法,孩子到饭点不肯吃饭,还拿零食当饭吃。父母首先要用平和的语气告知孩子:“宝贝,现在你不吃饭,那么等饭点儿过了,你会觉得饿,那个时候想吃就没人给你做饭吃了。”还有:“不吃饭的孩子是不能吃零食的。”然后询问孩子:“你听懂了吗?现在你要好好吃饭,一会儿不饿,还有零食吃。你选择哪一个呢?”如果孩子仍然不吃饭,妈妈就把他的饭碗收起来,不再去理睬孩子。等孩子饿了要吃零食,父母要无奈地对他表达遗憾的心情说:“怎么办?没有饭了,而且不吃饭是不能吃零食的。”但这个时候,孩子一般会选择哭闹来使父母妥协,父母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一定要让孩子自己体会到不吃饭所带来的后果,这样下次他就会知道原来我不吃饭,是要自己来承担“饿”这个后果的。那么他就会明白自己应该在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这个道理。我想也许这个做法会比父母苦心讲大道理所起到的效果更加好。

【浅谈儿童教育】相关文章:

儿童教育格言06-02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调研报告12-22

浅谈爱情作文12-15

浅谈茶文化03-01

浅谈英语阅读11-16

浅谈中国素描教学05-21

浅谈散文名家02-05

浅谈面试七技巧04-23

浅谈维权谈判技巧06-19

浅谈雷锋精神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