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春节的征文

时间:2021-11-01 17:15:57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的征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征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怎么去写征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征文

春节的征文1

  我趴在书桌上,想着:“春节,春节……写些什么好呢?”

  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是极其盼望过春节的。那时候,家境并非十分好,所以虽然在城里有一间小小的房子,但我的大娘、小姑还是出去打工了。或许因为距离产生美吧!我对大娘、小姑总有一种莫名的喜欢的感觉。而记忆中,春节时总是可以见到她们。因此,春节前的那段日子,我总感觉时间的沙漏发生了堵塞,时间过得那么慢。在漫漫等待中,我终于见到了我的大娘与小姑。见到她们后,心中比吃了蜜还甜。日子在快乐中流逝得飞快,中间夹杂着无尽的甜蜜回忆。那时,春节对我来说意味着亲人的团聚与无尽的欢乐。

  大一些了,大娘、小姑都回到家中,随时可以看,没有对她们的思念了。可在我心中,还是向往春节的。因为在那时,父母在平日里总是在争吵,有时甚至还动手打。所以在平日里,并不深谙人世的我心中总是充满恐惧。可一到春节,他们总是和和气气的,这让我无比轻松。那时,春节对我来说,意味着家庭的和睦与轻松的心情。

  现在,一切都顺利。父母不那么频繁争吵了;大娘、小姑也都有各自的孩子,有了他们自己的幸福家庭了;家庭也宽裕一些了,在寿县城里也有了一个舒适的大房子;我也有了一个小弟,真正体验到爱一个人的幸福了。现在,春节对我来说,意味着所有爱我的人与我爱的人安全、幸福地度过了一年,一种简简单单的幸福与快乐。

  突然,又想起了别的人,我想,春节对于每个人,或许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对于在外谋生的人们,春节意味着亲人的团聚;对于在家务农的人们,春节意味着丰收的喜庆;对于高墙之内的人们,春节意味着自由女神又向他们迈近了一步……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春节”这两个字包含了太多辛酸愁苦,太多的幸福欢乐,太多的美好寄托。我想,春节承载着这么多的内容,它也一定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欢笑与幸福!

春节的征文2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过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能收到压岁钱。据说,压岁钱还有这样一个来历,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经常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晚上坐着不睡觉,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金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都这样做,孩子就平安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

  过年的习俗还不止这一个,贴对联就是家家户户每年必做的事。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和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即谐音“楹联”,因古时大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千古。

  今年过节,我家放了很多鞭炮。放鞭炮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习俗。为什么古代要放鞭炮呢?那是因为相传古时侯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你只要让我在你家住一晚,我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燃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燃放爆竹。

  其实我们的春节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它,去传承它,让它们以更新颖,更文明的形式出现,使我们的节日更有特色。

春节的征文3

  “春节”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外来打工者都急急忙忙地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资,心中暖洋洋的;咱们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长们的夸奖……大街上、小区里、超市中,到处都洋溢着喜气,一派热闹的场面。

  常州人一般在除夕过“大年夜”,是一年中最闹忙的一天。家里有外出者,再远都会赶回来与家人团圆。在常州,从早晨开始主妇就忙碌开了,剁馅心、包馄饨以供中午食用;男主人一般会装饰厅堂、悬挂中堂字画,制造新年气氛。午饭后,家里所有人开始准备年夜饭菜,炒瓜子和长生果,在果盘糖缸里摆上糕点、糖果、柿子、橘子等,以示“甜甜蜜蜜、事事如意”。

  而咱们泗阳人过新年可是别出心裁啊!大年三十随处走走到处是红彤彤的对联,有点文化的老人还会对各家的对联进行评价。晚饭就很简单了,中午的剩菜随便吃一下。主妇们开始和面准备包饺子的馅,一家人聚在一起边聊天边包饺子。有传统的人家还会简单的开个家庭会议,对这一年进行总结,对下一年进行打算。不时会有邻居过来找人打牌聊天,这个时候父母不会再催孩子们早点睡觉了。通常父母会在孩子们睡着了之后放几片糕在他们的床头,初一的早晨一起来就吃到,寓意“步步登高”。

  常州人和泗阳人过新年可都要熬夜的,常州人和泗阳人的观点都是一样的——新年欢乐和平平安安!

  新的一年又到了,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都将发生变化,自己又长大了一岁,我希望这一年好运一直陪伴着我,我也会更加努力的,争取在这一年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长大后,为家乡的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春节的征文4

  作为一名宣城小记者,2月11日上午,我荣幸地参加了在梅溪公园举行的“义务送春联”活动。

  我被分配在一位书法家身边,好紧张啊,就像被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喘不过气。过了一会儿,爸爸鼓励我说:“加油,你是最棒的!”我提起笔,小心翼翼地写起来。很快,我的第一幅对联写好了,书法家看了我写的第一幅对联后,和颜悦色地说:“还可以,可是字不端正,也不太美观。”

  开始写第二幅对联了,这时,我心里的那块大石头仍然放不下来,书法家似乎看出了我紧张的样子,便笑眯眯地对我说:“没事,不要紧张,心要平静,这样才能写好。”在书法家的指导下,我写好了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

  不一会儿,我就写了近十幅对联了,刚才紧张的心情早已被我抛到九霄云外了,看到我写的对联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金碧辉煌,飘散着阵阵墨水的香味,我兴奋极了。

  第一次写对联,也是第一次参加小记者活动,受益匪浅。我领略到写对联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也锻炼了我的勇气。

春节的征文5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忙什么呢?当然是忙着准备过年的吃的、穿的、用的。其中吃的是最丰盛的,有鱼、鸡、鸭、鹅等。当然我家也是一样的。

  在北京,他们过得春节和我们的大不一样。

  北京人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八节时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八过后大人们忙着预备过年所需的物品,孩子们则准备各种玩意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要吃糖,房鞭炮。除夕这天非常热闹,家家酒肉飘香,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晚上要吃年夜饭、守岁。

  正月初一拜年,接待客人。正月初六,逛庙会、逛天桥、听戏。元宵节到来时,处处张灯结彩,这一天都要吃元宵。正月十九北京的春节才宣告结束。

  在我们这里,春节最常吃的就是黄粑,黄粑其实就是年糕,只是它是里面添加了红糖,做成之后看起来黄黄的,又是用专门的黄粑叶包的,所以叫黄粑。

  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的时候,一家人就可以以团聚在一起,可以见到好多亲戚朋友,好多许久未见的小伙伴。还可以一起吃年夜饭。

  我爱春节,我喜欢过春节。

春节的征文6

  春节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人们最重视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人们在春节这一天会有很多的讲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就来介绍家乡的饮食小风俗。

  春节这天,人们会早早的醒来,在开口说话之前,一定会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点,吃上一两口,咱们称之为“开口糕”。薄薄的糕点吃在嘴里,软软的,甜甜的,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口,从嘴里蹦出的话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与“高”同音,小孩吃了开口糕,预示着新年中个子长得高,成绩节节高;大人们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运高、财运高”;老人们吃了则希望来年“福寿高升”。正是因为人们对新年的这些渴望,吃开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

  放完开门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后,都围在桌子旁吃团圆饭,也就是吃汤圆或饺子了,人们把饺子称为“万万顺”,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会顺顺当当。“顺心”的心愿也就寄托在这常见的饺子上了。吃汤圆则预示着新一年中全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这喝茶也有讲究,落座时,北面的位置必须空着,听母亲说这是为了给灶神爷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里灶台上总是满满当当的。喝茶快结束时,每个人的碗里须留下一些饺子或汤圆,预示“年年粮食皆有余”。

  不管是吃开口糕也好,称饺子为“万万顺”也好,还是给灶神爷留位也罢,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们虽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但这些饮食上的小风俗正是人们对新年中丰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种美好愿望吧!咱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继承和发扬呢?

春节的征文7

  说起过春节,那可是件值得高兴的节日。人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做美味佳肴。大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最值得兴奋的就是正月初一,除夕和元宵节了。

  令人满面笑容的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那天,所有店铺都大门紧闭,因为都穿着新衣,去走亲戚了嘛!家家户户都在摆年酒,亲戚朋友都围在圆桌上吃饭,有说有笑。每个人脸上都布满了笑容。最令小孩子开心的就是发红包了。每当小孩子对大人说一声新年好,就能得到一个红包了,晚上还要把红包反正枕头下睡觉呐!

  布满烟火的除夕

  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的年菜都已经摆上桌,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门外那红红的对联格外醒目。家里都有人守岁,家家灯火通宵,当第二天到来的时候,鞭炮声一声接一声,烟火也是连绵不断,给黑暗的天空带来一缕星光。

  团团圆圆的元宵节

  元宵节一开始,春节又一个高潮开始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围在一起吃着汤圆,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吃汤圆呢?让我告诉你们吧!那是因为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热腾腾的汤圆吃完后,便都去逛街了。此时大街上早已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放眼望去大街上人头攒动。许多店铺里都挤满了人。

  眨眼间,春节就过去了。孩子们又该背起书包去上学了,大人们又该去各自的岗位工作去了,过年就是这样有趣,让每个人都喜气洋洋。

春节的征文8

  我的家乡是三德范,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庄,那里的春节有着独特的风俗。

  家乡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家家都买起了年货,忙里忙外的准备了起来。而小孩子们更是热闹,男孩子向大人要钱买鞭炮,女孩子缠着父母吵着要买新年衣裳。可平时‘小气’的大人们在这时总是大方地把钱从钱袋里掏出来给小孩买衣服、买鞭炮烟花。

  看吧,每天都有几个是好朋友或者是亲戚的男孩子在胡同里放鞭炮;听吧,每天家门外头都没完没了地响着,什么二踢脚啊、窜天猴啊……各种各样的鞭炮声,随着几个男孩的笑声响了起来。我不知道别人听到这种奇妙而又特别的“乐曲”是什么感受,但我知道每当我听到这声音的时候心情都特别舒畅。

  转眼间,已经是小年了,腊月二十三,孩子们差不多都放假了。这一天,大人开始忙活着包水饺了。晚上,一盘香喷喷的水饺摆在了餐桌最显眼的位置,看着是多么美味可口啊。这水饺的皮儿是父母的关爱,这水饺的馅儿是父母的期望啊。

  腊月二十八这天,是赶集的日子,这一次赶集和往常的不一样,这不仅仅是一年中最后一次赶集了,而且这一天大多数人都是去买烟花爆竹。小孩跟着父母,在卖鞭炮烟花的区域里逛着,东挑挑、西挑挑,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烟花、爆竹,当然还有小孩能自己玩的小鞭炮和烟花。一家人就高兴而满意的回家了。

  其实,最热闹的还是大年三十这天。天渐渐黑了的时候,一家之主,小孩的父亲拿着挂在竹竿上的鞭炮,站在大门口上就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那热闹劲儿就甭提了。当天完全黑了的时候,男人们才开始放烟花,而妇女则在家里准备除夕晚上丰盛的大餐。这时,小孩是最悠闲的了。大家都纷纷爬到了自己的房顶上,怀着那种兴奋的心情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当我像其他孩子一样,站在房顶上看到那一朵朵灿烂夺目的烟花时,就会想到,这一晚今年的最后一个晚上,过了这一晚我就又长大了一岁,长大了一岁的我会迈向人生更高的阶梯、会突破人生更多的奇迹……看完了烟花的‘表演’,大家都从房顶上下去了,回到温馨洋溢的屋子里,会看到一桌丰盛美味的大餐,还有几盘光滑晶莹的水饺。这时,小孩子的父亲会拿出一瓶酒,津津有味地喝两盅。全家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引人入胜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家洋溢在幸福的生活之中……

  大年初一,这一天便是春节了。不管男女老少这一天都会穿着新衣服,迈着轻松的步伐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小孩这一天会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们又可以收到压岁钱了,虽然咱们这里的压岁钱给的不多,但是小孩们都会非常开心。

  接下来的几天一般都是去小孩子母亲的娘家走亲戚,这也是一种风俗,也是过春节可少的风俗呢!

  大约初七初八吧,“扮玩”活动也随之来了。大人小孩都到街上去看“扮玩”。扭秧歌的妇女们个个容光焕发;赶毛驴儿的、扮猪八戒的老太太们个个都精力旺盛,好像是年轻了好几十岁;踩高跷的人们个个都十分卖力;站在抬杆上的小朋友们个个精神抖擞。扮玩也是一门艺术,我觉得它是一门了不起的民间艺术。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是元宵节,也叫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赏灯节也是元宵节的别名,这是因为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风俗。这一天,大家会吃着香甜粘滑的汤圆;到了晚上,每一家都会出来放烟花,有的还会去街上赏灯,有耍龙灯的、玩云彩灯的……真的是应有尽有!这一天,将又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夜晚……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也差不多就结束了,大人们去工作了,孩子们也都陆续开学了……大家都精神焕发地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

春节的征文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早早地就嗅到了节日的气息,尽管天公不做美,接连几天因雨雪霏霏,冷风习习,而传来阵阵寒意,可这却丝毫抵挡不住人们对春节来临的喜悦之情。

  瞧,户外烟火声、欢笑声、喧闹声,声声入耳,户内亲友之情、邻里情、思亲情,情情牵心。恰是那难得一见的老少团圆快乐无休止之热闹,而酝酿出了一幅别开生面的气氛图。人头攒动的年货大街上,更是热闹。烟花,绽放红火;爆竹,唱响热闹;彰显文法的春联,勾勒格调的年画,红透情结的窗花,传达心愿的“福”字,都透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置办年货的大多都是些农民工。他们朴素的衣服与周围人们的身着光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阳早已把他们的脸庞染成了古铜色,面对商人的搭茬,他们的脸上露出局促的笑。

  有的要用平时积攒下的钱扯点布做新鞋做新衣裳或换换床单,有的要买过年的日用品,有的要给孩子挑选过年的玩具,至少要给孩子买个新帽子。更多的去各摊点*春联,买年画,买中国结金元宝挂件,在他们看来,这些充满年味儿的东西似乎真的能给他们,他们一家,在来年带来好福气。付钱时,他们掏出包了几层、装着承载着他们一年辛苦劳动汗水的人民币的小包,用充满老茧的,经受毒辣阳光洗礼的手小心翼翼的抽出几张,递给买年货的商人,舒坦的笑容在皱纹里绽放,那种自豪溢于言表。间或听到他们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给家里人打电话:“今年收成不错吧!俺正在买年货呢,街上人可多了。俺买到车票了,明天就回家……”

  路过车站,比肩接踵的人群在进站口缓缓地移动着,刺激着人们的视觉与神经,提醒着人们该回家聚聚了。细细看看,这批浩浩大大的返乡队伍中的“主力军”还是农民。他们手中提着或是肩上扛着大包小包,或是蛇皮袋,或是布袋,或是破旧的背包,或是简易的旅游箱,手中紧紧捏着回家的车票,生怕因为人多而丢了好不容易买来的车票。过了检票口的,急切迈向车的步伐似乎注入新的力量,不知疲倦,因为回家团聚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坐上车的,心中的激动溢于言表,这时才舒了一口气,小心放好自己的包,理理自己身上的衣服,不时看着窗外等待的人群,淳朴地笑着,露出并不整齐的牙齿,期待着能够早一点回家,那个有着妻儿等待的温馨的家,早一点欢聚一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如此淳朴的话语揭示了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人们内心对家的渴望。无论在哪里,无论离家多远,无论是海外学子,还是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家永远是自己的归宿。一声声清脆的爆竹,表达了十三亿中国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一个喜庆的“福”字,寄托了亿万中国人对和谐幸福的祈盼。一个拜年的手势,传承了炎黄子孙千百年来的相互牵挂。一家人的欢聚一堂,蕴含可多少中国人的血脉亲情。如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早已洗去了春节的迷信色彩,春节那朵美丽而美好的花儿在我们面前毫不掩饰地绽开。我们沉浸在春节的喜庆和欢乐之中,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正像人们所期盼的那样节节高。

春节的征文1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萧山河上镇一个叫“朱家村”的小村子里。

  村子里有这么四兄弟。四十年前,老二因为家里太穷太苦,跟着爱人去江苏闯荡。临走时,他紧紧握着大哥的手,哽咽着说:“大哥,我走后家里就交给你了。有什么事你千万别一个人扛着,一定要告诉我,我会尽力的。”

  老二在江苏进了粮站,日子过得比在小山村时好多了。每年,老二都会寄钱、寄物回家。后来,父母病重,老二掏出了几乎所有的积蓄给二老治病。再后来,三弟生病了,他又用半年的工资给老家安了一部电话,还每个月都寄钱给老三,直到老三病故。老四造新房,老二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土地;老大上班的工厂倒闭,老二又一次贡献出了自己的土地,让老大卖了换钱凑孩子的学费。

  20xx年,老大病倒了。

  老二知道后心如刀割。第二天一早就和爱人一起从江苏赶回萧山来探望大哥。看着大哥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他心痛地坐在一边嚎啕大哭。最后,他塞给大哥10000元钱,语重心长地说:“大哥,我要回家照顾两个孙子,不能陪你手术了。你要配合医生,现在的医学这么发达,你一定会痊愈的!”

  之后,每天都会有电话铃声准时在老大身边响起。这是他的二弟来的电话,每回接完电话,老大的心就暖一些,脸上的笑就多一些。

  最让老大感动的莫过于如今的政策。“想当年村子里要是有人生了这样的毛病哟,哪里会有钱治病呀!”老大在病房中感慨道,“现在的政策真当好哟!像我这样的农民都能看上病,还有国家的补贴。这可都是国家在养我呀!”手术,非常成功!

  大年三十前夕,老二再次赶来,同哥哥一家一起过年。他拾起了多年不用的厨艺,每天下厨给大哥做饭,还自学了按摩,每天一边给大哥讲笑话,一边给他按摩。大年三十,老大和老二,以及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一起聚在小小的客厅里过年。空气中满是亲情的味道。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老大是我外公,老二是我的二外公。感谢如今小康的社会,感谢发展日新月异的祖国,给了外公第二次生命,让我们一起度过了又一个新年,继续见证着生活的美好。

春节的征文11

  我们的节日——春节

  时光如流水,匆匆而逝。转眼间,一年又接近了尾声。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总会迎来一个一个无比欢乐,洋溢着快乐的节日——春节。它,让久别重逢的亲人团聚,家家户户洋溢着幸福的滋味。

  除夕,是一个十分热闹的日子。清晨,我刚睁开眼,就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过年的味道。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匆匆忙忙地为新年做着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让我应接不暇。

  新年,对于我们这样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少不了烟花啊!还没到晚上呢,我就按耐不住心里的兴奋劲,拉着爷爷带我去买烟花。除夕之夜,那“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和在天幕中“绽放”的烟花,更为春节添了一股热闹的气氛!

  等我回到家,爸爸已经准备贴春联了。“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贴上大红对联,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看!春联贴好了!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我相信,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哇,好香啊”一阵诱人的香味从厨房传了出来。我跑到厨房,想看看奶奶和妈妈准备了什么年饭。嗬,厨房里好热闹!大碟小碗,摆得到处都是,一盘盘丰盛的菜摆在里

  面,真让人馋涎欲滴!妈妈正将一个个搓好的圆子放进盘子里。我问妈妈:“过新年为什么要做圆子呢”妈妈说:“做圆子是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过年。”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每家每户都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大家围坐在圆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团圆饭,聊着一年来发生的大事小事,虽然琐碎,却是最温暖的时刻。我们小孩最欢喜的就是收压岁钱啦!一个个红包,不仅是习俗的传递,更是长辈们的关爱。过了年,我就是12岁的小大人了,爸爸妈妈决定:由我自己支配压岁钱。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夜色正浓,鞭炮声陆陆续续地响起来了,我也不甘示弱,拿着各色各样的烟花爆竹冲出了家门。随着“噼里啪啦”的响声,烟花冲上了天,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烟花飞升降落,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信号飞射,忽明忽暗,五彩缤纷。最好看的是烟花飞上天,变成一大朵牡丹花,一眨眼,这花又化作无数朵小花,四处散开,变化莫测。一会儿黄色,一会儿红色,就像一群变化多端的蝴蝶在高空飞舞。天空中,洋溢着七彩的颜色,谁都知道,那是烟花,可它让每个人的笑容,都像烟花一样绽开,可唯一不同的是,那笑容不会像烟花一样消失。那鞭炮声,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大家都在守岁,等着新年钟声的的敲响。天空中,一个又一个烟花绽开,就像一朵又一朵蒲公英随着风的舞蹈,飘散着,飘散着,将祝福与快乐,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春节的幸福……

  啊,每年的春节都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希望这喜庆祥和的气氛能伴随我们度过一年又一年!

春节的征文12

  山路崎岖难走,路上尽是春雨过后留下的泥泞,湿哒哒地黏在游子的鞋上,如同伴随我外出多年的思乡情怀般,一直夹在我的心坎里,怎么也抹不去。

  立足这大山之前,我才深深地感受到故乡的气息——之前早已感受过,只是不那么强烈了——我迫不及待地向山中走去,一股脑地钻入了我家乡的山中。

  大山很深,中间只有一条小径,边上便是一层接着一层的竹林。竹海随风舞动,风从叶间轻柔地穿过,似乎如流水一般,发出“沙沙”之声,万里竹海,此时随着风一起摆动,在清晨微凉的空气中摇晃着自己细长而又笔挺的身躯。

  好不壮观!

  待脚下鞋早已沾满了泥水,那条小径才突然变得开阔了,左右两旁的竹林都一下子绕着眼前的——一座古朴却热闹非凡的小村庄而让开了一片圆形的大空地。村庄坐卧其中,稳稳地盘踞在这竹林之中。颇有些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之感。

  我这个外来的渔人冒冒失失闯进这几年未曾谋面的故乡,却还是吃了一惊。

  空气中夹杂着少许硝烟的味道,许是刚放过鞭炮吧?我好奇地随父母走上了柏油路,路旁都种着满地的庄稼。个个长势令人惊喜,如同雨后春笋一个个争先恐后从土壤中探出头来。

  爷爷奶奶早已乐开了花,连忙吆喝着我坐下,替我用白瓷碗沏上一碗绿色的茶水,几片茶叶在茶碗中时沉时浮,散发着一阵阵清香。

  我细细品了一口,醇香在舌齿间四溢,味道不变的,便是家乡特有的茶,似乎比龙井、大红袍要好喝许多。由于这茶叶子大,我们这里便称之为大叶子茶。这大叶子里,似乎蕴含着故乡的气息,它朝饮晨露,傍晚与萤火虫相伴,夏季至冬季,再至春季的采摘,每一片,都是故乡的标签。

  青瓦白墙,毅然屹立于眼前,一张张红的耀眼的福字倒贴在各家各户的门上。土灶头早就被推倒,新式的煤气灶使原本脏乱的厨房阔气无比,一栋栋农村小别墅使得爷爷家变得更加明亮宽敞,猪圈里一头头白白胖胖的家猪正呼呼地喷着白气唏哩呼噜地吃着食儿,那短小的尾巴正一圈圈地不停抖动着。一队整齐的白鹅从河上缓缓浮过,几只小鹅满身灰黑的绒毛,紧紧跟在母鹅身后,也学着它的样子昂起胸脯,向下整理凌乱的羽毛。

  又是一阵清风拂过,白云缓缓从头顶上飘过,田间里传来青草的味道,时不时还有几只蟋蟀发出的风铃般的啼叫。

  夜幕降临,年夜饭桌上的.饭菜芳香四溢,映衬着客厅灯光的白瓷碗中,红烧肉在碗上泛起一阵阵的油花,红得带紫,芳香四溢。刚从田野里采摘的新鲜的蔬菜,此时也盘踞在碗中,青绿与瓷白相伴,倒有些江南水乡的风味。一颗颗软滑可口的汤圆挤在碗中,白中带黑,甚是可爱。一排排齐刷刷的碗筷时刻准备上桌,一把把木质桌椅围着大圆桌列着,一个个面露喜色的人们正聊天交谈,家中老辈围着自远方归来的游子转……

  故乡的一切,都是如此地安详、和谐……

  故乡的年,依旧如此喜庆,热闹不减……

  这是年,如期而至;这是梦,确已实现。

春节的征文13

  生活,你依旧如此,不以华丽示人,不以出彩为傲,你就这样变化着,改变着世界,人们浸没在早晨的阳光中,享受着午后的宁静,倾听夜晚的细雨朦胧,浑然不知,你也伴随着时间悄然变化了。

  记得儿时的春节,你也像我这般稚嫩,享受着烟花的绽放,人们的礼尚往来,一切都很美好,那年春节,我牵着父母的手,在泥泞的小路上留下足迹,路上自行车来来往往,偶然水如同雪花般飞溅,到了亲戚家后,总有那么一声:“进来坐,进来坐!”然后在圆桌前如家人般寒暄,有说有笑,在半途中,有个人叫一声:开炮了,准备吃饭了!然后小孩子们就捂起耳朵,大人们就笑话小孩子。在两分钟后,就有人端着菜上桌,小孩子总是最想吃的,二话不说就拿起筷子,但他们谨记大人的话:长辈先动筷,我们也就收起了自己的雀跃之心,静候长辈。桌子虽大,但又无法够到,就会起身夹菜。

  在饭后,人们总会分享自己的趣事,在餐桌上磕嗑瓜子,喝喝茶,打打牌,在走前总会将兜中的红包拿出来聊表心意。走后,待客的人家总会出门相送再去收拾餐桌,儿时的你,可谓是人情味十足啊!

  待你我长大后,一切都不同了,我身上披的不再是粗布麻衣,而是锦衣秀袄,再次来到亲戚家,脚踏花岗岩,路上车水马龙,开的是豪车,看的是千古风情。进入大门,一句“进来坐”又唤醒你我的记忆,坐下后眼前多了一个转盘,方便人们夹菜。放鞭炮时,你我抬头向天空,已不再是花朵般,而是龙飞凤舞,形状各异,端上桌的不再是家常小菜,而是大鱼大肉。吃完饭后,老年人继续像以往般打打牌,聊聊趣事,而年轻人打声招呼各回各家。

  生活啊,我们都已长大,随着时间的消逝,我已变成大姑娘,而你没有一丝苍老的印痕,反而变得更加有精神气,不像原来般没落、封建、贫困。如今你已出人头地——富贵、热闹、热爱,你应有尽有。享尽一切,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你可以看到我功成名就,我可以看到你繁荣昌盛,愿你我共同踏进更好的明天。

  我的春节——小康社会·幸福在身边。

春节的征文14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滋味也越来越淡了。

  爆竹震耳,烟花灿烂,可看在眼里,却是平淡无味。心情不再如潮水一波推着一波向前,沉静而难以泛起涟漪。循着月色踏着幽静,避开喧嚣随意而坐。看那焰火在空中时而璀璨时而沉寂,像是在演绎一场人生大戏。常常无端地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一切仿佛都在昨天,一切,仿佛又是那么遥远。

  过年的滋味的确与物质无关。那时物质很贫乏,过年的滋味却像含在嘴里的糖块,又浓又甜。

  那个时候,过年就像举办一场盛大的书法展览,一次精彩的民间剪纸比赛。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门框两侧,都会贴上各式各样的窗花、春联,既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而古老的过年习俗,又展示了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无论是青砖瓦舍、竹帘草屋,无论是寒门农舍、深宅大院都无一例外地妆扮得红红火火,洋洋喜庆。古典庄重的雕镂窗棂,糊上洁白素雅的纸,在大大小小的窗棂里贴上精巧美丽的窗花,像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散发出浓浓的古典气息;明光锃亮的玻璃窗上,贴上红红的窗花,像女儿腮边的红晕,美艳动人。窗花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手法细腻。人物、动物、花卉,还有特有的表达祝福、喜庆类的文字,都被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以各种形式剪裁在方寸之间,贴在家家户户的窗户上。贴出一年的喜庆,为古老的民俗不断增添新的滋味。

  巧手裁得云锦来。民间艺人们用经营生活的双手裁剪着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祝福。裁剪着一个个平淡的日子,裁剪着一段段美好时光。用丝丝缕缕的线条把年复一年的日子连缀,结构成一个个祥和而温馨的节日,把这醇厚而古老的年味传递下去。

  大年初一的早晨,总会约三两同学,骑上自行车,穿行在大街小巷,穿行在悠悠几千年的书法艺术中间,欣赏一场盛大的书法展览。真的很奢侈,各家各户的门楣两边,都会为我们呈现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一眼望去,精彩纷呈,无边无际。红红的春联,浓浓的墨汁,精美的书法,饱满的情感,悠悠几千年的中国情。

  苍颜白发的书法家,稚气未脱的小学生,数以千万计的人都在此刻拿起手中的毛笔,饱蘸浓浓的墨汁,用相同的文字为一个节日抒情。这该是多么美妙的时刻啊!()行楷篆隶草,各种形体、各种流派、各种风格,都在两条宽宽窄窄,长长短短的红纸上一一呈现。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啊,那是世界上最为盛大的节日,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喜庆场面。

  雕梁画柱贴上红红的春联,题以名家手笔。那古老典雅中就焕发了勃勃精神,现出几分妩媚,也给过往的行人增添了一脸的喜悦;土墙柴门也会贴上红红的精心之作,贴出无限的喜悦,让蓬荜生辉。

  那时,觉得在这个清冷的早晨,穿行在春联的世界欣赏这一幅幅来自民间的,最朴实、最真诚的书法艺术,是一种最快乐的享受。

  可惜,现在这一切发生了改变。窗花也好,春联也罢,那种鲜活的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祝福和向往艺术形式,被机器所取代了,被千篇一律的印刷品顶替了。过年的时候,许多人不会在方寸之间为自己过去的一年进行装饰和归纳;为自己未来的岁月进行展望和祝福。他们把过年的艺术渐渐淡化,纯粹成了一种物质享受。这样的变化,不知是应该庆幸,还是应该遗憾。

  时光流转,少了轻狂多了怀旧,淡了过年的滋味。但幸福、亲情和祝愿年年常新。

春节的征文15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先听我讲一个关于除“夕”的故事吧!

  相传,在古代每逢新旧岁之交时,一只名为“夕”的怪兽就会来到人间烧杀抢掠。这天,人们请来了一位老道士,只听他言道:“此乃“夕”兽,最惧红、光、震耳欲聋之声三物”。说完,便乘云而去。于是,人们发明了桃符和爆竹,以此来驱除“夕”兽。后来,就演变成今天的春联和烟花了。

  接下来,就听听我的春节经历吧!

  大年三十下午,我们来到了青城山下的青源国际大酒店。一眼望去,青城山上山青水秀,百草丰茂,空气也十分清新。

  晚上,我们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包饺子。首先,拿出一块块精致的小面团,用擀面杖将它擀成一片片薄薄的面皮。然后,放入一些韭菜馅,将面皮对称折起来,用手捏出一个个印子,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偷偷地往一个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心想:谁吃到这枚硬币,谁在这一年里就会牛气冲天。我包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饺子,有麻花状、甜筒状,还有飞碟状……,总之,真是有趣极了!

  现在到了放烟花的时间了!我们来到了酒店外的草坪上放起了五颜六色的烟花,有窜天猴、小蜜蜂、小雨伞等,烟花在空中争先恐后地绽放开来。有的像一只啃食竹子的大熊猫;有的像抱着孩子的母亲;有的像迎风飞舞的蝴蝶;还有的像花枝招展的桃树……,向人们展示出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可就在这时,妹妹却嚎啕大哭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是因为烟花的声音和火光把她吓着了。我看着那绚丽无比的烟花,暗自许下一个新年愿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要收获满满。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代表着喜庆和团圆。我爱春节,更爱中华民族那纯朴的习俗与民风!

【春节的征文】相关文章:

关于征文的表彰决定01-09

关于表彰征文的决定01-09

青春的征文横幅标语03-17

弘扬雷锋精神的征文范文08-21

「征文」说出你名字的故事10-30

助学金征文12-20

防火安全知识征文10-26

征文大赛表彰决定01-09

优秀征文表彰决定01-09

征文比赛表彰 决定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