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原文、注释、赏析

时间:2022-03-17 11:23:52 赏析 我要投稿

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原文、注释、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宋]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原文、注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原文、注释、赏析

  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原文、注释、赏析 篇1

  原文:

  三年枕上吴中路

  1、遣黄犬、随君去

  2、若到松江呼小渡

  3、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4、《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

  5、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6,曾湿西湖雨。

  注释:

  1、“三年”句:谓三年来在梦中经常走上回杭州之路。吴中,古吴国之地,泛指今江、浙一带。

  2、“遣黄犬”句:意谓让黄犬带回故地的消息。《晋书·陆机传》载:“初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简盛书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此用其事。

  3、“若到”句:如若到松江呼唤渡船。松江,即吴松江,在上海市西。

  4、“四桥”句:谓四桥一带过去都游赏过。四桥,苏州的景点。

  5、“辋川图”二句:意谓观赏王维的名画,记起隐者的诗句,常常引发对潇洒于泉林生活的向往。唐王维官任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有别墅在辋川(今西安市东南蓝田县内)。王维又是画家,曾在蓝田清凉寺绘有“辋川图”壁画,是有名的艺术品。

  6、小蛮针线:小蛮,白居易的姬妾,孟棨《本事诗》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句指苏伯固姬妾缝制的衣服。

  赏析:

  上片起二句,写伯固忆念杭州。次四句,写其对归途风物情感很深,十分熟悉。下片起二句,借观赏王维诗画,宣发向往林泉隐居生涯。后四句言上天倘许归隐,则定居杭州最为理想。身着佳人纤手缝制的春衫,徜徉于西湖,何其潇洒!“犹是”,见其念旧情深;“曾湿”,谓此乃再度体验依傍西湖的高雅生活。“西湖雨”与“吴中路”,首尾呼应。“辋川图”紧承“经行处”,亦暗喻吴中风光如画。况周颐云:“‘曾湿西湖雨’,是清语,非艳语。与上三句相连属,遂成奇艳、绝艳,令人爱不忍释。”(《蕙风词话》卷二)

  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原文、注释、赏析 篇2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①》

  作者: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②,遣黄犬③、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④,莫惊鸳鸯⑤。四桥尽是⑥、老子经行处⑦。

  《辋川图》上看春暮⑧,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⑨,曾湿西湖雨。

  注释

  ①伯固:苏坚,字伯固。

  ②吴中:此指苏州,江苏吴县。

  ③黄犬:用陆机黄犬传书典故。《晋书》陆机传:机有犬名“黄耳”,其在洛阳时,曾系信于犬颈,致松江(亦属“吴中”)家中,犬又系带回信还洛

  ④松江:吴淞江太湖支流,自湖东北经嘉定、上海、汇合黄浦江入海。

  ⑤莫惊鸥鹭:用“鸥鹭忘机”的典故。

  ⑥四桥:姑苏有四桥。《苏州府志》卷三十上《津梁》:“甘泉桥一名第四桥 ,以泉品居第四也。

  ⑦老子:老年人的自称,此作者自指。

  ⑧辋川图:辋川在陕西兰田,唐诗人王维曾隐居于此,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表示林泉隐逸之情志。 右丞:王维曾任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⑨小蛮:白居易的歌妓。白居易有歌妓樊素、小蛮。此借指苏轼爱妾朝云。

  翻译

  那魂牵梦绕,曾经在吴中(苏州)三年里的日日夜夜啊!如果有像陆机(晋代)家里的,能为人们传递书信的狗,我一定派它随您回吴中去。您若到了淞江招呼小船摆渡时,一定不要惊了那里的鸳鹭,那里的鸳鹭与我是那样地相熟。那里的四桥、那里的山山水水都是我足迹曾经踏过的地方。 望着眼前的景色,不禁想起了王维的'《辋川图》,也记起了右丞先生送友人归去的诗句。 作个(回吴中的)归期吧,老天爷定会准许。去时带上那件春衫,它是爱妾朝云为我亲手缝制的,上面还有那曾打湿春衫的西湖雨。

  创作背景

  元祐四年到元祐六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时苏坚为其下属。两人交情甚笃,苏轼治理西湖多得苏坚的帮助。三年之后,送别友人归“吴中” 故乡,惜别之情难以自已。上阕写送别,苏轼欲“遣黄犬”送信,寄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且认为友人这次归故里是要与“鸳鹭”为伍,摆脱仕途之累,在“松江” “四桥”间潇洒往来,自在生活。下阕设想友人隐逸故里的情景。友人将学习唐贤王维隐居“辋川”的做法,吟诗作乐,自由随意。结尾三句用典,写当年在杭州共事的情景,以回味两人的友谊作结。

  点评

  这是首送人之作。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贼,表达出昐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富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已之“归计”。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我春衫,岂非“天定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提婉曲,含蓄深沉。

【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原文、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宋]苏轼《南乡子(晚景落琼杯)》原文、注释、赏析10-28

早秋原文,注释,赏析10-28

登楼原文,注释,赏析10-28

渔翁原文,注释,赏析10-16

阙题原文,注释,赏析11-19

渡汉江原文,注释,赏析11-19

江南曲原文,注释,赏析10-17

江雪原文,注释,赏析10-17

凉思原文,注释,赏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