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于丹人生之道观后感

时间:2021-10-27 08:32:4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于丹人生之道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于丹人生之道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于丹人生之道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确实值得一看。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但是当我观看看了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之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让人受益匪浅。

  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

  社会现象一: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社会现象二:它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

  社会现象三:五四所反对的孔子,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树立的起来的精神偶像“大成至圣先师”,是束缚人们数千年之久吃人的封建礼教,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三纲五常。为什么高中语文课本仍然选取大量的语录呢?我们大部分学生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它?

  一、《论语》是一份快乐秘诀。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然在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因为他看到周围总还有乍富的阶层,总还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一个人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这样一种儒家思想传承下来,使我们历史上又出现了很多内心富足的君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一部《论语》会让人学会满足,学会快乐,你说它对于我们的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有无意义?

  二、《论语》是提升人格尊严的法宝。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给出的答案乍听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孔夫子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当做官的人,穿丧服的人,还有盲人路过他面前,他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要从这些人面前经过,他就小步快走,这表示对这些人的一种尊敬。对有官位的人,应该表示尊敬;对身上戴孝的.人,他们是遭遇不幸者,也应该表示尊敬。对盲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弱势群体”,更应该表示尊敬。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孔夫子在其他场合也是这么做的。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问他的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

  子路一听,又追问:“如斯而已乎?”这样就行了吗?孔子又补充了一点说:“修己以安人。”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子路显然还不满足,又追问:“如斯而已乎?”孔子又补充:“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炼自己,并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像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还发愁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做好呢。做到这一点,难道还不够君子吗?孔子告诉我们的,首先是如何做最好的自己。“修身”是对家国、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孔子和弟子力争做“最好的自己”,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对家国、对社会的责任。别人曾问子路:你的老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后来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呢:“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我发愤用功的时候,我可以忘了吃饭;当我快乐欢喜的时候,我会忘了忧愁。在这样一个行所当行、乐所当乐的过程中,不知道我的生命已经垂垂老矣。这是孔子的写照,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理想人格的一个写照。你说《论语》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

  既然前两个问题已经解决,那么第三个还需要回答吗?所以说学习《论语》可以拓宽我们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促使我们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文化素养,启发和引导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我们当然要认真的学习,仔细的思考,努力的实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于丹人生之道观后感】相关文章:

于丹人生感悟格言06-02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01-20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01-20

观看于丹讲座最新观后感范文02-08

商人生意之道励志故事05-20

素描丹洲散文05-26

美丽的丹崖山02-08

IBM员工管理之道08-22

合作之道600字02-12

顽强——生之道作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