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11-07 13:01:19 秀雯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原文及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朝代:魏晋

  作者: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注释

  ①绝顶:最高峰,最高处。峤(jiào轿):山道。

  ②弥:更加。辍(chuò绰):停止。

  ③遂:于是。

  ④积:聚,累积。峡:两山夹水处。

  ⑤俄:突然间。

  ⑥垅:丘垄。沓(tà踏):多而重复。

  ⑦辙(zhé哲):车轮压出的痕迹。

  ⑧蔽:遮盖。

  ⑨冬夏共霜雪:庐山由于襟江带湖,地势高峻,即使在夏天,也非常清凉。据古书记载,过去在林木茂盛的峡谷中,夏天也能找到残雪,有“时见山翁来取雪”的句子。

  鉴赏

  此诗是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并登上“绝顶”,实现了夙愿;放眼四顾,只见“积峡忽复启”、“峦垅有合沓”,这壮丽的自然景色使诗人感奋。

  这诗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明代钟惺、谭元春合编的《古诗归》,录有谢灵运这首《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只有六句:

  积峡或复启,平涂俄已闭。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他们对这诗很是欣赏。钟云:“六句质奥,是一短记。”谭云:“他人数十句写来,必不能如此朴妙。”可是谢灵运的游览诗,绝没有这样寥寥数语的;《古诗归》所录,实是残缺不全的一个片断。至少,根据《文选》李善注等古籍记载,这诗前面还有六句:

  山行非前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盈缺。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而且,按谢诗的一般习惯,在《古诗归》所录六句的后面,很可能还有许多句,只是不见记载罢了。总之,钟、谭二人拿残诗当完篇来评论,近乎盲人摸象。他们因此受到后人反复讥刺,这事情也变成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有名的笑话。

  可是,撇开学问不谈,人们是否注意到:这诗究竟是残缺的好,还是比较完整的好?至少,《古诗归》所录六句,作为一首诗看,除开头有些突兀,总体上是不错的,诗意集中,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如果加上另外六句,就显得拖沓、累赘,节奏平缓无力。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 1卷),北宋以后就已散佚。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竑刊刻为《谢康乐集》。

  诗歌代表作如《登池上楼》等。

  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明代李献吉等辑刻的《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曾说过一句很狂放的话:天下才共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

  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原文及赏析08-19

[必备]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原文及赏析12-03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原文及赏析(推荐)02-17

望庐山瀑布原文及赏析02-04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08-10

秋登巴陵望洞庭原文及赏析12-27

望庐山瀑布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6-07

《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及赏析02-21

《七律登庐山》原文及翻译赏析05-28

登咸阳县楼望雨原文及赏析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