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吹箫人去原文、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3-08-17 09:20:30 王娟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桂枝香·吹箫人去原文、注释及赏析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宋末词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桂枝香·吹箫人去原文、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原文:

  桂枝香·吹箫人去

  宋代:刘辰翁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译文: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欢何时到期限,能像从前一样团圆。

  注释: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赏析: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甲申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中秋。马观复在至元十六年(1279年)迁南台御史,后历江西宪佥,事见《道园学古录卷十五·户部尚书马公墓碑》。据《新元史》可知马此年在扬州任职,他于元贞末大德初任京职左司郎中,与刘氏父子已无交往。刘辰翁有《水调歌头·癸未中秋吉文共马德昌泛江》词,即此词序中“去年中秋泛月”事,癸未即至元二十年(1283年),故知此词作于至元二十一年。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因此作者回忆往昔中秋佳节的团圆而作此词。

  名家点评

  清代况周颐《餐樱庑词话》:“满心而发,不假追琢,有掉臂游行之乐。”

  作者简介

  刘辰翁(1232年—1297年),宋末爱国词人。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入元不仕。其词承辛弃疾一派,为辛派词人“三刘”之一。风格遒劲绚烂。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又能诗文,曾评点王维、杜甫、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须溪记钞》,清人辑有《须溪集》。又有《须溪词》。

【桂枝香·吹箫人去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桂枝香赏析06-27

《凤凰台上忆吹箫》注释及赏析11-04

鬓云松令·枕函香 原文、注释及赏析08-18

早秋原文注释赏析06-09

田家原文注释及赏析09-20

《落花》原文注释及赏析09-30

《聊城》原文注释及赏析08-23

落花原文,注释,赏析09-04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赏析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