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上堂开示颂原文及赏析
古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且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上堂开示颂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
上堂开示颂
朝代:唐朝|作者:黄蘖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译文】
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
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古诗简介】
《上堂开示颂》是唐代著名僧人黄檗(bò)禅师所作的一首无题诗。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作者简介】
黄檗,别名黄櫱、黄檗希运,号称黄櫱禅师,是唐代靖州鹫峰(今江西省宜丰县黄檗山)大乘佛教高僧。 唐武宗会昌年间,当朝宰相裴休在并州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两次记载黄櫱禅师的语录,收录在《钟陵绿》(钟陵录)、《宛陵绿》(宛陵录)。后人整编进《传心法要》。 黄櫱禅师为宣城敬亭山广教寺之肇基者,史书记载,广教寺之肇基者,为晚唐之断际禅师希运,禅师系曹溪六祖之谪孙,初居高安黄蘖山,故又称黄蘖禅师。唐大中二年(848),裴休知宣州,迎断际禅师来宣,驻锡城内开元寺,第二年创建广教寺。
【赏析】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开启示函之后所写的赞美之辞。全诗写人,然却以梅花为喻,吟咏之间,蕴含超拔脱俗之意,在迥远的意象中,寄寓着深刻的理趣。
前二句主要是讲人,但讲人不在于对人作表面性描写,而注重于抓住其高风亮节之处,显示其特点。“尘劳迥脱”一句,尤见真性。尘劳,意谓尘世劳碌,是凡俗生活的一种代称。尘世辛劳,宦海沉浮,自然牵系不断,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勾挂着一个人。唯其如此,这才形成了无数的平庸,同样也造成了无数次的砥砺。一旦能挣脱凡俗之网,经得住风雨砥砺,那么必然会产生一种俯视人生的浩然宏阔之气。这也就是作者所讲的“迥脱”。迥,有渺远高深之意,脱,是指从凡俗中寻求超越。这是人生的一种修炼,它把现实的人生加以凝缩,加以升华,甚至形成了一种哲理性的抽象。因此,它在现实人生看来是异常高远,难以企及的。可以说,这是一种人生概括,同时也是自然之属性。因此,作者后两句就借梅花为喻,通过物性作进一步的说明。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由人而及梅。作者在高度哲理性的抽象概括中,已经发现了人性与物性的共通之处,因而写梅与写人也就完全一致。就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来说,这两句实是把前面已表现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理趣,在更加广阔的自然中加以推演,同时也着重于突出历经风霜砥砺的过程,与超妙馨香的结果的必然关系。梅花开放在隆冬腊月和料峭春寒之间,在一派冷酷肃杀的世界中,她一枝独秀,是骄傲而又温暖的使者,不仅给世界增添了生机,而且也展示着人生的希望,预报着明媚灿烂的春天。她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珍爱,就在于她能冲破寒冬,在百花尚且默默之时,呈现出自己的美,充实着人们冷寂空旷的心灵。这是她的奇绝之处。而就梅花本身来讲,倘若不是她那傲霜斗雪的本性,能够抵御寒流的侵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从而愈发添加了袭人的香气,倘若她只是像春天里无数竞相争艳的奇葩秀枝,那么她也不会显出自己不同于百花的个性。而这正是物性与人性的相契一致。
一首好的哲理诗,往往不仅在于要有理趣,而且还要有情趣。只有情和理的结合,才能够体现出诗意的丰盈。此诗既有理,又不失其情。笔墨流洒之间,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欢悦和趣味的脱俗。尤其是后两句情理毕至,耐人寻味,启人心智。
【上堂开示颂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周颂·潜原文及赏析10-19
商颂·那原文及赏析09-01
周颂·载见原文及赏析08-30
周颂·维清原文及赏析08-31
周颂·烈文原文及赏析08-31
周颂·清庙原文及赏析09-01
周颂·有瞽原文及赏析10-15
商颂·长发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4
猪肉颂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