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随笔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的随笔1
她,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她手上拿着把弯刀,背着背篓。又再为今年端午节的粽子找“衣服”穿。
“今年粽叶被虫吃了不少啊。”老人自言自语道。语气中透露出丝丝惋惜。
拿着弯刀,又弯下腰,开始收割起粽叶来。
烈阳无情的照射在大地上,丝毫不为这位老人减弱些温度。
经过一个晌午的努力,老人终于把需要的粽叶割够了。背着赶回家里面做饭。
“快看!奶奶回来啦!”稚嫩的声音响起,从远处屋子里跑来两个小孩子。这两个小孩子是老人的孙子,哥哥叫小文,弟弟叫小武。意喻文武双全。“奶奶,我帮你拿着刀!”小武说道。但奶奶说离家不远了,自己拿着就行。
到家吃完饭后,老人拿出一个大盆子。这是平时腌制咸菜用的,现在要洗、泡粽叶。
来到江边,老人一张一张的把粽叶叠好,并用瓜瓤一张一张的刷好。“不能刷破,也不能刷不干净。”这是老人洗粽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洗好的粽叶要放水里泡一个晚上,第二天粽叶黄了,软软的,才好包粽子。
后天就是端午节了,老人放好粽叶,连忙去集市上买了黄豆、绿豆、糯米等包粽子需要的物品。嘴里还碎碎念着:小文小武随他爸要吃绿豆馅的,我儿媳妇喜欢吃黄豆的……
忙碌了一天,老人终于买好所有东西,就等明天包粽子了。然而,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明天会更累。
早早起来把粽叶捞起来,洗好黄豆绿豆等,找张凳子放家门口,放好材料,把线放在兜里,坐下来,便开始包粽子了。
先均匀铺一层糯米在叶子上面,再放一把黄豆在糯米上面,接着放条猪肉在黄豆里面,再用黄豆跟糯米覆盖,将粽叶包起来,用绳子缠好,便做好了一条粽子。
老人不但要做自家吃的粽子,还要包几条大粽送人。大粽其实也就是放大版的粽子,送人较好。
小文小武在旁边看着,有时递水给奶奶喝,但是小孩子难免无聊犯困,中午便去睡了。奶奶却照样包着粽子。
“这10条粽子是留给小文小武吃的,这10条是给儿子和儿媳吃的,这些大粽拿给村头王婶,她一个人应该没包粽子……”老人又一次自言自语。
将粽子放进大锅里,加水,放柴烧火。从下午五点,熬到凌晨两点,应该就能熟了。老人心里想着。
在这九个小时里,老人昏昏欲睡,头就跟钓鱼似的,她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不断告诉自己,就快熬好了……呲!老人被灶里的柴火烫了一下。这反倒让她清醒了许多。
锅里的粽子已经煮好了,老人拿出两条粽子,放在桌子上。这是留给小文小武的早餐。
第二天中午,老人起床了。她没顾得上吃粽子,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给她的儿子:“啊辉啊,到哪了?快到家没?粽子包好了!”老人匆匆忙忙地说道。电话里传来儿子的声音:“妈,我端午不回去啊!我记得我大前天才打电话跟你说过不回去。”老人愣了一下。回复道:“那我包了些粽子,我叫小李寄上去给你吧!”“不用了,妈!想吃我自己会买的,老板又叫我了,我要去干活了!”“哦,好,那你先……”没等老人说完话,儿子就挂机了。
“人老了…忘事了……”老人再次自言自语。
把粽子放在谷仓里后,老人拿了两条大粽,往村头走去……
过了许久,那十条留给儿子儿媳的粽子发霉了。
端午节的随笔2
不觉又快要过端午节了,粽叶飘香,我似乎闻到了粽子的香味,味蕾蠕动,思维随动,不觉掀起了感情的波澜,我又想起了儿时过端午节,到坡地里去挖艾草、爬到门楼上放艾草、系着五彩绳跑到大街上蹦跳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字里行间飘荡着端午的粽子香。
那个年代的乡村,每逢过端午节的时候,仍一代代相传着古人的一种神秘说法,认为端午是“毒日”、“恶日”,会给世人带来某种灾祸,被越传越神,人们为了避邪,便有了过端午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过端午的时候正是夏季,容易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蛇蝎也易侵入,这个时期是最脆弱的时期。不管是什么原因,家家户户到了这个时候,都格外小心,想方设法避邪气、避蛇蝎。
儿时记得端午节这天,清晨起来就开始忙,各家各户女主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无色的线拧成小绳,系到孩子们的手腕、脚腕上,大人们在为孩子们系“五彩绳“的时候,都叮嘱要闭住嘴,不说话,直到手上、脚上都系上了才能说话。手上系着的“五彩绳”叫“手锁”, 脚上系着的则叫“脚锁”, 因都是用五彩绳系的,所以统称为“五锁”。
系好了“五锁”,大人们就叮嘱说,戴上“五锁”能避邪,尤其是避蛇,蛇见了脚上缠着花花绿绿的“五锁’都会离得远远的。还有,这“五锁”不能随便丢弃,如果第二天不想戴了,只能把它丢到河里,把这种瘟疫类的东西彻底冲走。儿时的我不管信不信,都会像鸡啄米似的点头称是,而且戴在手上、脚上还显得很漂亮,小伙伴们都是这样,还故意跑到大街上,逗趣似的伸伸手、伸伸脚,展示展示自己的“五锁”,歪歪头、低低头地看看别人的“五锁”, 比试着谁的更漂亮些。
有了这个避邪避蛇的“保护伞”,我和小伙伴们就嬉闹着跑到大约四五里外的山上、坡里采艾草,童稚的欢笑声在路上、坡里、山涧回荡,处处洋溢着青葱岁月里过端午的气息。左瞧瞧,右看看,等到每人采的艾草差不多够了,就一起兴高采烈地往家赶,身后留下一路欢乐一路歌。到家后每人急着搬出凳子,把艾草放到自己的门楼上,据说也是为了熏虫、避邪。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因我家街门外就是一片宽阔的场地,也是南北东西路的交界处,平时都是小伙伴们玩聚、嬉闹的天地,端午节这天就更不例外了,自然成了小伙伴们的乐园。小伙伴们把艾草放到了门楼上,就你招呼我、我招呼他地从家里赶过来了,大多时候都是围聚在我家的东墙跟下,叙说着过端午节的欢乐,做着各种有趣的游戏。女孩跳房、踢毽子、后折腰,男孩则打楗、打陀螺、摸瞎胡……过端午节的欢乐在这里飘荡。那时候,小伙伴们过端午节的兴致都很高,真是乐不思归,每次直到大人们喊着吃饭了,才不情愿地、恋恋不舍似的慢慢散去,过端午的信息也随风飘去。
过端午节还有吃粽子的风俗。那个年代,除了在集市上买的粽子,大都是用苇子叶包的,儿时的东河有一片苇子,既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又是吹苇叶哨的好材料,苇叶还可包粽子,过端午节的时候,跟人家打个招呼就行了,采摘既方便,又实惠,包的粽子可一饱全家人的口福。那时包粽子的米大多是用黍子碾成的大黄米,这在当时就属于最好的了。一走进家门,粽叶飘香,一揭开锅,香味扑鼻,看了就很想吃。吃着黄橙橙的大黄米粽子,心里那个香甜啊!
记得我家过端午节时,大多是祖母包粽子,每到端午节时,我就想起了祖母包的粽子,粽叶飘香,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祖母心灵手巧,包的是一个个大三角粽子,层层剥开粽叶,里面是湿润饱满、略显微黄的大黄米,迅即散发出米的香气,美美的吃上一口,唇齿间留有余香,味道好极了。吃完了粽子,跑出家门,问一下邻居伙伴们,大多没吃粽子,有的是家里大人嫌麻烦,不愿包粽子,有的家人就不会包粽子,便把粽叶和大黄米或小黄米一起蒸,吃的虽有粽子味,但却吃的不是真正的粽子,感觉大不同。所以,每每想起这些,我就更加感激心灵手巧的祖母,是她让我美美地吃上了真正的粽子,在我获得优越感的同时,也让小伙伴们分享,有时把他们叫到我家里,把大大的粽子分给他们吃,也等于吃上了端午节的粽子,分享了端午节的欢乐。那个年代,能吃上这样的粽子也是一顿美餐。
粽叶、苇叶一样飘香,飘出来的“端午”不一样。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从过端午的欢乐到粽叶飘香,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过去和现在过端午节的不一样。过去的端午节传统色彩浓郁,节日氛围浓浓;现在的端午节文明了、时尚了,而节日气氛淡化了。过去过端午节,都在好好地打算着,精心地准备着包好粽子,过好端午节,忙碌中充盈着快乐;现在的平日里都经常买粽子吃,过端午节也不用忙活了,清闲了,却缺少忙碌着过端午节的热闹氛围。过去过端午节,祖母包的粽子香味特别浓,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现在包的粽子质量好多了,不断花样翻新,也小巧玲珑,好看多了,但我总感到缺少了点什么,缺少了点什么呢?
近年来,国家更重视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了,蕴含着传统节日复苏的气息,这可谓一件大好事。尊重
传统、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把传统节日与现代文明接轨,与精神生活联姻,演绎到社会活动中,延伸到家人团聚的餐桌上,过着传统节日,享受天伦之乐,品尝陈年佳酿,忆屈原,说秋瑾,话端午,是多么充盈和浪漫的节日啊!愿这朵传统的奇葩之花在中华大地绽放美丽!
端午节的随笔3
当街市上的菖蒲艾叶映入眼帘的时候,我竟然有一种突兀的感觉。自问:该是端午节了?
农历五月初三,父亲就不停地来电话,询问上初一的女儿方语的放假日期,又说些鸭子与粽子的事情。此刻,我心事重重。
妻子却显得忙碌,她在为端午节作准备,说是难得这一天休息,千载难逢。她的心思是,在家里做些好吃的,好为一家三口营造出一份节日的氛围。我看着她无比得兴奋,竟然无言。
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父亲又来电话了,言语失落,“不能来的话,就明天早上来向塘接一下粽子和鸭子——你还没下班?都听到汽车呜呜的声响了。”
我急忙回道:“不,明天一大早建珍带小方语回去吃中午饭。”
而妻子知道我的安排之后像个孩子一般撅着老高的嘴唇,“我的行程要你安排呀?!”
我习惯性无言,沉默。
五月初五的一大早,我依旧心事重重地踏上了上班的路途。可喜的是,在半途中接到了妻的一个电话,她嘱咐我剩菜得在锅里热透了再吃。于是,我笑了!
早餐是在班与班的间隙中吃过的,想不到街市上还能买到拌粉。我在车队里领了两个粽子和一瓶纯牛奶,琢磨着中午吃。可中午下班时却被同事罗宏叫进了“红星餐馆”。他正一头冒着大汗大口大口地吃着猪血粉,然后转身朝厨房内叫了一句:“老板,来两碗炒粉,两碗。”
“一碗就够了。”我放下粽子与牛奶,“用菜叶子炒。”
“不,两碗。”
“我吃不了两碗。”
“我要吃。”
我张大了嘴巴,“你也真能吃,大过节的吃一碗猪血粉一碗炒粉。”
罗宏只是嘿嘿地笑,“大过节……咱俩过……”
我也跟着笑了。
“也是,你们公交车司机没有年节,够辛苦的!”不想老板娘喟叹了一句。
整个下午,我都是趴在床上玩弄着手机。晚上八点多钟妻子与女儿回来了,也带来了母亲包的粽子煮的咸蛋。妻子将东西往餐桌上一搁,“你妈嘴巴上生了一个肉丁,不知道是什么?”
我紧张了起来,“那带妈去看看呀。”
“你弟会带去的。”
于是,我又急忙打电话给小弟迎春。这时,小方语看见地板上有一条小小的毛毛虫在爬行,尖叫道:“爸爸,有虫子。”
“你自己处理啊。”我不屑道。
“不,不敢。”小方语两手一撒。
看着小方语紧张的有些搞怪的表情,我忽然意识到什么。这个端午节,我与妻子是不是没有像母亲一样缝制香囊送给她,用于驱虫避邪。小时候,母亲除了包粽子,还发红色的鸭蛋与五颜六色的香囊给我的。蛋,是用来找对手碰碰乐的。香囊里包着菖蒲艾叶之类的粉沫,还撒上些雄黄,馥郁纯香。
看我,这个端午节过的……
端午节的随笔4
端午节的随笔5
每年到端午节来临,网上和微信中一片“粽情”飘香的味道,南方有水的地方,更是早早地就预备下划龙舟比赛的物件,紧锣密鼓地加强训练划龙舟比赛的“战斗”队伍。而在我们北方大部分地区,端午节则是以包粽子、结花绳、做荷包、图吉利的民间活动为主。由于缺水,村民们不敢奢望在大江大河中祭奠、举办划龙舟活动,因此也就不知道纪念屈原和伍子胥的故事。我知道端午节纪念屈原,那还是在上了小学以后的事。
过去,我们那里乡下根本买不到糯米,所以每到过端午只能吃干榆树钱做的粑粑,最有钱的人家也只能是从集市上买回二斤干枣,过端午用水泡醒了蒸枣山吃。常记得我们家门前那棵老榆树,春天,当那上面结满一串串鹅黄色香味甜绵厚实的榆钱时,就是我们最喜欢的时候。这榆钱自古就有被食用的习惯,农村的小孩根本就不懂讲卫生这一说辞,只要是看见榆钱,就爬上树去先美美地捋着生嚼着吃上几口,解解馋。然后再拣粗大肉厚的折几支带回家晾干存起来,等到过端午节时让妈妈和着粗面蒸粑粑吃。
记得那时侯还有个顺口溜:“东家女 ,西家娃,采回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交给妈妈做粑粑。”。假如那一年的雨水多,村头那棵老榆树和着春风、映着绿色,金黄的榆钱缀满枝头。每到这个季节,母亲都会带领我们一群小孩子采摘很多的榆钱来,做着各种榆钱饭,还把剩余的榆树钱晾干存起来,以备过端午给我们蒸榆钱粑粑吃。也许是我们嘴馋、也许是童年记忆深刻的缘故,现在想起来那种榆钱粑粑的味道,那种嚼在口里那么香甜,那么可口,百吃不厌的情景时,比现在吃肉的味道还香。现在母亲已经不在人世,每每想起这些事来,心里总是酸楚楚的……
过端午还有一件事,那就是盼着妈妈给我们戴花线绳绳,女孩子则盼着妈妈给她们“包指甲”。10岁以下的小孩子最希望戴花绳绳和包指甲。妈妈拿来五色线,挽起裤腿,用两只手灵巧地在她自己的光腿上将两股五色线合二为一,搓成一条条花线绳,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分别给我们系在脖子里和两只手腕及两只脚腕上,并嘱咐我们在洗脸时不要粘上水。直到农历六月六才能解除,这一个月不能下河戏水,否则花线绳遇水掉色就不灵验了。小孩家不懂啥叫不灵验于是问妈妈,妈妈说,子孙娘娘不保佑你平安了呗!我们一听这话,吓得一吐舌头说:“还有这事?”妈妈一脸严肃说:“不信你就试试看!”说是那样说,毕竟是小孩嘛,大人一唬就乖乖听话了,连晚上睡觉做梦都不敢马虎。
女孩子包指甲那更是受罪啦。前一天晚上妈妈将和了白矾的凤仙花在碗里捣碎,放在妹妹的指甲盖上,用南瓜叶包一层,再用白布条包一层,最后用白线扎住,并嘱咐晚上睡觉要小心,不可蹭掉。还说不可以放屁,说一放屁包的指甲就不红了。吓得妹妹哭鼻子,妈说谁怕谁就不要包了。两个妹妹摇摇头,立马止住哭,乖乖地让妈妈给她们把十个手指头都包上。眼瞅着妈妈的耐心细致,我们几个男孩子眼睛里都并射出羡慕的光亮。五天后,当妈妈一个一个地打开妹妹的手指时,我们惊呆了:妹妹们的手指甲就像变魔术似的,红红地染上了一层颜色,拿水洗都洗不掉。
俩妹妹高兴地一跳多高跨出门槛,在院子里大声嚷嚷:“我的指甲变红了!”我们几个男孩子羡慕地直咽口水,缠着妈妈也要包指甲。妈妈说,男孩子不能包,包了红指甲以后说娶不上媳妇!
如今妈妈离我们而去十年了,妈妈不给妹妹们包指甲也已经几十年了,曾经的场景仅能定格在童年的记忆里。作为我们仍然相守的这些古老节日往事和温馨回忆,伴随着包粽子,插艾草这些古老传统习俗,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种美好的回望和驻足,维系着人间的亲情。
盼望着,盼望着时光静淌,岁月温暖!
端午节的随笔6
端午节前两天,母亲见邻居们忙着在地畔割艾蒿,又听说附近村里有个生意人,去年端午节拉了一面包车艾蒿在西安卖了几千元,这比种麦子划算多了,父母亲也抢着割了几捆艾蒿。放端午假,我和妻子女儿一早买了些吃的,回家看望父母亲。到了家里,父母亲正忙着整理艾蒿,我们帮着用绳子绑成小捆。
吃了午饭,母亲催我们回家,九岁的外甥也催着要赶往新区卖艾蒿。说实在的,让我卖艾蒿,心里不是很乐意,一是放不下读书人的臭架子,二是怕别人笑自己真会过日子。看着父母亲忙碌了一整天,也就只好拉着女儿外甥艾蒿早早地返回新区。
到了小区门口,我们选了块空地摆放好艾蒿;外甥坐在小板凳上,两手放在膝盖上,还吆喝起来;女儿站在后面,斜背着个小钱包,他俩看起来很像一回事。一会功夫,就围来几个人,先是把他俩夸了一番:“你看这娃多懂事,都能卖东西了。”“你哪里的?真能行,都自己勤工俭学了。”言语之间就挑上一两捆,付了钱还不住地打量着他俩。外甥像是得到了鼓励,说话更是铿锵有力。
由于艾蒿太多,我和妻子只能拿些去广场卖。我鼓足勇气抱了一大捆去了广场,妻子远远跟在后面,怕碰见熟人,结果一连碰见好几个,应付似的说了几句径直来到广场。还没放下就有人要,这时来了一位广场管理员,让我赶紧挪走,说正在创卫,这儿坚决不能放。我只好拿走,心里有点抱怨父母亲,又不是没钱花,割这艾蒿干啥?但不卖吧,他们满山沟割艾蒿也不容易。这一幕使我想起了范进卖鸡,刚找个地就被人撵走了,没想到小说的一幕在现实上演了,只是范进为了活命,我算是重温儿时卖菜的生活吧。我只好抱到阳光小区门口卖,比起广场,人少了许多,自然光顾的人也少,好在没人撵。
快九点了,我估计广场管理员走了,就再次抱到广场,根据刚才的情况一会就能卖掉。来到广场,刚放下,正擦着汗珠子,一下子来了三个工作人员,带头的估计是个领导,示意我赶紧挪走,先前那个年轻的管理员对我解释说:“刚才不是给你说了,这儿不能放,你拿到小区门口卖。上面有规定,不是我硬要撵你走,我知道你也不容易。”我有点不好意思:“好,我挪走。”心里纳闷:这些工作人员真敬业,快九点了还不下班?我抱着走出广场时,听见一个管理员对另一个小声说:“年纪轻轻的,不出去打工挣钱,指望这能挣几个钱?”我灰溜溜地走着,似乎背后有万道目光向我射杀过来。晚上躺在床上,想想管理员的话,觉得说得很实在,是个爽快人。
我又抱着艾蒿来到人行道的绿化带旁,坐在木椅子上歇息,这时手机响了:“爸,我卖完了,你卖得咋样?”我说:“不咋样,你先回吧。”
我和妻子随后也回去了,一进门,外甥就得意地说:“看我咋样,卖得一捆不剩,最后那三捆叶子蔫了,我一块钱卖了。妗妗,我和我姐饿了。”妻子说:“你们不是兜里有钱吗?小区门口那么多小吃,你俩怎么不买?”女儿说:“还是算了,卖个钱也不容易,总共就一百来块钱,还是给我爷爷和奶奶留着,他们挺不容易的。”“就是,我姐说每人只奖励一块钱,我买了几个糖。咱还是在家里吃,省得花钱,这钱也不好挣,把我肚子都饿扁了。”外甥一旁摸着肚子说。
我和妻子听了很吃惊,也很高兴。没想到卖艾蒿有了这样的体会和收获,这比平日苦口婆心地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效果好得多。看来明年端午还得让父母亲割些艾蒿,不只为卖点钱,更为了让这一代福窝窝长大的孩子有些生活体会,否则没钱了就只知道在银行取,从不知道挣两钱要流汗。对于我而言,也是颇有收获:工作不仅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有尊严地活着,敬畏工作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想想这端午节,过得也别有滋味。
端午节的随笔7
节日,就是辛勤的劳苦大众,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岁月中,为了打破这份宁静,辛勤劳动的人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欢乐气氛的日子。这样使得,劳苦大众在平静地生活中,让人们有所期待、有所期盼。在漫漫长河中,有了庆祝、欢庆,生活才过得有滋有味,才过得有人情味、有人性。这也许就是传统节日在千百年来,传承至今的理由吧。
就拿端午节来说,就是没有屈原,穷苦的人们也会在五月编造出节日来。我的家乡的端午节就没有纪念屈原之说,而是一段神话故事。这个故事祖祖辈辈传承下来,这几年却让屈原占据了。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恶神,仇视人间,他要毁灭人类。这位恶神派下来一位善良之神,让他执行这项任务。可这位善良之神,动了恻隐之心。下凡后对人类说,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位恶神要观看人间,你们到这一天的时候,家家户户,房门插树枝,窗口挂野草。到这一天恶神一看,呀!世间人类真死绝了,你看,房门口都长出树枝了,窗户上都长野草了。就这样又过了好多年,恶神知道了内情,杀死了善良之神,还为人间降下了灾难。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善良之神,在每年的端午节这一天,每家每户,门口插柳树枝,是为了挽留善良之神,窗口挂艾草,是为了表达对这位善良之神的爱戴。
至于五彩绳,在我老家叫百索儿。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小时候,只要是过端午节,早上起床,妈妈就为我们弟兄几个带上百索儿。在老家也有人说是为了让孩子长命百岁;也有人说是,五月里蛇出现了,孩子带上百索儿,蛇不咬。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祈求孩子身体健康,命运顺利。
对于吃粽子,在我老家根本就没有这种习惯。我小时候也没有听说过,端午节还要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还是在上学以后,课本里学到的,那时候也就知道了屈原,知道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我们北方是以面食为主,在端午节那天,家里人会用面炸麻花,或者炸油饼,这也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小时候盼望过节,过节了就有好吃的。在小孩子眼里,过节是最好的日子。
在我外婆家五月,杏子就熟了,端午节可以提前吃到杏子。我外婆家以前有一颗好大的杏子树,每年端午节时,我舅舅就拿好多杏子,还有麻花,油饼到我家来。这也是天打不动的规矩,自从我妈到我家,就有了这一规矩。有一年,端午节那一天我舅舅收麦子忘了给我家拿杏子,还让我妈质问了好长时间。尤其端午节吃杏儿,这在我儿时是最骄傲的,因为我外婆家的杏子比我家乡要早熟几天。端午节,下午上学,我拿着杏子、油饼、麻花,带着妈妈亲手拧在一起的百索儿,信心满满,就喜欢摆着课桌上显摆。同学们看着杏子,馋的口水直流。那时候就喜欢同学们伸出小手,哀求着在我跟前要杏:“给一个吗!掰半个也行吗?我们俩是好朋友……等等”当我掰半个杏仁给同学,看着同学们吃,我特有满足感。因为外婆家的杏子,个大,不酸。我外婆家的杏核还是甜的,在我小学二年级那年,俩同学为了我吃剩下的杏核,还打了起来最后闹到班主任那里。
初一那年,我吃上了粽子。虽然在小学就知道,粽子也是端午节的美食,可家里穷,父母没有买过。当时的粽子也是外地运过来的,老贵了,一个五块。那年我小姨,从外地打工回来,刚好是端午节,就往我家拿了几个粽子。人家是沾蜂蜜吃的,我又不知道,拿出一个拨开就吃。尝了一口,新鲜感就没了,一点都不好吃,就像玉米糊糊,没放盐。咬了几口就扔掉了,没想到我哥回家,小姨拿出了蜂蜜。人家咬一口沾点蜂蜜,甜甜的。我是馋馋的,真没劲。哎!猪八戒吃人生果——不知其味。我是没尝出味道,一个粽子糟蹋了。当时就埋怨小姨,为什么不多拿几个,一人一个,真没意思,心里有一种失落感。心里从没有想过,那时候谁家里都没钱,吃粽子也是奢侈品。在当今社会,粽子多了,却没人喜欢吃了。端午节象征性的吃个粽子,只是为了过节。今年端午节回家,拿了几个粽子,我女儿一个咬一点,说不好吃,就让我家猪,过了端午节了。
不过我女儿对百索儿,还是很喜欢的。五月初四那天晚上,就让我媳妇给他绑在手腕上。最后是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都是百索儿。还记得我小时候也喜欢百索儿,端午节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找我妈鞋百索儿,有时候我妈忙,头天晚上没来得及拧,就催着让她拧。端午节那天,绑不好百索儿是不会去上学的。端午节过后,还一直带着,一直到农历六七月,百索儿颜色褪完,再加上爱玩,不讲究卫生,百索线让污垢侵染地,都看不出是什么颜色了,才取掉。有时候还不死心,自己找来各色丝线,自己拧一根,再绑在手腕上。也许是想着端午节越长越好。在孩童时代节日是越多越好,越长越好,而对于有负担的大人,还是要以过日子为重。
对于百索儿来说,大人们是不会绑在手腕上的。我不绑百索还是初三那年,主要是男儿身,不好意思。但端午节,砍柳枝,割艾草,还是自己的强项。自从上了初中,每年端午节都会随着父亲到山上找艾草。很早就起床,赶天不亮要把割地艾草挂在窗口,大人们说这样吉利。我对吉利倒没有感觉,主要是为了新鲜、刺激、好玩。就拿我爸常说的一句话,“年轻娃,耍性子。”在那时候,天不亮背着一背篓艾草,走在大街上觉得特别有面子,谁要就赶紧拿点,脸上永远带着灿烂地笑容。人总是要长大,对好多事也有淡化之时。上高中以后就再也没有上山割过艾草。还记得我媳妇怀孕那一年端午节,我刚好在家,我爸让我上山去割艾草,我还对我爸犟嘴,今天满大街都是买的,跑那么远干嘛?我还心里嘀咕,都好几年没上山割艾草了,我爸今年怎么这么大兴致?最后我爸一人上山割了艾草。后来才知道,在老家,女人坐完月子,要把五月端午节那天割的艾草和柳树枝,放大锅里煮水,来为出月子的女人洗身子。传说这种水洗身,对女人身体好。我爸割艾草是为了我媳妇,当儿子的却不知道,自己真是个糊涂蛋。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大融合,家乡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已无人说起,而关于粽子,屈原、女儿节的说法,却占据了家乡的传说。对于社会低层的劳苦大众,怎样的传说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一家人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总认为,只有节日,才能清晰地记录着劳动人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容;只有一次次的纪念才能让中原文化渊源流传;祖祖辈辈记住正能量的东西,社会才能发展。如果现在我女儿问我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我会对她说:“因为有一位爱国诗人,在端午节这一天跳江了,所以每年我们都来纪念他。”而不会说,神、鬼之词。
端午节的随笔8
大家好,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的日期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区。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有吃粽子、赛龙舟,往江里撒白糖。还要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活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节,人们把屋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孽生。这么多的习俗,其中,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动听的传说呢!传说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后来,楚国彻底被秦国毁灭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汨罗江。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小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今天我们要重视端午节,因为它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随笔9
窗外的雨,依旧淅淅沥沥的下着,空气有些冷,虽然已过夏至……
空气里又弥漫了端午节的气息,那个古老的节日,那些古老的风俗至今依旧在我的记忆里。
家乡在秦岭一带,端午节风俗既传承了北方的精华又不乏南方的色彩,但无论怎样,端午是一定要吃粽子的,在我们这里,端午的前几天,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蓼叶(一种包粽子的草本植物叶),蒸酒米,盘算着到底要包多少粽子。在我的记忆中,外婆包的粽子是吃的。外形小巧玲珑,粽肉晶莹剔透,看一眼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在家乡吃粽子也一定要放点糖,粽子煮好了,把蓼叶剥掉,放在碗里,撒上点糖,再蘸一蘸,咬一口,甜甜软软,散发着淡淡的蓼叶的清香,吃到嘴里,更是润滑爽口,糯米的清香也因此泛起,令人久久回味。
真正到了端午节的那天,其实家家户户都忙着走邻串友去了。提着几个粽子到亲戚家做客,也算是表表心意。我们一般都是在自家吃过早饭才出发的,一家子老老少少的。这家的端午饭食最丰富的,也算是为了庆祝一家人团聚吧,总会有十几样农家小菜。吃饭时,大人们总喜欢把菜夹过来盛过去的,我倒是不屑一顾,一家人,还讲什么客气,想吃什么就吃嘛,不等菜上完,就已饱得差不多了……
除了吃粽子,走亲戚,家乡的端午节其实还有很多风俗。摘艾蒿,做香包,喝雄黄酒……都渐渐近了,时代在变化,端午的习俗也在悄悄地发生一些变化,去外地旅游度假的,渐渐多了,但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终究不会改变……
雨还在下着,清亮,树木变得葱郁。端午节快来了,也许,今年的端午节是不同寻常的……
端午节的随笔10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前两天,妈妈就开始买粽叶、粘米、大枣等等,然后就开始烀粽叶,泡粘米……端午节头一天下午,我放学后就能看到妈妈坐在台阶上包粽子, 旁边放着桌子、盆、水桶等等,于是我也按捺不住跟妈妈学包粽子的心情,开始凑趣。只见妈把两三片粽叶瞬间就卷成漏斗型,然后用右手在盆里捞起粘米放到粽叶 里,再在里面放上大大的甜枣,然后把水撩在上面把粘米铺均匀,接着我是怎么也学不会了。我包好的粽子几乎都是漏的,而且形状也不对,于是妈妈重又教我,可 是笨笨的我怎么也学不会,于是我索性不学了,坐在那里看着妈妈包,妈妈手疾眼快,那么多粽子妈妈包了几个小时,终于包好了,就在大锅里煮,闻着粽香味,我 和弟弟心里馋馋的,可也只能等到时间到了才可以吃到嘴,妈妈说将煮好的粽子要用凉水多泡一会,吃着才好呢!
第二天端午节,早上爸爸很早就起了床,在家里的大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据说端午这天插艾叶可以避邪,也许这些都是风俗习惯,或者迷信吧。妈妈将头天晚上煮好 的粽子放到凉水里,煮鸡蛋、鸭蛋、鹅蛋,有咸的也有淡的,粽子一盆蛋一盆,吃粽子撤上白糖,吃完之后我和弟弟美美地去上学。
老家的端午是北方的端午,也是少年时代的端午,也是贫穷困苦的端午,也是快乐天真的端午;新家的端午是南方的端午,也是我中青年后的端午,也是生活进步的端午,更是思念感悟的端午。“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不知不觉我已经多年没有在端午时节看到麦儿黄了。
儿时的印象里,看见一群妇女、姑娘围着卖货郎叽叽喳喳购买五彩丝线和绣香囊用的料子时,便知端午节就要到了。村里的孩子全都一样的被那五彩的灵物庇护起来,撒欢野性地满村里跑着。
那时的端午节总是赶在麦口,五月的麦垅早已呈现黄澄澄的气象。含我在内的一群小冤家总喜欢聚在地头,各自在麦地中挑选几穗,蹲下来小心地用力搓着,吹去麦 芒和硬壳白膜的胞衣,剩下一小捧饱满黄绿的麦粒,填进自己的嘴里,香甜的肉感连同新鲜的浆液让人满口生香。生产队里看麦的“秃大辫”(我们村上的一个光棍 男人)出现在离我们五十米开外时,我们立刻一哄而散,那感觉如山高似水长。
姐忆的不是端午,是快乐;吃的不是粽子,是心情。
端午节的随笔11
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
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油然想起小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唯一的一次包粽子、吃粽子的情形,仿佛昨天的事情。
那时正赶上“文革”时期,粮食比较紧张,过节包粽子对普通家庭来讲是很难的事情。每年端午节那天,妈妈总是早早起床,抱一大捆柴禾,然后,烧水给我们姐弟三人煮鸡蛋。我排行最小,还没上小学,每次吃鸡蛋时,妈妈总是从一眼就能数出个数的装鸡蛋的锅里给我拿出几个,说:“你最小,姐姐和哥哥照顾你,给你四个,他们每人三个。”然后,妈妈和爸爸坐在饭桌前,一边吃着苞米面饽饽、喝着糊糊粥,一边看着我们姐弟几个剥鸡蛋皮、吃鸡蛋。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心头一阵酸楚:那时生活清苦,爸妈更清苦!
从我记事时起,每年过端午节,我都没看过爸妈吃鸡蛋,而吃鸡蛋的就是我们姐弟几个。过节吃粽子就更是奢望了。
我上小学一年级那年过端午节,是我终生难忘的。过节头几天,爸爸把我们姐弟三个叫到一块堆儿,显得神秘却又不失庄重,他故意清了清嗓子,笑呵呵地大声宣布说:“今年端午节——我们不但管够吃鸡蛋,我们还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好不好?”“好!”不等爸爸说完,我们姐弟几个几乎异口同声。
端午节的那天早上,我们全家总动员。妈妈还是第一个起床,紧接着是爸爸,平时好睡懒觉的我们姐弟三个,早已被过节吃粽子的兴奋劲儿唤醒了,忽地一下子全都起了床。爸爸把事先浸泡好的粽子叶放到桌旁;妈妈把准备好的红枣和糯米端过来;我们几个洗好手,坐在桌旁一起学包粽子。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这可是我们家最热闹、最丰盛的一次端午节呵!-
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粽子就包好了。妈妈一边往锅里放着包好的粽子,一边看着煮鸡蛋的锅。爸爸指挥着我们:哥哥抱柴禾;姐姐烧锅水;我负责摆碗筷、准备白糖。那喜庆劲儿!-
不知是我嘴馋还是怎么的,好像过了好长时间,鸡蛋和粽子才出锅,妈妈又用凉水浸泡一会儿,这才将煮熟的鸡蛋和粽子摆上饭桌。一切就绪,全家人围坐在桌旁,爸妈一边帮我们剥鸡蛋皮和粽子叶,一边很是满足地说:“吃吧,但不要吃多了,下顿还有!”我和哥哥互相比着吃着鸡蛋和粽子。看着我们的吃相儿,姐姐笑着也帮我们俩剥鸡蛋皮、剥粽子叶,“慢点吃,”姐姐劝着我俩,透露着对弟弟的关爱。吃着香甜的粽子,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比粘粽子的白糖还甜,甜得就要从心里流出来了!
姐姐看看碗里的鸡蛋和粽子,又看看我和哥哥,不无感激地冲爸妈微笑着说:“这是爸妈的劳动汗水换来的,也是爸妈领我们劳动取得的成果。”爸爸赶忙接过话头:“自己劳动的果实,吃起来更香啊!”
看着爸妈喜气洋洋地吃着鸡蛋和粽子,我们姐弟三个会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充满自信;感恩的心悄然振飞:爸妈真好!我们一辈子都要孝敬爸妈,不辜负爸妈的希望!
长大多年以后,有一年过端午节,爸爸才告诉我,我们家那年的端午“盛宴”,是他用家里每月粮店供应的不多的大米,到几里外的农村换来的……听了爸爸的讲述,酸苦的泪水霎时盈满了我的眼眶……
而今,爸妈两位老人都已离开了我们。想起当年爸妈在世时,一家人在一起过节包粽子的情景,感慨万千。令我更加想念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端午节,凝聚亲情,承载着不老的亲情。
端午节的随笔12
从今年开始,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为法定节假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我国著名的历史人物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虽然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但是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已经逐渐地融入邻近国家的文化中,已经具有了独特的生命力和特点———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早就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还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
韩国、日本、越南等许多国家都有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而我们却正在渐渐淡忘,陶醉在“圣诞节”“情人节”等一个又一个“洋节”中;或者被形形色色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所异化,节日的意义日渐沦为经济学上的统计数字;渐渐丢失了我国传统的节日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亲情、团聚,以及文化的传承与智慧。
突然听到我们的邻国要将端午节向联合国申报为文化遗产时,我们会是什么表情呢?表情之余,就是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是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子,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而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得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传统文化怎么会一天天地远离我们?是谁抛弃了中国传统节日呢?
是否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确实有了吃了,但吃得实在是没文化。
文化是不可以量化的,是一种精神的外显形式;更不可以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就象我们的爱心是不可以用捐钱的多少来衡量的,一亿大洋是爱心,一分小钱也是爱心;他们的爱心是等价的,因为爱心无价。文化不仅是形式,重要的是内涵。
今年开始,端午节终于有了法定假日的外衣,开始了我们传统节日保卫战。
今年我们只问:你放假过端午节了吗?
明年我们会问:你的端午有文化吗?
端午节的随笔13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走过别人家的厨窗,飘来粽叶的清香把我又带回到久远的那年那月那个地方,粽叶的香味带给游子们想家的甜美,也是粽子的淳朴味道让我更想家。
童年的端午节,妈妈会带上我去山上找粽叶(芦竹的叶子)。在找粽叶的时侯,妈妈也会在山上带我去找些艾叶,菖蒲,桉树叶,栀子花,独头蒜等回来,找回来后妈妈会把叶子洗干净放在一口大锅里煮软待用。煮叶子的间隙,妈妈就把采回来的艾叶,菖蒲等用稻草一小扎一小扎地挂在每道门上,据说这样是可以避邪(我们老家是嘉陵江支流边上,每年端午节都会发洪水,也是这样的洪水时不时会破坏我们的庄稼,还会偶尔让某家的小娃娃溺水,记得我们家有一片地靠在水渠的边上,每年端午节涨了大水,长在边上的南瓜丝瓜白瓜等都被淹在水里,瓜蔓上都是红泥,每次涨大水大人们都是特别的心痛,所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避邪,也用粽子去献给河神,祈求她会保佑我们平安健康)。
粽叶煮好了,妈妈再清洗一遍泡在盆子里,另一个盆子上面有一个竹做的器皿,可以把糯米里面的水份滤掉,糯米边上还会放上几碟红豆绿豆花生红枣等,再配上高脚板凳(把绑粽子的绳子系在高脚凳上,绳子也是从山上扯来的灯芯草,呵呵,是不是很环保,完完全全正宗的绿色食品)。一切准备就绪,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一张张绿油油地叶子经过妈妈灵巧的手把白白的糯米红豆绿豆红枣花生等象变魔术一样地包成一个个的金字塔,(包粽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要包至少100个以上,那年那月,众乡亲间都有着淳厚的友谊,妈妈会多包一些,等粽子熟了,妈妈会叫我送去给曹妈雷妈杨妈宋妈家,这送的过程中妈妈是想让我们多给大家交流,多学些待人处事的道理,多去关爱身边的长辈,因为是众乡亲看护我们长大的,要懂感恩,哎,妈妈真是用心良苦)。
煮粽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妈妈会在灶里加上很多大块的木柴,让柴火自己慢慢燃烧。这期间妈妈会找来针线帮我们串项圈了,看到这你肯定不知道是啥,那就是把最早采回的艾叶尖儿,菖蒲根(用刀切成一个个小圈儿,栀子花,独头蒜串成一个圆,然后挂在我们的脖子上。若刚巧那年家里有一个年满12周岁的娃娃,还得用红布包些棉花做成一只俏皮的猴子一起挂在脖子上。记得那年小妹12岁时,妈妈亲手做的一个乖巧好看的红猴子,妹妹戴出去,满村的婶子大娘们都夸妈妈手巧呢)。然后妈妈会把从街上买回的雄黄放在白酒里面磨成雄黄酒,听妈妈说雄黄酒是百虫的克星,妈妈就用雄黄酒涂在我们的额头正中(很象一个美人点),下巴,胸口,背上,腿上等,等这些做完锅里的粽子熟了。
锅里不时飘出来的粽香早都把我们这帮娃娃们馋得不行了,妈妈把头天晚上特制的红糖浆端出来倒在青花瓷碟里,然后从锅里为我们捞上一串饱满的粽子,剥开绿色的粽叶儿,跳入眼睑的是如水晶一样晶莹剔透的金字塔,绿豆红豆就那么害羞地晕染开来,把一个个水晶透莹的糯米点缀得极有食欲,极不可奈地用筷子串上一个在糖浆里打个滚儿,使劲儿地咬上一口,糯滑,香甜,美极了。只三口就把一好好的金字塔给吞了。粽子的香味儿也招来了小伙伴们,每个小伙伴们都馋涎欲滴地望着锅里的粽子,妈妈总是乐呵呵地为每个小朋友们剥上一粒,用筷子串上递给他们。一群小家伙吃饱后,妈妈也会把磨好的雄黄酒替没有抹上的小伙伴们抹上,一边抹一边也会念叨:“请河神保佑娃儿们健健康康地长大,不生疮不害病。”
吃饱了,妈妈就用竹筐装上包得的粽子去拜河神,河面上是各村备好的龙舟。每家每户都把上供河神的供品放在龙舟上,然后由最权威的那个首领带去河最深的地方投下河。等一切上供结束,就是那天的龙舟赛了,一个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儿用尽全身力气划呀划呀,首先到达岸边的勇士们一个个笑开了花,夺冠都那么神彩飞扬。
儿时的粽香还在脑海里回味无穷,现在属于我的端午节在哪里?!我期待那淳厚浓郁的粽香,也感恩生我养我的母亲,更想在每个端午节我都能回到那年那月那个地方!!
端午节的随笔14
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例如:热闹的春节,祭祖先,追思先人的清明节,让我们不亦乐乎,端午节也是其中之一。
要问端午节的传统都是什么,那有两种,一种是划龙舟,另外一个就是传统美食包粽子。在端午节我和妈妈学会了包粽子,其实包粽子也有讲究的,首先要准备好糯米、粽叶、绳子,当然也要准备一些肉,糖,红枣等。做粽子时我和妈妈先把糯米和粽叶洗干净,馅料也调好,把粽叶卷成一个封底的漏斗形,再慢慢的舀起一勺糯米塞入粽叶中,中间加入蜜枣然后用勺子熟练的又盖上一层糯米,再用一片粽叶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然后用绳子绑的紧紧的。这样一个让我垂涎欲滴的粽子就完成了,让在一旁的我直喊妈妈真棒,妈妈真棒。
我也学着样子试了起来,先拿起两片粽叶横竖交叉卷成一个漏斗形,在学者妈妈的样子舀起一勺糯米,还没等我全部放入漏斗中,粽叶就好似天塌了一样,一半装进,一半撒在桌子上,看我包的样子。看妈妈包的那么简单,怎么到我这里那么难呢?看来我真是变成了一个“小吃货”了。
后来经过妈妈的帮助我也完成了自己的杰作,虽然难看了点,这也是我的胜利品。经过我的学习,我内心里开始和妈妈暗暗的比起赛了,一会儿我们包了一大串粽子。我想看我们的杰作,就催着妈妈赶紧下锅煮粽子,我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妈妈插好电没过多久就从厨房里飘来了阵阵的粽子香味,这香气这点好美啊?香气飘满整个厨房,闻的我简直口水直流三千尺啊!过了一段时间妈妈说:“可以开锅了”我飞快的冲进厨房,打开锅盖就下手抓起一个热乎乎的粽子,也不管有多么烫,简直美味极了,粘乎乎真的好吃极了,我连连不住的感叹“简直是人间美味啊?。
在这个端午节,我不仅吃上了美味的粽子,还自己亲身体验一把,真是一举两得啊!这是一个美丽端午节。
端午节的随笔15
啊,又到了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
对目前的我而言,端午节和平时有两点不同:一是回宿舍的路上可以看见有摆摊卖粽子的;二是早上要发送N条祝福端午节的短信给朋友和老师。
一说到端午节,我就想到粽子,继而想到屈原,继而想到“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继而想到上中学时语文课被强迫背诵《离骚》,继而想到高考写作文时候的抓耳挠腮,继而我现在就想抓耳挠腮。
上高中时候,一次开学时候发新课本,清点完之后没事翻着新课本玩,突然发现旁边一个女生在那乐,问她为什么这么乐,她说“你发现没有,这个学期语文课只有两篇课文需要背诵,而且就一段”,继而我也跟着乐。
晚上组里组织一起出去吃自助,哎,在这个抠门的公司,上次组织吃饭都是年前的事情了,看看人家的公司,动辄就组织出去玩。
与往常不同,这次出去吃饭,总经理和技术总监竟然都来参加,对我们这个小小的研发组真实受宠若惊。上个星期组长就开会通知大家到时候一定不要请假。说实话,谁请假啊,着铁公鸡的公司,好不容易拔次毛,大家还不轮圆了腮帮子。
你看你看,大家中午都留着肚子兮;你看你看,中午吃饭的时候女生都去喝粥兮;你看你看,二姐再有两个月就生宝宝了,不照样挺着大肚子来参加兮。
挺钦佩总经理的。高处不胜寒,一个八百人公司的总经理肯定有我目前无法想象的压力和繁忙的工作,却还能在端午节抽空来鼓舞士气。可能这辈子我都不会达到他的那种高度,但至少我要尝试着学习他的那种一心多用的本领。
祝愿大家都能过一个美满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随笔】相关文章:
有关端午节的随笔02-22
端午节随笔作文03-05
【精】端午节随笔01-22
端午节教育随笔01-11
有关端午节的高中随笔01-14
桂林的端午节风俗随笔01-11
端午节风俗活动随笔01-10
描写家乡的端午节学生随笔02-10
有关于端午节话题的随笔02-25
端午节的随笔通用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