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吴保初《乙巳游日本绝句》赏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吴保初《乙巳游日本绝句》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乙巳游日本绝句①
万顷云涛立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闲②。
舟人哪识伤心地,为指前程是马关③。
注释
①乙巳:1905年。
②天风:大风,海风。
③马关:在日本本洲岛西南端。
赏析
前两句写景。茫茫大海浩瀚无边,大海上空白云漫卷,远望似与大海相连。浩荡强劲的海风掀起万顷波涛,涌向日本本洲岛西南的海滩。一个“立”字,显出了白浪如山的气势。在这水天一色,苍茫空阔的云海之间,只有羽毛洁白的海鸥最为悠闲了。它不顾浪涌云飞,舒展着双翼在海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是一幅多么壮阔安谧的海边风景!看到这一派和平安宁的景象,谁能想象到十年前人类社会两个国家间在此地演出的一场弱肉强食的丑剧呢?“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这两句诗描绘壮美景物,正是为了反衬下文的“伤心事”。
末两句诗,即事缘情,抒发了诗人对倍受欺凌的祖国无限伤痛的情怀。诗人正凝神观赏海景时,同行的船夫为他指着前方说,再往前行一程就到马关了。船夫看来并不知道马关这地方在历史上有何令人伤心的含义。可是,诗人岂能不知道哩!“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袁枚《随园诗话》)“舟人哪识伤心地”的言外之意,正见出诗人对此地的刻骨铭心: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以全权大臣的身份赴日本马关议和,日方首先提出已拟好的苛刻条件,态度强横,只许李鸿章说“允,不允”两句话,一日本刺客还弹伤李的面部,李鸿章却逆来顺受,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人民套上了新的枷锁,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此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如今途经此地,诗人怎能不感到椎心之痛哩!顺便指出,1899年康有为自美洲东归途径日本赴香港时,也曾写过一首绝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委婉抒写了对李鸿章卖国的深痛之情。两首诗构思可谓偶合,但比较而言,吴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更显得“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因而更显出深沉蕴藉的力量。
评价
吴保初的《乙巳游日本绝句》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日本风貌与诗人复杂的心境。
这首诗在内容上,通过对日本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异国他乡的新奇感受。同时,也隐隐透露出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慨。在那个时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而日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后逐渐崛起。诗人游览日本,或许在对比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的困境与自身的责任。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句简洁明快,意境清新。以绝句的形式,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生动的画面。语言平实而不失韵味,既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堆砌,又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例如对日本景色的描写,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在思想情感方面,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变革的渴望。诗人看到日本的发展,可能会联想到中国的未来,希望中国也能借鉴日本的经验,进行改革图强。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总的来说,吴保初的《乙巳游日本绝句》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它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日本景象,更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爱国之心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
作者简介
吴保初(1869一1913),字彦复,又字君遂,号瘿公、婴公、北山,人称北山先生,安徽庐江人。1855年(清咸丰五年)率乡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1861年(咸丰十一年)以率部下500人组成庆字营。1862年(同治元年)随李鸿章到上海镇压太平军。后回安徽募兵,并与太平军作战于庐江。1875年(光绪元年)授直隶正定镇总兵,后晋浙江提督。1882年奉命率部到朝鲜汉城平定兵变,助朝建军,救灾恤民。1884年回国病故,谥武壮。
【吴保初《乙巳游日本绝句》赏析】相关文章:
(精选)吴孙皓初童谣原文及赏析02-15
吴孙皓初童谣原文及赏析08-13
(通用)吴孙皓初童谣原文及赏析02-10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原文及赏析02-14
《绝句》原文及赏析02-26
(经典)绝句原文及赏析07-24
《绝句》诗词赏析10-31
绝句原文及赏析03-09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05-07
《子夜吴歌》赏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