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晋]陶渊明《饮酒(其二)》原文、注释、赏析
《饮酒其二》是魏晋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晋]陶渊明《饮酒(其二)》原文、注释、赏析,欢迎阅读。
陶渊明《饮酒(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注释:
1、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意谓积善有报之说深可怀疑,伯夷、叔齐皆积善之人,却饿死在西山。《易·坤》:“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荀子·宥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2、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意谓既然善无善报,恶无恶报,何故有天道常与善人之论耶《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此诗首四句乃就《史记》而发挥之。事:徐仁甫曰:“犹用也。《战国策·燕策》:‘(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新序·杂事三》‘事’作‘用’。”
3、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举荣启期为例,复申述上四句之意。《列子·天瑞》:“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行:且。带索:以绳索为衣带。当年:壮年。
4、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承上就荣启期而言,意谓若不依靠固穷之气节,百世之后尚有谁传其名耶固穷:甘居困穷,不失气节。《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百世:犹言百代。当:借为“尚”,《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当谁哉”
赏析:
此诗与上首不同,全是义愤之语,而以固穷作结。范温《潜溪诗眼》曰:“若渊明意谓,至于九十仍不免行而带索,则自少壮至于长老,其饥寒艰苦宜如此,穷士之所以可深怨也。”见郭绍虞《宋诗话辑佚》。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晋陶渊明《饮酒其二》原文、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饮酒其二》原文、注释、赏析09-28
[晋]陶渊明《有会而作》原文、注释、赏析06-07
《饮酒·其八》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3-10
《饮酒其十七》原文、注释、赏析06-30
陶渊明的饮酒赏析11-24
(精)《饮酒其十七》原文、注释、赏析12-10
饮酒·其五陶渊明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7-28
关于陶渊明的饮酒赏析10-28
饮酒其二赏析翻译01-29
饮酒全文注释及赏析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