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09-21 10:28:47 赏析 我要投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赏析: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

  作者简介

  苏轼像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赏析07-17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翻译赏析03-0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09-09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02-22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附赏析06-28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赏析07-0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原文及赏析09-0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赏析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