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11-14 08:14:58 赏析 我要投稿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译文

  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天色已晚,天气变寒,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现在又依依惜别。你离开后,我将会有怎样的一番思念。

  长江西岸的白石岗,长满了萋萋芳草,惹来一片离愁。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就像桃李不会言语,下面却自己出现了小路。

  注释

  (1)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叶衡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此称丞相,应该是后来追加的。蒋山:即钟山。

  (2)独立苍茫:杜甫《乐游园歌》:“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苍茫:空阔无边的样子。 日暮天寒: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归去来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即为归去来兮。

  (3)《诗经· 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白石岗:在建康朱雀门外,当为二人常游之处。芳草萋萋:《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5)《史记·李将军列传》引谚语赞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实至名归。

  赏析1:

  词中上片回忆与叶衡同游钟山,“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独立苍茫”、“日暮天寒”以苍茫无人来表明作者的孤寂,日暮天寒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探梅踏雪几何时。”,回忆与友人当时一起在钟山上踏雪寻梅的经历,“雪”象征着纯洁,“梅”则象征着清高,傲岸的人格,词人与友人一起踏雪寻梅,则是说明两人志同道合,两人的友谊也是纯洁高尚的。“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钟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

  下片紧承“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几句,描写了友人离开以后的具体情景:白石岗依旧是长满了萋萋芳草,景色没有变,却没有同游之人,从而而心中充满了愁绪。“多情山鸟不须啼。”,则是对这种愁绪的强调——不用山中多情的鸟儿悲啼,心中自会惆怅不已。最后两句,引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

  赏析2: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是作者对好友的送别之作,全词通过描写二人同游钟山之事,表达了作者对叶衡的依依惜别和赞颂之意。

  上阙回忆与好友叶衡同游钟山的情景。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开头就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归去来兮”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点明好友即将离开这里(指建康)奔赴京城的事实。“探梅踏雪几何时”,回忆与友人当时一起在钟山上踏雪寻梅的经历。“雪”象征着纯洁,“梅”则象征着清高,这句意在表明两人志同道合、友谊纯洁高尚。“今我来思,杨柳依依”化用《诗经·小雅·采薇》的诗句,来表现作者凄凉的心境。

  下阙抒发友人离开之后作者的愁绪。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曾今二人常来游玩的白石岗,芳草萋萋,景色依旧,唯一不同的是“不见去年人”,其中愁绪油然而生。“多情山鸟不须啼”,则是对这种愁绪的强调。“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引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这里将好友叶衡比作李广,侧面赞颂叶衡在建康的德政。

  赏析3:

  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74年,当时的辛弃疾34岁,在建康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辛弃疾之所以能够在建康任职,主要是因为丞相叶衡的推荐。叶衡和辛弃疾同属抗金主战派,所以两人关系亲厚。叶衡当时正好也在建康,不过马上就要赴京离去,在走之前他和辛弃疾同游钟山,于是辛弃疾便随手写了这首《一剪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辛弃疾到底是怎么“拍马屁”的。

  这首词上阕前两句中,“独立苍茫醉不归”是化用杜甫《乐游园歌》中的诗句,“日暮天寒”是化用杜甫《佳人》中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归去来兮”则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这几句即表明了词人的孤寂,同时也奠定了全词凄凉悲切的基调,而原因就是叶衡的“归去来兮”,也就是他即将离开。

  后两句,“探梅踏雪几何时”说的词人和叶衡丞相踏雪寻梅的经历,“雪”象征着纯洁,“梅”在古代也是象征着清高,傲岸的品质,这一句其实旨在说明词人和叶衡丞相志趣相投,乃是同道中人。“今我来思,杨柳依依”则是化用《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名句“昔我往昔,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主要是表达对于叶衡丞相离去的不舍,当他走后,自己再游钟山,便是独自一人,想来就让人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

  下阕前两句中“一片闲愁,芳草萋萋”是化用了《招隐士》中的名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再加上“白石冈头曲岸西”,说的友人离去之后,再无人与词人同游,思及此,词人内心便不免愁绪纵横。最后两句,“多情山鸟不须啼”主要是抒发此人的愁绪,不需要多情山鸟替词人悲鸣,词人自己已然是哀愁不已;“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是引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句子,歌颂叶衡在任时的德政,被人们广为称颂。

  不得不说辛弃疾这首词写得很有“心机”,“拍马屁”不直接拍,而是化用前人的诗句,将对于丞相叶衡的不舍和称颂和盘托出。叶衡当时读完这首词也被逗乐,想来也是没想到一向看上去“直男”一般的辛弃疾还能写出这般“溜须拍马”之作。不过从中我们也不难感受到辛弃疾打心眼里对于老丞相的崇敬。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作者第二次在建康做官,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叶衡也是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辛弃疾这次在建康任职,也是出于叶衡的推荐。叶衡于是年二月招赴京城,该词正咏此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游黄檗山原文及赏析08-21

《挽文丞相》原文赏析02-18

挽文丞相原文及赏析07-23

《挽文丞相》原文及赏析09-07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原文及赏析09-03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原文及赏析09-04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原文赏析02-15

游虞山记原文及赏析08-25

挽文山丞相 / 挽文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