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火山云歌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1-08-16 18:30:59 赏析 我要投稿

火山云歌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云歌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唐代: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译文: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火云铺山盖岭凝滞不开,方圆千里鸟儿不敢飞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火云清晨刚被胡风吹断,到傍晚又随着塞雨转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回环缭绕吞没了铁关树,蒸腾弥漫半掩了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

  注释:

  火山突兀(wù)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突兀:高耸的样子。赤亭: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在今鄯善县七克台镇境内,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火云:炽热的赤色云。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乍:突然。逐:随着。胡风:西域边地的风。薄暮:接近天黑时。浑:还是。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yūn)半掩交河戍。

  缭绕:回环旋转的样子。铁关:铁门关,故址在新疆境内。氛氲:浓厚茂盛的样子。交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戍:戍楼。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赏析: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是一首送别之作。在这首诗中,“云”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火山”二字首先刺激人的审美欲望,把人的注意力拉引到辽远壮阔的塞外。此诗前四句连贯而下,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把火山火云推到人们面前。一二句都以“火山”开头,第三句以“火云”起始承接第二句尾,三句中凡四次出现“火”字,描写的笔锋在“山”“云”上腾挪,让人感到诗人在这种奇异的现象面前兴奋不已。“满山凝未开”从正面具体展现火山云的外观,主体感强。“飞鸟千里不敢来”紧接着从侧面渲染这外观的奇异可惧。火山云的形象便鲜明突出。夸张中已为下文送人经过火山做了铺垫。

  前四句是大笔勾勒,目的在于让人得到火山云的总体印象。次四句笔锋一顿,转写火山云的动态。“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说这些火山云早上刚被风吹散,傍晚又随雨重新聚集起来。同“满山凝未开”的厚重浓浊相比,这种动态的云轻盈灵巧多了。“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两句互文,描写火山云远“侵”近“略”的威力。“斜”“半”分别点出火山云与铁关、交河戍的关系,从空间位置上烘托“吞”“掩”的气势。

  既有静态的描摹,又有动态的刻画;既有时间的.纵向变化,又有空间的横向展开。对火山云的描写便可告一段落,结尾二句自然归结到送别上来。第九句“火山”二字轻轻收束前八句,使得对火山云的描写实际上成了描写送别的环境背景,路途遥遥,行路艰难,——对行人的关怀之情全部包括在“迢迢”二字之中。最后一句不出现人,孤云独马的意象却让人想见军士塞外相别的独特场景,以及军人的骁勇剽悍。

  诗人曾两次出塞,边疆的风沙草石和火山冰雪磨砺了他的意志,军中生活的粗犷豪迈锤炼了他的性格,所以他能临别不伤,通过歌咏塞外特有的奇丽不凡的景色为对方壮行。

【火山云歌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送别 / 山中送别原文及赏析10-18

子夜吴歌·夏歌原文,注释,赏析10-15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10-21

昭君怨·送别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10-18

《昭君怨·送别》原文及赏析10-15

子夜歌二首·其一原文、注释及赏析10-15

《琴歌》原文及赏析10-19

石鼓歌原文及赏析10-18

《竞渡歌》原文及赏析10-15

牡丹赋原文、注释及赏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