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故乡作文锦集五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念故乡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思念故乡作文 篇1
对食物我有份执着的爱好,喜欢绿色。只要桌子上有绿色的菜,我就能多吃一些饭,就算是青菜粥或是青菜饭,我不要菜都能吃上一两碗。
老公一向无法理解我的这种固执,连我自我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样偏爱绿色食物。
吃过群众饭堂的人都就应有这种体会:走到饭堂,打到那些大锅炒出来的菜,就没有半点食欲了,往往剩的比吃的多。
那是一个初春的中午,我在公司饭堂打到一份豆角,这不是一个生长豆角的季节,想来豆角的价格就应不便宜,很奇怪这天饭堂怎样会有这种菜呢。菜的颜色看起来个性鲜绿,居然引起我的胃口,放在嘴里边吃起来,脆生生的,没有熟透,但我喜欢那股青菜特有涩味,感觉闻到了春天的味道。
吃着吃着,我居然吃出一股熟悉的暖暖的味道来。
老家是个青山绿水环绕的小镇,小时候看得最多的是绿色的竹子,有大的有小的都叫不出具体的名字,山上也有,水边也有,房前屋后也到处都是,吃的水都是天然的山间水或河里的水,水底流动也是青山翠竹绿树的影子,看起来干静明亮。
我的祖辈一向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小镇里。
父母是农民,生了我们姐弟4个,小的时候我们常常为学费发愁,家里的菜都是自个地里长的,几乎所有的菜都是绿的,青菜、豆角、青椒是最常见的,几乎一年有三个季节在吃,那时候,炒菜的油也是自我产的,每年我们家都会养些猪,杀掉之后卖掉的钱除了交学费之外剩余的肉我们自我炸猪油用,量少得可怜,所以烧出来的青菜都有一股青青的涩味,我们吃了近二十年。
想来我一向把这种味道留在心底深处,没意识的一向偏爱这种颜色,这种味道。
那是家乡的颜色,家乡的味道,看起来秀色可餐,想起来暖心,那种纯净的绿色一向印在我的脑子里,抹煞不掉。
于是,想家乡,想亲人的念头在我心中来回奔走,似乎就在这个早春的中午,又似乎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天涯。
结婚之后虽然有了自我的家,可我心里一向念着那个装着自我少女梦想的家;于是,家在心中的感觉,变得忽近忽远起来。
城市的喧哗,脚步的匆忙,整天把一颗心包围在紧张的工作中,这天突然想起那遥远的远离尘嚣的小镇,?光里依稀可见父母的伫望与期盼。
我想家中烟熏的黑壁墙,木桌油灯下读书的夜晚;想村落里散发着麦草气息的袅袅炊烟;想家门口那条清洁如皎月装满我所有欢乐的小河;想满眼碧绿、撒满笑语的茶山。
回家的时候总在梦里,醒来还在他乡。这时的心忽然变得蝉翼般的透明和脆弱,所有的心结都在这时似网一样满身缠绕开来,越来越紧,越紧越心痛。
家是心的根,没人能够把自我从生命里连根拨去。
步履匆匆,事务繁忙,我常常把家遗忘在心底某处。但岁月依旧,时光依旧,想家总是在不经意间反复重现,构成一种挥不去抹不掉的愁。一种略带忧伤的、遥远而又美丽的愁。这愁伴着岁月在心中构成一道风景,岁月愈长,风景愈美丽;忧伤愈深,风景愈动人。
于是,身在异地远嫁他乡的我把自我想成风景里的一片树叶,总做着来年重上枝头的梦。
然而,回家的路到底有多长呢?
才上眉头却上心头呵。
思念故乡作文 篇2
故乡,单单的一个城市,一个地方,让许多游子思念。
——题记
故乡,一个城,人来人往。有人在这儿出生,在这儿成长,也有人在中途,离开故乡,到他乡工作、求学。
故乡,我们在这儿,曾留下了笑声、欢乐,也曾在此处留下泪水、悲伤。当然,当你离开故乡,在他乡生活,有时你会思念。念,念你在这儿的生活记忆。
故乡,那个地方,有我们的亲人。生病时,有他们的贴心照顾与问候;伤心时,难过时,有他们温暖的话语和安慰;欢乐时、戏耍时,有他们悦耳的笑声和幽默的调侃……在他乡,也许有人,有这样的人,陪你做这些,但那味道却以消失。这时,你念,念的`就是情,念的是父母、亲人。
故乡,我们在那也做过许多事,好事、坏事。小时候,什么都不懂的你,也许曾是一个顽皮的熊孩子,趁爸爸睡着时,偷偷地去拔他的胡须,谁叫爸爸常用它扎你的小脸。长大后,你常帮他们洗菜、拿一些小东小西……而当你到了他乡,这一切又都做不到了。这时,你念,念的是那儿的点点滴滴,念的是与家人的美好回忆。
怀念、思念,心中,唯有故乡——一座简简单单的城……
也许,在你未离开故乡时,根本就体会不到为何从古至今的游子都如此的思念故乡,体会不到天天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直到你离开了故乡,离得远了,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就全涌了出来,哪怕,回来还是要离开……
思念故乡作文 篇3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20年过去啦,如今身在他乡工作的我已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科学家。每当读到“近乡情更怯”的时候,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滚动。思念你,故乡!
这周,我终于回到了故乡。一下车,我顿感目不暇接,眼前的一切焕然一新:拔地而起的智能高楼大厦镶嵌在城市里,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天空中飞机不停地飞过,人们早已见怪不怪;地下的火车站不计其数,和我离开时完全不同……
找到我老家的房子,是一幢22年前造的花园式三层小别墅。我敲了敲门,发现门没锁,便轻轻地推开大门,门发出了“吱呀,吱呀”的声音。“谁呀?”房间里传来了一声苍老而无力的声音。“是我,爸爸!”我轻轻地说:“真的是你吗?”很快房间里传来了爸爸下床的声音,我向里面走去,爸爸也慢慢地走出来。啊,眼前的老父亲已和我离去时不一样了,他显得更苍老,年老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满头的银发也几乎掉光了。原本不是很高的身子微微有些伛偻,黑黄的手像即将干枯的井,没有我离去时那般有活力!此时,母亲闻声而来,慢慢地向我走来,老花的双眼靠近我的脸,仔细地端详起来:“啊,孩子回来了!老头儿,快去烧饭!”我鼻头一酸,想起了20年前父母为我做饭忙碌时的情景,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我连忙拉住他们,轻声说道:“我来做吧!”做好饭,我们三个人围着桌子边聊天边吃饭,灯光照在身上,是那么得其乐融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这20年来,我虽在外地,心中却无时无刻不会想起那年迈的父母。他们是那么有力量,给了我勇气,让我不断向前。
思念故乡作文 篇4
鱼恋水,果喜秋,孩子爱家乡;村虽小,景亦美,如诗如画乡情醉!——题记
零落着花的夜很静,高悬着月的天很美。
中秋之夜,皎洁的明月幸福地挥洒着它的柔情与妩媚,凝视间,心底的暖意竟像月光一样肆意萦绕。故乡,那个叫“溪下路”的小村,你还好吗?
儿时的欢乐,除夕的繁忙,春节的迷人都历历在目,尤其好热闹的我更钟情于过年时的热闹。农历12月中旬开始,每家每户便忙着蒸年糕、捣麻糍、腌腊肉、炸泡鲞、搓肉丸……样样精致,样样香。走过路过,那种扑鼻而来的糯米香、肉香、油炸香真叫个沁人心脾,怎能不让人馋的口水直流?于是,东家窜,西家逛,美味在舌间,快乐在心间。然而,更让我们孩子欢喜与期待的便是做馒头的喜乐时光了。
提起做馒头,你们千万别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方前馒头,NO,NO,我们的馒头秘制配方,口味独特,自成一家。它的特殊之处就是嚼劲十足,不怕回蒸,甚至越蒸越香,越蒸味儿越浓,可招人喜爱了。悄悄告诉你,以前在老家,家家户户都要蒸上一天一夜,做的馒头都要吃到农历二月二呢!
现在,大家虽然不会准备太多馒头,可这一习俗还是照旧倍受偏爱。一到12月末,小村子里就到处飘着蒸馒头的香味。一遇风,这馥郁的馒头香更是像极醇香的葡萄酒,让人一闻就会恋上它,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每逢这时候,村子里便会出现你呼我应,你追我赶的场景。大人忙着去帮忙去品尝,小孩忙着凑热闹做花卷,一屋子的人,一屋子的笑,年的味道也随之而到。
大人们常常做白白的圆圆的馒头,他们根本不用称,随手一摘,面团的大小便都八九不离十,一斤六七个,然后熟练地在案板上揉啊揉,不一会儿一个圆圆身尖尖头的馒头就应运而生,再给它点上一点食用红颜料,一个犹如可爱小姑娘的馒头就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了。除了做圆白馒头,大人还喜欢做长长的大大的红糖馒头干,那做法可没那么讲究那么细致,我看外公每次做馒头时都自觉退一边打打下手,可一到做这,他就威风凛凛的上场了,“唰——唰——”潇洒几刀,大面团就分成了小面团,小面团稍揉几下,等到长条形现身,两头抓起,在案板上”啪——啪——“甩几下,馒头干就初具雏形,等到放蒸笼上时,再用刀尖在中间轻轻一划,馒头干就大功告成了。其实,在大人忙时,小孩也不闲着,他们的花式馒头内容可丰富了,你瞧:
玫瑰花式样逼真,娇艳欲滴;小蝴蝶扇动双翅,翩翩起舞;大青蛙嘴虽丑可双脚圈圈魅力无限……而最有意义的还属一尾尾活灵活现的鱼了。“鱼“——”余“,年年有余,人们的生活富足有余,寓意吉祥又美好。看着孩子自得其乐的做着,忙着,大人们也不阻止,他们在完成的空隙就那么笑着,等着,那场面真是其乐融融,温暖的很。
等到一屉蒸笼做满,放到大锅灶上,烧火的开始准备,其他人就悠闲自得的围着一个红彤彤的大火炉,烤着火,品着茶,磕着瓜子,聊着天。这样的时光不必为任何理由而忧心,满心的欢喜也就顺势从身体的最深处漫出来,在眉眼间闪烁,在心海里流动。
大约过个把小时,当熊熊烈火上的大锅水变少,蒸笼上的白雾变直,蒸笼边的水不多,令人垂涎的馒头就可以出锅了。这时的大馒头,尝一口,香香的小麦味便直抵胸腔,那种绵软的香甜、可口在唇齿间辗转、流淌,这样的馒头没有发酵粉的气味,有的全都是农家地道的淳朴,浓浓的香味。
馒头香,家乡爱。家乡于我,是生命的热爱,深深爱!
思念故乡作文 篇5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中国人的乡土情结特别浓厚。上下几千年,从屈原的“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乡愁”,思乡始终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主题。到了南朝隋唐时代,诗歌形式日臻完善,思乡诗更层出不穷。其中,南朝江总的微山亭赋韵,唐代王维的杂诗和岑参的逢入京使特别有代表性。
微山亭赋韵中写道:“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的特色是“大中融斜而又“以小见大”。作者首先展开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来:但见南天一抹白云经不住带着丝丝凉意的北风的撩拨,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却为避寒秋而翩然南来。睹物生情,作者联想到自己。自己的故乡在辽远的北方,却为躲避战乱,寄居南朝,正如这南飞之雁;然游子思乡之情却因此而愈笃,如同北逝之云,可谓“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个“逐”字,说明思乡之切,欲逐南云而飞去,是主观上强烈的愿望,与下句“随”字相对照:“随”有被动无奈之意,写出他避乱南方的无可奈何。作者写的是秋景,南云飞逝,北雁南飞,都暗示北风已起,是“不写之写”,更写不尽凄凉。接着,笔锋一转,由大入小,写故乡篱下之菊,暗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写出对故乡闲适生活的眷恋。民间又有“重阳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诗人却只能寄身天涯,两相对照,好不凄凉。“今日几花开?”一问将思恋情结发挥至极,将意象浓缩到极小,着意于花,实是于极小中见极大。一问之中饱含不尽情思,使小诗戛然而止,但余韵无穷。
王维的《杂诗》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品,与此类似的还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断抒发深沉的情怀。诗人截取了这样一个情景:故人从家乡来,诗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当知故乡之事,却不问家人,不问亲人,独独问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实则正是诗歌艺术剪裁的妙笔。所问琐事,读者自了,惟寒梅着花一事,说尽了诗人的细致,连这样的小事都问到了,可见他思乡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动,既添小诗之情趣,又表诗人之高洁。可以说“问梅”是一个十分别致的典型情节,成为了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绮窗前”、“着花未”更充满了生活情趣,衬出对故乡的不尽思念,“诗中蕴味,尽在其中”。
岑参的《逢入京使》是首七言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与前两首相比,岑参的这首诗显得悲戚而沉重。诗人已年届风烛,却还得驻守边关,他不再能有问菊问梅的闲情雅致。在一片苍茫的边塞风光下回望故园,但见长路漫漫无尽头,诗人老泪纵横,在泪眼蒙眬中看见京中来使,情不自禁,悲从中来,千言万语,亟须表达,却“马上相逢无纸笔”。“马上相逢”可见相逢之匆匆,“无纸笔”写出不尽的无奈之情,最后只能“传语报平安”。从古至今有多少分离与思念,却也有“鸿雁传书”、“鱼腹报信”之说,然而我们的诗人却为情势所迫,只得言语相传。“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离乡多年,有千言万语,而今却只能报一声平安,显得十分凄楚无奈。岑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将边塞诗的悲凉融入到悠悠乡愁之中,更加感人。
纵观这三首诗,以王维《杂诗》生活情趣最浓,浓浓的乡思中有一种乐观情绪。《微山亭赋韵》写秋意,略显凄凉,然而这两首又有一个共同点,即以花作结,以设问完篇。司马迁曾称赞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处“称物芳”更是为了表现思乡之情的纯洁。最后用设问,更延续了诗的意境神韵于言外,将绝句短小的不足弥补了起来。岑参的《逢入京使》则极写悲戚,以苍凉之泪浇胸中块垒,以平安之语体现思乡之切,一改前两首的含蓄,感情外露而深沉。然而,尽管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却都以思乡这根红线一以贯之,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是作者们不矫情,不造作,而以真情实意倾心投入的结果。
【思念故乡作文锦集五篇】相关文章:
【精选】思念故乡作文锦集8篇01-20
精选思念故乡作文锦集8篇01-20
【推荐】思念故乡作文锦集六篇01-17
【推荐】思念故乡作文锦集八篇01-14
【热门】思念故乡作文锦集五篇01-12
【精品】思念故乡作文锦集5篇01-19
精选思念故乡作文锦集5篇01-17
【推荐】思念故乡作文锦集9篇01-15
【必备】思念故乡作文锦集8篇03-21
【精品】思念故乡作文锦集6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