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判官赴东江原文及赏析
原文: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注释:
1、天官:即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
2、将星:”,《隋书·天文志》说,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
3、刁斗: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
4、井陉:即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
5、凤阙:汉代宫阙名,在建章宫东,因为其上有铜凤凰而得名,此处借汉说唐,用以泛指宫廷。
6、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此处指匈奴国都
赏析:
全诗从出征写起,写到为求胜利,不惜牺牲。其时赵都督还没有动身,因此诗中采用的是虚拟的.语气,描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写启程。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这一巧妙的联想、比喻,同时还拓展了诗作开阔的空间,令人想到赵都督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出发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
颔联“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刁斗,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把它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的生活情景。中间又以一个“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一路军声震天,外加“万里”二字修饰,更显得声势浩大,军威显赫。“万里”句由物见人,借助听觉渲染出征的气势,“三军”句则正面写人,诗人仿佛亲眼目睹这位将军率领三军正浩浩荡荡奔赴边陲。“井陉”,即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一个“出”字,点出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与首句的“动将星”前后呼应。
以上两联,从启程写到行军,重在勾划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后两联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 。“凤阙”,汉代宫阙名,在建章宫东,因为其上有铜凤凰而得名,此处借汉说唐,用以泛指宫廷。“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
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这首送别诗,写得意气风发、格调昂扬,不作凄楚之音。表现了青年王维希望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
【送李判官赴东江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送李侍郎赴常州原文及赏析11-19
《送李侍御赴安西》原文及赏析10-15
《李端公 / 送李端》原文及赏析11-23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原文及赏析10-17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原文及赏析12-05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赏析10-16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注释,赏析10-15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原文、注释及赏析11-19
李夫人赋 原文及赏析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