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4-06-08 00:23:56 毅霖 赏析 我要投稿

《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 1

  版本一

  青玉案⑴

  凌波不过横塘路⑵,但目送、芳尘去⑶。锦瑟华年谁与度⑷?月桥花院⑸,琐窗朱户⑹,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⑺,彩笔新题断肠句⑻。试问闲情都几许⑼?一川烟草⑽,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⑾。[2]

  版本二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3]

  词语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⑵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⑶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⑷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⑸月桥花院:一作“月台花榭”。月桥:像月亮似的小拱桥。花院:花木环绕的庭院。

  ⑹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⑺飞:一作“碧”。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蘅皋(héng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⑻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⑼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都几许:总计为多少。

  ⑽一川:遍地,一片。

  ⑾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岁时广记》卷一引《东皋杂录》:“后唐人诗云:‘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3][4]

  白话译文

  你步履轻盈却不肯来到横塘,依旧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芳。你与谁相伴共度这美好时光?月桥花屋朱门映着美丽花窗,只有春风才知你生活的地方。

  碧云飘飘的杜恒洲暮色茫茫,我用彩笔写下这伤心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那一川烟雨笼罩的青草,满城飞絮如同梅子黄时的雨。[5]

  作品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情深不断,相思难寄;下片写由情生愁,愁思纷纷。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飞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这里用以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就是赞叹末句之妙。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2][3][5]

  《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 2

  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译文

  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

  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注释

  南浦:泛指送别之处。

  赏析

  这首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横塘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风景宜人。

  前两句为送别之景。南浦,泛指送别友人的河边。一川;是为一片,遍地。朱塔;红色的宝塔。这两句可以这样理解;春天来了,南浦平披上了绿装,大地焕然一新。只有石桥、朱塔,不管春夏秋冬,还是老样子。两依然,朋友乘春光而去,以后只有石桥、朱塔与诗人为伴。想到这诗人黯然神伤。

  后两句是离别之情。系;拴着。画船;油漆彩绘之船。在年年送客的横塘,今又有一条将要离去的画船,在蒙蒙细雨中拴在杨柳上,垂柳轻舟、雨中送客、依依惜别之情更使人伤怀。

  全诗以抒情之笔写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烘托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深情缠绵,回味无穷。

  《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 3

  原文:

  牛峤《玉楼春春入横塘摇浅浪》

  春入横塘

  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此情谁信为狂夫

  恨翠愁红流枕上

  小玉窗前嗔燕语

  红泪滴穿金线缕

  雁归不见报郎归,织成锦字封过与。

  注释:

  1、横塘:指水塘。

  2、狂夫:古代女子对人称丈夫的'谦词。

  3、恨翠:指眉。愁红:指眼泪。此句是说眉妆晕染,眼泪打湿枕头。

  4、小玉:此处指思妇。嗔燕语:嗔怪燕子双双飞来,在檐下低声呢喃。

  5、金线缕:用金丝线缝制的罗衣。

  6、过与:给予。

  赏析:

  双调五十六字,因押韵不同,分为四体,此为一体,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词写女子相思。起句意境开阔。“入”字,写春天执拗地到来;浅浪,写春日的温和润泽。次句意境收回,情绪显影。花落,本易使人惆怅,何况,在“惆怅”之上,又加一“空”字,闺愁情绪彰显无遗。三句既承又转,“谁信”,不信也,但又暗含反问,是推也推不开的情,释又释不开的怀。恨翠愁红流枕上,泪污翠眉,打湿枕头,写愁情,又落入俗套。小玉,女子也。窗前嗔燕语,思念无以排解,迁怒于呢喃梁燕。红泪滴穿,泪多也,远承上片,稍显重复。三句写雁归人不归,末句织锦捎书。全词皆为七言,缺乏一般词体之长短摇曳,且情绪浅露,风格上更类诗而非词,尤其是上片前两句。

  《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 4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离别,不舍

  【名句】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出处】

  宋范成大《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译注】

  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说明】

  《横塘》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前两句为送别之景,后两句是离别之情。全诗以抒情之笔写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烘托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深情缠绵,回味无穷。

  【赏析】

  这是一首精巧别致的送别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末句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横塘在江苏,苏州城西南,风景宜人,是一个千年古镇,著名的江南水乡。

  诗的前两句写横塘春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南浦春水尽绿,小小的石桥,红红的塔,还是像以前那样。寒山寺、枫桥在今苏州城南,可知这里的“石桥”和“朱塔”应该分别指枫桥和寒山寺的塔。“石桥朱塔两依然”句对应下句“年年送客横塘路”,诗人年年都在横塘送别好友,石桥、朱塔都是原来的样子,换句话说,它们都是诗人送别的见证者,承载了诗人特殊的`情感。多有关离别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年年送客横塘路”,诗人每年都在这里送别,每年都是在最美的春色里,承受离别之情。作者由此次送别,想到以往的送别,使离情化一层为多层,层层叠加,送别,实在是令人不堪。“细雨垂杨系画船”,在那送别的江南细雨天,因为不舍,垂杨恋恋地系挂着画船。这句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杨柳本来就是留恋的代表,垂杨系画船,实际就是诗人留行人。一个“系”字,点出了诗人对好友的不舍,“系”同时又是催,无催又何须系?行人送别,已属悲伤之事,垂杨又来“煽风点火”,实在是令人神伤。全诗写景文笔抒情,通过对景色的描写,烘托了离别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横塘原文赏析及翻译12-18

横塘原文及赏析09-11

(通用)横塘原文及赏析09-11

横塘原文及赏析集锦(10篇)09-11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赏析及翻译12-19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及翻译赏析02-10

横塘原文及赏析【锦集10篇】09-11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赏析07-15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赏析热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