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咏风兰》原文及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点绛唇 咏风兰》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绛唇 咏风兰》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咏风兰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注释
①风兰:据徐坷《清稗类钞·植物类·风兰》云:风兰,寄生于深山树干上,叶似兰而短,有厚剑脊,夏开小白花,有一二瓣曲而下垂,微香,无土亦可生。
②此句是说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 别样,特别、不寻常。
③浓艳:艳丽、华丽。代指鲜艳的花朵。宋张元干《兰陵王》:“看最乐王孙,浓艳争劝。”
④凌波:形容在水上行走的轻盈柔美的姿态。此处是说风兰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好像是凌波仙子,轻柔飘逸。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骋逸策迅者,虽遗景而不劳;因风凌波者,虽济危而不倾。”
⑤忒煞萧疏:谓稀疏得太过分了。 忒煞,太过分。唐唐彦谦《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褥署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⑥冷香:指花之清香气。多喻菊、梅之香气。此处指见阳所画之风兰仿佛散发出了微微香气。
⑦第一湘江雨:张见阳此时正令湖南江华,故此句意谓见阳所画之风兰堪称画中第一了。
赏析/鉴赏
此篇张刻本有副题《题见阳画兰》。如是,则此篇即为题画兼咏物之作。咏物极不易工,其上乘者大都借物以寓性情。这里所咏之风兰本非富贵之花,它只是生长在深山野壑中的小草而已。但诗人对其情有独钟,大加赞美和称羡。词中字字刻画,又字字天然,不粘不脱。风兰之形象绰约可见,而又不无诗人性情的处处流露。既咏物又抒怀抱,显然颇含骚雅之旨,寓有诗人深挚的情怀,尤其是“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
白话译文
风兰散发出别样的幽香,素雅恬淡没有一丝浓艳浮华 它在秋风中轻扬的'姿态,犹如凌波仙子轻轻飘逸,暂且为春风留住脚步。
它的叶子如此稀疏,怎么能抵抗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还是留取半缕清冷的花香,在这最美的湘江雨色里吧。[3]
创作背景
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张纯修赴江华任县令。那一年,清兵攻人了一度为吴三桂、吴世蹯占据的湖南。江华县刚收复不久,百废待兴。在张纯修任上的日子里,怀抱同样建功立业志向而未遂的容若,向好友寄去了许多思念和勉励,希望张纯修多做善事,利国益民。江华县属楚地,故容若在寄张纯修的信中说:“沅湘以南,古称清绝,美人香草,犹有存焉者乎?长短句固骚之苗裔也,暇日当制小词奉寄。烦呼三闾弟子,为成生荐一瓣香。甚幸!”收到容若此信。张纯修回忆起同容若一起被屈原感动的日子,他们共同敬仰屈原。是因为他那如兰的气质和人生。于是,张纯修以“美人香草”的命意画《风兰图》寄赠,容若见画,便题写了这首《点绛唇·咏风兰》。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点绛唇 咏风兰》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点绛唇 咏风兰原文及赏析08-18
点绛唇·咏风兰原文及赏析08-23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02-24
《点绛唇 》原文及赏析06-30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09-04
《点绛唇》宋词原文及赏析03-30
点绛唇·梅原文赏析09-24
点绛唇·梅原文及赏析08-19
点绛唇·感兴原文及赏析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