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诗原文赏析
春思诗原文赏析1
春思诗
春风荡罗帐,馀花落镜奁。池荷正卷叶,庭柳复垂檐。
竹柏君自改,团扇妾方嫌。谁能怜故素,终为泣新缣。
古诗简介
《春思》是南北朝萧子云所作的一首乐府诗。
赏析/鉴赏
《春思》是萧子云所作的一首叹春惜春、喻扇喻情的乐府诗。
在南朝齐、梁时代,萧子云的诗,比较清浅明丽,流露性情。此诗前四句,写得十分随心所欲,却把女人春思的环景描绘得非常到位:春风荡漾入深闺,春花飘飞落妆台;池荷才露尖尖角,杨柳已绿垂窗檐。接下来,诗人直奔主题:竹柏异心君自改,团扇入秋妾方嫌。谁能春思怜故素,终为班姬泣新缣。怜故素,泣新缣,诗虽终而言未尽!
这首诗题为“春思”,抒写的是春日里的怨情。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弃妇,春日来临,她触景伤情,既责怪前夫,又暗自为命运悲叹。
前四句描写春景。“春风荡罗帐”,视线由室外引入室内。室内,只有弃妇孤单的一人。其景象恰如李清照词中所写的情况:“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⑷。”(《凤凰台上忆吹箫》)次句是一个特写镜头:见梳妆台上日渐凋零的瓶花,在春风吹拂下,片片飘落。萎败的春花,空荡的罗帐,弃妇房中呈现的是一派清冷萧瑟的景象,接着,她将目光转向室外:远处,“池荷正卷叶”——荷叶已将尖尖角伸向池面;近处,“庭柳复垂檐”——庭前,绿柳成瘾,正垂挂在房檐前。“余花”、“池荷”、“庭柳”,表明节令已是暮春。春将归去,芳菲渐歇,寡居独处的弃妇心中怎能不倍觉惆怅呢?
后四句即是弃妇在伤感情绪的驱遣下,自诉不幸。她首先想到的是故夫的轻情薄义。“竹柏君自改”,弃妇以第一人称对第二人称的口吻,义正辞严地谴责故夫:我之遭到抛弃,全是以为你改变了竹柏的忠贞之性。“团扇妾方嫌”,转从自己的一面立论,说明自己是不甘于被抛弃的下场的。“团扇”,用汉朝班婕妤《怨歌行》的典故:“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后世即据此诗以团扇入秋即遭弃捐以喻弃妇的不幸。以上两句对比见意,从妾嫌团扇的对面加以强调,从而挑明了造成悲剧的责任。结尾两句用汉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的典故,悲叹自己的不幸命运。《上山采蘼芜》写一个路遇故夫的弃妇,故夫告诉她:“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这里以“故素”指自己,以“新缣”指故夫另娶的“新人”。弃妇自伤不幸,所以说:谁能哀怜同情我呢?我将终生要为故夫另觅新欢的背弃行为流泪痛苦。
此诗采用的是古典诗歌习见的先景后情、以景衬情的写法,在表现上形成特色是两用前代弃妇诗的典故。《怨歌行》与《上山采蘼芜》是两首广为流传的古诗,以之入诗,不仅言简意赅,且有助于引发联想,增进作品的历史感,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团扇”、“故素”、“新缣”,虽用字寥寥,却使《春思》诗中的弃妇顺理成章地加入到文学史上长长的弃妇形象的行列之中,从而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广泛而持久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
春思诗原文赏析2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翻译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
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温柔乡里。
注释
当垆:卖酒。
酴醿:种经几次复酿而成的'甜米酒,也称重酿酒。
笙歌:奏乐唱歌。
译文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温柔乡里。
鉴赏
贾至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陈邦炎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
“日长风暖柳青青, 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 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诗人可以自由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春思诗原文赏析3
如梦令·春思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翻译
黄州,我的居所雪堂之前,有我亲手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到如今已是绿叶成荫,青青的果实挂满枝头。帘外的鸟儿天刚蒙蒙亮就开始鸣叫,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东坡啊东坡,不要忘记黄州小桥流水的美景,早日归隐吧。
注释
手种:亲手栽种。
堂:指东坡雪堂住处。
青子:尚未成熟的青色小果子。
百舌儿:一种专在春天鸣叫的鸟,黑身黄嘴。似伯劳鸟而体小。其鸣声变化多端,因称“百舌”,又称“反舌”。
居士:一般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犹“处士”。苏轼自黄州东坡躬耕田园起,就自号“东坡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意指不要忘记了当年在东坡的躬耕田园生活。按雪堂西面有北山之微泉,南面有四望亭之后丘,“小桥流水”指此。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遥想当年在东坡雪堂的生活情景。作者贬官黄州时,开垦东坡,并在这里修建房子,因房子是在大雪中修的,就在壁上绘雪景,并命名为雪堂,还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字为匾额。
开头四句,是说作者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清晨,窗外百舌鸟婉转啼叫。鸟鸣声常常把作者从睡梦中搅醒。作者写出这番景象,在于以景衬人。在这嘉树四合、鸟雀啁啾的环境里,作者生活惬意。遥想当年的闲适自得,思忖此时的入奉禁严,作者油然生出怀旧之情。刘敞《朝中措》有名句云:“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秋。”这可能对苏轼此词的用语有所影响,但苏轼实是别出心裁,以故为新,从而恰切地表达了他深埋心底的思故之情,已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而此时百舌唱道:“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明明是自己思念故园,却让百舌鸟的鸣声喊叫出来,便使文词愈加警切生动。连动物都已探知其心事了,苏轼自己早就抑止不住滚涌而起的思乡情感了。句法超绝,逸笔宕开,留有丰富想象的余地。最后一句,主要还是以“小桥流水”指代相对于喧闹京华的一种幽静环境。由此,更反衬出作者对营营仕宦的逆反心理和对拥有广阔心理空间的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这首词表面看来只是抒写了作者对当年雪堂生活的回忆和对这种幽静环境的怀恋和向往。但真实思想却在于排遣对仕途经营的厌腻。这一层作者并没有明白说出,甚至只字未提。作者只是从对雪堂生活的深情回想中透露出这个消息,却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这首词不仅创造了一种如同图画般的美的境界,而且留有许多思索的余地。这首词语言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深厚。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元祐元年(1086)春。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回京后,虽受重视,但既与司马光等在一些政治措施上议论不合,又遭程颐等竭力排挤,因此一再表示厌倦京官生涯,不时浮起归耕念头,故此借写出这首《如梦令》,抒写怀念黄州之情。
【春思诗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青门引·春思》原文及赏析10-15
凉思原文、赏析10-21
凉思原文,注释,赏析10-15
《边城思》原文及赏析11-24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10-21
春别诗四首·其三原文及赏析10-16
画堂春·春情原文及赏析10-15
春暮西园原文及赏析11-19
咏萤火诗原文及赏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