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秋胡行赏析与翻译

时间:2021-02-22 14:34:06 赏析 我要投稿

秋胡行赏析与翻译

秋胡行赏析与翻译1

  秋胡行

  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翻译:

  自从造物主凿开混沌,辟出天地,就选定了人做为其间亿万生物中的灵长。又依照星辰随从日月的道理在灵长中设立君王,牧养从庶。维系人间秩序的方轨 也由他划定 帝王大驾的马迹辙痕在他巡幸所至的四方八极,留下了经天纬地、至大无匹的一幅蓝图,这神明莫测,天工鬼斧的图画,就是在天地之子宏伟的胸臆中运作筹谋的社稷山河的绝妙远景。在这煌煌日新的淳美蓝图上,谫劣鄙恶受到斥逐,良智懿德得到迁赏。蒸蒸黎民,山泽江河,飞潜动植都在繁衍生息,蓬勃滋长。

  赞美你!古之贤君圣,主囊括寰宇,统摄万帮!封土建国,五等诸侯各辖其域,抚其民,地置井田,为公为私俱安其分,守其职。刑法之立,是国家的要务,宁可焚弃丹书,尽废成法,也不可轻赦滥赎,让国家律令成为空文一纸。倘若立法者和执法人都具有上古时皋陶的耿直,甫侯的峻历,这种品格的本身,不就己是对法律的最完美的尽职?

  感慨你!可悲的后继者,上古治世的善政良法,已在你们的手中尽行改易。你们的足迹只嵌在征敛和虐使子民的道途中,百姓们生命的汁液都在徭役和税赋的绞榨下,涔涔流出,以滋养非分的奢侈。难道你们会不明白:劳瘁枯槁的唐尧,用土碗进食而天下安泰;虞舜只是改用木碗并加以漆饰,并招十三个诸侯的反叛,是出于什么样的简单道理?你们是否还能记起前人对伯夷由衷赞叹,他的博爱和逊让,苛于待己;是否愿意重温“俭,德之共,侈,恶之大”的古训是否还能以这些懿范和典则自我砥砺?假如人们能如许由那样毅然推让掉一个国家世间的一切诉讼纷争岂不都成了笑话?!兼爱天下每一个同类;一介平民同一国君主之间并没有等差。墨子所倡扬的这一真谛如能渗化每一个心灵,那时天下亿兆必将互为姐妹父兄尽管远隔天涯。

  赏析:

  诗从“人为贵”入笔,表达了诗人以“让”与“兼爱”为基础的大同思想,为了充分表达这一思想,诗人并写两面,一是从“立君牧民”写起,通过叙述古代君主治民的法则,认为退小人任用德才兼备者是国家昌盛的基本保证;二是通过尧舜之间的对比,怎样才能纠正“侈恶之大”呢?诗人主张“俭为共德”,在此基础上,提出“让”与“兼爱”,即国君贤明,君民平等,执法公正,讼狱不兴的大同思想。通过言语,可见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安定的愿望。

  曹操个人资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汉族,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曹魏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先后任录尚书事、大将军、司空、车骑将军、丞相等职,后晋封魏公、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历武阳、兖州、定陶、穰城、下邳、官渡、徐州、白马、邺城、白狼山、渭南等之战,对内消灭黄巾军,吕布,张绣,刘表,袁绍,袁谭、袁尚兄弟,韩遂、马超等义军、割据势力,击溃刘备势力,对外降乌桓、南匈奴、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为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并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精兵法,撰著了《孙子兵法注》、《续孙子兵法注》、《兵书接要》、《兵书略要》等大量兵书。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其文学作品的特色、创新、开创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代表作品有《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度关山》等。同时亦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秋胡行赏析与翻译2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翻译

  我真心地希望登上泰华山,和神仙一起远游。

  我真心地希望登上泰华山,和神仙一起远游。

  经过昆仑山,来到蓬莱仙山。

  和神仙们一起在天空中遨游八方。

  我想得到长生不老的神药,活到一万岁。

  用诗歌表达心意,我愿登上高高的泰华山。

  天地是多么地长久,与之相比,人生是多么地短暂。

  天地是多么地长久,与之相比,人生是多么地短暂。

  世人都说老子清静淡泊,从来都不知道年岁已老。

  又说赤松子和王子乔得道成仙。

  没有听说过真正得道成仙的,也许得道的人可以长寿延年。

  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天地是多么长久。

  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何处没有它们的光芒呢!

  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何处没有它们的光芒呢!

  天地化育万物,最尊贵的难道不是人吗?

  各个诸侯管辖自己的封地,难道他们不是天子的臣民吗?

  以施行仁义为本分,以遵行礼乐为荣耀。

  用诗歌表达心意,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

  春夏秋冬交替远去,昼夜推移,成为一年。

  春夏秋冬交替远去,昼夜推移,成为一年。

  有德行的人遵从天意,所以他们行为始终与上天保持一致。

  他们从不忧虑年岁老去,只会忧虑社会不安定。

  生和死都由天命决定,因此,担心生死是愚蠢的行为。

  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春夏秋冬交替远去。

  忧伤的时候将有什么想法呢?让欢笑永随自己的心意。

  注释

  泰华山:华山,亦称太华山,为中国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的华阴县境内。

  神人:神和人。

  蓬莱:东海中的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飘飖:飘荡,飞扬,风吹貌。

  俱:一起,在一起。

  思得:想得到。

  何:多么,为何。

  人道:为人之道,人的道路。

  居之:居天地之间。

  世言:世人说道。

  伯阳: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字。

  殊不知:犹言竟不知。

  赤松:赤松子,亦称“赤诵子”、“赤松子舆”。相传为上古时神仙。神农时为雨师,教神农入火。

  王乔: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

  亦云:也说。

  得之未闻:得知以前从未听说之事。

  庶:但愿,或许。

  以:得以。

  寿考:寿命的考量,长寿,寿数,寿命。

  明明:光明貌。

  光昭:光照,照耀,彰明显扬,发扬光大。

  二仪:天地,日月,阴阳,父母。

  合圣化:合并圣化。

  贵者:尊贵者。

  独人不:唯独人不是。

  率土:“率土之滨”之省。谓境域之内。

  莫非王臣:没有不是王臣的。

  四时:指一年四季的农时,四季。

  更:更加。再。

  以:已经。

  成岁:成为一年。

  大人:以人为大。

  先天:以天为先。

  而天:如天。

  弗违:不要违逆。

  不戚:不悲伤。

  年往:年岁过去,年龄老去。

  忧世:忧愁人世。

  不治:不能治理,不安定。

  存亡:生存和灭亡。

  有命:有天命。

  虑之:忧虑这些。

  为蚩:为痴愚。蚩,白痴,无知。

  戚戚:忧惧貌,忧伤貌。

  欲何念:打算顾念什么。

  所之:所去的地方。

  创作背景

  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公(曹操)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曹操时年六十一岁,一生功业,大体成就。这两首诗当作于经历散关以后,为曹操晚年的作品。

  赏析

  这首诗写的都是虚幻的内容,写游仙时的情境和心态。先写与神人远游。诗人有感于“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希望得到神药,延长寿命。但人生短暂,有无神药,能否长寿,将信将疑。于是笔势陡转,由神仙世界直转世俗人间。写日月普照,“贵者独人”。在人间,应当尊君王,行仁义,守礼乐,不必追求长寿,需要忧虑的是乱世还没有得到治理。诗人虽然年老,但雄心不灭。“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在普遍的忧生意识中融入了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独有的生命价值观。但这种情思没有持续下去,因而最后笔势再次陡转,写想过随心所欲的放纵生活而又于心不安的矛盾心态。

秋胡行赏析与翻译3

  秋胡行·其一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

  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

  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翻译

  早晨,行进在散关山上,道路是多么地艰难!

  早晨,行进在散关山上,道路是多么地艰难!

  健牛因困顿倒下,倾刻间,车辆坠入山谷。

  坐在大石头上,弹起五弦琴,心中有许多感慨。

  那音调凄怨的清角古曲啊,让我感到迷乱和烦忧。

  早晨,我终于登上了散关山,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意。

  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突然来到我的身旁。

  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突然来到我的.身旁。

  他们身穿狐裘,外披罩衣,看起来不像是平常人。

  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地困苦和自我怨恨呢?

  为什么会心神不安地来到这里?心中有什么欲求?

  三位不知名的老翁啊,我要用诗歌表达我的心意?

  我们住在昆仑山,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

  我们住在昆仑山,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

  虽然成仙之道深不可测,但是只要诚心追求,就一定会得到。

  我们遍观名山,遨游八方极远之处,枕着石头睡觉,用流水漱洗。

  喝着山泉水,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三位老翁已经飞身上天了。

  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我们住在昆仑山。

  仙人走了,已经很难再追回来,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

  仙人走了,已经很难再追回来,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

  自从仙人走了以后,我每夜都不能安睡,惆怅哀怨啊,自我怜悯。

  齐桓公德行端正,从来没有欺诈行为。因此,有德能的宁戚通过唱歌前去依附他。

  注释

  秋胡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清调曲》。

  散关:即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当何难:应当多么艰难。

  顿:停顿。

  堕:掉下,坠落。

  盘石:似盘之石,即磐石、大石,喻稳定坚固。

  五弦之琴:五弦琴,古琴。

  清角韵:以清角曲的歌辞为韵脚。清角,角,古代五音之一。古人以为角音清,故曰清角。

  意中:心意之中。

  迷烦:迷惑烦恼。

  言志:表明心志。

  有何:有什么。

  三老公:三个老人。应是对道家的三天尊的戏称。

  卒:突然。同“猝”。仓促,急速。

  负揜:背负着遮掩物。揜,弇,遮蔽,掩藏。应是指头顶华盖。

  被裘:披着裘衣。

  恒人:永恒的人,常人,一般的人。

  谓:说道。

  卿云:公卿说。

  何:什么,多么,如此。

  以:而。

  自怨:自怨自艾。

  徨徨:彷徨貌。心惊不宁貌。

  所欲:有所欲求,想要点什么。

  我:曹操自己。多被解为仙人。

  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是仙人所居,上有瑶池、阆苑、增城、悬圃等仙境。

  者真人:真人者,是真人者。

  道深:道行深。

  有可得:有所得,有所得道。

  历观:游历观看,逐一地看。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

  嗽流:用流水漱口。嗽,漱。

  沉吟:间断地低声自语,迟疑不决。

  遂:遂即。

  上:上腾。

  升天:升至天空。

  去去:去者已去。谓远去。永别,死。

  长恨:长长的恨意。

  牵攀:牵扯羁攀。

  安得寐:哪得入睡。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自怜:自我怜惜。

  不谲:不诡诈。

  辞赋:歌辞诗赋。

  依因:依从因袭,顺应,利用。

  创作背景

  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公(曹操)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曹操时年六十一岁,一生功业,大体成就。这两首诗当作于经历散关以后,为曹操晚年的作品。

  赏析

  这首诗语言虽粗略,境界却是相当优美,显示了曹操个性中不常展露的一面。

  第一解开头二句重复咏唱,大约是为了适应曲调的需要而有意拉长的。(每一“解”的末二句,是演唱时的和声,无实义。)但从实际效果来说,这一重复,使得感叹的情绪显得格外沉重。这里,诗人不会真是感叹道路之艰难。无论以曹操的英雄性格,还是以他的丞相地位所享有的条件,都不会把道路的艰难当作一回事。这一唱三叹的调子,只是借道路的艰难,表达人生艰难的感慨罢了。下面写牛困车堕,独坐盘石之上,弹琴奏清角之韵(悲凉的乐调),更是从经历散关的见闻中,激发起来的想像和虚构。以曹操的身份,他给自己虚构这样一种艰难跋涉、困顿山谷、独坐无侣、心中烦苦的遭遇,这是很有趣的事情。

  在常人的目光中,曹操要么是一个奸诈险恶的野心家,要么是一个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雄。但从曹操自己来说,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当他从汉末的动乱中突拔而起时,并没有预料到后来的成功。只是在与各支政治和军事力量的激烈冲突中,有进无退,不击溃敌手便无以自存,才渐渐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在这个过程中,是充满了艰辛、充满了危险的。关于他与内外敌人反复苦斗、多次仅因侥俸才得脱离危险的经历,大家都很熟悉,不必多说了。就在曹操写这诗前不久,还发生过汉献帝伏皇后与父亲伏完谋杀他的事件,皇帝本人,恐怕也牵涉在内。这种危机四伏、如履薄冰的环境,难免令他产生一旦失足的忧虑吧。再说,理想永远高于现实,任何已经得到的东西都不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甚至,愈是功业辉煌的人物,愈是容易感觉到个人不过是历史实现其自身目的的工具,感觉到个人本质上的渺小。一个人拿他的生命做成了伟大的事业,而这事业归根结蒂是与生命本身相分离的。在这个境地上,英雄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孤独。曹操临死之际,并无功成名就的满足,却安排了许多琐琐碎碎的日常小事,似乎与他的英雄气质不符;其实,这正反映了曹操对生命本身的留恋和迷惘。从以上的心理来理解《秋胡行》首节所表现的境界,就不觉得奇怪了。

  第二解写遇仙。正当虚构的主人公弹琴抒发内心烦苦之际,忽然有三位老人来到他的身旁。“负揜”不易解,“被裘”即披着裘衣。这句同下句,大概是说三位老人遮掩在宽大的裘衣之下,看上去不像是平常人。他们问主人公:你为何如此困苦,自怨自艾?你惶惶然来到这里,是想寻求什么?这个情节,使故事向神异的方向发展,形成幻想性的趣味,并便于作象征的抒情表现。“三老公”的发问,一方面从旁观者的眼光,进一步强化前一节所说“心中迷烦”的困苦气氛,一方面,又在不知不觉之中,把事不得已的失足(牛顿车堕)情节,转变为似有所求而来到此间的情节。就字面来说,因是不知情者的发问,所以与前文并无牴牾;但从抒情的需要来说,作者正是要表达一种试图摆脱现实矛盾、探求某种新的人生出路的欲望。这一节文字虽不很讲究,却相当巧妙地完成了一种过渡。

  第三解从开头到“枕石”一句止,是仙人自述。他们本来似乎也是常人,修道既深,乃能得道,于是摆脱了凡人所遭受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游历名山,飘飘然行于天地之间。他们的生活是简朴而无所求的,倦了便睡在石头上,饥渴时只需喝一点泉水,因此决没有常人因贪欲而造成的无数困苦。

  有各种资料可以证明,曹操实际是不相信神仙的。那么,这一节虚构就有较深的意味。从大处说,即使一个不相信神仙的人,也并不能摆脱人生短暂所带来的烦忧,和对永恒存在的向往,而神仙的形象,正是永恒的象征。从小处说,神仙也可以比喻从世俗矛盾中解脱的境界。权势名位,物欲情欲,是导致人类相互竞争、引发无数冲突与烦恼的根本原因。倘能舍弃这一切,也就超越了现实生活的痛苦。“枕石漱流饮泉”,与世无争,就不会有什么麻烦。至于整个这一节,到底是从哪一方面说,还是兼而有之,无法加以确定。文学形象的意义,总是很宽泛的,读者只需将它理解为一种超越和自由的象征就行了。

  如果主人公听了“真人”即仙人的话,便跟着走了,这诗就变成了真正的游仙诗,也就没有多少味道了。在曹操的笔下,主人公对“真人”的陈述,反应却是“沉吟不决”;而正在他犹豫之间,“真人”已弃他而去,“遂上升天”。这也许意味着,所谓永恒自由是一个抓不住的幻影,它只是扰人心烦而已;也许还意味着:所谓从现实中解脱,也只是一种幻想,事实上不可能作出这样的抉择。确实,如果说从曹操临死时对种种琐碎后事的安排中,可以看出他懂得一切辉煌的事业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却也必须知道相反的一面:像他这样一个豪杰之士,若无不凡的成就,生命的欲望更不能得到满足。人本质上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他必须在某个对象上建立自我,但这对象到头来仍旧不是自我;然而反过来说,没有对象,却又根本没有自我。

  第四解自“正而不谲”以下,文字已无法理解,也许是流传中产生了讹误。但从开头到“惆怅以自怜”,意思是清楚的。主人公正“沉吟不决”,“真人”已“遂上升天”,他忽然惊觉,想要追上前去,却已经根本追赶不上。失去这样一个机缘,从此抱恨不已,夜夜难寐,惆怅自怜。这一节在视觉形象的描绘上,显得十分优美动人。似乎可以看到:三位仙人冉冉升空,驾着风云悠悠而去,渐渐消逝在天边,而山谷间那个凡夫俗子,一面仰首呼喊,一面踉跄奔逐,不时被葛藤、岩石绊倒,直到什么也看不到的时候,终于落下痛悔的眼泪。

  这里写的人生情绪,应该就是人对完美的人生理想的追逐。这种理想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却永远高于人们的生活现实;人们想要追上它,却永远也追不上。就是在永无止境的追逐中,人们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途。对于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说来,大概未必会感觉到人生有这一种痛苦;但任何一个具有强烈的人生欲望的人,最终都将明白:无论他走过多长的路,有过多少成功,他也终究要绊倒在追逐的路途上。

【秋胡行赏析与翻译】相关文章:

《与胡兴安夜别》原文及赏析10-15

《寻胡隐君》高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送菊_胡铨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0-18

《山行》姚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山行留客》张旭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汾上惊秋》苏颋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3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原文|翻译|赏析10-18

《钱唐湖春行》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牡丹》陈与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杜甫《古柏行》赏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