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公输》原文赏析

时间:2021-02-17 13:02:13 赏析 我要投稿

《公输》原文赏析

《公输》原文赏析1

  原文: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xiàn)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duǎn hè)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yuán tuó)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duǎn hè)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诗词赏析:

  《公输》(《公输》为后人添加的,取的是文章的前两个字)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在这篇文章里,墨子对战争的性质看得是比较清楚的。他能明确指出楚攻宋之不义,因而他不辞辛劳,长途跋涉赶到楚国都城,以实际行动去制止战争的发生。正因为墨子站在正义一边,所以自始至终,都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向公输盘及其主子楚王进行了无可调和的斗争,而且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当时楚大宋小,楚强宋弱,而且楚攻宋之心蓄谋已久,要想制止这场战争的发生,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然而墨子终于制止了这场战争。这固然同墨子的机智善辩颇有关系,但更重要的却在于他能够针对敌方的要害展开攻势。首先,他从道义上击败敌人。墨子至楚后,公输盘问他为何而来,他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先是使得公输盘“不说(悦)”,继而逼出“吾义固不杀人。”但公输盘只知道杀一人谓之不义,却不知兴师攻宋杀更多的人,是更大的不义。所以墨子接着指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把公输盘说得哑口无言。在十分狼狈的情况下,公输盘不得不把责任转嫁到楚王身上。墨子见楚王,同样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从道义上谴责楚攻宋之不义。他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为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诺诺称是。公输盘的“义不杀少而杀众”和楚王以富窃贫,在道义上都是站不住的,因而他们理屈词穷,弄得尴尬不堪。但是公输盘和楚王决不因在道义上的失败而放弃侵宋之心,公输盘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楚王又把责任转嫁到公输盘身上的事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而说明对于强大而又顽固之敌,只是在道义上攻破它还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还必须在实力上同敌人较量,并压倒它,才有可能迫使侵略者放弃勃勃野心。墨子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他“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这虽然还只是停留于近乎纸上谈兵,然而却是一次战术上的较量,在较量中大大灭了公输盘仗恃云梯之械攻宋的嚣张气焰。公输盘虽被挫败,但侵宋之心仍然不死。直到墨子说出即使把“我”杀掉,“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之时,在实力的对抗之下,才使公输盘和楚王死了攻宋之心。

  阻止这场战争的不是道义 而是墨子的智慧 在绝对失败的情况下 楚王放弃了攻打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从写作特点来看,本文又是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当墨子到楚国见到公输盘,经过道义上的一番谴责之后,公输盘“服”了。既然“服”了,将意味着矛盾得以解决。其实不然。当墨子指出:你既然“服”了,何以不停止攻宋呢?这么一问,公输盘却把责任转嫁于楚王。这既说明他口服而心不服的真相,又引出了与楚王的新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墨子又去见楚王,从道义上把楚王驳得体无完肤,致使楚王称“善”。楚王既然称“善”,看来矛盾该是解决了。其实不然。楚王同公输盘一样,只不过是耍了个花招罢了。他在称“善”之后用“虽然”二字一转,又把责任推到公输盘身上,说什么“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这样一来,矛盾就更加复杂化了。又是与楚王的矛盾,又是与公输盘的矛盾,二者错综交织在一起。面对这样顽固而又狡诈的敌人,如果还采取先前那种从道义上揭露的办法对付他们,显然是不能奏效的。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既是摆在墨子面前的一个十分艰巨的课题,也是读者想要急切知道的。出自墨子的机智多谋,来了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既然楚王和公输盘都仗恃云梯这一攻城之械来攻宋,就需要把云梯这个迷信予以彻底摧毁。于是墨子便在战术上与公输盘来一次较量。较量的结果,公输盘彻底失败,屈服了。如是,矛盾该解决了。然而,矛盾非但没有解决,且向纵深发展。公输盘在黔驴技穷的情况下,竟想下毒手把墨子这个劲敌杀掉,妄图扫清攻宋道路上的障碍。但是这一阴谋非但未能得逞,反被墨子一眼看穿,进而一针见血地当面揭露了公输盘的卑劣行径,并严正告诉他们:“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在实力的对比和威慑之下,才迫使楚王不得不最后说出“善哉!吾请无攻宋矣”的话来。至此,矛盾才得以解决。试看故事是多么曲折生动!矛盾冲突犹如波浪起伏,滚滚向前推进。

  再者,作者还善于运用类比说理,进行层层推理。墨子见公输盘和楚王,都不是直陈其事,开宗明义,而是先作比喻,然后进行逻辑推理,使之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就大大增强了说服力,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而尤为突出者,是作者运用比喻之妙。诸如墨子见到公输盘后,公输盘问他有何见教,他并不正面直答来意,而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他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意在一下子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迫使对方对这件事立即表示态度,说出意见,亦即使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出的话来。可是公输盘偏偏不说,只是表示不高兴。公输盘不说,当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只好再来个火上加油,“请献十金”。这意味着要拿金钱贿赂收买他,让他去干杀人的勾当。这下子公输盘可沉不住气了,便脱口说出“吾义固不杀人”。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兴,继而又激怒他,无非是让他说出这句话来,然后再予以批驳。墨子见楚王,则是另一番气象。一开头就作比说:“今有人于此”如此这般。他不用“倘若”“假如”等假设字样,好像是讲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使对方不致发生错觉,能够听得进去,然后让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出的话来。墨子连用了三个比喻,然后问楚王:“此为何若人?”楚王很痛快地回答说:“必为有窃疾矣。”既然回答得痛快,那就毫无必要再用激将的办法进一步逼问了。但读者完全可以想像,假如楚王也像公输盘那样吞吞吐吐的话,墨子将会用别的办法使他说出自己要他说的话的。可见,墨子是根据不同对象的表现,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总之,要他们说话,要他们说出自己想要他们说的话。不说话,不行;说了话,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也不作罢。只要他们说了话,事情就好办了,就可以抓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墨子就是用这种引鱼上钩、先发制人的办法,进行说理的,自始至终都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出现,使对方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文章之所以富有逻辑性和说服力,又是同这种说理的方法密不可分的。

《公输》原文赏析2

  作者简介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出生并不富裕,因此从小就学会了手工艺业并且也很善于制造发明,起初他钻研儒学,后来还是放弃了儒学,并且自立门派墨家学派。

  墨子像

  他为了向各个国家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倡导“非功”“兼爱”于是游厉了多个国家,并且一路上广收门徒,他的精英弟子们就有上百个。墨子以人民为本,提倡重视重用劳动人才,选取能贤者担当大任,因此也深受百姓爱戴,以至于墨家学派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学派。

  子墨子北之齐这个故事讲述了墨子不信邪的事情。墨子要去齐国劝兵,却在一条河边遇到一个巫师,巫师说墨子太黑了过不了河,结果墨子果然没有过的了河,只好往回走,巫师说:“我说了你不要往北走你不信!”墨子说:“按照你这样说,那么南方人不能走北方,北方人不能走南边,人也有黑白之分,为什么就不能走动了呢?况且帝王前天在北方杀了青龙,昨天在南方杀了赤龙,今天在西方杀了黑龙,按照你那样子说的话,人就不能走动了,天下岂不是空虚了?”

  墨子言意是指,别人黑了一点就说是很黑,别人很黑却说白,正如烦了一点小错就知道是错了,而攻打他国,给民众带来了战争却没有发现其错误。墨子这一生都在做两件事:一是宣扬墨家精神,二是为苍生百姓的安乐而四处奔波。而现如今的我们也应该如此,不能只发现自己的一小点错误,而将自己犯的大错忽略。

  墨子思想认为:为人君臣,应当为民着想。以民众之利为基准,战争,不管是哪国赢遭殃的始终都是无辜的老百姓而已。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贫贱,地位不平等,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也可见墨子的思想觉悟确实很高也看出他为民众着想,有勇有谋,虽是两千年前的古人,但他若是放到今日也必定是个柱梁之栋。墨子思想对历史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后来儒墨平立。

  墨子言多不辩的根本原因

  墨子出生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创立了墨家学,还写下了《墨子》一书。

  墨子言论很多,但都很少加以修饰,墨子的言论都是简单直接,没有太多华丽词句,这就是所谓的言多而不辩。

  墨子这样做的用意,不过是想要人记住他言论的用途,而不是他华丽的文采,词句直接明了,听着难听,话看着也不吸人眼球,但话意深重,认真看下去,就会深领会话中之意,不作修饰,不加华丽词句,就不会因为华丽词句,而忽略了话的本意,让人只记住了那些优美词句。

  就如同卖东西的,一味包装门面,但却忘了要卖的东西本质,让人只顾得观赏店面,却忘了来这里的真正用意,嫁女儿的,太过于装扮伴娘,写书人,太多描述了配角,也可以喻为太过于注重文笔,而忽略要表达的剧情,优美的文字和场景,就如同一个肥皂剧,让人只能记住那些美丽的面孔,和漂亮的场景,却忘了剧中表达了些什么。

  一味的顾着修饰表面,华丽了配角,就会让人将眼神投注于那些配物之上,而忽略了主角,和原本表达的意思,墨子的`言论就注重避过了这个缺点,没让华丽的词句,让人忽视了话的本意。

  这样的言论虽然看着不顺眼,但却可以让人很容易记住话的本意,而不是那些优美的词句,这样虽是话语太过枯燥,但不会失了表达者要表达的原意。

  墨子说鲁阳文君译文

  攻打相邻的国家,杀掉他们的百姓,将他们的牛马和生活物资归为己有,将会被历史记录下来,被后人看到只会留下骂名。这是墨子在劝说鲁阳君的时候的一个问句,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墨子劝说的技巧。

  墨子的意思就是说:“郑国的统治者不好,国君屡次被杀,三年饥荒,这不都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吗?你再去征伐,杀他们的百姓,岂不是多此一举?况且,也谈不上什么正义啊!”鲁阳文君一听,便停止攻伐郑国,还说了一句传诵至今的名言“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墨子在面对鲁阳文君的时候,他没有常人的阿谀奉承,也没有顾忌到鲁阳文君的地位,他还是不忘初衷的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所以对于墨子来说服鲁阳文君,并不是为国事所做,也不是为鲁阳文君所做,他是为了心中说想,为自己所想而做,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所以他一定不会看着鲁阳文君去攻打他国,让其他国家民不聊生。从这里可以看出墨子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

  而且墨子敢于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敌国,只是为了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也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当然,他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考虑,并不只是一味的逞强,最后他能说服他们,也是因为他事先就有所筹谋,从中也可以看出,墨子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墨子喻巫马子启示是什么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在当世即使是在现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很多考古学家专注研究的对象。而墨子喻巫马子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

  巫马子是《墨子怒耕柱子》中的一个辩论人物。

  巫马子对墨子说:“您兼爱天下,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人,也没有什么害处。既然都没有什么效果,您为什么就觉得我是错的呢?” 墨子说:“现在有一个地方着火,其中有一个人端着水想要浇灭火;而另一个人却举着火把,想要将火烧个更旺盛。都还没有产生什么效果,您更赞同哪一个呢?”巫马子说:“我同意端水之人想法,而不同意那个举火的想法。” 墨子先生说:“我也觉得我是对的,不认为你是对的。”

  虽然是很简单的几句对话但墨子用很浅显的道理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不随便和别人争论,只是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并且认同自己的想法。

  上面的辩论体现了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之所以认为巫马子是错的,就是因为他的思想是利己主义,而不是本质上的错误,墨子认为利己主义不应该得到提倡。墨子最常用的就是这样的举例论证,用现在的概念来说就是,巫马子逻辑上时自相矛盾的。这种问答方式,也是墨子特有的逻辑方式,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自己的意思走,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是什么意思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出自《墨子·公孟》一书,是墨子的传世名言之一。意思是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这句名言以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的两个小故事为主线,向世人讲述了“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其中一些深刻的含义及道理。直至今日,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故事一,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因才思敏捷,墨子便向该人许以官职,让此人跟着自己学习。一年之后,此人要求墨子兑现当日让自己当官的承诺,墨子以“鲁国人葬父”的故事,告诉此人这样一个道理:儿子为父亲下葬是义务,不能谈条件;学习增识也是应该的,更不能以官职为学习的前提。

  故事二,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墨子问他为何不学习以增进自己的见识呢?此人回答:因为我家中无人学习。墨子便以“美”和“富贵”为例,告诉此人这样一个道理,“美”和“富贵”如果是自己所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又何必因为他人不追求而放弃呢。同样的,学习是天下最宝贵的东西,能增进自己的见识,明白更多的道理,是不需要因他人的做法而左右自己不去学习。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这两个小故事都体现了墨子劝人学习的刻苦用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学习道理以达到改变自身的目的。从中体现了墨子爱才、惜才的观点,也向世人道明了“学无条件”,“学不为他人”的深刻之理。

  墨子怒耕柱子译文

  墨子为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著过大量书,收过许多门徒,耕柱子就是其一。

  一日,墨子正在授课,窗外柳树上停了一只鸟儿,鸟儿羽毛油亮,毛色鲜艳,叫声婉转动听,弟子们纷纷被吸引了注意力,情不自禁地向外看去。耕柱子见其他人的视线停留在外面,出于好奇,也随之向窗外看了一眼。

  墨子看见了,课后将耕柱子一人留下,狠狠责骂了他。耕柱子不知墨子为何只责骂他一人,感到十分委屈,于是抱怨道:“我犯的错误根本没有他人多,老师却这样责骂我。”

  墨子听了,没有发怒,只是心平气和地问他:“假如要你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哪一个?”

  耕柱子道:“我当然会选择鞭打马。”说完,他感到十分茫然,不理解墨子这话的用意。

  墨子不动声色,接着又问:“你为何会选择鞭打马?”

  耕柱子立刻回答:“既然是要上太行山,那么马比牛要跑得快,马具有长时间奔跑的能力,而牛却没有,所有会选择鞭打马。”

  墨子淡淡一笑:“你选择鞭打马是因为马比牛有更大的能力,而我批评你也正是因为你像马一样,有更多的才能。”

  耕柱子听了,恍然大悟,为墨子的用意感到十分感动。夜里,他又想起墨子所告诫他的话,暗暗下定了决心。

  从此以后,他课上十分专注,课下刻苦用功,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最终也成为了一代伟人。

【《公输》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墨子《公输》原文与翻译12-06

西施原文、赏析11-24

春雨原文、赏析11-22

纳凉原文、赏析10-21

菊花原文、赏析10-19

《公输》教学设计12-22

佳人原文及赏析08-22

别离原文及赏析12-13

南湖原文及赏析11-19

《乌衣巷》原文及赏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