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秋望》原文赏析

时间:2021-02-15 16:23:32 赏析 我要投稿

《秋望》原文赏析

《秋望》原文赏析1

  惜芳春·秋望

  千山落叶岩岩瘦,百尺危阑寸寸愁。有人独倚晚妆楼。楼外柳,眉暗不禁秋。

  赏析

  起首两句对仗,托出了“秋望”的题面。两句的角度不同,前句是望中的秋景,后句是秋望的所在地与望者的心情。但两者又是互为映发的,其间的维系就是一种悲秋的情调。先看前句。“千山落叶”是深秋常见的景象,而作者则强调其“瘦”的特征,且谓“岩岩瘦”,简直是嶙峋骨立。但同样的景象,前人也有“落木千山天远大”(黄庭坚《登快阁》)的感受,可见景语本身无不带有观察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再看次句,“百尺危阑寸寸愁”,就明白地点出了“愁”的无处不在。这一句写的是人物的感想,登高望远,处处见山川萧瑟,时令肃杀,倚遍阑杆,始终心情黯然。“寸寸”二字,见出了伤愁的细腻多端,令人遐想。这样,前句的写景便成了愁意的外化,后句的言愁也有了物象的衬托,从追寻两者的联系来看,甚而会使读者产生望山的愁人也是“岩岩瘦”的联想:这就是词曲常用的“暗映”手法。

  第三句补明了“百尺危阑寸寸愁”的主角形象,用语清疏,而同样弥漫着哀怨悱恻的气氛。“晚妆楼”显示了主人公是一名年轻女子,“晚”虽是“妆”的修饰词,却同时有着时近黄昏的暗示意味。“晚妆楼”前着“独倚”二字,清楚地表明了她独守空闺的思妇身份,令人联想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等前人诗词的意境。全句是一幅人物剪影,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回应并揭示了前两句的句外之旨,使读者恍然理解了她登楼远望、倚遍危阑的真正用心是在于怀人,而不只是悲秋。

  结尾二句毫不松懈,将“秋望”的哀怨之意推到了十分。“楼外柳”是女子引领注视所在,既然“千山落叶”,柳叶“不禁秋”自是意料中事。但古人又常以柳喻女子眉,所谓“人言柳叶似愁眉”、“芙蓉如面柳如眉”,则末句的“眉暗不禁秋”就成了巧妙的双关。“瘦”、“愁”、“独倚”、“不禁秋”,至此便传神地完成了女子本身形象的写照。

  古人有“词密曲疏”的说法,其实在宋词的小令中,也常以清疏之笔收韵远隽永之效。这支散曲小令就绰有宋词的'韵味。

  译文及蛛丝

  译文

  一座座山峰木叶脱落,更显得山容消瘦;倚遍高楼的栏杆,每一寸都驱不去忧愁。但在黄昏,还是有位女子,独自倚着妆楼凝眸。楼外是憔悴的秋柳。人和柳叶都一样黯然,对这凄凉的秋令难以禁受。

  注释

  岩岩:劲瘦貌。

  危阑:栏杆。

《秋望》原文赏析2

  原文: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诗词赏析:

  《秋望》这首诗描写了秋日边塞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之情。

  首联点明了环境和时令:黄河之水,奔腾东去;秋风瑟瑟,大雁南飞整个画面广漠雄浑,渗透着几分悲凉,几分惨淡。

  颔联前句写身为游子的诗人来到郊外,只有野马似的游气,飞扬的尘埃与之相随,后句写将军佩带箭众准备抵抗外来入侵之敌,其英雄霸气,跃然纸上。

  颈联极写战场的萧索景象,黄尘弥漫的原野地上,是古渡和在尘土飞扬中艰难行进的战车,而天上挂着是一轮孤冷惨淡的“白日”。

  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从中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表现了对国事的深深忧虑。由此可见,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秋望》原文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秋望》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咏秋柳原文赏析10-21

《天净沙·秋》原文及赏析11-20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赏析10-21

山居秋暝原文,注释,赏析10-28

《更漏子·秋》原文及赏析10-16

浪淘沙·望海 原文及赏析12-23

《柏林寺南望》原文及赏析11-19

农家望晴原文、注释及赏析10-18

秋夕旅怀原文及赏析10-15

望海潮·上兰州守原文及赏析10-1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秋望》原文赏析

《秋望》原文赏析1

  惜芳春·秋望

  千山落叶岩岩瘦,百尺危阑寸寸愁。有人独倚晚妆楼。楼外柳,眉暗不禁秋。

  赏析

  起首两句对仗,托出了“秋望”的题面。两句的角度不同,前句是望中的秋景,后句是秋望的所在地与望者的心情。但两者又是互为映发的,其间的维系就是一种悲秋的情调。先看前句。“千山落叶”是深秋常见的景象,而作者则强调其“瘦”的特征,且谓“岩岩瘦”,简直是嶙峋骨立。但同样的景象,前人也有“落木千山天远大”(黄庭坚《登快阁》)的感受,可见景语本身无不带有观察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再看次句,“百尺危阑寸寸愁”,就明白地点出了“愁”的无处不在。这一句写的是人物的感想,登高望远,处处见山川萧瑟,时令肃杀,倚遍阑杆,始终心情黯然。“寸寸”二字,见出了伤愁的细腻多端,令人遐想。这样,前句的写景便成了愁意的外化,后句的言愁也有了物象的衬托,从追寻两者的联系来看,甚而会使读者产生望山的愁人也是“岩岩瘦”的联想:这就是词曲常用的“暗映”手法。

  第三句补明了“百尺危阑寸寸愁”的主角形象,用语清疏,而同样弥漫着哀怨悱恻的气氛。“晚妆楼”显示了主人公是一名年轻女子,“晚”虽是“妆”的修饰词,却同时有着时近黄昏的暗示意味。“晚妆楼”前着“独倚”二字,清楚地表明了她独守空闺的思妇身份,令人联想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等前人诗词的意境。全句是一幅人物剪影,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回应并揭示了前两句的句外之旨,使读者恍然理解了她登楼远望、倚遍危阑的真正用心是在于怀人,而不只是悲秋。

  结尾二句毫不松懈,将“秋望”的哀怨之意推到了十分。“楼外柳”是女子引领注视所在,既然“千山落叶”,柳叶“不禁秋”自是意料中事。但古人又常以柳喻女子眉,所谓“人言柳叶似愁眉”、“芙蓉如面柳如眉”,则末句的“眉暗不禁秋”就成了巧妙的双关。“瘦”、“愁”、“独倚”、“不禁秋”,至此便传神地完成了女子本身形象的写照。

  古人有“词密曲疏”的说法,其实在宋词的小令中,也常以清疏之笔收韵远隽永之效。这支散曲小令就绰有宋词的'韵味。

  译文及蛛丝

  译文

  一座座山峰木叶脱落,更显得山容消瘦;倚遍高楼的栏杆,每一寸都驱不去忧愁。但在黄昏,还是有位女子,独自倚着妆楼凝眸。楼外是憔悴的秋柳。人和柳叶都一样黯然,对这凄凉的秋令难以禁受。

  注释

  岩岩:劲瘦貌。

  危阑:栏杆。

《秋望》原文赏析2

  原文: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诗词赏析:

  《秋望》这首诗描写了秋日边塞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之情。

  首联点明了环境和时令:黄河之水,奔腾东去;秋风瑟瑟,大雁南飞整个画面广漠雄浑,渗透着几分悲凉,几分惨淡。

  颔联前句写身为游子的诗人来到郊外,只有野马似的游气,飞扬的尘埃与之相随,后句写将军佩带箭众准备抵抗外来入侵之敌,其英雄霸气,跃然纸上。

  颈联极写战场的萧索景象,黄尘弥漫的原野地上,是古渡和在尘土飞扬中艰难行进的战车,而天上挂着是一轮孤冷惨淡的“白日”。

  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从中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表现了对国事的深深忧虑。由此可见,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