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岳阳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岳阳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转发收藏。
原文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翻译
岳阳楼红日斜照楼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
寂寞失时地看向那残春,仿佛有着千头万绪难以表达的情意,伴随着湖水从窗子溢出并流向没有尽头的长江。
注释
岳阳楼:中国江南三大楼阁之一,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楼上,面临洞庭湖。
赤玉幢:指岳阳楼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玉幢犹玉楼,指神仙居处。幢,佛教的柱状石刻,柱上有盘盖。
怅望:寂寞失时的想望。
万般意:千头万绪难以表达的情意。万般,犹言各种况味。
棂:窗格,这里指窗。
西江:这里指长江。
赏析
登楼鸟瞰洞庭湖,碧波连天,遥望君山,气象万千。此楼历有兴废,宋滕子京重修后,以范仲淹曾作《岳阳楼记》而名闻遐迩。但是从此诗的立意及《元稹集》中有关篇目的题序看,当年作者的洞庭之行颇有失意之慨。所以此诗即不像其他诗文那样着意描绘岳阳楼的雄伟壮阔。
首句写红日斜照楼窗,这本是人们常见景象。然而诗人用一“衔”字来唤起读者的联想,便使得整个境界活跃起来。次句写楼的倒影:当太阳照射到楼窗上时,楼影落到湖中的赤玉幢上。岳阳楼的倒影映印在洞庭龙君的龙官之上。此句似包含了《柳毅传》的故事,其作者李朝威恰与元稹同时,说不定这是最早涉及龙女故事的一首诗,其新颖独到之处,不言而喻。
第三句“怅望残春万般意”,点出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登楼观景,而在于借以表达他在残春时节的怅然情怀,既有惜春之叹,亦有人生失意之嗟。末句“满棂湖水人西江”,不说通过窗子向外眺望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水,而是说湖水从窗子溢出并流向没有尽头的长江,这样也就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全诗着重渲染景物,只用“怅望”两字淡淡点出当时的心绪。最后以景结情,把无法排遣的怅惘愁思表达得非常含蓄婉转。
在写作上此诗与作者《行宫》诗相类似,虽然只有四句,读者不觉其短,足见手法之妙。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作者于元和九年(814)往潭州(今湖南长沙)途中所作。当正值元稹接连遭贬,此次至岳阳楼却是作为潭守的从事侍宴陪游而来,心中颇有失意之慨,因而作此诗。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威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鲜卑族。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唐朝时期大臣、诗人、文学家、小说家。
贞元九年(793年),元稹明经擢第。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初仕于河中府。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与白居易情同手足,娶名门闺秀韦丛,数年后,韦丛亡故。元和元年(806年),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元和四年(809年),由宰相裴垍提拔为监察御史,元稹目击腐败政治,了解民生疾苦,访察官吏不法,颇有作为,深受百姓爱戴。由此得罪宦官与权臣,遭到贬斥,后元稹转而依附宦官,以图升迁。长庆二年(822年),官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被李逢吉陷害,罢相出为同州刺史。
太和五年(831年),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时年五十三岁,朝廷追赠尚书右仆射。
【岳阳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相关文章: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1-29
石榴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8-05
鸟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7-03
秋夜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1-25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5-04
清明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3-30
春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9-16
暮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7-24
寒食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2-10
野望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