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时间:2024-05-16 22:35:17 晓凤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莲曲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莲曲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翻译

  玉光闪闪的水塘边,绚丽芬芳的鲜花争相绽放,采莲的轻舟来来往往,塘中水波回旋荡漾。

  恋人们在小河上相会,唯恐被水波分开,于是把小船紧紧靠拢。

  注释

  溆:指水塘边。玉溆,玉光闪闪的水塘边。

  金塘:形容阳光照在池塘的水面上。

  畏:怕。

  木兰舟:《述异记》:“木兰舟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创作背景

  作者是吴郡人,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对于采莲青年男女们的劳动生活、对于他们开朗活泼的感情和性格,都非常的熟悉。故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崔国辅的这首《采莲曲》就是一首清丽而富有情趣的篇什。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讲究。用“玉”形容塘边,就比用“绿”显得明秀、准确、传神,它能使人想见草茂、气清、露珠欲滴、风光明媚的景象;玉溆配以鲜花,为主人公的活动设计了明丽动人的环境。金塘的“金”,和前面的“玉”相映增色,读者可以因此想见阳光灿灿,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兰舟,相映生辉的情景。绘画学上,很讲究“补衬”之色,以“金”色补衬其他颜色,则使和谐的色调更加光彩明艳。金塘的“金”字,正有如此妙用。在这一联中,“争”、“乱”二字,也运用得活而有力。一个“争”字,把百花吐芳斗艳的繁茂之态写活了。“金塘水乱流”,塘水本不流动,即使是通河之塘,水也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流;但由于有了几多采莲轻舟,此往彼返,那塘上的水波便相向回旋起来;一个“乱”字,写尽了青年男女们轻舟竞采、繁忙不息的劳动情景。诗人不写人的活动,人的活动自见,只从水波蛇行回旋的乱流中,便可想见人物的活动情态。

  这些江南水乡的青年男女们天真活泼,对美好的爱情有着大胆炽热的追求:“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这两句写了恋人的心理活动。恋人水上相逢,喜出望外,十分珍惜这次相逢,唯恐水波再把他们分开,于是两只船儿紧紧相靠,并驾齐驱,谁也舍不得离开谁。“畏相失”,活现出青年男女两相爱悦的心理状态,写尽了情侣间的相互爱慕之情。

  该诗所写的爱情十分纯真,也十分含蓄,一句“并着木兰舟”,十分耐人寻味。诗人不直接写人,而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将人物的活动融入美景之中,写得神态逼真,生活气息浓郁,风味淳朴,是一首活泼清新的抒情小诗,它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作者介绍

  崔国辅(生卒年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山阴(浙江绍兴)人。怀州刺史崔信明孙,沂州司马崔惟怦第四子。中国唐代诗人。

  崔国辅于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登进士第,为山阴尉。改浚仪尉。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应县令举,授许昌令。开元末,官左补阙,后迁起居舍人。天宝十载(751年),为礼部员外郎,加集贤直学士。次年,权臣王鉷因罪赐死,崔国辅坐为近亲,谪竟陵郡(治所在今湖北仙桃西南)司马。在竟陵3年,与陆羽酬唱往还,品评茶水,一时传为佳话。

  崔国辅有诗名,今存诗中五言绝句23首,多为乐府诗,又多写宫闱儿女之情,用思委婉,深得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读曲歌》遗意。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卷下评价道:“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能过也。”其五绝中写得最出色的,是表现江南水乡青年男女的劳动和爱情生活的诗,如《采莲曲》《小长干曲》《湖南曲》等。崔国辅在唐人五绝中独标一格,可称盛唐五绝名家。《唐诗品汇》于五绝一体,以崔国辅与李白、王维、孟浩然并列为“正宗”。可见他在唐人五言绝句中独标一格,并对后人产生了影响。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相关文章: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07-17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0-19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08-10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01-31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2-07

采莲曲王昌龄原文翻译及赏析01-09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华)04-06

采莲曲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0-10

《采莲曲》的翻译及赏析11-30

《采莲曲》原文及赏析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