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时间:2022-10-10 15:04:2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

  早就想写这篇读书笔记,可总觉得准备的不够充分。因为要写的东西太多了,不知道从谁先写起。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韩新月了,可发生在她身上事太多了,与她有关的人有过复杂。其实,我是被她的精神而感动,她追求很完美,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的最好。她对爱情的向往,坚定的信念,对爱的`责任都是无法比拟的。

  这本书一共写了三代人,而且是错综交织在一起。梁亦清,一个人一辈子琢玉却因玉而亡。人老实,就那他自己的话来说,干那行就吃那行的饭;韩子奇,是梁亦清的徒弟也是他女婿。人有心,能干,忠诚。我想正是因为这忠诚导致他以后的命运。还有壁儿和玉儿;韩新月,韩天星。

  想到这些我的心里有些乱乱的。就先说一下韩子奇吧,我很佩服他的干劲,把奇顺斋治理井井有条。在这时历史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二战爆发了,他为了他的宝玉,不惜远走他乡,到英国避难。而且玉儿也偷偷跟着去了,从这里就开始了。他们没有躲二战,英国一样爆发。战争毁了一切,而制造了一分爱情。韩子奇玉儿,而且有了他们爱的结晶,韩新月。忠诚是他必须回国,回家。就这样悲剧一点一点发生。

  唉!写着写着就想把正本书写上去,呵呵……因为它真的不一样。想简单写一写,可怎能表达我内心的世界。就谈一谈爱情故事吧。韩子奇和玉儿的爱情,是不该发生中应该发生的,让人恨与痛。恨韩子奇没有做好,心疼玉儿的命苦。韩子奇和璧儿,是不该结合而结合。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只是亲情与责任的相加。还有哪个英国男孩和玉儿,只能说是男孩对爱的挚着,为爱情付出一切,不惜生命。唉!让人感动。韩天星和陈某的爱情,让人惋惜,因为他们没有坚持,没有做互相信任。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真是让人心都跟着疼,老天是多么的不公。一个还未读完学业,自己的目标尚未达到,对未来出满了憧憬,没有感受过一次真正的母爱,还有许多许多事等待她完成。她的爱情受到了家认的阻挠,老天的宣判。人世的不公好象都降临在她的身上。让人落泪。楚雁潮爱的化身,给她带来了一丝的希望。

  当我读到这些时,我真想为她做些什么,可我又如何出手呢?因为这只是作者笔下的故事。只希望现实生活中不要存在这些故事,让爱进行到底。

  读完这本书后我还了解了不少回回的生活习俗,哈哈……这本书挺不错的,大家有时间也看看。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2

  1、眼泪这东西,有时能起到极其神奇的作用,能把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人稀里糊涂地拢在一起,把迂腐陈旧的意识变得温暖感人,把生机勃勃的新兴幼芽儿在爱抚之中扼杀!

  2、世界上没有一个青年不曾想到过爱情,每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它可能萌发得很早,也可能贮存得很久;它可能成熟于短短的一瞬,也可能经历漫长的磨难而最终凋落。爱情是一种神物,不遇到适当的时机,它并不显露明显的形态'以至于本人都觉得似是而非。而当他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就已经成熟了。

  3、中国的女人啊,世世代代靠她们繁衍子孙却在史书上不占任何位置的母亲们,竟然是那么爱这条“根”!

  4、奇奇海市,缈缈蜃楼,一派佳境,却在浪头。

  5、一个真正美的人,任何附加的首饰都是多余的。

  6、她的心更加急迫,速度却减慢了,每次忍着剧痛的挣扎只能移动一根头发丝的距离,她以细弱毫发的尺子丈量着死亡之路

  7、雁归有时,潮来有汛,惟独明月不再升起。

  8、凡是命中所有的,不求自来;凡是命中所无的,强求必失。

  9、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留下了。

  10、这儿陈列的是:一只翡翠盖碗,一只白玉三羊壶,一只玛瑙杯,一挂青金石数球珠,一挂桃红碧玺珮一只玛瑙三果花插。那翡翠绿如翠羽,白玉白如凝脂,玛瑙赤比丹霞,青金石蓝似晴空,碧玺艳若桃花,交相辉映,灿烂夺目。

  11、人,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感情?有手足情,这就足够了,干吗还要添上个男女恋情来折磨自己?

  12、追求美是人的本性,我相信人们本能地而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美不必强迫人接受。不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的前人名句也就不会这样传之久远,深入人心。

  13、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喜剧,悲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

  14、记得去年秋天,她曾经坐在这块石头上,思索着事业,思索着人生。她倔强地说:“人的灵魂是平等的!”是的,一点儿没错,人和人是平等的。人和人的区别,在于为发掘和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做出的努力,而不在人的'本身。相信: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唯物主义者认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现在又钻出来一个病魔,为什么人和人在病魔面前却不能平等?

  15、满怀希望的人往往易于冲动,一旦失望了,反而倒冷静了。

  16、爱就是爱,它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的深沉,爱的强烈,爱的长久。

  17、黑暗茫茫没有尽头,不知道这条隧道有多长,她不肯停歇地向前爬行。几丝蛛网挂在她的脸上,她听到头顶有蝙蝠扑动翅膀的声音。她欣喜终于遇到了活的东西,要向蜘蛛和蝙蝠问个讯:从这儿离人间还有多远?她失望了,挂在脸上的是自己的头发,不是蛛网;咝咝的声音是自己的喘息,不是蝙蝠在飞动,在这个魔窟里除了她之外没有任何生命!她喘息着停在那里,积蓄着力量,估计自己的血还没有流完,筋骨还没有扯断,她还要向前爬……

  18、蓓蕾还没有绽开,花枝就被折断了;折断了还能不能重新接上?问谁?问“园丁”?“园丁”能回答吗?

  19、幸福的家庭都大同小异,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

  20、这棵被命运抛弃的小树,虽开得瘦小,开得稀疏。但毕竟没有辜负春天,春天也没有辜负它。

  21、仿佛是发自地层深处。发自冥冥之中。发自血肉之躯的呼唤,将一颗封闭的心唤醒了,将一种埋得太深藏得太久的情感唤醒了,人世被忘却了,天地塌陷了,山洪暴发了,海水吞没了陆地,雷电毁灭了生命,只剩下孤岛中的亚当和夏娃,世界将重新开始!

  22、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无缺的人,那只是由爱而产生的错觉。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3

  女儿在北京上大二时强烈向我推荐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我早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没顾上认真读它。

  捧着女儿送我的新版《穆斯林的葬礼》从头到尾,不分昼夜,我几乎是一气读完的,整个人仿佛被笼罩在生命的悲哀之中,阅读中曾几次潸然泪下。我很久没有被这样一本书这般感动过了。

  这是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内容、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

  掩卷长思,我唯一感受到的依然是悲哀。也许有人并不相信这样的故事,可是我却为它的生动与真实所深深吸引。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人性的弱点与人生的无奈,但你更能看到生命的价值。

  书中展示出两条不同的人生道路,虽然最终归结到了一起,而命运却是如此的相似。一条是恩怨分明的不归路,一条是爱恨情仇的死胡同。在老玉匠死去的那一刻,韩子奇就注定要为此而演绎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家恨与国宝联系在一起,即使在那些宝玉漂流国外,遭受二战洗礼的时候,家,却在时间长廊中积聚起更多的恨来。我从心底同情主人公新月,但我也同情韩子奇。有些东西是无法预料的,新月的诞生就像我们经历过的某些时代一样,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然而,新月却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是一个容不得浪漫的时代,她所选择的师生之恋只能走向绝境。在难以把握的命运面前,在每个人生命中那股捉摸不定的、潜在的暗流中,任何生命似乎都有些微不足道,而哀歌便由此而生。在韩子奇说要转而投向仇人的.时候,命运的哀歌就已然缭绕在我的耳边;而在新月临死的时候,我已经为这生命的哀歌而泪流满面了。在压抑和痛苦的感觉中我不禁要问:正义,你为何而生,为何而灭?我也曾读过一些这样的故事,公平不在正义的一方,而《穆斯林的葬礼》里的正义就在主人公的身边,可它却是那样地微弱,以至于产生了我们不想看到的结局。复仇使人性失去理智,在遥远的未来,宿命同样落在下一代的身上,时代的悲哀已将一切掩埋,没有人理解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生命归属。

  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让新月的母亲做一个逃避者,因为既然她有勇气打破世俗的常规,却为何没有勇气面对女儿与现实?《穆斯林的葬礼》以一段很冷清的描述让新月的母亲再次出场,这不过是让我们的心中更添几分哀愁的阴云而已。那段凄美、悲凉的描述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是啊,许多已经过去的往事,许多生命旅途中留下的难以平复的辙痕是很难再找回来的,如果一定要追寻,结局一定是早已逝去的生命中那段难忘的心曲所奏出的绝唱罢了。

  穆斯林,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在这个词的背后,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这两个字,更容易让我们联想起那奇怪的仪式。于是,人们对它的葬礼似乎更会产生一种神秘感。于是,作者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入了她巧妙布置的圈套,使读者在《穆斯林的葬礼》的描述中一步步领略了人生的哀歌。韩子奇从流浪而来,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朝觐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新月也在流浪中诞生,是命运将她送别在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里、最终送进了穆斯林的葬礼;新月的母亲也在结束流浪之后,才找寻到一点往昔的生活痕迹。而对于任何人来说,流浪本来就意味着哀愁。流浪,在书里最终以葬礼为终点。或许谁也不知道,葬礼的哀歌究竟为谁而鸣?我终于读懂了:生命的哀歌决不单单是为书中的主人公而鸣,其实也是为你我而鸣、为众生而鸣,因为世界上谁也无法逃脱生命最后的劫数--不论你曾经多么灿烂或多么悲微。

  此外,女儿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感想也令我陷入沉思。女儿对我说:读《穆斯林的葬礼》之前,我几乎很少真正了解穆斯林这个民族,甚至对他们颇有误解,因为过去从一些文章的只言片语和图片介绍中所得到的印象十分模糊,似乎他们都是满脸胡子、头戴白色小帽、行动有些怪异甚至让人有点害怕的一个群体。现在我才明白了,其实世界上任何不同的种族、民族都有着许多相同的属性,那就是人性、爱、善良与顽强。我甚至开始喜爱他们了,因为我忽然之间觉得穆斯林(回族)这个民族要比我们干净许多,无论从他们的日常生活的习俗和礼仪,还是他们在生活方面非常讲究节制等。至少,在不吃猪肉这一点上就比我们要干净!

  仔细想了想,女儿说的话不无道理,至少大部分观点我可以认同。

  《穆斯林的葬礼》创作完成于1987年秋,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林学者和广大读者都给以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民族史诗的品格和不可替代的文学地位与审美价值。《穆斯林的葬礼》于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之后,该书的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文字的译本也陆续出版。1996年7月号的香港《镜报》报道,在中国青年最喜欢的二十本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穆斯林的葬礼》名列第五。

  著名作家冰心在为《穆斯林的葬礼》外文版所写的序言的最后一句是: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谚,说‘百闻不如一见’,亦愿海外的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中国回族女作家写的奇书!

  不论怎样,《穆斯林的葬礼》给我留下的都是深深的感动。感动之余,我还蒙生了把它推荐给更多朋友的冲动,因为,如果有人愿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人生的意义,那就去读一读《穆斯林的葬礼》,至少它可以让我们懂得什么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4

  曾经以为读一本至好的书最多能使人痛哭流涕,但这种感觉也不会持久,直到读过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我才发现原来文学也会如此震撼人的心灵,如此令人心痛,痛到无法抑制。

  冰心曾经盛赞这本书,称其为 “奇书" 。它通过一个玉器世家几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咏叹。这是玉的长河,不,是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

  以前对回族知之甚少,只道他们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不吃猪肉。然而从这本书中描写的关于他们的婚丧仪式到平时的清规戒律,了解到原来他们对信仰也是如此虔诚。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存亡,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从梁玉清的白手起家,到他的徒弟韩子奇成为一代玉王,叱咤玉坛,再到最后玉器世家的衰亡,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反复无常。

  韩子奇的爱女新月,书中的女主人公,年纪轻轻便被查出患有先天心脏病,命运真是无情,她本该绚烂如花的生命就那样凋零了,当我读到新月之死时 ,我的心真的很痛很痛,她那么优秀,考上了北京大学,和同学们才相处一年,她还有那么多的梦想等着去实现,还有她的爱情,当老师楚雁潮向她表明爱意后,她内心的激动与幸福,其实他们早就惺惺相惜了。新月母亲,书中最鲜明的一个人物,梁君璧,其形象不亚于 《红楼梦》 中的凤姐,她对这段爱情的阻挠,仅仅是因为回回只能嫁给回回,而楚雁潮是汉人。我的心为他们揪紧了,一个是生命随时可能停止的人和另一个爱她至深的人之间脆弱的爱情。当读到楚雁潮为了陪在新月身边而答应她母亲那无理的要求时,我感受到了他对新月的那份厚重而深沉的爱。

  书中对于新月母亲梁君璧的塑造,我觉得是从几件典型的事中表现出她的性格特征的。她用计为其儿子天星娶了陈淑彦,同时还能让天星感激她,即使最后真相被揭穿,他也没有恨他母亲;以及她在得知自己的胞妹梁冰玉和丈夫在一起还生了女儿新月后,她的蛮横刻薄、同时自己内心的痛苦煎熬,但她竟能保守秘密二十多年,一直对新月不冷不热也就有源可溯了。无论是梁君璧之风云叱咤,韩子奇之愁肠百结,都衬托新月,净化主题,至新月之死,大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之势,而这些都体现了一种美,深沉的美,崇高的美,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我想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追求的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吧。

  该书的内容阔大而纷繁。一方面写玉器世家的兴衰历史,另一方面写韩子奇一家人关系的纷杂,同时还描写一战时期我们国家的现状。也许人生本来就是阔大而纷繁的,他不可能只有一条线牵引着我们走着单行道,我们要做不同的事、遇到不同的人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也因而人生才更加变幻莫测、丰富多姿,不是吗?

  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这本书难道仅仅是为了向我们讲述这个关于回回家族的故事吗?它所传达的到底是什么?直到读完最后一个字,我才半知半解。它是在给我们重现一段历史,它就是我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缩影,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六十年变迁的'一个缩影。虽然它仅仅写的是玉器这个行业的兴衰,但能使我们想到我们民族在那个时期的由兴转衰。从回回和回回之间才能通婚,让我想到民族交流和融合的必要性。

  书的结尾,韩子奇临死前说出了自己埋藏了一辈子的秘密,其实他是个汉人,他不是回回,当初他骗了他师傅,如此戏剧化的结尾让人深思,那个时期,各民族间,至少汉族和回族间的隔阂是很深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架起民族沟通的桥梁,让各民族间都能情同手足。

  “我多么羡慕你这个活着的人!你有权利生活,有权力爱 ”,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尤其是当听到越来越多的关于大学生自杀的报道时,我很困惑,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化了?毫无疑问,社会在进步,我们人类也在发展,可为什么几十年前人们就懂得要珍爱生命的道理到今天人们却不懂?可以如此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灾区朋友如是说,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了,一切身外之物都建立在你是个活着的人的基础之上,所以为什么不珍爱她呢?所以珍爱自己的生命吧!描绘好自己的生命蓝图。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5

  初次端起了它,是在别人的推荐下。

  刚看到书皮上的那一弯新月,那种神圣和庄严,透彻的穿过身体,像是在探寻,又像是在欣赏。

  书中的`“路”坎坷复杂。情节像是一团被人千百次蹂躏,一线绕着一线;又像是剥洋葱,一层又一层。但那淳朴庄严的内容,根本不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反而让人钻了进去,成为故事中的一员!一次次跌倒的新月,又在亲情和爱情的帮扶下一次次的站起来。终甩脱不掉。哪怕是一个小人物糟遇了不测或是遇到了麻烦,心都像是被刀割!悲切凄凉的爱,终使人伤心。一个个故事情节,成了人们常挂嘴边的话题。

  一部真正饱含世间人情的文学巨作,永远都是那样高雅、神圣。问世间情为何物?仍是以一声声悲凉的惋惜告终……

  如同李清照的那首词: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文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6

  一个穆斯林的传奇故事,三代人的沉浮与共,爱恨纠织的凄美恋情,谱出一部由: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角色塑造的完美长篇巨作。主人公们在政治、宗教中挣扎,人们在思想感情和爱情的熏陶中沉浮,缥缈,被作者独特的视角带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可爱又可恨的世界。

  如诉如泣的呐喊,冰如刀搅的世界,爱恨情仇的交汇。死去的.人往复在地狱与天界的轮回,活着的人却在现实与浪漫的墙缝中重生。几个世纪的轮回,人们逝去的、重来的,能够永无忘记的只有七情六欲。红颜的薄命,男子的痴情,都在这一界如地狱般的天堂中展开交战。

  社会的无形的条件下成形,人们却又在成形的条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对人生以及来未的困惑,这之间的流传,只会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爱的人再次诞生,那诞生之后又会是怎么样的一段家庭故事呢?争吵,或是平静地度过下半辈子?只是渴望着这一切稍纵即逝的虚拟给自己的生活添加着无形的色彩,爱情就只是被人类无疑当作是精神养料的东西么,那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允许存在的。

  宗教的纯统,政治的锋交。

  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音绕梁,挥之不去。

  那些“玉”一样纯洁美好的人物最终争不过命运的安置,猝然离开,徒留下梁祝的曲子汩汩流淌,诉说着它的忧伤。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7

  周末无事,又把曾经给我以很大震撼的《穆斯林的葬礼》读了一遍,即使六年过去,重新品读,这本难得的经典之作仍然让人心里涟漪四起,难以平静。

  这是一本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情节构造跌宕起伏,感情描写真挚动人,主题内涵现实深刻,让人初读后便欲罢不能的好书。再次拿起这本书时,未曾翻开,书中的人物便一个个跃然于脑海,梁亦清的正直刚毅、韩子奇的有情有义、梁冰玉的敢爱敢恨、楚雁潮的浪漫温润,韩新月的纯洁无暇,无不让人印象深刻。

  《穆斯林的葬礼》的内容主要描写了老北京一家玉器商人的商海沉浮,以及这一家三代和围绕他们的人们的恩怨、爱恨纠葛,从而表现了近代华夏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相碰撞所产生的一系列因果循环,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副生动、激荡的民国画卷。

  这本书的结构比较独特,分别以“玉”和“月”为主题,两条主线同时进行,“玉”篇描写主角韩子奇与其岳父梁亦清的商海经历和主人公的爱情,“月”篇讲诉主角儿女成长经历和爱情旅程。

  毫无疑问,书中人物的结局是充满悲剧色彩的,梁亦清一生投生玉器业,结果却因为玉而激愤而逝,韩子奇为一代“玉王”,最终也落得个事业失败,爱情失意,爱女早逝的结局,还有韩新月与楚雁潮注定有缘无份的爱情,如此种种,无不读出作者字字含情,也句句泣血的悲剧性表达。

  本书行文一气呵成,同时书中人物命运时刻牵动着读者的心弦,让我们时而为之忧,时而为之喜,当最后书中人物的命运均已以悲剧收尾时,读者积蓄的感情便如溃堤之水般汹涌肆虐,情不自禁的为他们的命运扼腕叹息。

  结尾的`悲剧性还体现在命运的无常和讽刺意味,韩太太,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以及历史上根深蒂固的习俗,竭尽全力阻挠自己儿女与汉族人的爱情,可以说,她儿女的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她酿成的,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她看作一个坏女人,她也不过是一个可怜人罢了,到最后他的丈夫道出了自己是汉人的真相,瞬间让她崩溃了,所以,这个女人也值得同情。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能给人心灵上的震撼,读之,对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次洗涤。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8

  人生如梦,历史无情。

  一直很想读这本书,起初也是怀着对这个民族以及书名的好奇,想知道这会是怎样一个故事。没想到第一章就把我震撼到了。那些描写建筑的专业词汇,让我觉得自己无知极了,而后面有关玉与历史的描写则使我更加钦佩作者的学识,那是真东西,真本事。

  从文章的写作风格来看,毫无疑问,字里行间都带着很明显的过去的气息,尤其描写爱情,描写人物心理时,与现代作品之间有着很大不同。故事也就是在那特殊年代展开的,从未经历过那时代的我,却有幸在这一周多跟着作者,沿着玉与月的脉络走了一遭,一同难过,欢笑,遗憾,不甘。

  全书的几个葬礼都令人印象深刻。忠心耿耿的老侯被韩太太冤枉,他努力撑着一口气,沉冤得雪时却也是与人世告别时;苦命的姑妈等了一生却始终未曾与家人再次相遇,在另一个世界,她终于可以歇一歇,可以摸摸自己孩子的脸,朴实又真诚,从她身上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新月一生纯洁天真,在人生正值绽放的时候,被命运无情戏弄,香消玉殒,留给活着的人无限感伤……

  而易卜拉欣,最后无疑是要带着无限的遗憾落下人生的帷幕。

  我更愿意称他为易卜拉欣,这个年少时的名字,与玉还没有任何瓜葛的少年的名字。他虔诚,他勇敢,他有着太多美好的特质。当易卜拉欣这一真主信徒的名字被韩子奇所替代,他的世界一下复杂起来。懵懂时就要背着他人的不解寄人篱下,卧薪尝胆,只为让奇珍斋再次出现在世人眼前。这颗心也正是一路来对信仰的虔诚而磨砺出来的。命运却毫不留情的捉弄他,或许这是真主的考验,抑或说惩罚。但是,经历了这么曲折的一辈子,也不枉在人世活了一次。至少他真实的体验到了爱,也真实的因爱而痛苦,他在人海浮沉,在战火中迷茫。韩子奇早已不是那个勇敢的少年,因为有了爱,那爱高过了信仰,或者已经成了新的信仰。因此,他也有了软肋。

  韩太太最终只在一句“十几年前无常的了”的描述中向读者短暂告别。她可怜,她可恨。我尝试放平心态去理解她,但是我始终却不能容忍她的愚昧,不能原谅她的自以为是。作为父母,这种自以为的.“关爱”对于儿女来说,最为致命,因为这说到底不过是自我满足的一种表现。没有人有权利掌握他人的人生。可说到这儿,她何尝不是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整本书中最“虔诚”的穆斯林,严格按照教义每日“小净”的她,却因为坎坷的命运变得刻薄,虚荣,不可理喻,拥有最让人咬牙切齿的心。她一生耿直,性格倒是像虎妞,年少丧父,她习惯了掌权,却未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而再再而三的做下那些事,每日的祈祷就能掩盖她的过错吗?

  我羡慕故事中真挚的爱,也同情每一个在大历史下脆弱的人,不管是“回回”,还是一个汉人,在临终之前坦坦荡荡,无所畏惧的能有几个?说到底,这人世,荒唐,无情,无奈,但也真实,热烈。

  推荐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9

  黄昏,披着淅淅沥沥的杏花雨,她从街巷的尽头走来。临街的墙,几经岁月,斑驳中仅留下暗淡的殷红,融于灰色之中。

  她,步履蹒跚,如一叶扁舟,游弋在似曾相识的小巷,随风飘荡。然而,岁月已将她遗忘。当她重新回到这个世界时,她老了,这里已经变得陌生。街上零星的点缀着些许的人影,匆匆移动。没有人知道她是谁,也没有人关心她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没了,全没了,你想见的,不想见的,都没了”。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她哭了,却并不伤心!

  “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浮尘烟雨中”,而她到最后才明白,自己只是一个悲剧里的一段插曲,另一个悲剧的渊源——光与影的交汇,月与玉的串织!

  “爱情引发了责任,还是责任萌生了爱情?”

  或许,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玉光、月影的层层幻灭,都只是一个悲剧的轮回。而悲剧的起点,却是一个谎言,一个当了一辈子回回的汉人的谎言!

  他流浪而来,由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把他推上了历史的舞台。然而谁也不知道他的谎言,他便成了梁亦清唯一的徒弟,并得到了师傅的真传。

  师傅的溘然长逝,将沉甸甸的责任摆在了他的面前——未完成的“郑和航海玉雕”,一个破败的家,以及三个孤儿寡母,而作为一个男子汉,他不得不果断的扛起家中的重任,然而悲剧也便由此而起。

  从他打碎师傅的那片玉起,他便与玉结下了不解之缘,冷冷的玉光,散落在师傅的陵墓上,玉便成了他生命的主旋律!他对于玉已经到了痴迷,几近于疯狂的地步了。

  为了那份责任,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以完成师傅的心愿;为了那份责任,他和璧儿结合到了一起,以扛起家庭的重担;为了那份责任,他和玉儿一起去了英国,以求玉器珍品不被销毁;为了那份责任,他放弃了爱情,以守着他那心爱的玉。

  他和璧儿的'结合本身就是一场悲剧,与其说他爱上了壁儿,还不如说他对玉的执着爱上了那份责任。这样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这是由责任产生的婚姻,而非由爱情产生的责任。这样的婚姻注定是要以悲剧来收场的。

  他真的爱璧儿吗?他和璧儿之间真的有什么真感情吗?如果真是这样,在动乱年间,他就不会留下壁儿一个人孤苦的看守着那个家,而自己只是因为担心玉器被毁,而和玉儿一起去英国;如果真是这样,在和玉儿漂泊途中,就不会由于孤苦,对玉儿动真感情,并有了他们的爱情结晶——新月;如果真是这样,回国后,他就不会出于愧疚才选择留在北京,而一切都只是为了守着他那心爱的玉,为了那份苍白而又无力的责任——那有名而无实的婚姻,而非爱情。

  如果说子奇和璧儿的婚姻是一座坟墓的话,那玉儿就只能算是殉葬品。他和玉儿有了爱情的结晶,却放弃了爱情,他宁可守着有名无实的婚姻,宁可瞒着女儿的身世,宁可让心爱的人独自到异乡漂泊,而只为了守住他心爱的玉。

  如果说他和璧儿之间是没有爱情的责任的话,那他和玉儿之间就是没有责任的爱情。他伤透了两颗纯真的心,如果不能说是背叛的话,至少是不负责任,而能令他真真正正负责任的,恐怕就只有他的玉了。他对玉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与其说他是玉王,还不如说他是玉魔!

  他为了自己的玉舍弃了很多,谈不上是值得还是不值得,只是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都成了他的玉的殉葬品!

  冷冷的玉,折射着寒光,折射出一幕幕悲剧,折射出一道道月的阴影!

  “一场场无奈的爱情,究竟是谁埋葬了谁?”

  “你不知道自个儿是个回回吗?回回怎能嫁个‘卡菲尔’!”,“我宁可看着你死了,也不能叫你给我丢人现眼!”璧儿的声音并不高,却像一声惊雷。新月感到的是绝望,她的心仿佛突然从空中坠落,她懵了,呆了,傻了,炽烈的爱使她忘记了楚老师是另一族人,他们属于两个不可跨越的世界!

  这便是所谓的穆斯林,而穆斯林的意思就是顺从者,顺从于她的民族,顺从于她的血统!

  韩子奇与璧儿的结合,本身就是对命运的一种顺从,在国外,他曾一度摆脱这种精神的影响,热烈地接纳了玉儿的爱情,然而当他回到祖国,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穆斯林的精神枷锁,又重新控制了他的心灵,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真爱,和无爱的妻子维持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对妻子的责任忍着,对新月的爱忍着,对玉儿的思念忍着……

  玉儿也曾一度冲破精神的枷锁,主动的和自己的姐夫结合。然而回国后,她同样不能摆脱心灵的桎梏,选择了顺从,离开了自己的爱人和女儿,远渡重洋。

  而韩天星,他不乏热烈的爱情,他第一次和母亲摊牌,体现了一种反抗意识,而心理畸形的母亲,却用卑劣的手段,将他们拆散,然而悲剧的是,他最终知道了真相,但是他又能做什么呢?去和母亲吵吗?去和淑彦离婚吗?……但神圣的穆斯林精神使他什么也不能做,只能让一场大雨冲刷内心的苦闷,用一个穆斯林的方式——隐忍和顺从来结束这一切!而同时淑彦也迷惘,“为什么没有爱情,却可以生孩子?”,最终,她还是认命了!

  新月的确具有叛逆精神,她敢爱敢恨,她和楚雁潮之间的爱情,来得那么纯净美好,没有一丝的杂质。然而,不幸往往在风平浪静中到来,无情的疾病开始侵蚀她年轻的生命,孱弱的她,又必须面对穆斯林精神的阴影,璧儿的中伤,校方的阻挠,她纵然叛逆,纵然反抗,但神圣的穆斯林精神,却最终让这样一个叛逆者,凄惨的死去。爱情还没达到高潮,就开始落幕。一个花季般的少女香消玉殒,一场隆重而庄严的葬礼在玉碎月落时举行。这是一场爱情的葬礼,埋葬它的是那神圣的穆斯林精神——隐忍和顺从。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玉碎了,梦破了;月落了,心痛了!当一代玉王随着他的玉告别了他的人生,生命和破碎的玉一起消散。

  她狠狠地撕了一把蓬乱的头发,抬头望着夜空,那一轮新月也早已陨落!一切都结束了,只留下她,在孤独的人间,继续她孤独的旅行。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门内有影,而门外无光!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0

  我比较喜欢看书,那一天,我和妹妹在书店,妹妹带来了一本厚厚的小说,说是专门为我借的。

  惊讶之余,我第一次细细打量了这样一本拿在手里仿佛有着浓厚岁月沧桑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精致的封面,引人入胜的介绍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静下心来,开始翻阅。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的文风那么符合我的胃口,就好像一个赤脚走在遍布荆棘的荒路上的人突然穿上了一双舒服的鞋子,那种感觉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只能用心去体会。

  书里的文字,就像一件件华美的.羽衣,不仅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还经得起细细的推敲。它给我一种远离人间,像是在另一个世界的感觉。清新脱俗,华丽精致,既不庸俗,也不拖拉。这才是我一直想要阅读的作品啊!

  书里的主人公韩子奇痴迷于玉,促使了他与梁君璧的婚姻,但是那是逆境中的自然结合,没有爱情。但是在海外流浪十年之久让他与梁冰玉惺惺相惜,产生感情,最终生得一女,新月。而她,又是另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了。她始终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和自己相爱的人阴阳相隔,只有一首《梁祝》永永远远的陪着楚雁潮,陪着他寂寞的心……

  这是一个悲剧,却充满着力量。也许是我还小,对于这本书的真正含义我理解得并不透彻,但是我无法否认对它的喜爱,它所表达的情感远远超出了文字本身,它的身上有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它的身上烙着鲜明的时代的印记,成为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的记忆。

  我用了四天的休息时间将它看完,才发觉自己已深深陷入了霍达用文字编织的世界里。那个似真似幻,欲语泪先流的世界,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神圣。直至现在,那婉转千回的故事仍似历历在目,只要脑中一想起它,各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便会蜂拥而至,要思考好久才能回味过来,心中早已不复。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1

  “月落玉长河”,是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改编成电影剧本时所用的名字。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其视角之宏大竟令我无法为这篇笔记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题目。

  这部作品以两条并行的主线、细腻的笔触构造出一个穆斯林家庭几代的生活图景。同时,也以独特视角反映了当社会的某些侧面,比如战争带来的无奈离别与孤独,生意人之间的诡谲无情。作者的文字力透纸背,直指人性。细腻处将人内心的矛盾挣扎刻画的淋漓尽致,大气时又能表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战争的残酷、人们内心的普遍焦虑。

  在作者霍达的笔下,有许多感人至深的细节令人难以忘怀。当单纯坚强的新月带着她注定无法守候的爱情无奈离世的时候;当楚雁潮多年后再在新月坟前拉起那首梁祝;当一切美好的东西破碎的时候,不忍、难过,却发现,小说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苦楚,都那么的让人不忍责怪。曾听一位朋友说倘若君璧不那样绝情,也许新月便不会遭受那样的悲剧结局。然而,人非圣贤,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作为一个妻子,君璧自然也有自己的坚持与苦衷。很多时候,人性中的弱点似乎都是可以包容的,只是悲剧就在那些弱点之中一点点凝积成形。这让我不免想起周国平的话“没有哪一种人性上的弱点是我不能原谅的,只不过有的是出于怜悯,有的是出于不屑。”当君璧的狠绝、子奇的懦弱共同扼杀了新月这样一个纯真女孩的生命时,我们又如何能够不愤怒,如何能够不惋惜?

  同时,文中点缀着的燕园之景、拜伦之诗、梁祝之曲,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从整个穆斯林社会向中原文化融入的宏观角度看,韩亦清、梁君璧等人始终保持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尤其小说中写到的.韩亦清细细雕琢宝船的专注,梁君璧每日进行宗教仪式时的虔诚,都让人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并不大众化的群体中透露出的一种坚持,正是这种坚持使得这一民族在汉族的大众群体中长期生存却又未曾被同化,依然保持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诚然,对于民族的坚持,禁止与外族通婚,在某种意义上讲扼杀了新月和天星的爱情。但另一方面,书中所描写的回族婚嫁、葬礼等又都勾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被其或庄重热闹,或肃穆悲痛的气氛所打动。

  作者在后序中说,“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死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这又是一个作者对于自己作品的一种投入与坚持。当作者与人物进入同一个世界的时候,文中的人物也变得更加真实和富有灵气。也许正是作者的这种情感投入才让这部小说变得更加富有魅力,才让读者也深陷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中。

  下面是对书中一些细节的摘录:

  “啊,安拉!宽怒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试验!——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这段祷辞在全文开头和结局处都曾出现,透露出葬礼上的肃穆庄严,开头时出现时物是人非,而结局处出现,则已是新月的葬礼了。个中滋味,自是耐人寻味。

  “拜师仪式是极为简单的,不必焚香叩头,穆斯林最尊贵的礼节就是“拿手”,师徒二人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双和琢玉有着不解之缘的手、两颗痴迷于同一事业的心,就连在一起了。

  “梁亦清带着他来到西便门外拜谒祖坟,这里埋葬着梁家世世代代的先人,高超的琢玉手艺就是这样传下来的,以后,就只有传给易卜拉欣了。梁亦清希望得到先人的谅解,他想:易卜拉欣虽不是梁家的骨肉,也是穆斯林啊,身上流着同样的血!

  “面对眼前一片没有生命的荒家,易卜拉欣看到的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六尺之躯,一抔黄土,穆斯林们一个个离去了,什么都没有带走,把一切都留下来了,汇成了玉的长河。现在,他怀着衷心的敬仰,涉下河去,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改变了。”

  这段文字是梁亦清收韩子奇为徒时的一段描写。其中,“拿手”的简单礼节却有着令人震撼的感染力。收徒这一段也反映出了穆斯林内部的向心力,只要是穆斯林,身上就流着同样的血的这种观念让人动容。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多年以后,新月已死,物是人非,冰月回来看望女儿,在坟前见到已近中年的楚雁潮为新月拉响这首《梁祝》。在此,不得不又为两人坚贞的爱情所感染。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更加遥远的未来里,这个故事会继续感染着更多的人。作文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2

  轻轻合上书,静静凝视着被肆意涌出的泪水不经意所润湿的扉页。这是一本家族的兴衰史,跌跌撞撞踉踉跄跄的命运,一次又一次的大起大落,也一次复一次震撼着我的心。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在他们身上,可以看见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伊斯兰文化精神的碰撞,所形成的火花。

  故事以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老人带着韩子奇引出,墓地里楚雁潮缓缓的琴声与天上的新月相交辉映着让这命运的舞台缓缓落幕。在脑中一次又一次地浮现故事的画面。

  韩子奇艰苦创业成为了玉王,对事业的自豪,对感情的无奈,一切的一切都随着战争的爆发,时间的改变让两个亲姐妹的感情破灭。不过就是因为梁君璧的想法与韩天星不同,于是梁君璧亲自埋葬了自己儿子的爱情。韩新月还那么年轻,却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就像一朵保持者正在绽放姿态的花朵被狂风暴雨鞭打,陷入泥泞,再也不能对着太阳绽放笑容。在韩新月生病最痛苦时,是楚雁潮陪伴在她身边并陪伴她。当韩新月去世时,她的老师,她的恋人,楚雁潮心中是五味杂陈,伤心不已。雁归有时,潮来有汛,惟独明月不再升起。一位老人在韩新月是墓前,用一曲《梁祝》道尽所有的悲欢。只是因为所信仰的宗教不同,让韩新月和楚雁潮那真挚而有纯真的.爱情,成了一场令人揪心的悲剧。

  这是一场宗教传统的碰撞,政治的交锋,爱情的交织。正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和穆斯林的不与其他宗教的通婚,才造成了这个家庭的悲剧,影响伊斯兰声誉的名族主义、神秘主义和宗派主义并非伊斯兰思想,也就对故事有了一种释然。

  微风扬起,枯黄的树叶掉落,翻动着书的扉页,只听见了我微微的叹息声……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3

  两代人的一生。

  从晶莹剔透的君璧到顽固守旧的韩太太,

  从活泼可爱的玉儿到满面沧桑的冰玉,

  从潦倒穷困的到富可倾城到身心俱碎一无所有的韩先生,

  从活泼到面冷心热的天星,

  还有那一轮新月,没有等到月圆就月落了。

  印象最深的.是韩太太,青年时一身烂漫,到中年无情冷酷,心胸狭窄,生活与环境的变化真的会造就一个人,特别是结婚后对家长里短的琐碎与烦腻,很容易变成只顾小家庭的妇人。

  韩子奇我认为是一生软弱自私的,爱情亲情信仰家庭都比不上事业的爱好,这何尝不是很多中国男人现在的写照。但社会又需要这样的痴,这样的热爱,来成为社会的不朽的传奇。

  新月与天星,亦成为他们母亲守旧与传统的牺牲品,失去了生命与爱情,错失了一生的幸福。

  在书中,我倒赞成梁冰玉的生活方式,为爱为自由,敢于争取敢于拼搏也敢于退出,可惜她对女儿的放弃,造成女儿不幸的命运,也是对她那种自由的不赞成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4

  六十多年的风雨,三代人的沉浮,一切已没人记得;水凳上的梦想,美玉中的历史,交汇在一起,构筑成了一个凄婉的梦。

  霍达在《后记》中写到:“请接住她,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这部五十万字的巨著,霍达只写了四个半月,但前期的准备却相当漫长。这本自打她记事起,就酝酿着想写的书,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了两个时间不同、内容不同,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令人回味无穷。

  梁亦清,一位普通的穆斯林琢玉人,为了撑起一个四口之家,在北平辛勤劳动,创立了奇珍斋。一次偶然的相遇,他结识了准备前往麦加的长者吐罗耶定以及孤儿易卜拉欣。在交往中,易卜拉欣被玉所吸引,拜梁亦清为师,改名韩子奇,学习琢玉。

  三年后,韩子奇进步飞快,已成为一名可以独当的一面的优秀工匠,而且梁亦清平生最为伟大的作品——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也即将完工。可天有不测风云,多年的劳作使梁亦清身心俱疲,在完工的最后一晚倒在了旋转的砂轮上,船毁人亡。奇珍斋也因此消亡。三易寒暑,韩子奇重新雕成了宝船,完成了师傅的'遗愿,又借助自己的一双巧手收集珍宝,重振奇珍斋,娶师妹梁君璧,生下了儿子天星,而自己的另一个师妹梁冰玉也考上了燕京大学。“览玉盛会”的举办更为这一切锦上添花,韩子奇更是获得“玉王”的美称。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

  可是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这一切。为了保护自己的玉,韩子奇把自己固执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留在了国内,自己和好友亨利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旅途。同样固执的梁冰玉偷偷跟上了他们。从此,一家人天涯两隔。在英国的几年中,韩子奇与梁冰玉相爱,生下了女儿新月。战争结束后,韩子奇和梁冰玉回到了中国。但是一切都变了,妻子因猜忌而毁掉了奇珍斋,整个家庭也因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而产生了隔膜。结果梁冰玉离开了博雅斋中的家,留下了新月。

  春去秋来,韩新月长大了,她发现了家庭中父母越来越多的争吵与父亲一味的让步。但她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因为在北大的的学习需要她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那里,她有关心她的同学,有和蔼的班主任楚老师,有美丽的未名湖。在那里,她与同学一起学习,和老师讨论问题,在未名湖畔散步,一切都十分圆满。然而,新月在这时候被检出患有心脏病,她只好暂时放弃求学,进行治疗。她依然想在做完手术后重新学习。但病情因新月的一次发烧而加重,只能进行保守治疗。这是支持她的,是她与楚老师之间的爱情。但因民族差异而无法结婚。最终,在一次病发后,新月离开了人间,故事在葬礼的悼词中结束......

  看完此书后,我感慨颇多。看到韩子奇为了重振奇珍斋,低下了自己的头,进入了进入了仇人的店铺工作。在那期间,他摸清了做买卖的方法,最终击败仇敌,使奇珍斋的生意做大,使我见到了意志的力量。看到韩新月为了夺得第一,独自一人在灯下复习;帮助落后的罗秀竹,使其渡过“俄转英”的难关;为了不让自己的好友难过,偷偷提前出发……新月是个多好的孩子,她善良,无私,为人着想。但心脏病毁了她来之不易的爱情,她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她美好的前途,毁了她的一切。我看到了生命的珍贵与脆弱。

  拥有生命,就拥有了一切。对于新月,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走完自己生命的全程。对我们来说,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还年轻,有时间去学习,去成长,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抱负。朋友,不要再为小事而抱怨,未来是光明的,要循着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要记住,热爱生命,相信未来。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

  之前看过《穆斯林的葬礼》,在上一次看的时候,因为新月的悲惨一生忍不住痛哭流涕,因为韩太太的所作所为而气愤不已。但当我再次翻开这本书,却有了不同的理解。这次,我想从韩太太——梁君璧这个人物说起。

  从作者一开始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梁君璧打小就是个美人,自幼肩上就有着重担,她因为家里贫穷,所以从来没有去上过学,为家庭操心着一切。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她在一开始是爱着韩子奇的,不然不会要求嫁给他没有任何的仪式。

  而什么使梁君璧的性格大变?我觉得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战争时期只有自己和姑妈守着奇珍斋,尽管她聪慧,但她毕竟没有念过书,她的教育没有跟上,而自己可以依赖的丈夫和妹妹双双远离了她。她即使多么痛苦也要坚持下来,我认为,从这个时候开始,梁君璧身上的霸道、极端的性格也就从此养成。

  第二个原因,便是在得知自己的亲妹妹和自己的丈夫私通,生了新月的时候。这一章一开始的刻画,可以看得出,韩太太深爱着韩子奇,可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却让我不敢苟同。梁冰玉说自己因为爱与韩子奇结合,这代表着一种平等。我不赞同这句话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爱情即正义?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是因为爱情,我们需要的还有内心的底线,我们需要道德。我自爱,视野我不会使自己沦落到当别人不被外界承认的.情妇,不管我有爱他,这是我做人的尊严。

  二、无论何人指责韩太太,只有梁冰玉没有这个资格。她独自一人面对战火和中国的战乱,而梁冰玉却可以因为自己的不乐意,就可以连姐姐的话都不听,独自跑到英国,还可以因为自己的小性子,直接报考牛津。我认为,韩太太与其相比,才是独立、自主的女性。

  经历两场巨大的变动之后,韩太太可以说性格大变,无人可以信赖,所以她将自己的大部分感情,病态地转移到儿子的身上。她努力地去爱新月,却又无法突破心里的那道隔阂,所以又不时地伤害新月,恨她吗?的确恨。可是,如果韩太太接受过教育,像梁冰玉一样接受教育呢?她这一生,接受的苦难太多了,我真的又无法真正地恨她,只是感觉她这一生太苦了!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5-07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1-06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5-07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2-14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1-06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9篇03-08

穆斯林的葬礼经典句子10-02

穆斯林的葬礼语录01-21

穆斯林葬礼经典语录11-10

穆斯林葬礼经典语录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