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者》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者》读书笔记1
我本来只给这种床头书预留了几天的时间,然而刚拿上书就遇上意外的家事,失去了阅读的兴趣,直到续借期的最后一天早上。我早上6点半爬起来把剩下的部分看了。
读书和看电影都是很私人的事情,知己难求,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是很难写出阅读的兴致的,像小精灵在口中喉间血管里跳跃,像旅行者长途跋涉后第一眼见到的大海,像在二手店里翻到了一件古珍品。等等这些毫无生气的描述。
有人喜欢有人不爱。评论很两极,不吝啬给差评的人说,“挺没劲的简介”“觉得有点骗钱”“打着读书笔记的幌子,其实只不过是把一些名著用自己的话讲了一遍……只适合那些未读过那些书或层次较低的读者”“从来没有碰到一本如此令人愤怒的书,还剩最后八十页的时候就扔进了垃圾桶。敢问作者,说是自己的阅读笔记,可是百分之九十的文字都是故事简介,一个章节只用最后一段来总结自己毫无建设性,肤浅的观点,怎么敢出成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中学语文试卷中归纳中心思想的题目的合集呢。”大概,这本书适合我这种懒人吧,作为睡前故事。
前面介绍了21则小故事,后者边述边议格拉斯、博赫斯(内地译:博尔赫斯)、李维史陀、马尔克斯、卡尔维诺、马尔加斯·略萨的作品和其人。西西的择书不是随机的,我数了一下,总共涉及26个作家,其中17个作家来自南美(余下的故事或作者,也多少和南美有一定关联),且大多数的作品无中文版。南美国家官方语言是西语和葡语,和中文是不同的语言体系,虽然这几年国内兴起一股马尔克斯风,博尔赫斯也常见文章介绍,但相比主流英语,面世的南美作品还是略显小众。小众的范围不仅是语言,还包括:原作品的写作风格和题材。
看过南美作家作品的,总有很多人自我感觉读不懂,或不了解南美的社会环境,无法自我代入情感。西西选择的这些作品题材,多数和情爱无关(《情人》例外),大多主角都是底层人群,和普通人民(有些主角简单的以“我”取名)。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因为作者出名,所以出书能做宣传卖点,但大多数南美作家和我们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因为故事的小众,加上西西本人身份,是吸引我最初的原因。
书的前页写着,“为了人与书的相遇”,这句话真好。是一本西西很个人的阅读笔记,序中已特别写明,但若是仅仅如此,我大概也像那一位读者一样,还剩最后八十页的时候就还给了图书馆。这本读书笔记,不能归类于严肃的杂文,而是借西西之笔重新复述了这些故事。故事为何读二手的?有时间浪费在看简介不如看原版?也许我们看过了也不明白这些作家,也许是我们习惯了看一本书的译者言,读一本书一则故事要弄清楚作者的意图——这本书有什么意义?书中有一篇故事,文化专家给朋友介绍晨星神庙的历史文化意义,老师给学童讲历史文化,但说“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意义”。西西不是一个评论家,她像一个博物馆的展品导读人,留给读者自己去了解作家和作品。所以,她的每篇故事以复述为主,即使聊到鼎鼎大名的马尔克斯,也是推荐看马尔加斯·略萨的研究。300多页的书,人物作品多,单个内容精简。像超市里一览无遗的货柜里摆放整整齐齐的进口水果。
西西的解构小说能力很强。同是马尔克斯的作品,浓缩几页,很奇妙。在她的梳理下,我面对的不再是魔幻南美老头子,而是触及书面的人物,像表演木偶戏一样,舞台帷幕不断开启闭合,一一在我面前浮现。通过她的分享,已经读过的马尔克斯卡尔维诺,纹理又清晰了一点。我被小故事所吸引,想重读这些大家,又被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根塞·格拉斯、马尔加斯·略萨所诱惑。我未读过的,《钢琴》《我和浪一起生活》《河之第三岸》《伊比凯克》等等,是一次不想结束故事会宴席。我读过的他们,但我并不懂他们,我只是完成了阅读他们作品的动作,但经过和西西“共读”,啊,我看的只是书的皮毛。原来也是这样的啊,这样的想法,我出现过好几次。如卡尔维诺的作品,《看不见的城市》只是其中之一,还有《我们的祖先》《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命运交汇的城堡》等等,不同的人生阶段,他的写作体验随之变化。
忽必烈问,你为何只说石头不说桥拱呢?马可波罗说:没有石头就没有桥拱了。西西说,“阅读一本书,也应该是这样的吧,打开一本书,且去看看那些石头,而不是只关心他的桥拱。”这样的读书笔记,真是100个人,就有100种体验吧。我们探索每一本书和它的意义,终究我们只是在读一本书。阅读,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读者》读书笔记2
最近迷上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这一栏目一次次使我落泪。今天给大家分享其中一位朗读者的故事。
在香格里拉最深处有一个村庄叫巴拉格宗,这是一个非常闭塞的地方,可以说是与世隔绝,甚至在地图上都没有的一个地方。朗读者斯纳定珠就生活在这个地方。他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打铁匠的工作,一次意外烧的通红的小铁块蹦到眼睛里,用他自己的话说疼的像是针扎。无奈父亲只能带着他去县城求医。我没想到的是他们父子二人走了五天才到达县城的医院。就在小斯纳定珠因为第一次看到汽车见到另外一个世界而兴奋的时候,噩耗也来临了。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他的右眼不可能复明。年仅十岁的孩子还没有见过我国的大好河山右眼已经受了重伤,但是他没有绝望,而是立下誓言要修路,要把汽车开到自己的家乡。
他十三岁离开家乡去外闯荡到四十岁的时候已是三、四千亿的身家,他有了自己的火锅城,有了自己的五金市场等等。他终于可以开始实现小时候的梦想了,是的,他要修路,要在他的家乡修路。
本以为一切可以顺顺利利的,没想到的是家乡的父老并不支持他,甚至有人在他脸上吐口水。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去解释……取得了乡亲们的认可。接着又是一个难题,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在悬崖峭壁上修路是不可能的,他骂走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员。最终有人愿意帮他修这条天路。然而在修路过程中,出现了一次次的资金短缺,他就变卖家产,低价卖了火锅城,卖了五金市场。
可以想象他这一路走过来经历了多少心酸和困苦,最终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在悬崖峭壁上修出来一条天路。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时候他做到了,是的,他做到了。是他在地图上补上了自己的家乡巴拉格宗。
我想是当初的志愿,是信念支撑他走到最后的。这也是我们大家和他最大的不同之处吧!最后愿斯纳定珠以后的生活一切顺利!
《读者》读书笔记3
今天,我读完了《寄小读者》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冰心。这本书写了冰心写给小读者的一些信。
《寄小读者》这本书主要讲了:冰心在各地游玩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的时候,写给广大小读者的书信。《寄小读者》这本书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第一章——遥寄稚子、第二章——岁月绪语、第三章——凝思静品和第四章——乐幽人生。我最喜欢的是第一章——遥寄稚子。第一章里有初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十三陵工地上的小五虎等等……其中,我比较喜欢的是再寄小读者。这里面主要讲了冰心到世界各地去游玩的时候的所见、所闻、所想的事。
读完《寄小读者》这本书,我明白了一句话——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而行万里路也可以让我们增长许多知识。读书增长的是我们与他人交流或在生活中的一些为人处事的知识。而行万里路则是增长我们对各地名胜古迹的认识与古代文化的认识。所以我们要双管齐下,才能做到最好!
联系生活实际,我觉得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应该好好学习一些与他人交流或在生活中为人处事的知识。而在假期,我们则应该多出去旅游旅游和去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游玩以增长我们的见识与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这样,我们既可以增长为人处事的知识又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既节约时间,又增长了知识!
《读者》读书笔记4
《寄小读者》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部代表作。在通讯五中,冰心奶奶讲述了在火车上遇见一对母女的故事。那女儿不住地撒娇,要汤要水。母亲面目蔼然,和她谈话的态度,似爱怜,又似斥责。这不禁让冰心奶奶想起自己的母亲,临风偷洒了几滴泪。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的感触很深。是呀,母爱如山,又有谁能扯断这浓厚的母子情呢?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又把我们养育大,母亲给予我们的是无私的爱,这种爱是永恒不变的,是温和的、是细碎的、有时又是严厉的。
我小的时候学钢琴,每天晚上都要到琴行去练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对于我这样的顽皮男孩来说,安静地坐在那里练钢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刚开始学琴的时候,我用哭声来反抗,后来,在老师和妈妈的耐心引导下,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弹钢琴,但是每天枯燥的练习对我来说,实在没有在外面自由自在的玩耍更开心。于是,我在练习的时候会偷工减料,用很快的速度来练习,这样,手指就不用按要求抬得那样高,一些技术性很强的技巧也能省点力。但我的小算盘马上就被妈妈识破了,她请来老师坐在我的身边辅导我练习,每次上课的时候妈妈都陪我一起上课,把老师的要求记录下来,每天练琴的时候妈妈就坐在一旁听着,有不准确的地方就马上指出来。在老师的精心辅导和妈妈的严厉“管教”下,我的钢琴越弹越好,很快就成为琴行里的小明星,还多次在省市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 。 回想我的学琴经历,如果没有妈妈严厉的爱,我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母爱犹如涛涛大海,母爱犹如一片天空,母爱犹如一个“避风港”,母爱犹如一洼温泉。让我们学会感恩,珍惜母爱,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回报母爱吧!
《读者》读书笔记5
我一直烦恼于作文写得不够出色, 当我把《寄小读者》这本书读完时,有了两点体会。
第一点:要留心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每次写作时我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好,脑子里一片空白。自从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寄小读者》之后,我知道了我以前是没有认真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如果想要有素材,就要养成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第二点:要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的语句。过去,我虽然读过许多书,但是没有细看,看后一会儿就忘了。自从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就如饥似渴地精读书目,摘抄好词好句,我以为这样我的.作文就大大提升,但并未如愿以偿,写作水平还是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后来我发现是因为没有了解词语的意思而引发的,这样就不能够灵活地运用。所以我之后读书时候,我就注意了,看书不要看得太快,要仔细看,遇到不懂的词语要查字典,扫除拦路虎,不能就这样忽略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想只要持之以恒地这么做,我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
《读者》读书笔记6
自从学了《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课后,我便情不自禁地翻开了《再寄小读者》这本书。当读完后,我有了很大启发,找到了三点写作的门径。
第一,认识到了作文材料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冰心奶奶在信的开头询问我们那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所包涵的生活事实不正是写作的好材料吗?可是,以前我却从来没有注意到,只知道玩耍,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不留心观察,一到写作文就觉得没什么事可写。如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身边的事如此丰富多彩,可以写的事竟如此之多,生活是写作的不尽源泉。
第二,找到了写作生动的具体方法。信中说,第一个孩子写动物园,只写出了一些动物的名字,却写不出动物们的样子。第二个孩子却把那些动物,如白熊、大象等的动作、形态和皮毛都写得十分生动鲜明。这正是他细致观察,留心记忆的结果。而我去公园也只是毫无目的的玩耍和散步,从来没有留意什么树、什么花、什么小动物,更没有仔细观察他们的形态、动作,就连观察春天,我也只是漫不经心地在公园转上一圈而已。
第三,懂得了学好语文课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第二个孩子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还因为他语文学得好,他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所以遣词造句能力强有的同学觉得上语文课只不过学几个字词,就算学会了也不知多长时间才用,因此也没记住多少字词,一写作文,不是提笔忘字,就是心里有话写不出来。所以一定要一字一词地认真学好语文。
《再寄小读者》使我找到了写作的门径,今后,我一定多读书,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读者》读书笔记7
读完《冰心散文--寄小读者》后,我觉得这本书中提到过很多小朋友,其中有她的三个弟弟。正如她的诗所言,这些小朋友都是伟大的人,在他们幼小的心里都含着一个伟大的灵魂。在冰心的眼中,这些孩子并不是愚昧无知的,他们有着真实的情感,有着简单的爱,有着大人身上所没有的而又非常珍贵的童真。
文中有一段话甚是幼稚得可爱。那是她最小的才十三岁的弟弟说的:“姐姐,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条很长的竹竿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院子里,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里,可以彼此看见。我看看你别后是否胖了,或是瘦了。”大家想这是可能的事么?然这玩笑性的话中却蕴着一颗多么纯真的心,一段多么诚挚的姊弟情呀!
在冰心心中,这些小孩子就是身着白衣,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她微笑的安琪儿,就是圣洁和纯真的象征。她曾用黄丝带将几朵蒲公英缀将起来编成王冠的形式,说:“我要为我的女王加冕。”说着就随便的给一个女孩子戴上了。这随便地一戴表现了她对小朋友们多么宽广的博爱呀!
甚至于小朋友从至情中流出的眼泪,竟是她所最敬畏的,竟令得她往往不敢抬头。那些眼泪是世界上最神圣的东西,那些晶莹的含泪的眼是最庄严最尊贵的画图,是能射出凛然的神圣的光的。这对童真圣洁和真挚的赞美构成了她文章的三大母题之一。
冰心对童真的赞美是多么得崇高而深刻,对孩子们的爱又是多么得刻骨铭心呀!以至她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弱者,没有力量去抑制这感情的波动。
冰心与小朋友之间有一条真爱的链,这链上系着一颗无比晶莹的爱之珠,生生世世耀辉不断……
寄小读者读书笔记2
说起冰心奶奶的文章,我从没有读过,但这次读寄小读者让我一步一步走进了冰心奶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中,贴近了冰心奶奶的心。
冰心奶奶的文章文笔细腻,她观察很仔细,举个例子,在通讯三中,奶奶写到在读《国语文学史》时,看到弟弟冰季在书的的空白处写着“别忘了小小”着几个字,“我的心忽然一酸,连忙抛了书,走到对面的椅子上坐下。”这短短的一行字让我感觉到冰心奶奶离家远行时的那份忧愁。
在旅途停靠的车站上,那些“黄衣灰衣的兵丁,皮靴拖沓、刀枪相触。”让冰心奶奶会去憧憬梁山泊好汉的那种激越豪放、大刀阔斧的胸襟。冰心奶奶是多么忧国忧民啊。
读《寄小读者》里面的风景描写让我眼前浮现出了那海上夕阳的美景,那江南水乡的幽静,那风雨绵绵的季节…… 时不时让我赞叹不已。在冰心奶奶笔下把在我眼里很平凡的景色描写的栩栩如生,我仿佛就站在她的边上和她一同欣赏这美景
冰心奶奶的那个时代我已经无法回到,但我还能从《寄小读者》里找到她那个时代的足迹。其实读每一本书,都能让我领略不同的时代和美景,让读书伴随我成长,让我的心灵去贴近每一位作者,每一个故事。
《读者》读书笔记8
①我爱流泪,不过极少是伤心的泪,更多的,是因为感动。曾经把读者里一个少年自强,又担负着照料单亲妈妈的故事读给学生听。学生还睁着大眼专心地听着我读下去,我却哽咽着无法出声了。懂事的孩子马上有人站起来自告奋勇地帮我往下读。那节课,整个教室教被一种感动所包围。 有时,看书,读着读着,不觉眼眶模糊。马上翻开另一页,怕感动进一步漫延。 不过,
有人说,《每一个感动都值得流泪》。文章中,有朋友聚会,要求每一个人说一件能感动他人的事,谁能让大家感动哭了,其他的人就要喝酒。于是,一个又一个故事讲完了,酒也一次次地一干而尽。畅快!是的,所有的感动都缘于心灵深处的震撼,所有的感动都来自于灵魂深处,没有真情,哪儿来的感动? 生活中有那么多善良的心善良的人,怎么能不让我们对生活乐观呢? …… 就这样,在无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每一瞬间,那真,那善,那美,在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
②《信任》。文章记叙的事情很小:因想为爷爷买助听器少带400元的我正为难时,店主主动提出:下次给吧,权当我借你的!原因是不想扫了兴冲冲的老人家的兴致。老人家脸上洋溢着的快乐让人感动,他想帮他把快乐延长。“他将信任给了我,并带给了一个不相识的老人一份快乐,多么善良的人啊!”当作者作出如此感叹之时,我的心中也产生同样的共鸣。那钱作者很快还了,而在作者和我心底激起的,却是做个善良诚信的人的涟漪。其实,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信任带来的愉悦了。如果人人都生活在充满诚信的社会里,不需要有担心受骗的惶恐,不需要有被骗的气愤,不需要人与人之间多一份戒备该多好啊!
《读者》读书笔记9
冰心奶奶,一位世纪老人,一生为我们创作了不少的作品。我特别欣赏她写的文章,曾读过她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今天我有幸读到了她的《三寄小读者》,那优美的语言和好词好句有如春雨滋润着我,让我舍不得放下来!
《三寄小读者》由十篇通讯组成,每一篇都是冰心奶奶以书信的格式告诉我们她那时听到的、想到的事,质朴的语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在《通讯三》中,冰心奶奶告诉了我们时间的宝贵及时间流逝的迅速,要我们夺取宝贵的时间。同时还告诉我们,要夺取宝贵的时间,就必须善于使用我们用以夺取时间的武器——我们的脑子,脑子这个最宝贵的武器,不用就要生锈,多用就更灵活,过度就会损伤。生锈或者损伤,它就不能锐利地去替我们冲锋陷阵、攀高攻关!只有学会合理科学地安排时间,才能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冰心奶奶不愧是我们的好奶奶,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可挑剔。
在《通讯四》中,冰心奶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认真体验观察,写出来的东西形象就不鲜明;没有生活中真正感人的情境,写出来的东西就不能打动读者的心。我每次写作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现在我终于知道这是我不能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细致观察的结果。
冰心奶奶的《三寄小读者》好别出心裁,所举事例贴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对我们的鼓励充满真情,让我们好生感动。《三寄小读者》教会了我做人和学习。我爱《三寄小读者》,更爱冰心奶奶。
《读者》读书笔记10
今天我读了一本杂志,叫做《读者》,它的卷首语《爱心的故事》让我很感动,是美国人特里杜布森写的。
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在20多年前,在一个午后,一个醉汉,在车厢里不停地辱骂一位抱着婴儿的妇女,突然他扑向那位妇女,妇女摔倒了地上,还好婴儿没受伤,“我”站了起来去制止,可是,醉汉不仅没停手,还反过来骂“我”,正在最好准备打“我”的时候。一个日本老人走了过来,他要和醉汉聊天,聊着聊着,醉汉就哭了,因为老人感动了他,说出了他的伤心事,最后,作者发出了感叹,“本来想用拳头解决的事情,却被几句贴心的话语轻易化解,其中的奥秘就在‘爱’字。”
我的感受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的力量是很大的,文章中的老人,用自己发自内心的话语去关爱一个醉汉,使得这件事很好的解决了,爱的力量有时胜过任何的强权和武力,它可以使一个没了魂的醉汉的心中重新充满了温暖,重新看待这个似乎对他不公平的世界,重新觉得这个看似冰冷的世界中仍有值得他去留恋的东西。其实爱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有父母和亲人给的,也有老师和同学给的,比如说妈妈在天凉时的一句“宝贝,天气凉了,多加点衣服!”爸爸在我生病时的一句“儿子,感觉好点了吗?”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总是让我听不够,每次都觉得自己好幸福,可以沐浴在爱的海洋中。
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里,它平凡,可是却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根本,父母给我的爱是无私的,我感谢他们将我带到这个世界来,同样,我也要学着他们,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周围的每一个人。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待,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者》读书笔记11
走进艺术家的生活,我感受到了艺术的气息;走进户外运动家的生活,我感受到了山水的气息;走进作家的生活,我感受到了书香的气息。走进文学家冰心的生活,我感受到了母亲挂心子女的气息。
冰心,原名谢婉莹。高兴地,我走进了她笔下的《寄小读者》。
在这几十篇通讯录中,我看出了冰心老人以亲切的口气赞美了自然;赞美了祖国;赞美了母亲的伟大以清丽、优雅的文笔将童心跃然纸上。虽然每篇通讯录字迹不多,但我从十分精湛的语句中读出了冰心对国学的热爱,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母亲的热爱!
从几篇信件中,我也探出了冰心孝敬父母、关心兄妹的情怀。每篇的字里行间,都充分表达了冰心对于父母的关爱,不经一个“孝”字涌上了我心头,停留了太久太久。
冰心,我敬佩你的才华,是那样横溢、出众。我敬佩你的精神,是哪样令人赞叹,使得无数的文学家向你致敬。我敬佩你那惊天动地的孝心,是那样让我感动。我更敬佩你那走到哪里都无法忘记祖国后代的行为。你用自己的方式在那战乱期间教育着祖国的花朵。用生命和笔为国家献出一点力量。
你的一字一句都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心灵。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的孝心、你的精神。也要追逐你的才华!
冰心老人你用《寄小读者》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航帆……
《读者》读书笔记12
今天除了读《看见》外,还翻了翻《读者》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
《明天,明天》是俄国的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文章是这样的;
度过的每一天,几乎都是那么空虚,那么懒散,那么毫无价值!它给自己留下的痕迹是多么少!这些一点钟又一点钟消逝了的时间,又是多么没有意义,多么糊里糊涂啊!
然而,人却要生存下去;他珍惜生命,他把希望寄托在生命,寄托在自己,寄托在未来上面……噢,他期待着将来什么样的幸福呀!
可是,他为什么没想,其它后来的日子,将不会同刚刚过去的这一天相似呢?
他就是没有料想到这一点。他向来不爱思索——他这做得很好。
“啊,明天,明天!”他安慰着自己,一直到这个“明天”把他送入坟墓。
好啦——一旦在坟墓里——你就不得不停止思索了。
这篇文章警示我们,要珍惜今天,不能把事情拖到明天,人这一生没有都少个明天让你去数。
《读者》读书笔记13
每当闲着随手翻阅,细读,总会无数个灵光一现的瞬间。(lz13)于是,对于亲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在那一个个一瞬间,都会有种种新的明白。它像长者,指引年轻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学家,在侃侃而谈中给人以启迪,让人从中得到些许人生感悟。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它像一股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它让你引发对大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让你懂得去关注亲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给你鼓励,看那一些漫画或幽默故事,让你开心,启迪心灵,给人以爱心、正义、睿智、纯真的引导和熏陶,使我们充满了一颗感恩的心。
在《读者》中,我读了毕淑敏《钱的极点》上方说我们此刻是站在钱的极点上,但我们很快就会离开它,人们在新一轮物质需要满足之后回过头来仍然需要皈依精神,精神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在没有金钱之前,人类就有了精神求索,也许有一天人们会不在追求金钱,但是,人类的精神将永存。
《你的需要其实很简单》虚怀谦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需要的真的很少很少,自由的阅读、思考、写作,把礼貌的繁琐尽数剥去,如果一个人信心十足地朝着他的梦想走去,并且发奋照着他想象中的方式过活,便能达成他的目标,他的内心和周围会建立起新的,更具普遍性、更不受限制的法则,或者旧的法则会增益开阔,使他置身于生命的更高的秩序里。他的生活愈简单化,宇宙的定律就变得愈,孤独不再是孤独,困境不再是困境,柔弱不再是柔弱。财富大多只是身外之物,是对自由之身的一种拖累与妨碍,预保自由之身,就就应最大限度地远离物质诱惑,家财万贯,一日但是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但是三尺。欲壑难平,把欲望转移到精神性的东西上去,静静看一会书。
每一瞬间,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读者》它就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与《读者》交往久了的过程中,我发现:是它让我体会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也像一位热心的邻居,为我端来暖暖的红茶,鼓励我:“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打开《读者》,我真的有一种远离了浮躁和喧嚣世界的感觉,到了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那里有的是一片净土、阳光和干净的空气,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时的去处,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够完美和使我快乐。
《读者》是本感人至深的杂志,也是给人深刻教训的杂志。
《读者》读书笔记14
看到同事桌上的《读者》,闲来无事下翻阅了一下,看到两篇文章有感。
刘心武的《长吻蜂》,其中有段话颇有同感:“生命单纯,然而美丽。活着真好,尤其是能与自己以外的一切美好的东西相亲相爱,融为一体!生命能沉浸在自己喜欢、利己也利他的境界里,朴实洒脱,也就是幸运,也就是幸福。”别人为我为何教书,我不敢说我喜欢但我真真切切感觉到上班我喜欢,没什么充分的理由,更不是因为矫情才这么说,就是喜欢。每天早上起床尽管也想睡懒觉,可爬起来去上班一点都没感觉到负担。或许更喜欢的同事间的那种氛围吧,还有就是喜欢上课时的感觉,尽管有时感觉到嗓子冒烟。看到一个个小孩子感觉好可爱,特别喜欢的是低年级孩子,不是我教的,见到却仍大声喊我“钱老师好!”最爱看每天早上出操时,张颖那甜甜的,毫无学生跟老师之间那种距离感的笑容,真好!
还有一篇让我感动流泪的是《爱心传承》。讲述的是一对为了大山里的孩子能上学而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教育事业的父女的故事。因为父亲的爱心和愿望,把自己的女儿和一批批孩子送出了大山。又因为父亲的故园情结,女儿在师范毕业后又回到了大山深处,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关山的孩子,用心血和汗水为关山的孩子们托起了金色的希望。说不上到底是因为故事情节还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水平感动我,但读着,是真的被感动了。也许是为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还能有这么多心灵的净土,所以被感动。也或许是同为教育工作者,更能体会其中的艰辛,所以有同感。可这一切,都只是发出了一点感慨而已,也许过了明天,我就不再想起这个故事了。记录下这些,只因为那一刻心灵的被触动。庆幸的是,对这一切,我还没到无动于衷的地步,我的心还有柔软的地方还有洁净的一方。 看读者,是一种习惯。每次翻阅,细读,总会有无数个灵光一现的瞬间。于是,对于亲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还有,对于爱情,在那一个个一瞬间,都会有种种新的理解。
《读者》读书笔记15
非常认同这本书中将阅读当饮食的比喻。第一次遇到把“阅读”这件事这么贴切、形象的比喻。让自己对阅读这事,一下子就了然于胸。书中提到了四种阅读。
第一种主食阅读。又称“ 生存需求的阅读”。是为了寻求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一些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很像是让我们有饱足感的主食。
第二种美食阅读。又称“ 思想需求的阅读”这种阅读不针对人生的现实问题,没有提出直接的解决之道,然而,却可能帮助我们从一个看来间接,但是却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这些问题或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种阅读是在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很像饮食分类里的“美食”
第三种蔬果阅读。又称“工具需求阅读”是为了帮助我们查让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而进行的阅读,很像是饮食里的蔬菜、水果。
第四种甜食阅读。又称“休闲需求阅读”和前面三种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一定的目的,不为了寻求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不为了寻找思想的结晶,也不为了参考或查证,阅读就是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很像是饮食里的甜食或零食,追求的就是口感。
有很多读书者,喜欢读书但是不会读书,迷失在书的密林中,很多读书者发现身边有那么多的好书,饥渴地抓到什么都读,乱读一通,全然没有方向,越想读书,越觉得到排山倒海而来的需要眷顾光临的阅读内容太多,使大家手足无措,就如迷失在浓密的丛林里。
这本书,给喜欢读书的人指引了方向。书中全然没有说教的词语,带给大家很好的教导。学习到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种层次,以及阅读不同类别的书要用到的不同阅读方法。明确了自己的阅读方向,要做到好的阅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丛林之路,挖到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然后,再向前迈一步,增加阅读的精深;向旁迈一步,增加阅读的宽广。
如何找到自己的专门阅读兴趣呢。
1、选一个你感兴趣的阅读题目。 题目尽量不要大,譬如什么哲学、科学、心理学的,而要小,譬如 “飞机”、“咖啡”。不知道怎么选? 想想你印象中为什么事情感动过,怀疑过,好奇过,梦想过。
2、针对你感兴趣的这个题目,设法从书店及网络上找出一种到三种你觉得必读的入门书。 你可以先找五十种书出来,然后交叉使用“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三个方法,从中过滤出这一到三种入门书籍。(等你有了经验,熟练了之后,想踏入任何一个陌生的知识领域,十几二十本书也就可以找到了。)
3、把这个题目里一到三本入门书,利用“熟读精思”的方法仔细阅读。这些书,搭配着相关的网站,你自然会发现接下来应该继续阅读的书种。
4、不论是从一开始,还是到这个阶段,还是在接下来的过程,都最好认识(至少)一位可以在这个题目上给你一点引路、印证的人。不时跟他请教一下。
5、你要设定个时间表,逐步收集阅读四、五十种书。这些书最好要涵盖“主食”、“美食”、“蔬果”、“甜食”四个方面。 设定时间表的时候,不要忘了丰子恺所说的:“我们要获得一种知识,可以先定一个范围,立一个预算,每日学习若干,则若干日可以学毕,然后每日切实地实行,非大故不准间断,如同吃饭一样。”
6、除了书籍之外,也尽可能地从网络上收集就这个题目有过的重要整理及讨论资料。收集的时候,尽量从古至今,从中国到西方(及其他地区),包含你能使用的各种语文的。
7、分别用“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八面作战”四个方法,把这些书籍与网页做个整理与吸收。可以先就各种书,再就这个主题领域的全貌整理出心得。
8、然后,你到了要给自己验收的时候。 你应该找一家自己最信赖的书店(当地没有就去外地),来到他们的图书馆区,站到你集中精力阅读的这个题目的分类立柜之前,浏览一遍他们架子上的书种,说得出他们的立柜的缺失在哪里,少了哪些应该摆的书,以及为什么。 没有这样的书店,就找当初的引路人(或第三人)来印证一下。 接着,你要去找这个领域里,大家公认当代研究最顶端的几个人的最新文章或书籍,看看他们所说的是否你都已经明白,你所思考的,是否已经可以和他们交谈。(如果你有心再超越他们,当然更好,但那个主题和这篇讨论如何开第一条路的文章,还是有些不同。)
读书,需要越界,人生也如此。永远不要用专业来限制自己的活动空间和想象空间。不要用太多的框框来让自己受到束缚,如此才能保持纯真之眼与赤字之心,自由才能自在。因为阅读无界,你的人生也没有边界!
【《读者》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读者文摘》读书笔记01-31
寄小读者读书笔记10-21
《读者》读书笔记15篇04-09
《读者文摘》读书笔记详解01-31
《读者文摘》好句摘抄02-02
中学观《朗读者》有感04-18
风靡世界的《读者文摘》02-02
希望天使英文读者文摘02-01
读者文摘读后感01-31
培养快乐小读者的方法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