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乡镇劳务工作总结(精选10篇)
时间乘着年轮循序往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经过过去这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已然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好好地做个梳理并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镇劳务工作总结(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镇劳务工作总结 1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把劳务输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近年来,我镇劳务输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县劳动保障局的精心指导下,通过不懈努力,劳务输出产业不断发展起来,已经成为我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尤其是近两年来,全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着眼于提高农民收入,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大力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努力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xx年底,全镇在外就业人数达 1480人,创劳务收入近xx万元,劳务输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显著。
今年,我镇党委、政府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措施上行之有效,把劳务输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年来,全镇劳务输出1480人,其中有组织输出480人,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劳务输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我镇为将劳务输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及时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xx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劳动保障站,xx担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两名素质高、业务精、思想好的干部专门负责劳务输出信息采集和传达发布。结合我镇实际,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劳务输出工作制度,保证了全镇劳务输出工作有组织、有机制、有效运行。
三、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群众对劳务输出工作的认识。
我镇地处城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全镇交通方便,信息畅通,在劳务输出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广大干部群众中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就此,我镇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和县劳动保障局制定的有关劳务输出优惠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劳务输出是有效的增收举措,不断扩大输出范围,增加输出数量,创造良好的输出环境,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乡镇劳务工作总结 2
一、主要措施
㈠、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乡上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移民搬迁和劳务输转组织,村上成立由村干部任组长,两委会成员为成员的劳务输转领导小组,出台了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奖惩责任制,建立任务到村、到组、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并把劳务输转工作列入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召开一次移民搬迁劳务输转工作分析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确保了劳务输转和移民搬迁工作的有序开展。
㈡、理清思路、宣传动员。乡上的发展思路和各村的发展思路都把劳务输转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舆论氛围上使全乡上下形成大抓劳务工作的共识。为了使群众走出去,稳得住、挣回来,始终按照“合理流向,群众自愿,积极稳妥、讲求实效”的原则,采取组织引导和群众自谋相结合,季节性务工和长年外出务工相结合,定点输出和多地输转相结合,移民搬迁和劳务输转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并通过召开群众会、逐户上门动员、发放信息宣传资料、刷写、悬挂横幅、标语、典型引导等有效方式,广泛宣传劳务输转的意义,反复宣传各种优惠政策和待遇,使群众在思想上认识到劳务输转是增加收入,推进生存方式的改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选择。截止目前,全乡先后召开群众会议21场次,悬挂横幅7条,刷写标语25条,发放信息资料1500多份,基本上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目的。
㈢、摸清底子,加强培训。乡上在确立“强化培训、跟踪服务、以质取胜、有序输转”的发展思路后,为创建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质量,深入调查,摸清家底,对全乡10177名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就业趋向、家庭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进行分类,使工作有的放矢。同时,在对全乡2546名剩余劳动力进行输转前引导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支持务工人员参加县劳务工作部门和其他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培训,努力改变输转人员结构,逐步实现劳务输转由体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管理性转变,极大的增加了外出务工人员在劳务市场的竞争优势。
㈣、制定优惠政策,搞好管理服务。为了切实做好这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乡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首先,明确规定,对完成移民搬迁和劳务输转任务的村奖励5000元,由村上根据实际情况对外出务工人员家属进行补贴。完不成任务的,要扣除包村领导干部及村干部全年工资的'10%。其次,乡上选派1名领导和干部专门负责移民搬迁和劳务输出,对务工人员手续不全者,及时同民政局、派出所、计生等部门协调予以解决。再次,乡上又积极协调县包乡帮扶部门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慰问帮扶,乡政府也跟踪调查,积极帮助务工人员家属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春耕备耕及救济款物上予以照顾,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群众觉得有靠山、有保障,极大地调动了外出移民及务工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
二、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剩余劳动力传统观念仍是我乡劳务输转工作的瓶颈,广大群众还没完全形成依托劳务经济脱贫致富的思想。
二是群众对技能培训认识程度不高,加之受经济条件限制,不去或无力参加培训,从而使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造成无力输转或只能实现体力型输转,使全乡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低,有时数量增加了,但劳务收入仍在低位徘徊。
三是乡政府条件有限,劳务工作经费无法足额投入,造成信息不畅,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差,没能形成通过发展劳务输转工作发展劳务经济,从而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良性循环。
四是移民搬迁中普遍存在迁人不迁户现象,心系两地,不稳定。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强化服务、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形成全乡上下一心、大抓劳务工作的舆论氛围。
二是积极协调联系各种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工作,实现劳务输出由体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管理型的根本转变。
三是稳固原有劳务市场,开辟新的劳务市场,通过加大投入,强化联系,结合培训,提高组织化输转比例。
四是进一步完善乡劳务输出信息库和村信息网建设,发挥致富能人的作用,提升劳务输转水平,从数量和质量上同时取得突破。
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劳务人员从社会救济、子女入学、生产生活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群众能输得出、稳得住、挣得上,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乡镇劳务工作总结 3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部署,我镇从年初就把劳务输转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劳务输转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多渠道组织劳务输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下,广大农民群众外出务工的热情进一步高涨,截止目前,共输出劳动力2985人次,占任务的10.5%,其中有组织输出1399人次,占任务的10.2%,自谋输出1586人次,技能性培训260人次,占任务的10.0%,创劳务收入2213万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为我镇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
㈠、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建立了由镇政府统一领导,镇劳务工作站牵头,各村紧密配合,村民小组参与齐抓共管,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劳务输转组织网络。为靠实责任,镇政府更加突出了劳务输出在全镇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确保了劳务输转的有序开展。
㈡、理清思路、宣传动员。镇上的发展思路和各村的发展思路都把劳务输转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舆论氛围上使全镇上下形成大抓劳务工作的共识。为了使群众走出去,稳得住、挣回来,始终按照“宣传发动,合理流向,群众自愿,积极稳妥、讲求实效”的原则,采取组织引导和群众自谋相结合,季节性务工和长年外出务工相结合,定点输出和多地输转相结合,并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劳务输转的意义,反复宣传各种优惠政策和待遇,使群众在思想上认识到劳务输转是增加收入,推进生存方式的改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选择。
㈢、打好基础,加强培训。为进一步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我镇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一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充分利用党员远程网络教育平台,紧紧依托劳动、安监等部门,有计划、分阶段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就业知识、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项目的素质培训。
二是因需施教进行对接培训。采取依托用人单位,实行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联合企业培训。
同时,在对全镇剩余劳动力进行输转前引导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支持务工人员参加区劳务工作部门和其他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培训,努力改变输转人员结构,逐步增强务工人员的自身素质,极大的增加了外出务工人员在劳务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剩余劳动力传统观念仍是我镇劳务输转工作的瓶颈,广大群众还没完全形成依托劳务经济脱贫致富的思想。
二是群众对技能培训认识程度不高,加之受经济条件限制,不去或无力参加培训,从而使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造成无力输转或只能实现体力型输转,使全镇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低,有时数量增加了,但劳务收入仍在低位徘徊。
三是镇政府条件有限,劳务工作经费无法足额投入,造成信息不畅,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差,没能形成通过发展劳务输转工作发展劳务经济,从而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良性循环。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强化服务、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形成全镇上下一心、大抓劳务工作的舆论氛围。
二是积极协调联系各种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工作,实现劳务输出由体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管理型的根本转变。
三是稳固原有劳务市场,开辟新的劳务市场,通过加大投入,强化联系,结合培训,提高组织化输转比例。
四是进一步完善镇劳务输出信息库和村信息网建设,发挥致富能人的作用,提升劳务输转水平,从数量和质量上同时取得突破。
乡镇劳务工作总结 4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立足优势,整合资源,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20XX年,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2万人(次),其中组织输出5500人(次),自谋输出XX人(次),就地转移3000人(次),完成春季向新疆移民149人,劳务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现将近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镇党委、政府顺应大势,切实转变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势,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建立了由镇政府统一领导,镇劳务工作站牵头,各村紧密配合,村民小组劳务信息员参与齐抓共管,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劳务输转组织网络,其中:镇劳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职能小组,村社建立21个劳务工作小组。为靠实责任,镇政府更加突出了劳务输出在全镇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针对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的现状,镇党委、政府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产业喊响叫亮。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新闻媒体、板报、标语、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二是在镇、村、社干部和广大青年农民中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展开大讨论,使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自发抓劳务输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让群众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是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铁杆庄稼”,教育广大务工青年克服“怕”字当头,怕担风险的守旧思想。
三是及时总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他们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
四是结合“春风行动”和“再就业援助月”活动,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和“五送一落实”活动,拓展就业援助渠道,制定服务计划书1200份,下发“春风服务卡”228份。
20XX年,全镇召开各类会议近120场(次),粘贴宣传标语2244条,出黑板报12期24块,走访居民、农户上万人(次),发布各类宣传单及劳务用工信息800份。通过宣传发动,全镇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愿望日趋强烈,外出务工的信心日益增强。
三、整合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培训
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一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充分利用镇农科教中心基地网络设施,紧紧依托劳动、安监、乡企、建筑等部门,有计划、分阶段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就业知识、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项目的素质培训。二是因需施教进行对接培训。采取依托用人单位,实行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联合企业培训。重点开展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汽车、农用车辆驾驶员、安全管理等行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培训的人员均实现了转移就业。三是立足优势进行岗位培训。在原有培训设施的基础上,今年,镇政府又挤出资金,建成镇劳动力培训基地,购了投影仪等,聘请专兼职教师和相关企业对务工人员进行培训,至目前,全镇共举办保安、家政等各类培训班24期,受训人员达4336(次),县劳动部门组织进行了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的人员申请了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实行带证输出,持证上岗。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规范的劳务中介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够,部分群众盲目外出创市场,导致就业率、稳定率和收益率差,导致外出人员有组织输出率低,从根本上影响了群众外出的`积极性。
二是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培训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培训设施,全镇现有富余劳动力多,有技术技能的少,由于务工人员没有一技之长,大部分外出从事苦、累、脏、险、重的体力劳动,季节性多,长期性少,自发、零散、季节性、体力型的输出所占比例大,而大规模集中组织输出、常年输出、技能型输出所占比例小,个别输出人员素质低,吃苦精神不强,输出质量低,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尽管我镇的培训基地购了部分设施,但还是比较单一,使培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是经费短缺。由于镇财政困难,解决外出人员培训、护送、基地考察、跟踪回访等各方面的时效性不够。
(二)下一步的打算:
按照“巩固西部,扩大沿海,拓展规模,提升层次”的总体工作思路,继续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镇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全镇积极培养劳务输转明星和劳务输转骨干,支持和鼓励发展民营劳务机构,使输出劳务进入市场化运作。
1、进一步理顺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强与东南沿海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有计划的选择一批务工基地,以劳务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保证劳务输转的持续发展。
2、树立品牌意识,抓好特色培训工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网络和阵地作用,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以需定培,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计划在三年内,将全镇40岁以下富余劳动力全部培训一次,动员有特长的人做好技能鉴定,提高技能型输出比例。
3、狠抓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宣传,按照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目标,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乡镇劳务工作总结 5
20XX年,全乡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劳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促进,市场带动,培训输出,农民受益”的原则,调整思路,细化措施,靠实责任,将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使我乡劳务工作取得了一定发展,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全乡劳务输转1500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720人次,自谋输出780人次,就地转移148人次。创劳务收入1000多万元。培训农民工40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160人,技能培训240人。输出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加工、或进厂务工、保安等各行业。劳务输出不仅带动了我乡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还成为我乡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乡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出现了“外出一个,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带富一片”的可喜局面,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劳务输出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劳务输出工作有力的推进了我乡城乡一体化进程。
工作措施:
一、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全乡主要对农民工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生活常识、寻找就业机会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当前培训的重点为家政服务、餐饮、保安、建筑、缝纫技术等就业需求量大的行业。同时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及组织招生工作,其次做好农民科技培训。重点以种养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治及农具推广等适实技术。搞好返乡青年、复退军人以及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开展的培训,提供创业指导,使其熟悉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通过分层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以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维权知识。坚持培训与输送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劳动技能培训的'针对性。
二、加大组织输转力度,提高输出量。抓好组织输转。充分发挥乡劳务站、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的作用,拓宽市场化发展劳务经济的路子,扩大有组织输出。
三、狠抓舆论宣传,营造劳务工作氛围。针对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的现状,乡党委、政府首先从解放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产业喊响叫亮。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交流他们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一年来,全乡召开各类会议近10场次,粘贴宣传标语50条,出黑板报5期。通过宣传发动,全乡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愿望日趋强烈,外出务工的信心日益增强。一年来,我乡的劳务输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及群众愿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今后但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乡的劳务输出工作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
乡镇劳务工作总结 6
20xx年我乡劳务输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县“打工经济”战略就业,发展经济为目标,将输出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来抓,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劳务输出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充分发挥我乡劳动力资源优势,全面掌握全乡劳动力资源现状,努力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劳动资本,促进农民增收,切实解决好我乡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将劳务输出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劳务输出基本情况
20xx年度,县局下达到我乡劳务输出任务是1200人,现已输出1427人,占任务的18.92%,其中有组织输出200人,已输出288人,占任务的'14.4%。20xx年,全乡外出打工实现经济收入达960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8.23%。
二、主要经险和做法
为做好20xx年度的劳务输出工作,乡党委、政府于20xx年12月21日专题召开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对xx年度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有村委会支书和文书、各所站负责人、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共42人参加会议,由于乡党委、政府领导重视,底圩乡劳务输出和各项工作做到早布置早安排。
三、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
1、抓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宣传与广大劳动者切实利益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就业再就业的实际事例,着力报道改善进城农民工就业环境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的做法,着力反映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好经验等。
2、营造环境。要形成氛围,鼓励外出务工,应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出务工人员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表彰奖励发展劳务经济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能人,形成“尊重务工人员、争当务工能人,保护务工成果”的良好氛围。
3、改进宣传方法,增强宣传亮点。坚持把宣传工作和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阶段工作重点。增强宣传计划性和针对性,提高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力度。
4、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充分运用上级的扶持政策抓好农村新生劳动力的公文写作劳务培训,集中资金投入,打造亮点。
5、建立健全输出网络。加强乡、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及管理服务机构,多渠道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6、加强管理和服务建设,完善跟踪服务制度。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确保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7、努力完成县局下达给我乡的各项任务。尽心尽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扎实抓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任务,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乡党委、政府及县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劳务输出工作,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劳务输出活动为契机,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为动力,为全乡的“打工经济”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而努力工作。
总之,20xx年劳务输出工作,虽取得一点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力争把下年的工作做得更好,圆满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乡镇劳务工作总结 7
20xx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和就业管理局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支持和配合下,以落实省、市、县、镇(乡)“十大惠民行动”工作要求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准确把握群众利益诉求重点,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使群众得实惠。着力于夯实就业服务基础,拓展就业服务领域,强化职业培训手段,落实就业措施,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等重点,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按计划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现将20xx上半年劳动服务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全镇总劳动力9131,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7390人,其中就地转移2321人,向外输出劳动力5069,实现劳务收入约5612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11.2%。
(二)完成引导性培训209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509人,其中260人获证。占年度目标任务11.1%。
(三)全镇回引工程开发投资8个项目,总投资达51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11%。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目标责任管理体系
就业服务工作,特别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关系全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把就业服务工作抓好、抓落实,把“十大惠民行动”干出成效,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县就业管理局和劳务开发办公室对就业服务工作的'安排和部署。镇党委、政府对各村、各部门、分解了目标任务,制定考核办法,对“就业促进行动”和“农民工培训行动”实行目标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同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了促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形成了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参与,齐抓共管的促就业惠民行动工作格局。
(二)开展专项行动,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就业
按照县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及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贴近外出务工人员,召开春节返乡民工座谈会,免费提供外出务工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开展外出务工知识培训和维权知识培训,为他们提供外出务工或回乡创业所需要的服务,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二是开展就业援助,针对就业困难对象积极开展“上门走访,送政策、送就业指导、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等“一走五送”活动,对就业困难对象开展实名制摸底调查,建立“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就业困难对象基础台帐,实行“一人一卡”和“一户一档”管理。三上组织“民营企业招聘会”活动,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主导作用,我镇组织了全镇民营企业招聘会活动,针对性就业困难对象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无技术专长等情况,积极动员和组织镇内民营企业、社区就业实体及个体工商户,提供适合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企业岗位和社区服务岗位,搭建企业与劳动者间招聘与求职交流平台,努力促进城乡劳动者在民营企业中实现就业。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城乡劳动都就业能力
培训就是就业之基,积极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是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我镇针对现有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对象和农村劳动力的不同特点,我镇分部门,分任务,分内容的开展了各项培训工作,按时超量完成劳动力培训任务。
四、加强内部管理,推动全面工作的开展
20xx年,我镇全面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一是加强业务学习,坚持每周一上午组织职工学习有关文件、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三是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了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和各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各项工作目标有人管有人抓,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乡镇劳务工作总结 8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人口108.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05万人,农业人口97.92万人。劳动力资源56.69万人,其中城镇非农业劳动力人数6.5万人,农村劳动力人数50.19万人。富余劳动力总数6.9万人,其中城镇富余劳动力人数0.3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6.51万人(其中妇女占79%)。
一、劳务输出情况
截止4月底,全县在外务工人数11.3万人(全年输出总数近年来一直稳定在13万人左右),其中有组织输出2.3万人。主要输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胶东等地,主要从事电子、缝纫、焊接、食品加工、保安等工种,月平均工资一般80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3000元左右,按人均年收入6500元左右计算,每年创收8.5亿元左右。今年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劳务输出的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势头。
(一)调查摸底,建立台帐。为了比较真实的掌握全县劳动力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对全县21个乡镇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全面填表调查外,重点对42个村进行了解剖,对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技能状况等进行了登记整理,建立了台帐,为劳务输出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积极组织劳务洽谈会。年初,我们和威海市劳动部门积极联系,成功举办了威海—郓城招工洽谈会。2月16日,文登市、乳山市劳动部门的领导同志带领26家企业来郓城招工,2月17日威海市环翠区、开发区8个企业来郓城招工,我们于2月17日、18日在乡镇集市上组织了八个招工现场,县劳动局派人与威海的招工单位一起在乡镇现场招工,免收报名费,中介费、服务费。据统计,共散发招工简章17000多份,报名及签订协议2700多人。招聘会使用工单位更贴近于农村,更贴近于求职者,使广大求职者对用工单位的情况有了更加直接的了解,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三)积极组织有组织输出。职业介绍机构和乡镇劳动保障所是有组织输出的主要力量。今年以来,我们狠抓乡镇劳动保障所、职业介绍机构的输出,取得了明显成效。兴鲁介绍所在农历正月初六,一天往荣成输送务工人员达600多人,乘包了十一辆公共汽车,1—4月份,兴鲁介绍所累计输出近2000人。4月底,全县有组织输出17000人。
(四)狠抓农民工的培训。我县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36处,其中县技工学校一处,民办培训学校14处,乡镇培训机构21处,全县现有培训能力11000人,我们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狠抓技能培训,抓生源、抓质量、抓安置,以培训保输出,以输出促培训。目前在校学生4800多人,学制半年的居多,也有三个月的,也有一年的,工种主要是焊接、电子、微机、车工、钳工、机械维修、汽车驾驶等。1—4月份,累计安置经过培训的青年3200多人。
(五)劳动力市场建设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劳动力市场地址的测量、评估已经结束,目前,正在协商合同的签订,劳动力市场的效果图已绘制完毕,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劳动局原办公楼拍卖工作正在进行,现已对原办公楼进行了土地、楼房的综合评估,准备近期进行挂牌招标拍卖。
二、存在问题
(一)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县内无正规大规模劳动力市场。民办中介机构分散,非法招工的现象时有发生,考察信息不准确,有的盲目外流,返回率较高,成本增加,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进展。
(二)培训能力弱,面对大量需要培训人员,我们感到力不从心。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据调查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32.4%,有一技之长或有一定经营头脑的劳动力所占比例不高。由于县、乡财政紧张,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来搞培训,同时,一些农民重眼前利益,只想让孩子马上找工作挣钱,不太愿意先拿钱培训再去打工,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改观。农村劳动力的低素质,致使其只能进入较低层次的产业就业,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就业,这将长期约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流量和流速,从而增加农村劳动力开发利用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
(三)有组织输出所占比例太低。由于打工的较多,打工的地域也比较广泛,工种也比较多,近年来,熟人带熟人的现象比较普遍,自发外出的较多,盲目无序流动,而有组织的输出比例太低,造成了打工队伍的不稳定,出现回流现象。
三、下步措施
(一)继续抓好“东接西输”工程。通过近年来的结合,通过多次招工洽谈会,东西之间相互已增进了了解,政府之间的平台已经基本建成,用人单位与我县中介机构、与县乡劳动部门已经进行了多次、比较广泛的接触,这为做好“东接西输”工作已经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为用人单位与中介机构和乡镇劳动保障所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将继续抓好“东接西输”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提供信息,随时可以联系输出。但是通过近几年输出和输入工作的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东部用人单位宣传不够,搞临时性招工,突击性招工的较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求职者对单位了解不多,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这需要一段比较扎实的宣传,再确定招工时间,才能见成效。二是东部有些用工单位存在提供虚假招工信息的现象,招工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并且有较大的差距,造成了务工者的回流现象。今后,我们在“东接西输”工作中,一是要抓好用工单位的实地观察,把务工者送到较好的企业中去工作,对于打着招工的牌子,欺骗招工的单位不与联合。二是加强对求职者的求职知识的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增强其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只要有了一个好的基础,有一部分求职者真正扎下根,以后的工作将会比较好做,将会对大批量的求职者去东部发展起到较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二)抓好有组织劳务输出。首先对内整顿劳动力市场,清理非法中介,对合格的职业机构进行整顿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下达最低输出任务,指导中介收费价位,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使之根据劳动法规和主管部门的要求来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与成效。其次是抓好考察、输出、安置服务,不光对胶东等地,对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也必须加强考察,考察满意后签订劳务输出协议,再有组织的进行大批量的.输出。尽量形成有组织输出,有序流动。对于家庭作坊式,对工资福利没保证,对工作生活环境恶劣的进行筛选淘汰,建立“红黑档案”,逐步实现良性互动,降低输出的返回率。
(三)抓好技能培训,保证输出质量和数量。通过多年的劳务输出,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培训的重要性。培训不培训效果大不一样,竞争力不一样,工作安排不一样,工资报酬不一样,其稳定性也不一样。我们要在培训上多做文章。我县现有培训学校36处,这就是我们搞好培训,搞好输出的主要阵地。我们将组织劳动、教育、农业等有关部门联合互动,搞好培训。在培训工种上选择焊接、保安、车工、钳工、驾驶、电子、维修等专业,选择用工单位所需要的专业进行培训,尽量缩小培训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使受培训的求职者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同时,多联系一些订单培训数额,确保培训后及时输送出去。在培训的生源对象上,抓好高初中毕业生,抓好婚后的女青年,抓好外出后返回的求职者,使之通过培训,提高竞争力后再行输出。同时,要树立培训后做出成绩的典型,加大宣传,使更多的求职者进一步认识培训的重要作用,以培训保输出,以输出促培训。增加培训后的输出总量。
(四)抓好劳动代理。劳务代理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这条路子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牡丹区等县区及有关部门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们要借鉴这些经验,把劳务代理工作当做劳动输出的重要工作来抓。目前,我县已在荣成市进行试点,先从荣成务工的2000多人入手,积极工作,予以代理,取得经验,同时,要抓紧广州、江阴等我县人员比较集中,有一定组织的地区进行劳务代理。先从简单的输出、管理开始,逐步向工资发放、社会保险等层次发展。
(五)打造郓城劳务品牌,改善输出人员结构。我县宋江武校是培养保安人员的主要基地,郓城保安也是在全国比较知名的劳务品牌。我县职业培训机构培训焊接的比较多,县技工学校焊接专业是省劳动厅公布的全省四个县级技校的重点专业之一。我们要在“天将保安”、“天巧焊接”上下大力气,在资金、人力等方面重点倾斜,努力培养这两大劳务品牌,形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扩大输出总量,改善输出人员结构。
(六)抓好市内劳动力转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用工岗位大量增加,目前,县外到我县务工的近2万人,我县部分企业也已出现招工难的问题。我们将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的实际,组织好当地企业用工,组织好县内劳动力就近转移。在中介收费、参加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提供便利等,组织好当地企业用工。同时,还准备进行企业和培训机构之间的联合,根据当地企业用工要求实行定单培训,实行供求合作,为当地企业服好务,促进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七)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代。目前,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我们要加快征地、图纸、招投标等工作步伐,加快建设。近期县政府常务会议要专门听取建设汇报,同时,近日将赴省厅进行汇报,争取得到省劳动保障厅的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如果工作进展顺利,我县劳动力市场可在五月或六月份正式开始动工建设。
总之,今年的劳务输出工作,任务比较艰巨,要求也比较高,我们将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挖掘潜力,采取有效措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劳动局的指导下,创新思路,努力工作,使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乡镇劳务工作总结 9
今年,我镇以劳务输转为抓手,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工作具体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靠实责任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趋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加快,城乡二元经济固有结构逐渐打破。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成立下设3个职能小组的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20个村级劳务工作小组;逐步完善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劳务输转组织网络;形成由镇政府统一领导,镇劳务工作站牵头组织,各村紧密配合的齐抓共管局面。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多措并举,注重实效
1、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针对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的现状,我镇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产业喊响叫亮。一是充分利用板报、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和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二是在镇、村、社干部和广大青年农民中广泛宣传区委、区政府坚持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展开大讨论,使干部进一步提高自发抓劳务输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让群众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三是及时总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他们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通过宣传发动,全镇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愿望日趋强烈,外出务工的信心日益增强。
2、 整合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培训
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一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充分利用镇农科教中心基地网络设施,紧紧依托劳动、安监、乡企、建筑等部门,有计划、分阶段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就业知识、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项目的素质培训。二是因需施教进行对接培训。采取依托用人单位,实行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联合企业培训。重点开展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瓦工技术、农用车辆驾驶技术、安全管理等行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培训的人员均实现了转移就业。三是立足优势进行岗位培训。在原有培训设施的基础上,今年,镇劳务站结合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聘请教师9名,组织建筑公司务工人员和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工举办了瓦工、架子工、能源沼气建设、餐厅服务员、超市营业员等5个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有550人参加各班次培训,区劳动部门组织进行了资格考试,为考试合格的255人申请了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实行带证输出,持证上岗。
3、稳固拓展基地,扩大输转规模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立足地处城郊、信息畅通、建筑工程企业多、劳务输转灵便的优势,坚持把就地输转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转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作为工作的主要形式,扩大劳务输转的'规模和渠道。一是稳定就地劳务转移。围绕城郊做文章,开拓眼界搞三产。全镇在城区范围内从事餐饮、商业、娱乐、修理等各类个体从业人员达425人。二是能人带动继续巩固西北劳务基地。在开辟新基地的同时,继续同老基地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劳务输出呈现出常年性“东南飞”与季节性“走西口”的喜人局面。全年在张掖市以外地区务工人员达到3067人。三是主动联系拓展东南沿海劳务基地。镇上继续坚持与用工单位联系、及时发布用工信息等措施,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职能作用。
4、建立劳动力市场,开展全方位服务
今年,按照劳动力市场建设要求,我镇依托镇劳务站、田家闸劳务中介组织,完善了服务设施,开展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培训、进村宣传等一条龙服务。一是强化信息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劳务用工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准确真实的用工信息,及时编印下发《用工信息》8期30余条实用务工信息,为前来求职的人员开展了职业指导,为425人提供了用工信息,做到信息上下衔接、内外沟通、快捷高效。二是加强维权服务。认真开展农民工维权活动,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配合劳动部门加大对农民工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三是提供政策服务。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灵活就业、异地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依靠全面创业年活动载体,积极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四是大力发展民营劳务组织。镇上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载体,建立规范的劳务派遣组织,鼓励支持劳务经纪人的发展,要求他们按市场规律运作,逐步规范输出渠道,市场化输出务工人员,帮助他们发展壮大,让他们介绍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规范的劳务中介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够,部分群众盲目外出创市场,导致就业率、稳定率和收益率差,从根本上影响了群众外出的积极性。
二是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培训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培训设施,全镇现有城乡富余劳动力15268人,有技术技能的有6472人,占42.3%,无技术技能的8796,占57.7%。由于务工人员没有一技之长,大部分外出从事苦、累、脏、险、重的体力劳动,季节性多,长期性少,自发、零散、季节性、体力型的输出所占比例大,而大规模集中组织输出、常年输出、技能型输出所占比例小,尽管我镇的培训基地购置了部分设施,但还是比较单一,使培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是工作经费较为短缺。由于镇财政困难,解决外出人员培训、基地考察、跟踪回访等各方面的时效性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劳务工作“拓宽规模,提升层次”的总体工作思路,继续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镇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积极培养劳务输转明星和劳务输转骨干,支持和鼓励发展民营劳务机构,使输出劳务进入市场化运作。
一是进一步理顺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强与东南沿海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有计划的选择一批务工基地,通过劳务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保证劳务输转的持续发展。
二是树立品牌意识,抓好特色培训工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网络和阵地作用,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以需定培,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动员有特长的人做好技能鉴定,提高技能型输出比例。
三是狠抓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宣传,按照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目标,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继续将劳务输转作为我镇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乡镇劳务工作总结 10
我们峦庄镇地处蟒岭山区腹地,距县城45公里。全镇辖10个村105个村民小组3765户13943人,有耕地7500亩,富余劳动力3460名。过去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生产条件较差,农民增收缓慢,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今年来,镇上把劳务输出当作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实现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来培育,做出了一定成绩,20xx年劳务输出人数达5500人次,人均劳务收入达820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xx年劳务输出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各方齐抓共管,形成了较强的发展合力。
峦庄镇群众自古就有外出务工的习惯,主要是上金矿和搞建筑。但由于缺少组织,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群众要不到工钱,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时常发生的事情。加之金矿管理的日益规范,农民外出务工门路日益狭窄。面对如此现状,镇党委政府及时做出决策,一是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决定》,决定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重要产业来扶持,加强政府行政推动,利用政府职能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二是成立镇劳务输出工作站,由镇人大主席任站长,指定年富力强、思想活跃、信息灵通的人员负责办公,抽调各村文书为信息员,从组织上为劳务输出的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千百万”工作,与干部签定目标责任卡,充分发挥“千百万”干部的驻村优势。四是积极培育民间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健全劳务输出服务网络。通过政府、千百万干部和民间劳务中介机构的齐抓共管,形成了较强的发展合力。
二、强化服务,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建立劳务输出劳动力资源数据库,组织全镇干部 深入到全镇各村,准确掌握了本镇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劳务市场供需信息的情况下,镇劳务工作站就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强化技能培训,服务外出群众,提高劳务水平上来。镇劳务工作站全体工作人员巡回全镇10个村105个村民小组,开展以劳动技能、安全知识、维护权益为主要内容劳动技能培训活动,开设过劳动知识讲座50场次3500人次,通过技能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外出的务工人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同时还教会了他们如何注意自身安全,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全镇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地提高,也使部分想外出打工、而又怕挣不到钱、拿不到工钱的群众,敢于挺直腰杆大胆地走出山门进行劳务输出,促进了劳务输出队伍规模的不断状大。二是积极组织人员专程赴河南南街村、西安丈八沟等地劳务市场进行实地考察,准确掌握外出劳务市场供需信息,积极发展订单劳务。目前,全镇劳务输出规模已达5500人,有组织的达2000多人。河口村、中南村金中强、王迎高等在西安有组织、有规模自办的养猪场就达20个,猪存栏4000多头。四家村劳务协会已组织100多人赴西安搞货物装载,中南村民间劳务中介组织已组织全镇各村200多人远赴广州、深圳等沿海地区在服装、电子等正式厂家务工,街坊村、中南村三十几名群众在村劳务协会的组织下,已在西安大明宫参与建材生意,被当地人称为“峦庄建材城”。通过努力,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已基本实现了由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长年性输出转变。
三、加强跟踪服务,解决了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
务工人员常年在外,家庭牵挂是影响其安心在外务主要原因,为此,镇政府做到对务工人员提供务工前、务工中、务工后的全方位服务,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镇政府要求各村、各单位,积极组织,主动配合,把劳务输出当作落实一号文件的具体实践,当作全社会、全民动员的事业来抓。马家坪村三位村民在华县金矿遇难后,镇党委、政府立即到遇难户中慰问遇难家属,并给予一定数量的资金救助,安抚人心,派村干部到金矿协调处理此事,维护民工合法权益,为每位民工争取到5万元的抚恤金;卧羊、河口等村群众在煤矿出事后,镇上派出专人协助处理,维护了民工的合法权益;镇计生办针对部分计生对象外出务工回家“三查”难的问题,与他们签定“三查”合同,每年做到年初和第三季度在镇计生办进行“三查”,其余一次由用工单位所在地计生部门“三查”,出示“三查”证明;部分民工在建筑工队打工要不到工钱,镇上组织干部前去与当地劳动部门协调,使民工工资顺利发放到手。 劳务输出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再添措施,再鼓干劲,把劳务输出产业做大做强,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开好头,起好步,做出新贡献。
【乡镇劳务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乡镇工作总结06-21
乡镇半年工作总结01-01
乡镇爱国工作总结02-13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07-04
乡镇林业工作总结07-09
乡镇人才工作总结11-23
乡镇春运工作总结11-30
乡镇整治工作总结12-01
乡镇计生工作总结08-08
乡镇残联工作总结[精选]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