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荐】《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春第一课》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
如果说家庭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如果说家庭是一株苍翠繁茂的大树,如果说家庭是一只翱翔天际的雄鹰,那么,家风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家风,家庭的动力便化为乌有;没有家风,家庭的美丽便日暮途穷。孟子曾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家风就像一个家庭的度量衡,权衡着家的魅力。看完《新春第一课》这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我感悟颇深,让我真正明白了何为家风。
《新春第一课》以“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宗旨,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充满人情的故事。
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在宜昌生下了她唯一的孩子,宁儿。一封迟到二十一年的家书充满了一位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深深的母爱,诗中写道“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这一句是多么的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封1936年8月2日于囚车里写的家书,虽然没有“家风”这两个字眼,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股正义,乐观的家风。尽管赵一曼与宁儿只在1930年4月有过唯一一次合影,宁儿8岁时就失去了母亲,但我相信,宁儿的母亲赵一曼与宁儿的父亲陈达邦所营造的家风,一定会激励宁儿的成长,优良的家风不会被历史长流所泯灭。
《新春第一课》不但讲了英雄的事例,还讲述了许多现代人们在家风方面的佳话,比如受家风影响的红十字青少年志愿者代表师楠,激励全家作画的年余耄耋之年的杨启发,照顾战友父母的李元成,拾金不昧的余佳琪,孝敬老人的罗必炎,美德少年李熠辉这一个个有声有色的故事无不让我感动。
家风就是一个个无言的教诲,教诲着人们走向光明,教训着人们学会生活,她犹如一簇埋藏于心底的圣火,燃烧了人心的贪婪,燃烧了人性的罪恶。愿让家风成为无言的教诲,永远教育着我追寻完美的自我!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
今天我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节目里四位宜昌民选人物让我感动不已,受益匪浅。
她,拥有肯吃苦的精神。徐梦婷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父亲和爷爷也不幸相继去世,奶奶下肢瘫痪,终日躺在床上,八岁时的徐梦婷就成了家里唯一的支柱。但她没有一句怨言,仍然用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去迎接每一个日出。从她的眼神中我看见了坚定。她仿佛是那金灿灿的太阳花,永不放弃,迎风绽放出灿烂的笑颜。
她,拥有孝顺的'品质。黄露露与她的母亲相依为命,但她的母亲因为常年瘫痪在床,引发了严重的褥疮,黄露露义无反顾地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小房子,把母亲接到那里照顾。她每天中午都会行色匆匆地赶回家,为母亲清洗伤口。她清洗时总是全神贯注的,常常累得大汗淋漓,却从没有叫过一声苦,抱过一声怨。她仿佛是一朵平凡的雏菊,看似不起眼,却有着最伟大的爱。
她,拥有一颗充满爱心的心。曹浩是一名贫困的大学生,却未曾想她宁愿一天打四份工,也要帮助远在甘肃的三个小孩子。她说:“我不希望那些小孩子像我读书时那样艰苦。”是啊,她虽然朴实无华,但是她“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她仿佛是那渺小的蒲公英,将爱心洒满各地。
她,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赵芸蕾是二零一二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混双的冠军。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辛酸。有一次她发着高烧,却依然坚持练球,她是多么顽强、有毅力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付出就有收获。风雨过后她终于迎来了绚丽的彩虹。她就像那傲雪的梅花,是那样坚定。
这个节目使我得到了许多,明白了许多,学会了许多,更让我懂得了人世间最珍贵的道理!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3
今天在学校里,我和同学们共同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环保”,它随处可见,就在我们身边。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群普通人,他们不分男女老少,有父母带着孩子的,也有同学朋友结伴成行的,他们组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群体,有着一个有趣却很朴实的名字—“三峡蚁工”,他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公益组织的一员。蚁工的身影活跃在每一个节假日,坚守在长江边,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们总是在江边捡拾那些不注意而随意丢弃的垃圾,劳动磨损的手套,汗流浃背的身影,就是他们努力的证明。每一次的活动结束了,江边就会多出十几袋满满的垃圾,他们在为那些随随便便的行为做出弥补,用行动告诉那些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的“凶手”,爱护环境,从我们做起。
在美岸长堤的'小区里,有几个硕大的垃圾箱摆放在小区的正门口,它们并不像普通的垃圾箱一样肮脏,而是十分干净,摆放的也十分整齐,为什么这些垃圾箱会这样呢?因为这些垃圾箱并不是普通的垃圾箱,而是环保垃圾箱,每个垃圾箱的上面都标有投放的垃圾种类,例如: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电池、烟头)、塑料垃圾、废纸垃圾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举动,却影响着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小区里的业主们都热情参与这项活动,为身边做出榜样。
虽然这两个故事,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看似不起眼,而又平凡的一些小事,反射到我自己身上,却觉得自己做的并不够,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垃圾都是没有进行分类,混合在一起的,不仅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而且也污染了环境,因此我深感惭愧。妈妈告诉我,原来在我的身边已经有阿姨和小朋友参加了“三峡蚁工”,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用行动去爱护环境,去保护我们的大自然,积极参加这些公益环保活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守护我们的大自然,用行动去影响我们的身边人!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伴着响亮的鞭炮声欢欢喜喜地向我们走来。在寒假期间,我们展开了“寻找家风、家训”的活动。在开学后,学校展开了观看《新春第一课》的活动。而本次“新春第一课”的主题就是寻找家风、家训。
年过花甲的湖北老人罗必炎有八个父母。老人对其八个父母的孝顺是这里的一段佳话。其实这位老人的身世并不平常。
在老人刚满100天的'时候,父母就因感情不顺而离了婚。这使老人的童年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他甚至一度的认为自己是多余的。父母分别重新组建了家庭,这种多余感让他感到越来越强烈。于是,他成年后就当了上门女婿。当他自己组建了家庭后,他也渐渐理解了父母,原谅了父母。(投稿 )
想通后的罗必炎老人变得十分孝顺,对自己的八个父母也能孝顺就尽力孝顺,他的孝顺十分让人感动。村中的一首打油诗甚至这样说罗必炎老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吃就开口,第二天就到手。”我不禁为老人不计前嫌的气度感到叹为观止,也为老人的孝顺感到感动。
在两天的阴雨天气的摧残下,老人的丈母娘的风湿骨病发作了,疼的她站不起来。他每走一步疼得“哎呦”的一声叫。这每一句“哎呦”都印在罗必炎老人心里,一句又一句的“哎呦”让老人的脸色越来越沉重,不断的问候安慰丈母娘。不一会儿,老人就拿来了药,千叮咛万嘱咐老人要按时吃药。这样的孝,感天动地,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儿女又怎会不孝顺?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行为准则,罗必炎老人的家风是:感恩、友善,我家的家风是:勇于承担,敢为人先。我将将家风家训在我身上发扬光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5
不知不觉间,被烟花的绚丽所笼罩的春节已悄然离去。看着前方,一段坎坷的旅程已经开始。
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此次新春第一课的重点内容。何为家风,家风便是每个家庭,家族的处世之道。何为家训,家训便是家中长辈对正在成长中的我们的告诫,也是一代代人用自身教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节目中介绍并举出了几个典型的例子,让我感到最不可思议的便是杨启发老人一家。这个四世同堂的家族与书画结缘,自成一派,形成了良好,和谐,向上,高尚的家风。自身出资举办了杨山草堂画展,共130多幅,深受参观者好评。
结合普遍家庭的情况,令我感到不解。为什么这个家族会形成这样的.气氛呢?我想,答案便是传承。因为社会需求,大多数父母每天不遗余力的工作,缺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形成相冲的思想,使我们无法在最关键的时刻及时听取父母的教诲甚至产生相逆的思想。而杨老却做到了,他对书画的热爱在其孙子,孙女年幼时便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以至于其孙子杨柳还没桌子高时便拿笔涂鸦,为他后来培养了兴趣基础。可我们这一代,接受了众多智能机器洗礼的孩子在父母工作之时便养成了宅在家中,沉迷于网络的习惯,仅有少数拥有健康高尚的兴趣爱好。这是多么可悲且可怕的事啊!
一家四代人热爱一件事,可以兴致勃勃地交谈是如此幸福。可见家风的形成与家庭成员彼此的沟通是如此重要。
通过这次新春第一课,我希望我们大家主动与自己家长沟通,尝试理解父母,无论结果如何,相信我们都会有所收获,不求像杨老一家忠于一个事业,但愿使家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家风家训宛如脚上的铁链,它使我们在未来的旅程中行走的更加缓慢,但在给予我们束缚的同时,也让我们人生的每一步都更加沉稳。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6
“孝”,整个字看上去就是“子”搀扶着“老”,没错,子女对长辈的爱戴尊敬,就构成了孝。孝,是中国自古以来推行的法则。孝,让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让人敬佩仰慕;孝,让社会风气文明和谐;孝,让家庭温馨和睦;孝,让生命变得更加精彩,慢慢延续……
在宜昌,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罗必炎。自小便处处遭嫌。生母的心里都没有他,继母更是这样。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厌恶他们。如今,他竟竭心照顾着八个老人,自己的亲生父母、养父母,还有妻子的亲生父母、养父母。他没有将他们抛去不顾,而是尽自己最大权利去尽孝,有人问他累吗,他只是回答“有恩必感激”,这简单的四个字,包含着罗必炎浓浓的.孝心。
母亲的眼睛不好,他便细心地为母亲挑去鱼刺,不停地往母亲碗里夹菜。看到这里,我脸红了。到现在,我还不会吃鱼,却总是让妈妈跟我理好再吃,在家我就是个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都是父母为我夹菜,我是深感愧疚。罗必炎已年过四十,都还对母亲那么孝顺,而我……我以后也一定不会这样了,鱼再怎么多刺,自己动手也会拔出来,父母工作已经够辛苦了,我也要主动为他们做点什么。
岳母的腰总是在天气骤冷时发疼,没到这时,罗必炎就会悉心照顾岳母,亲自为岳母拔罐,不停地安慰她。岳母和他相处了那么多年,没吵过一次,岳母想要什么,他便买什么,这样的他,岳母都很喜欢。女儿也深受他的影响。孝,是可以延续下去的。
当我们把孝心献给他人时,将会有更多的人像我们一样孝敬别人。孝,是可以传递的,世界因孝,也变得更加精彩。
让我们手捧爱心,把爱心献给更多的人,让孝,延续下去,让生命绽放美丽!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7
这个星期一,吴老师在学校给我们播放了今年的新春第一课,今年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传承家训家风 践行核心价值”。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付生根和李元成。他们俩是战友,当年在军营的时候立下了一个约定:如果谁到前线去了,那另一个人就负责照顾另外一个人的父母。后来,李元成到了前线在一次战斗中侥幸生存下来,可是在后方的付生根却因公不幸牺牲。本来付生根的父母认为这只是他们平时说说并不认真。可是李元成每次回家乡以后首先去看望的就是付生根的'父母。1954年李元成退伍成为毛松坪电力组组长这让付生根的父母十分高兴,因为他们的二儿子也在毛松坪电力组工作。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事故中,二儿子被“电老虎”夺去了生命。这对于两位老人家来说是一个噩耗,付先强考虑到两位老人的心情更加尽心尽力照顾老人。
李元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尽心尽力地照顾战友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给社会传递了更多的正能量,我长大以后也要象他一样,做一个践行诺言,说到做到的人!李元成孝敬四位老人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我也要象他一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多关心父母,尊敬老人!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8
观看完《新春第一课》,视频中的几位人物都让我感触很深。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铁血救国的巾帼英雄赵一曼。她用生命去奉献革命,用一生去谨守家训。
赵一曼,一位抗日女英雄。她原本可以放弃革命信仰,与丈夫陈达邦一起去追求幸福自由的生活,享受甜蜜快乐的时光。但她并没有这样选择,而是与刀枪为伙伴,军装为制服,雷弹为知音。真是让人敬佩!
她29岁那年,因叛徒的出卖,被敌人抓进了牢房,日夜承受着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直到死她都没向敌人吐露半个字。
经过九个月的煎熬,她用最后的.一点力气书写完遗书,然后扔到了牢房外。三天后她被迫上了囚车,可想而知,一位临终的母亲想到自己的孩子才一岁多,而自己却要与他永远的别离,这种滋味比千刀万剐还要痛苦。
虽然现在生活太平,但我们仍要谨遵家风家训,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要成为败家子。这不禁让我想起另一位抗战经典人物:江姐,她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那他只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告诫自己,要为信仰与理想而活着,为它去奋斗最终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铭记历史人物,珍惜美好生活。人的一生应当为信仰而活,活得精彩,活得充实。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9
寒假过后开学的第一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新春第一课”,让我感受深刻。特别是刘发英老师和邰丽华阿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发英老师很善良,她克服一切困难,通过网络帮助山区里的孩子们向外寻求帮助,解决他们家庭和上学的难题。她的努力换取了很多孩子的幸福上学,也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
邰丽华阿姨也让我很佩服,因为小时候的一场高烧让她成为了聋哑人,但是她还是永不放弃的练习舞蹈,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让很多人认识了她,了解了她,她带领了一大批和她一样优秀的舞蹈演员还上过春节晚会,表演的`“千手观音”可好看了!
她们的事迹让我很惊讶同时也让我很感动,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她们,能多多帮助她们,支持她们!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0
“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这是本次《新春第一课》的主题。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训,则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李元成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对于自卫反击战前,基于战争的残酷,他曾与战友付先根郑重约定:若有一人在战场上牺牲,则幸存下来的另一人就承担起赡养烈士父母的责任。第二年,付先根不幸牺牲在战场。李元成立即写信安慰老人:先根是为国牺牲的。他走了,我就是您的`儿子,先根没有来得及尽的责任和义务,今后由我来完成。
后由于付先根的牺牲,李元成退出队伍,不仅要工作,还要照顾六位老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付家的小儿子付先强被电老虎夺去了生命,李元成闻讯即刻赶到付家料理后事。对于两位老人而言,李元成比亲儿子还要亲。一句承诺,恪守一辈子,李元成用行动写下了两个字:忠诚!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1
开学第一天,我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新春第一课》。《新春第一课》讲述了:"传承家风,实践核心价值。"
影片中讲述了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人。其中有:抗曰女英雄赵一曼,善良的师楠,罗毕炎先生和"美徳少年"李熠辉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影片介绍赵一曼被捕后,在被日军用各种残酷的手段下也没有吐露任何实情,及在最后给她儿子,宁儿的`信时,深深地感动了我。那封催人泪下的家书是这样写地:"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只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看到这里,让我由衷地敬佩她,让我立自要成为一个不怕困难,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是每个国人应具备的品质。同时,我也要把其他的人的优秀品质一一学习。把勤劳、孝顺、友善、舍得、忍让、守法爱国的家训家风传递下去。
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烈士们换来的幸福生活。发扬影片中优秀的品质,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2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和同学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其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一对姐妹的事迹。
姐妹俩的爸爸长期在外打工,妈妈有精神疾病,仅靠长期在外的爸爸和种菜的奶奶来维持生活,十分清贫。姐妹俩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却十分热爱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看完姐妹俩的故事,我不禁感慨万分。想想自己的学习环境:明亮的灯光,干净舒适的桌椅,高级的文具;再想想她们:昏暗的灯光,陈旧的桌椅,更谈不上什么高级文具了。每天上学,我出了小区过了马路就能坐上校车,而她们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和她们相比,我觉得我真是太辛运了。我以后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习姐妹俩好学、不怕苦的精神。
我有时候学习还要妈妈坐在旁边陪同才肯写作业,有时候妈妈唠叨多了还感到厌烦。而她们没有家长督促就能自觉完成作业并且取得好成绩,我觉得我真应该学习她们的自觉性和意志力。
每次我取得好成绩,奶奶都会给我零花钱。但是姐妹俩呢?姐姐还攒了900元前给妹妹买文具和书。我认为好好学习是一个学生的职责,不应该因此接受奶奶的零花钱。
《新春第一课》看完了,我以后也要学习姐妹俩坚强独立、勤奋好学的精神。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3
今天,同学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拥有家训家规,传承中华美德。这次开学第一课讲了许多小平凡,而大伟大的人物,如:年纪80岁的老人,还带着自己的家人完成画画梦想等等,而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为国捐躯的赵一曼。
赵一曼一生受尽屈凌,她的一生既平凡,又极其不平凡。从小赵一曼热爱读书,但在那时的封建社会,是不允许读书的,这时的赵一曼,明白了她的`一生。等到赵一曼19岁时,她结识了刘达邦,两年后成为夫妻。在赵一曼22岁时,被党组织召回,要完成一项秘密的任务,有孕在身的赵一曼,只好与丈夫道别,她没想到这一走,便是永别······日军来了,那项秘密被发现,赵一曼被抓,将儿子托付给丈夫的哥哥抚养。自己被抓到监狱后,一声不吭,日军已不耐烦了,便施行酷刑,可赵一曼还是一声不吭。
日军知道从他口中是得不到任何消息,便下令处死了赵一曼,那时的她,年仅31岁。“誓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这首《滨江怀述》,证明了赵一曼在历史文化上,在人民的心底里,是伟大的!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4
快乐的寒假已经结束,一转眼我们的小学生活已经快要结束了,我们将走进初中的校园。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观看了宜昌广电播出的新春第一课。让我对宜昌我们这个美丽的'家乡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今年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经过观看后我了解了三个主要的宜昌文化:
1.巴楚文化2.峡江文化3.三国文化。
巴楚文化的代表是:周立荣是生于宜昌市长阳县的人。俗话说得好:宜昌是楚文化的摇篮。周立荣作为宜昌巴楚文化重要的代表。作为土生土长的长阳人周立荣把巴楚文化带向全中国,并且歌曲《巴土恋歌》和《江河恋》并且周立荣还是宜昌市作协副主任了!峡江文化的代表是贵为峡江号子王的胡振浩,是他带动大家了解峡江号子的并且还把峡江号子这宜昌文化带向了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宜昌的文化,了解峡江号子。三国文化的画家,美术家的汪国新,最擅长的就是画关公——关羽。关羽是中国典型的美男子。他的著作有《朋友》,《桃园三结义》等。
为我们生活在宜昌这个城市中而自豪。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5
寒假后又回到那个熟悉的校园,再次观看《新春第一课》,使我心绪缠绵,一些人物久久萦绕在脑海无法抹去,自我反省的沉重与敬佩交织在心头……
抗日战士赵一曼牺牲时唯一留下的家书,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那是写给她一岁的孩子宁儿长大后看的一封信。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来到宜昌建立地下交通工作,她铭记着革命能让人民幸福的毕生信仰,从事了这份存在着危险的工作,可是一位抗日英雄何来的惧怕?既然走上了军人的道路,早已把生命抛开在外,为祖国做出奉献,即使牺牲也是死而无憾。
天不随人愿,日军最终还是将赵一曼关进了大牢,没日没夜的严刑拷打,竟在她这里问不出来半个字来,就连男人都坚持不住的恶劣环境,一个女人又是如何拼过来的呢?我想只有心中无限的信仰了吧。最终,在1936年8月2日,她走上了去往刑场的路上。为了祖国!为了革命!死不足惜,可唯一使她牵挂的是她刚出生还不到一个月的宁儿啊!于是在这个通往死亡的道路上,她留下的.,是给她孩子的家书,这封在日军待了足足二十一年的家书最终回到了宁儿身边,心中又是何种痛苦呢?也许我永远无法体会那深深的情感,但仅仅作为一个旁边观者,我早已像刀子捅破肌肤一样的生痛,宁儿,你呢?
赵一曼三十六年的人生,虽被终结在某个时刻,但她的经历,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类似的事例不只这一个,一家三代人衷于对艺术的创作、热爱;一岁高烧后失去听力,但使终向上向善的黄炼娟;呵护一份真爱,用军人的真诚守护超越亲情真感的李无成;负担重,经济条件差却始终赡养你个父母的罗必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家训是血脉永相连紧密的关键,我们要谨记、传承。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05-07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2-04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07-04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5篇06-10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通用25篇)02-07
安全第一课的观后感03-07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精选)07-05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18
安全第一课观后感10-25
法制第一课观后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