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怀念母亲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1
“一夜亲思泪,天明又复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代文学大家季羡林的《怀念母亲》,让我读后心境久久不能平静。文章语言简短而又朴实,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浓浓的爱意。书中主要写了作者回忆从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母亲,那时候他才六岁,其间回家去过两次,可是和母亲相处仅仅几天而已,从小到大他和母亲一齐生活的时间不长。当他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年仅四十多岁的母亲去世了,让他很悲伤,流泪不止。之后他又去德国留学,异国他乡,他不但怀念母亲,更怀念自我深爱着的祖国,心心念念,祖国母亲甚至频频入梦来。
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让我感动不已,读着读着我不禁也想起了我的妈妈。我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我也有一个慈祥的妈妈。但我又比作者幸福,因为我整天和妈妈黏在一块儿。有的时候,我会觉得妈妈太唠叨,总是叨咕个不停,“快点写作业!”“抓紧时间练琴,不要再说话了。”“你看看,半天时间才写了多少?”……我说一句话,她能接上二十句,烦都烦死了。可是,三年级时候的一天,妈妈跟学校里的同事外出了几天。她刚走的时候,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心想:总算能清净几天啦!耳朵里都要涨茧子了。可是,到了晚上,我总觉得少了什么!我躺在床上左思右想,原先是没有了妈妈的“紧箍咒”,我好不习惯哦!
我把眼睛闭起了脑海中不自觉地就回忆起了妈妈的话。我的思念渐渐加深,脑海里越是想妈妈的话,就越想念妈妈,我感觉自我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想想书中的作者季羡林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离开妈妈,那种整日整夜的思念是何等难过啊!妈妈回来了,“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又能够跟妈妈撒娇啦!又能够和妈妈一齐睡觉啦!又能够听到妈妈的唠叨啦!有妈妈的日子真幸福,我深深地爱着妈妈啊!
作者季羡林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背井离乡外出求学,其间的寒苦仅有自我明白,他想亲生母亲,更想自我伟大的祖国。一个人能把祖国和母亲联系在一齐,这是多么高尚啊!我又想到了我们学习课文中的一位人物,他就是我国伟大的画家徐悲鸿。在外国学生眼里,中国人不会绘画,他孤身一人应对外国学生的嘲笑和讽刺,省吃俭用买绘画材料、参观画展、认真临摹,他用自我的实力让那个嘲笑他的外国学生心服口服,自叹“有眼不识泰山!”作者季羡林也是如此,作为清华大学的交换生,他潜心研究学术,争分夺秒,致力于写作,在论文答辩中获得了4个“优秀”取得了博士学位。大师们真是我学习的榜样。时代变迁,祖国强大,这更激发我励志学习。我要靠学习来充实自我,我要用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来回报祖国,这就是我远大的梦想。
合上书,闭上眼,我静静地想着:妈妈是生我养我的人,是最疼爱我的人;祖国是我成长的地方,是我赖以生存的地方。我爱她们,我离不开她们,我要用最真挚的情感来回报他们。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2
这是一篇由季羡林老爷爷写的文章,回顾他老人家,几十年前的时光,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想念母亲的事。
季羡林老爷爷在六岁时就离开生母,去城里住。中间只回过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他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母亲弃养,只活了40多岁。季羡林老爷爷当时很痛苦。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他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之后他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镇上不明白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仅有短短几个月,不明白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季羡林老爷爷在他的日记上写到: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明白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一样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日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我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我此刻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季羡林老爷爷还写了一篇散文,名字叫《寻梦》。开头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明白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最终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季羡林老爷爷在国外不仅仅不忘记自我的母亲,连自我的祖国母亲,也从未忘记。异常是那句:一想到生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个影都没有。这句话实在是太经典了,极其形象的表现出季羡林老爷爷想母亲的那种心境。
对,我们的一生就是要两个母亲,生母和祖国母亲,相比较必须不相上下。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3
今日我读了《怀念母亲》这篇文章,读完后,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眼睛里早已热泪盈眶。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亲生母亲与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并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
当我读到第二自然段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作者六岁就离开了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仅仅回故乡两次,并且都是奔丧,才陪了母亲几天。当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季羡林得知这个消息时,整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啊,母亲在临终前也未见上自我最亲爱的儿子一面。这时,我明白了:什么金钱、荣誉、地位……都没有这难能可贵的亲情重要。作者季老为此悔恨终生。
再看看生活中的我吧。别说是做家务,就连帮父母洗脚、按摩这样的小事都不做。父母辛辛苦苦做好的饭菜,只要是稍有一点不合我的口味,我就挑三拣四。没办法,父母只好为我重做。有一次,妈妈让我扫地,我撅着嘴拿起扫把在地上随便画了几下,就算完工了。妈妈数落了我两句,可我却与妈妈顶起嘴来。唉,此刻想起来,真后悔!
同学们,千万不要等到自我后悔时……此刻哪怕是在父母下班后给他们递上一双拖鞋,送上一杯热茶,给父母捶捶背、捏捏腰……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给他们极大的安慰。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4
看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后,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思念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这篇课文是以回忆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敬意和爱慕,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生母永久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永恒的依恋、思念。令人最为费解也最为对两位母亲的怀念的是这一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在这一句中,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作者在他国的时间很长,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不仅有忧愁,还有无限的思念,这是作者变得十分凄凉,但是当作者想起在故国时的生活情景、好朋友时,心中又多了一份安慰,一丝甜蜜。在这一段中,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的淋漓尽致,从而体现出作者的思念。再看看这两句:“看到她的神情,我想到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和这一句:“天色阴的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看看,看看,仅仅一个神情便能想到母亲,仅仅一个阴如黑夜的暗天便可想到故国,从中可见作者对生母和祖国母亲之间多么深的思念和眷恋呀!还有最令人深刻的两句话呢!:“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
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和:“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从第一句的频来入梦就让我明白他对祖国母亲多么深的爱与思念,只有不停的思念一个人,才会做这样一个梦,而且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经常。则第二句的“天哪”一词可以让我感觉到作者的内心是多么的绝望、痛苦和对他生母的愧疚。
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看到季羡林老先生的悔恨,也请让我们把握亲人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5
今日,我们学习了季羡林爷爷写的《怀念母亲》,我感触很深。
季羡林爷爷六岁时就离开了生身母亲,到城里去住,偶尔几次回去,都只是去奔丧,并没有特意的去看望自我的母亲,而他的母亲在四十多岁时去世了。作者这么小就离开母亲,对于母亲,他应当不太了解,对于作者失去母亲的这种痛楚和悔恨,我能理解,也能体会。
我的妈妈长时间在外面奔波,我九岁时,被妈妈送回了杭州,让我在这儿读书,一年时间里面,仅有三,四个月左右待在我身边,其余的时间,她都在外面。那年九岁,我第一次离开妈妈,妈妈离开时,我哭了,妈妈也哭了,但之后。我随着妈妈离开的次数增多了,便不再哭了,因为我已经习惯了。
今年我彻底脱离了大人的怀抱,由于舅妈的妈妈没空,仅有一个大姐姐来照顾我,大伯伯一个星期内过来看我两三次。家里,我的衣服全由我自我洗,饭盒通常都是我洗的。遇到困难,只能自我应对。偶尔,不开心的时候,会想起妈妈那温暖的怀抱,便会不知不觉的哭起来,为了不让妈妈操心,我都会跟她说我很好,来隐藏内心的孤寂。我想,作者以往也想起过母亲的怀抱,想起时,也都会落泪,因为,母亲的怀抱是最温暖的。
作者和我一样,母亲不在身边,想起她时,都会落泪,因为,天下的孩子都期望母亲一向陪在身边。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6
最近,我学习了《怀念母亲》这一篇课文,心潮起伏,心中颇有感触。
这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都怀有同样的怀念和不变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得爱意。这篇课文让我感慨万千,心中有说不完的话。
作者6岁离开了自己的生母,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迷糊,直到他上大学二年级母亲弃养,这么多年来他没有得到过最无私的母爱,没有得到一点安抚和温暖,他反而怪罪自己没有尽孝而在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我顿时肃然起敬,热泪盈眶,如今我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可是有几个人对母亲说了“我爱你”。我接着往下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悔恨之情。读着读着我深感疑惑,作者又为何将祖国视为母亲,带着疑问,我继续品读。作者身在异国他乡,心中还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是有一颗多么赤热的爱国心!远居海外他本应该股过上安定的日子,可他却在学业卓有成效后又来报效祖国!多么令人敬佩。
看完课文,我更是受益匪浅:世界上最真实最真切的感情是母爱,最难忘怀的是思母之情。作者怀念的是深沉的母爱,而思念之情和赤子之心又总在作者心中激荡。我们体会着作者远离故土、独居海外的思乡之情,我们也感受着作者失去母亲后的痛惜和悔意,两种浓浓的真情汇聚在一起,深深打动着我。我们也要做作者一样有孝心的人,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多对父母说我爱你,哪怕是芝麻大的小事,也会让父母开心,所以要抓紧人生中的一分一秒,别爱的太晚。然而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像作者一样爱国的志士,正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为我们带来和平:宁死不屈的黄继光,百折不挠的狼牙山五壮士,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传奇,他与作者一样有火热的爱国情怀,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他们为了大家的安危,舍小家为大家,浑然不顾自己的危险,转移群众,舍己为人,为群众架起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种精神令人赞叹不已。这不正是“作者”吗?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应该学习作者,共同怀着一颗孝心和一份火热的爱国情怀。去孝敬父母,去报效祖国!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7
文章主要讲了“我”读大二时母亲因病逝世,后来,当“我”到德国留学时,母亲和祖国母亲频来入梦,这使“我”更加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老朋友,在国内“我”只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后,在我的怀念中又增添了祖国母亲。
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那一次,我的手被水烫伤了,当时正是晚上天黑的时候,妈妈骑着车子,顶着深蓝的夜空,让星星为她引路,让月亮伴她身旁,可谓是“披星戴月”!妈妈买药回来之后,细心的为我把药涂上,伤口顿时感觉无比清凉,看一眼妈妈,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不知是急的,还是累的,在妈妈的细心照顾下,我很快痊愈了,之后的几天里,妈妈几乎是睡着过去的,这使我体会到母爱的无私!
母亲是黑夜中引路的启明灯;母亲是帮助我叩响知识大门的守门人;母亲的臂膀是我们这只小船疲惫时停泊的港湾;母亲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人;母亲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母亲的爱激励着我向前;母亲的爱,使我们的心底永远温暖!母亲,我爱您!是您哺育我成长,是您看护我长大,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母亲,我爱您”!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8
这几天,我们老师给我们一节课,上的课文是季羡林的《怀念母亲》,季羡林,大家不是非常的熟悉,也不是非常的陌生,就在以前,我们学过季羡林的文章,如《小苗于大树》等,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季羡林: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原本我读了《怀念母亲》这篇作文,我只是知道了季羡林是个爱祖国爱自己的身生母亲,可是,自从上网查了之后,我知道了很多季羡林的事!
读了之后,我发现这篇作文肯定是含着泪写的,因为,季羡林把对自己的身生母亲的怀念啊,都写出来了,写的淋漓尽致,还有最后写了自己的祖国的母亲,在睡觉的是时候,好像在想念自己和身生母亲,和自己的母亲在一起的日子,还在想故国,和故国的朋友。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9
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然而每人却只有一位母亲、享有一份母爱,而我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怀念母亲》,作者却有着两位母亲。一位是生身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作者六岁便离开了生母,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这给作者留下了终天之恨,后来作者到德国留学,祖国母亲又成了作者梦中的牵挂,这种感情异常强烈,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作者度过了他在欧洲的十一年时光,这篇课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思念与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读完这篇课文,我的感触很深,我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设年代、生活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早上,刚起床,床头早已放好了母亲为我准备的衣服,桌上早已摆满了母亲为我准备的我爱吃的饭菜,与作者相比,我比作者好一百倍,我真是太幸福了,就这样,我还是不是得对母亲发脾气,惹母亲生气,我真为我的过错感到愧疚!所以,我更珍惜母爱了!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10
暑假里,我读了一篇题为《母亲的姿势》的文章,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有一户人和两个雇工住在一套用木板隔成的两层商铺,有一天晚上,母亲半夜起来时突然闻到一阵浓浓的烟味,便意识到家里着火了,等丈夫起来时,楼下已一片火海了。全家两个女儿和3个儿子以及两个雇工都被困在火海中,孩子们醒后,如受惊的兔子,聚在母亲身边,幸好阁楼上有个天窗,砸开它就可以逃生了,父亲带着两个雇工砸开天窗,怀念母亲读书笔记400字 并第一个抢先逃了出去,父亲出去后只顾叫人救火。大火离母亲他们越来越近,五个孩子中最高的只有1.54米,而围墙却有两米高,没有一个能单独攀上去,幸好还有一个雇工留了下来,他一手攀上房顶横梁,另一只手伸向母亲和孩子,母亲用手给孩子们做“椅子”,让孩子们上去,最后,只剩下母亲和大女儿了,大女儿哭着叫妈妈离开,但母亲却不肯,她拼了最后一口气将大女儿托上去,但母亲转眼间被大火吞没了。等消防人员到后。20分钟将大火扑灭,人们进去寻找那位母亲,看到了极为悲壮的一幕:母亲双手向上高高举起,跪在地上,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宁可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救活孩子们,这就是世上最伟大的母爱啊!
读到这里,我激动万分,令我想到了我的母亲,妈妈平时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为我想得多,为自己得少,看着妈妈脸上日益增多的皱纹,我心里真酸,现在我不能在物质上报答妈妈,唯以好好学习,争取好成绩来报答我的好妈妈。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11
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给我们爱和关怀;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是母亲帮我们解决;从嗷嗷待哺到学会走路,都是母亲一手教的。母亲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不是吗?如果没有了母亲就等于是一个灵魂不全的人,小时候和母亲在草地玩耍的画面,都将成为永久的回忆。母亲为了自我的孩子,能够牺牲一切抛弃一切,母亲也是孩子的良师益友。
以往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一心求佛,佛祖告诉他:“你看见的第一个光脚为你开门的人将是你的圣人。”青年便挨家挨户的敲门,可令他大吃一惊的是,第一个赤脚为他开门的人竟是他的母亲!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可是我们往往看不到这种付出!
祖国母亲把自我的血液变成滚滚河水,把自我的肌肉变成一块块农田,把自我的眼睛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树木。而人们呢?却在肆无忌惮的乱砍乱伐,把污水排入清澈的河水中。祖国母亲为人类付出了一切,可是人们有为他做过什么呢?
等人们失去一件东西时才后悔莫及,但拥有他的时候却不珍惜,祖国母亲和亲生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也要知恩图报才行!
动物等父母老了也会照顾他们,更何况是我们人呢?我们要感恩生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用行动来回报他们!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12
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然而每人却仅有一位母亲、享有一份母爱,而我今日学习的这篇课文——《怀念母亲》,作者却有着两位母亲。一位是生身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课文的主要资料是这样的:作者六岁便离开了生母,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这给作者留下了终天之恨,之后作者到德国留学,祖国母亲又成了作者梦中的牵挂,这种感情异常强烈,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一向伴随着作者度过了他在欧洲的十一年时光,这篇课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思念与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读完这篇课文,我的感触很深,我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设年代、生活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日。早上,刚起床,床头早已放好了母亲为我准备的衣服,桌上早已摆满了母亲为我准备的我爱吃的饭菜,与作者相比,我比作者好一百倍,我真是太幸福了,就这样,我还是不是得对母亲发脾气,惹母亲生气,我真为我的过错感到愧疚!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13
学习了《怀念母亲》这一篇课文,使我的心深深的被触动了。
这篇课文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他曾经有过长达10年的留学生涯,在多年的求学过程中,他远离故乡,远离祖国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对祖国的期盼,一直伴随他走过在异国的孤独岁月。
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14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由季羡林老先生写的《怀念母亲》的课文,读了以后,我不禁思潮起伏。
季老先生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生母就离他而去,这是,还在读大学二年级的季老先生每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甚至想随母亲与地下。读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了自己,“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是呀,我有妈妈,有一个关心爱护我的妈妈,我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好好的孝敬她、报答她。当我读到季老先生在日记中写得“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于地下的母亲,正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这段发自肺腑的话我又想到了我很迟回家,妈妈焦虑的神情,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内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这是季老先生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话“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是呀,祖国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母亲,离开了她,我们就会无法生活。
我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两位让我一生受益的母亲。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怀念母亲经典散文11-28
人教版怀念母亲教学设计03-15
追悼会上怀念母亲的悼词模板02-17
怀念母亲的经典抒情散文(精选9篇)11-17
母亲节怀念祝福语(精选200句)05-09
怀念母亲节祝福语(精选210句)05-09
怀念小学作文05-27
【精】怀念母校作文04-12
关于怀念的作文05-12
怀念老屋抒情随笔散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