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阶段小结
课题阶段小结1
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于XX年初申报了课题“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在获得批准立项后,就开始了研究,现在把第一阶段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申报的基本理念。
目前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真可谓“课题林立,研究繁多”,但是在这繁华的背后,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虚假与浮夸。我们认为,与其提出一个被证明了无数次的正确假设,进行重复性的研究,不如根据我校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课改需要,做一些实在的探索与思考。于是,我们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这一问题上。本课题既是小学部新立项的课题,也是我校近年来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研究的继续和深化。
二、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一)课题名称: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关心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
2.学会赏识,激发自信。
3.走进心灵,建立互相信赖的情感关系。
4.优化班级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5.提升学生精神品位,丰富学生心灵世界。
6.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独立人格。
7.培养生命意识,建构终极关怀。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素质,提升班主任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使教育者成为真正的精神关怀者,把受教育者的精神成长、人格完善作为自己关注的重心,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和谐地与人相处,实现精神的成长和超越。
2.以生命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为理论指导,通过研究形成该课题系统的实验方案、教育途径、内容与方法。
3.研究中确立平等教育的思想,充分尊重研究主体,创设科学的人文教育环境。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需要。
(1)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是一所有8年历史的股份制新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许多学生在家养尊处优,倍受宠爱,心理脆弱,人情味淡化。反映在相应的行为方式上,就是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对己不尽心,对事不尽责。
(2)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由于家庭客观因素,许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住校,只有在周末才能与父母见面,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遇到困难或心理不愉快,如果缺乏适当而正确的引导与沟通,容易对学习、对生活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与偏颇。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引导每一个孩子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所以,对少年儿童给予人文关怀,是我校发展的现实必需。
2.本课题研究是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其真正的旨意就在于强调在德育的实践中,使德育的引导、教育作用真正达到对人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统一,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达到自我觉悟、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人生境界,使学生自身的建设有可能真正地转化为现实。强调德育人文关怀应成为班主任专业化德育发展的方向。
(五)研究的方法:
工作总结范文
1.观察法: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加强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反常的情绪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当前主要的人文关怀缺失,掌握第一手客观真实的材料。
3.个案研究法: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4.行动研究法:使人文关怀在发展中进行研究,在过程中进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研讨,以指导课题的实践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
(一)注重实践研究。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期初,我们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分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课题研究的实践者。我们坚持班主任学习和例会制度,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学习有关领导,专家,兄弟校优秀班主任经验;将《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报》等刊物上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优秀文章印发给班主任;选送青年班主任参加市骨干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这些做法对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2.每月组织开展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我们将我校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作为宝贵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这些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畅谈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共同探讨班主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点滴经验,探讨如何改进教育方法。通过交流,使青年班主任懂得,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五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关心,来自于对工作的热情,来自于对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心甘情愿的奉献,从而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学会反思,逐渐成熟起来.在彼此的带动下,班主任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班级的教育教学特色。
3.每月组织班队活动研讨。
班队活动课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所起的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为促使班主任老师精心设计好班队活动课,我们组织全体班主任在校内开展班队活动观摩与研讨活动。主题由承担活动的班主任老师自主拟订,要求结合研究课题,立足学校德育工作。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着统一校服,向全校班主任老师公开展示。活动中,每人认真填写“班队课听课记录表”,活动后,结合刚才的呈现加入自己的思考,在“评议”一栏中写下自己宝贵的看法。
这样的活动,引起了班主任老师对班队课的重视,提高了班队课的实效性,也给学生带来了难忘的经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注重理论学习。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提高思想认识
开学初,积极引导班主任学习《人民教育》中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知识,组织阅览魏书生、李镇西等班主任专家手记,通过理论学习使广大班主任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构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组织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组织是班主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改进班主任组织工作,推进骨干德育建设的最佳选择。
2.加强班主任培训,锻造优秀班主任。
根据我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调研,结合学校办学思想和队伍现状,采取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与先进经验相结合,自学研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体,分层推进,突出骨干和青年班主任,旨在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会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逐步提高教育能力。从而建设一支师德水平高,认识能力强,思想观念新,懂科学,会管理,适合现代学生教育的班主任队伍。这不仅仅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整理归纳。
所有的研究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与归纳,所有的成果都是思考结果的整理与实施。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对思考研究的结果,我们注意做到行动实施与文字整理并重。
1.形成了规范的班队活动模式、班级管理模式。
2.提供有效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以校园网、校报、校教科研信息等为校级阵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发表自己文章的交流自己科研成果的平台。以校园网络平台为窗口,进一步鼓励每位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并积极发送至“博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营造乐于探索教育科研的浓郁氛围。
3.组织教科常规检查评比,加强宣传工作。本学期,我们与学校总部合作编印校报3期,校教科研信息5期,小学部教科研信息2期。进行了校级教科研论文随笔、案例评比,评选出一批优秀论文,并把优秀论文推荐到报刊发表、参加校级以上论文评比。一学期来,教师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文章30篇,学生发表文章、竞赛获奖25人次。
4.组织评比班主任优秀手记,并结集编印《走进心灵》教育叙事集。
?
四、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仍较贫乏。虽然我们加大了课题组成员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很多专业知识上,掌握的深度不够,阻碍了课题的研究。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实验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2.课题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深入扎实。
3.由于此课题涉及的学科、教师都很广泛,参与性强了,但带来了实验资料的收集量很大,不便于汇总及提升。对于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总结。
五、改进措施:
1.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已有师资的科研水平。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将最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经验充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
2.积极创设条件,邀请教育研究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出切实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阶段计划,各子课题组及时做好研究工作小结,学校课题组定期与专家组联系,及时将课题开展情况向专家汇报,取得专家的及时指导。
3.通过考核奖励机制,激励实验教师积极探索,积累高质量的实验成果。
六、后继研究设想。
1.推广、应用上阶段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内阁式”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健康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不断完善班队管理模式。
2.形成科学系统的“人文关怀”班级、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
3.深入子课题研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
4.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宣传力度。
5.加强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课题阶段小结2
课题阶段性小结(1)
课题研究目前实施状况:
1、帮助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教师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创设丰富的提问情境,让学生有问可提;教给正确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2、每班整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收录本,并及时评价反馈,“有价值的问题”记入牛顿奖评分。3、科学教室里的“问题库”主题时时更新。4、有部分问题被直接解答,部分内容被作为探究主题。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效:
1、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2、由“问题库”这个平台发现研究课题,组成实践活动小组或实验小组开展课外活动,孩子们的探究能力提高了。
3、由“问题库”组织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由问题库激发自主设计小制作的欲望,甚至产生小发明作品。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问题意识还很薄弱。
2、部分学生不能深入思考,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
3、学生担任问题评价工作还存在困难。
下一步研究打算:
1、完善评价机制、实施到位,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养成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好习惯。
2、建立课题研究电子档案。
3、收集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素养,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初期成果:
1、组内教研课3节。《消失了的恐龙》《杠杆》《学创造》
2、论文1篇。
3、“问题”收录本8个。
4、课题方案、课题申报表、中期检查表等。
5、相关教案等原始资料。
课题阶段性小结(2):
注意在人的各项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有注意的参与才能顺利的进行。幼儿的注意是以无意为主,有意注意的范围很小而且注意不稳定。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注意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所以说幼儿的注意力的培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呢?我就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感想、体会。
一、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明确的活动目标,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要有明确的目标,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发展幼儿注意,发展注意能力的中心问题。就是把幼儿的注意逐渐地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
幼儿在注意什么时,就会去观察什么,思考什么。所以,注意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幼儿便能集中注意力。在进行活动时,象他们提出较具体的注意目标,他们就会把注意集中在具体的目标上,并怀着兴趣去寻求答案。相反,如果没有具体的注意目标,幼儿在活动中就会漫无目的.地进行。
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对任务的理解就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
(二)有效地活动方式,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活动要丰富多彩,以游戏为主,有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与稳定。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形式,游戏过程不仅仅是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提高注意品质的最好训练,游戏时幼儿不仅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也需要关注同伴,这不就培养了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游戏中不同角色的转化实际上也就是注意的转移训练。所以,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是千万不要忽视了游戏的重要作用。
(三)适宜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为幼儿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要适合幼儿接受水平,具有新奇感。教学内容不宜过深或过浅。只有那些“跳一跳够得到”的内容,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如:幼儿认识宇宙飞船,组织幼儿讨论“飞船靠什么力量飞行?” “为什么不从天上掉下来?”幼儿学习中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争着发言。之后,组织幼儿折飞船。玩飞船,幼儿在动手动脑中对内容产生兴趣,产生有意观察,这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
(四)良好的兴趣,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并加以为媒介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五)适当的鼓励,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当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过程中幼儿遇到困难,我们稍微地鼓励一下他,我们要爱护幼儿的自尊心,多鼓励孩子,如果我们能看到幼儿身上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我们就把握教育他们的金钥匙。在他们完成一件事时,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幼儿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注意力也较易集中。
(六)合理的安排时间,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我们能给幼儿安排学习任务,时间不宜过长。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5—7岁的幼儿能够集中15分钟,所以学习一段时间后,应该让幼儿学会放松,这就是劳逸结合。这样,才不会使幼儿觉得疲劳,注意也较易集中。
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通过理论学习;参加培训以及组织科研活动中有了一定的收获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我共收集有关师幼互动的资料11篇;写观察记录22篇。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课题,探索出好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课题阶段小结3
本阶段在认真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充分研读教材,努力优化教学设计构建有效课堂,总结如下:
1、本阶段认真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相关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其中最为直接的便是课件的使用。恰当地运用课件,使之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也会因此而富有魅力。弄清楚了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点题对应;了弄明白什么是策略和方法。
2、充分研读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有效课堂。结合教材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四个有效和三个对应即:有效的教学、有效的练习、有效的考试、有效的辅导(四个有效);做到知识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知识点与学生练习相对应、知识点与学业考题相对应(三个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学习方式;运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
3、课堂上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的积极性,
课题阶段小结4
一、紧密协作,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我依据自己的课题方案及计划,分工合作。首先,对理论书籍、杂志及网络资料进行收集、学习,然后将好的理论和经验在本备课组内进行介绍,大家相互讨论,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学习,我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成效明显。
在研究的同时积极探索,不断进行经验总结,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落实。不论是资料的搜集,还是整理,以及整个汇报展示的过程,全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选择自己完成,还是合作完成,也让学生自己选择,虽然探究的层次还很低,但学生已经懂得怎么做,从哪个方向去做,这也正是教学目的所在。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也禁锢了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一旦让他们放飞,一个个思维的火花就会呈现,在本次活动中,每个组都有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出色表现,为今后的教学方向提供了一条探索的道路。
三、对照目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课题的初步研究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学习中,老师认为要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必须注重两个环节。一是组织、指导工作。因为“综合”的范围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确立大语文的概念──“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二是要有完善的评价机制。首先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参与的态度,提出问题的研究价值、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根据小组各个同学的表现,评出活动的优胜者,让他们在活跃气氛中张扬个性。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特长,甚至让他们做小组的领头人,以活动来激发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来肯定他们综合素质中优秀的一面。
四、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构想蓝图。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在研究中进一步加强必要的理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并努力使研究成果提升到理论高度,撰写出一批有水准的研究论文。
2、加强原始资料的积累,为进一步搞好课题、撰写研究论文做铺垫。
3、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适度调整,对取得的经验进行整合,使课题研究工作能落实课题申请书中提出的研究目标。
4、继续扎实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上好研究课,并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课题阶段小结5
体育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是一样的,是多种形式并存、共同发挥作用的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的生活,更好的促进幼儿身体和心里的健康发展,我园于20xx年秋进行实验课题——《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体能有效发展》的研究。有幸的是我们班也参加了这个课题的研究,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我们总结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经验,但是也从中看到了自己许多不足,现将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个小结:
本学期初我们两位老师为我们班量身制定了一个计划来培养我班孩子体能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努力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在活动形式上设计得多种多样,均衡培养孩子走、跑、跳、爬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爱玩的、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在设计活动内容上也尽量做到新颖,利旧利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把身边可利用的各种废旧物品制成孩子们活动的器械,如汽车轮胎、拖布把、饮料瓶、易拉罐等。
实践证明,户外活动对我班幼儿身心发育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从本期进行活动的情况来看,我班幼儿的体质明显得到了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耐力和速度上都有着很大的进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促进了每个幼儿个性和潜在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幼儿勇敢、活泼、愉快开朗的,性格,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发展了智力和感知能力。同时在各种体育活动中我们老师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习惯和规则意识,使幼儿从小得到这方面的培养。
当然在这个研究当中我们也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第一是有时候我们老师怕麻烦,没有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鉴于幼儿园户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决定户外活动的设备、器材、玩具材料必须多样化,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第二是没有很好的注意活动中的科学化、兴趣化,平时我们在组织活动时不够科学,只是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去组织孩子的活动,孩子的对于活动的兴趣我们激发得不够。第三是关注个体差异不够,有时候我们教师没有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大部分时间我们扮演的角色都是孩子的引导者而不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第四是给予孩子的自由不够,因为我们怕孩子乱,认为活动的时候孩子乱了就不好开展活动了,没有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第五是给与孩子的安全意识不够,孩子们缺少自我保护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在下学期需要改进的地方。
鉴于以上不足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让每个孩子真正的喜欢体育活动,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他主张给孩子游戏的机会,通过游戏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应努力创设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的户外活动,让他们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课题阶段小结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使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变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为学生乐于参与的识字过程呢?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中,我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充分利用儿童形象思维的优势,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能在课外阅读中自主识字。
1、编字谜识字
识字教学的机械化、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可以根据生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学生去猜、去读,使他们在活跃的气氛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提高识字的兴趣。比如教"风"字时,可以编成这样的迷面:"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再如"手"字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雨"字迷:"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教师还可以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自编字谜,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2、编儿歌识字
儿歌,内容简单,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特点编制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问"字:"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教"清"字时,因"青"的构字率较高,所以可以编成这样一首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这样就把"青、清、情、睛、晴、请"都编了进去,使学生不仅记住了"清"字,复习了"情"字,还渗透学习了"睛、青、晴、请"等字。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3、游戏识字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要想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找准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创新,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思想境地。
(1)开火车
学生学火车开动发出的"呜——咔嚓、咔嚓"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问:哪组火车开起来?学生答:这组火车开起来!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及分析字形。有人说错了,火车就停下来。然后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
(2)找朋友
一年级学生比较爱动,对游戏情有独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把识字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拼音、图画与生字对号的"找朋友"游戏:先把学生分成两组,站在教室的两边,一组拿着写有拼音或画有图画的卡片,另一组拿着相对应的生字卡片,一边唱着《找朋友》的歌曲,一边向中间靠拢,找对后两名同学分别读一读所拿的生字。再如添笔画组字游戏"排火车":教师出示基础字"十",让第一个学生加一笔,就可以组成"士"或"千";第二个学生再加一笔,就可以组成"王";第三个学生再加一笔,就可以组成"主"或"玉"等字。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到识字的乐趣,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4、部首识字法
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利用部首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教"打"字,告诉学生,它的部首是提手旁,"打"和手的动作有关系:用手打人或抓住物体,都跟手有关系。在不同的时间教"提、抓、扔、托、扶、拾"等字,我们可以提醒学生,这些字都跟手的动作有关系,所以用了提手旁作部首。再如教"踢、跨、跳、跑"这几个部首是足字旁的字,告诉学生,在古文里,"足"是"脚"的意思。这几个字的意思都跟脚的动作有关系,所以用了足字旁作部首。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义,就能较好地组词造句、阅读课文。
5、生活识字法
课堂教学是识字的主阵地,但是许多生字的认识可以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学生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世界,吸取各种信息,拓宽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视、广告、招牌以及商标等为媒体,引导学生识字;可以利用校园坏境、学生姓名,引导学生识字。如:学了"点"字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学生一下子想起来了:这是"好吃点"的"点".又如,"联"是"华联超市"的"联";"张"是"张伟"的"张"等。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简直是不胜枚举。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明白"时时处处皆语文",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课题阶段小结7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校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应运而生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如何结合生活原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真真切切地让数学走向生活,让教育回归生活,则是本校中年级课题组实验研究的主旋律。
我们中年级课题组全体成员于20xx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按照学校课题实验方案,对照大课题组的实验计划,本课题组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的实验工作亦已顺利完成。在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结构模式基础上,积极应用到理论和数学教学实践中,并不断拓展逐步深化。下面是对课题研究阶段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一、领导重视,召集成员精心制定研究方案
自20xx年5月起,校领导就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多次召集学校课题组成员和骨干教师讨论和研究实施方案,并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相关文件,研究分析学生认知结构,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实验基础,选定合适的具体目标。
二、加强理论培训,提高课题研究意识
本学期,我们中年级课题组成员聆听了校领导邀请的数位课改专家或参加过省、市级培训过的骨干教师或通过观看录象就课题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专题辅导,帮助教师解决困惑。校领导组织教师对本课题知识进行了多次培训讲座,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课题研究的材料,确立了本学期的阶段性研究任务和研究重点,并围绕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校领导多次为实验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如聆听卓和平老师如何编制试卷的专题讲座、市进修学校林培育老师在课题论证会上对本课题作专业引领等,分批派实验教师分别参加市级数学科课堂教学评优观摩活动、参加省级首届英才杯智慧、互动、成长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观摩活动以及省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以及20102011学年庄头小学等七校联动活动、成功小学等十二校联动、 可慕小学等七校联动教研活动等。每位外出培训的教师都能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带回宝贵的经验与课题组成员讨论、汇报交流,以达到共同促进和提高。
三、组织实施,有条不紊
明确活动方式和方法。在校级大课题组设立一个理论资料子文件夹的基础上,请专人负责收集资料教师收集理论资料于文件夹中,让实验教师阅读研究丰富的材料,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同时设立一个实验老师实验反馈子文件夹,收集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点滴思考与成果,达到成果共享。
组织实验教师认真解读课题申报方案、研究任务计划步骤等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做好课题研究活动的有序准备。各实验班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并根据班级情况做好自调工作。
开展以课为载体,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与交流,同时,走出学校,参与课题校间的互动研讨。
实验教师以课题实验后学生的成长为话题,组织参与式交流研究。
同时,整理好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发展资料,进行个案研究。
收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研讨课或案例教案、反思;班级研究计划、总结;活动照片等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中年级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秋课题研究已进入深入研究阶段,主要体现为: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践能力提高了
数学的内容既是抽象概括的,又是具体的、现实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在数学教学中,走进生活选取数学化的生活材料,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发现、思考数学问题,并运用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模拟推理、交流等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层层剥去现实事例外饰的包装,逐渐显现抽象的质数学知识与原理。
随着我校深入展开省级问题解决课题的子课题,学生不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种种渠道、采用种种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且也亲自参与收集信息、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宽阔的自由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提出不同的意见,同时,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也得到加强。
(二)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课题研究的半年多时间内,课题组成员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在课题研究中,大家养成了常研究,常反思,常总结的习惯;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课后能积极地反思,分析得失。今后,我们中年级课题组成员仍将齐心协力,保持着旺盛的热情,迎接新的开始。
课题阶段小结8
通过收集调查教师在作业批改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批改符号单一,鼓励性批语较少且单调。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只要做错了很多是“×”,但并没有指出具体出错的地方。这样的批改不利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也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的老师针对学生作业进行了鼓励性的批语,但批语单调无新意,不太容易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二、写作批改中存在只打分数或分出等级、而没有批语的现象,甚至只有批号的现象。这样的评价,学生看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作业存在什么问题,当然也就不知如何努力了。写作缺乏必要的指导,有的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要让学生自改,却没有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只是对学生提了自己修改的要求。学生不知道改什么、怎么改和为什么要改,结果当然是改了也白改。
三、部分学生不改正错题。从检查来看,部分学生没有养成改错题的习惯。而改错题可以对疏漏的知识点重新深刻理解,可以由果索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长期坚持,可在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有良好改观。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英语作业的批改不应该再是简单的等级和对或错了,对学生的作业应当进行科学的评价。为此进行英语作业评价的课题方案。
课题阶段小结9
由我申报的桂林市“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D类个人课题“字理识字法在小学语文低中年级识字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于20xx年7月获得了立项,20xx年9月进行了开题。
课题开题以后,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根据研究计划和步骤积极实施研究。现向大家汇报一年来研究所做的工作和点滴成绩。
一、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1.所任教学科、班级的特点
我所任的班级是我从一年级开始接任语文老师,至今已是四年级了。从低年级到现在的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都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从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开始,我发现学生对于生字的读音比较容易掌握,而对于一些汉字的字形常常容易淡忘、混淆,以至于学生在汉字的运用时出现许多错别字、同音字用错的现象。
2、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法教学时遇到的困惑。
传统的识字教学在字形教学时较注重汉字的结构及书写笔画指导,我们常常教学生书空汉字,每一笔每一画都详细指导学生反复描红、抄写。这样,一节课下来,课堂教学的容量有限,学生识记一些形近字的效果很不明显。由此,我们的识字教学任务就会十分繁重,学生学习也会感觉枯燥。现在,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倡导利用汉字的字理帮助识字。即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进行生字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运用汉字构字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以辅助识记字形,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准确识记汉字。在我校,部分教师认为凡是不好记的生字都用字理识字法来教学,一节课的生字大量地运用字理识字法进行教学;而有一些老师则认为汉字原理太复杂,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干脆用自己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教学。我想,在一课的生字教学中如何有度的使用字理识字法帮助教学?又怎样才能使字理识字法在低中年级的识字教学做到既有趣又有效呢?因此,我选择了“字理识字法在低中年级的应用”作为研究的课题。
二、具体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课题理念。
课题研究要想深入有效的实施并推进,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所以我认真阅读了“字理识字法教学”创始人贾国均的教育专著《汉字教育科学书系》,并充分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的文章,阅读别人研究字理识字教学法的体会和论文。如:《走出“字理识字”教学的范围框架策略》及黄亢美老师的优秀课例等。在《新课程对识字教学的新要求》中第四点要求运用字理识字法加强识字教学。在学习了理论书籍之后,我明白了汉字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它的有理性。将字理教授给学生,不但能丰富学习的内容,增加信息量,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联想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字理识字法就是: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在小学阶段,运用字理要注意以下几类字的教学: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
而在《小学教学参考》20xx年第一期的文章《字理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也提到这种中国传统的识字法 ,只要运用恰当 ,其效果是其他各种识字、析词法所不能代替的。因而 ,在识字教学中 ,充分发挥字理识字法的优势 ,对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走访调查,为课题研究收集数据,为实验的开展打下基础。
实验前期,我对本班学生开展了走访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第一是:在平时学习的生字当中,那一类的生字比较容易记牢,而哪些类别的汉字有特别难记住?第二是:对于难理解、难记的汉字,你通常会怎么办?通过前期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对于汉字中的形声字识记最快,他们觉得一些独体字的识记困难较大,而这类字很少有参照的汉字,字义又难以理解,而老师在这样的生字教学时总是让学生以写代替理解,所以使用时常常弄错和混淆。
3、以课堂教学为研究载体,开展实验研究。
课题研究离不开课堂教学,因此,实验中期,我以识字课堂教学为研究载体,仔细研究每一课教材,找出生字进行归类,抓住生字的特点和结构难易程度,利用字理识字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学,及时反思每节识字课中字理识字法的运用数量和比重是多少,以及这样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识字能力是否有提高。在半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次收集汇总,以便及时调整下本学期的研究步骤和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收获:
1、 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学生由最开始的陌生,逐渐喜欢上字理识字。刚开始我出示汉字的象形文字让学生猜猜这个符号像什么,然后再让学生了解它的演变过程,变成今天的这个汉字。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对顺利完成的学生在班级中大力表扬。有时,我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资源,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汉字演变的故事。这样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兴趣大增,有时在课余时间,有许多学生询问;有的自己则在课外资料中收集汉字的字源进行学习交流。
2、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通过字理识字教学,学生对于一些难读易错的汉字字义有了很好的理解,帮助培养了他们在课外阅读书籍的时候自主识字的习惯和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渐渐地,学生喜爱课外阅读,也逐渐喜欢爱上这样的识字课。
3、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由于在运用字理识字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有较强注意力、观察力,大胆地猜想,所以也间接地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同时,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从而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渗透了中华文化的教育,使得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再则,由于在认识汉字字源故事的同时,也会不断减少汉字运用的差错,增强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的教学也积累了很多识字教学的经验。在20xx年11月的荔浦县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我指导的青年教师周学美执教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识字课获得一等奖。
四、存在的不足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感觉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1、研究的科学性不强,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特别是如何收集研究中字理识字法在一节识字课中的数量和比重最为适当这个方面,需要找到更合适的理论支撑,也需要更多的实践来证明。
2、资料的积累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现阶段的课堂实验,对一些科学数据的采集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设计研究方法。
【课题阶段小结】相关文章:
教师实习阶段小结01-19
双减工作阶段小结01-15
双减工作实施阶段小结01-17
书香班级建设工作阶段小结11-29
小学双减工作阶段小结范文01-19
双减工作实施阶段小结范文01-18
小学双减阶段性小结01-15
双减工作阶段自查小结(精选9篇)03-23
小学双减工作阶段小结(精选10篇)01-15
双减工作阶段小结范文(精选12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