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通用23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1
星期天,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的寓言故事可多了:掩耳盗铃、南辕北辙、拔苗助长……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守株待兔”了。
从前,有一个宋国的农夫,以种田为生。有一天,那个农夫正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兔子飞快地奔跑过来,那兔子慌不择路,竟然“砰”的一声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当场死了。农夫心里美极了。他捡起那只又肥又大的兔子回家了,和家人饱餐了一顿美味的兔肉。农夫心里想:要是我每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的话,那我就不用那么辛苦的种田了。于是他就天天坐在树旁等着捡兔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一只兔子也没有捡到,因为他很久没种田了,地里已经长满了荒草。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我觉得我们小朋友可不能象这农夫一样,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可能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不能抱着侥幸心理。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2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书,这本里面讲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染丝、揠苗助长、井底之蛙、愚公移山等等。让我读的最有启发的就是愚公移山了。故事讲的是: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家住北山的愚公,快九十岁了,家前面是山,出门不方便。于是便想和家人移掉这座山,开出一条路来。但老伴怀疑说:“凭你这点力气,连个小土丘恐怕都不能移掉,又想对这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愚公并不争辩,带领儿孙三人开始挖山。另据有个寡妇七岁儿子,蹦蹦跳跳也来帮忙。
这样,从冬到夏的挑运,才能到渤海往返一趟。河曲有个老头叫智叟,觉得这事是在荒唐可笑,便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你这样年老力衰,恐怕连山上的一棵小草也拔不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反道说:”你也太顽固了,还不如寡妇的七岁儿子呢!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会生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不会再增高,怎么会一不掉呢?智叟听了,无言以对。那愚公依然每天挖山不止。山神听到这件事,只怕愚公挖山不止,便去报告给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这种坚强的毅力而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八两座山背走。从此,愚公的家门前再也没有高山阻塞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不放弃,那件事总会做好的。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3
寓言,就是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寓意写成一个个故事,让人么去读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收集了许多寓言,让大家只要读一本书,就可以明白许多道理。
《中国寓言故事》整本书中,讲的最多的就是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如《守纪律的海鸟》这篇文章,里面讲了一种海鸟,这种海鸟很傻,还很笨拙,但他们重视一群一群活动,很守纪律,一起飞,一起睡,就连吃东西也一起吃,从不争先,所以,没人敢伤害它们,可见,团结友爱多么重要啊。
此外,这本书还用《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不要把事干过头。用《亡羊补牢》让我们明白,做错了事,与其后悔,不如加以改正,做得更好……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故事,许多寓言,这都是古人智慧结晶,让我们去好好读一读吧!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4
《中国寓言故事》是一个个奇妙的小故事组成的。他的里面有很多的好词好句。妈妈告诉我,里面的写作手法也很多,有拟人的,有比喻的,我认真地看着,虽然还不是很明白,但是我也很喜欢看。
这本书里也有几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饵钓大鱼》说的有一位公子下了决心要钓一条大鱼,于是他精心的准备了几十斤重鱼饵,在海边等待鱼上钩。其间有人嘲笑他,有人议论他,有人甚至挖苦他。都说他异想天开。但他不为所动继续钓鱼。终于有一天,他钓到了一条很大很大的鱼。那条鱼咬住鱼钩就往深海里游去!公子最终战胜了大鱼。大鱼的肉也分给了所有的乡亲。读完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人要干一件事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不怕任何打击与困难才能成功!
《书呆子》这个故事在我看来有些幼稚。那书呆子为了吃羊肉和穿狐狸皮的衣服,竟然把这两个小动物请到家里来吃饭,并且告诉它们请吃饭的原因。当他说完原因以后,两只小动物都跑了。这个书呆子也太傻了,要是我我就不会这么做的。怎么也要讲点计谋啊!
《楚王葬马》说的是楚王非常喜欢马。对马的照顾无微不至。有一次一匹马死了,楚王很伤心。下令要用最高的级别来埋葬这匹马。他的想法引起了所有人的不满。大家都劝他。一匹马不用这么浪费。但是他却很生气地说到;“我的主意已定,谁再干出面说,我就杀了他!”就在这关键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出面说了话,他说:“既然这样,我们就风风光光的来埋葬这匹马。我们让所有的百姓,所有的士兵都出来安葬这匹马!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大王爱这匹马胜过爱自己的士兵,自己的百姓!大王不语了!关键的对话这是出现,大王问道:“那么你认为如何处置?”大臣说道:“自然是为将士和百姓们改善生活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有些感触。原来说话办事也要注意方法。我和同学说话的时候,就往往很厉害,还爱着急!有些事情本来可以好好说就能办好的,我却很着急的不讲方法就去办这件事,结果却并不好。
这本书我还没有完全看完。但是这些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很大。妈妈总说让我做一个高尚的人,善良的人,诚实的人。虽然我还不能完全明白妈妈的意思,但是我却从心底深处知道,无论如何,一个男孩子,要有良好的修养。我知道自己有很多很多不足。这个暑假,在妈妈和爸爸的帮助下,我也读了不少书。我希望自己,也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善良的人,诚实的人!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5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国寓言故事》,里面有很多寓言小故事,让我学了很多的道理,其中大王嫁祸和孔雀爱尾这两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大王嫁祸讲的是一个人去砍柴,遇到一个小沟涨水了,过不去。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庙,庙里有个神像,他就把神像搬到了河中央把他推到,走了过去。又一个人走了过来,发现神像被人脚踩过了,于是他把神像擦的干干净净放回原地。住在庙里的小鬼让小鬼惩罚他们,神像不敢惩罚第一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你越不怕他,他越拿你没办法,你越怕他,他就有办法对付你,让我联想到,遇到困难不要怕,你越怕他越解决不了,要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
孔雀爱尾讲的是孔雀非常爱自己的尾巴,休息的时候都要把尾巴放好,有一天下雨了,孔雀也把尾巴收起来怕被雨淋湿,一个猎人来抓他们,其他孔雀张开翅膀飞走了,有一个孔雀怕翅膀淋到雨没有飞,结果被猎人给抓住了。这个故事告诉我的是,孔雀太喜欢自己的尾巴了,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这本书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很短,但每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我们学习、成长很有帮助,所以我要多读书。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6
春节前在家看了一本《中国寓言故事》,俄国的著名作家陀罗雪维支曾经说过:“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
这本书里每个故事都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故事我都特别喜欢,最最喜欢的是一个出自于《吕氏春秋》的《疑邻窃斧》。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人发现他的斧子丢了,于是就怀疑是邻居把斧子偷走了,他看邻居不管做什么事就像是偷了他的斧子。后来,他在自己家找到了这把斧子,他又看邻居不管做什么事就不像偷斧子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再做出判断,绝不能毫无根据的瞎猜疑。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当人带着自己的想法去看这个世界,就会出现错觉,看不到世界的真相,歪曲事实。
寓言故事是无声的老师,可以在沉思中获得收益。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7
今天,我读完了《中国寓言故事》。
这本书可好看了,里面有四个故事,生动有趣。每一页里都有精美的插图和一些简要的文字。这几个寓言故事不仅让我领会了它们背后的含义,还让我享受到了像一幕幕精彩的动画般的彩图。
书里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讲了诗仙李白小时候光想着玩,不爱读书。有一次,他逃学出去玩,见一个老奶奶在磨铁杵,李白问她这是干什么呀?老奶奶说要把铁杵磨成锈花针。李白很惊讶,说:“杵很粗,何时才能磨成绣花针呀?”老奶奶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李白明白了读书也是这样呀,只要好好读书,有什么不能学会的呢?从此以后,他用心读书,终于成了一个大诗人。
《纪昌学箭》讲了纪昌跟飞卫学箭,纪昌先练让眼睛一眨不眨的本领,又苦练了把小物体看大的本事,几年之后终于成了一个百发百中的神箭手。
《铁杵磨成针》和《纪昌学箭》让我明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练习,一定会有收获的。自从我学习乐高机器人以来,每周我都要把学过的课程用日记记下来,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写了三十多篇乐高日记了,通过日记不仅把学过的知识巩固了,更锻炼了写作,多有成就感呀!我还喜欢做科学小实验,每周一个科学实验是我的最爱,现在我已做了四十多个小实验了,还有幸发表了好几个呢!真开心,呵呵!看看,努力是不是就有收获呀!以后我还要继续坚持下去,争取取得更大进步。
《愚人买鞋》讲了一个人去买鞋,他不是用脚去试鞋,而是用一根稻草去测自己脚的尺寸。看到这里,我都笑出声来了,怎么有这么傻的人呢!这不就是多此一举吗?这么简单的事儿不是小题大作吗?
《疑人偷斧》讲了一个人丢了斧子,他怀疑斧子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他怎么看邻居的儿子都像是偷斧子的,走路像偷斧子的,神态像偷斧子的,说话也像偷斧子。后来他找到了斧子,他觉得邻居的儿子一点儿也不像偷斧子的样子了。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可不能这样瞎猜疑呀!瞎猜疑不仅会影响朋友之间的关系,还有可能会得妄想症呢!
这本寓言故事,故事小,意义大,很值得一读哦!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8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叫《中国寓言故事》。其中有三篇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狐假虎威》、《画龙点睛》和《此地无银》。
《狐假虎威》说的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这个故事告诉了我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一样,假借别人的威风,恐吓别人,其实自己没有什么本事。让我明白了不能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势力来欺负弱小,实际上自己非常弱小。
《画龙点睛》说的是梁代有一位擅长画龙的画家,名字叫张僧繇,龙画的栩栩如生,可是都没有眼睛。大家觉得很奇怪,便问:“为什么不给龙画眼睛?”张僧繇说:“不能画,一旦画了,龙就会飞走。”大家都不相信,一直催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拿起笔,给其中两只龙画上眼睛。结果画上之后,雷声大作,两条龙冲天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另外两条龙。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两句重要的话,好比给龙“点睛”,使文章变得生动,并且点中要害,或变得深刻有力。
《此地无银》这个故事讲了古时候有叫张三的人,他有三百两银子。他把银子藏了起来,在藏银子的地方贴了一张纸条“此地无银三百两”。但是这一切都被阿二看到了,阿二把银子偷走之后怕被怀疑,就在旁边又贴了一张纸条“隔壁阿二不曾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隐瞒某件坏事,结果反而更加暴露。
在这本书里我学习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我要多读书,学到更多的知识。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9
这周末,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国寓言故事》的书,但让我最难忘的却是熟能生巧这个故事。
说的是宋朝时期,陈尧咨是一位射箭高手,但是却非常高傲。有一天,他举行射箭比赛,箭正中靶心,人们都拍手叫好,唯独一位卖油的老头不理不睬。陈尧咨很生气,那位老头从筐里拿出了一个葫芦罐子,接着又在瓶颈上放了一枚铜钱,紧接着,又用勺子在油桶里舀了一勺子油,老头用手拿着勺子微微倾斜,只见一条线似的油柱在铜线中间的圆口处缓缓地流进了葫芦罐子里,人们都为老头赞叹。那老头对陈尧咨说道:“射箭是你的长处,因为你天天练已经熟能生巧了,所以你才射得这么好。”陈尧咨听后,内心感到惭愧。
故事虽短,我们却从中看到了陈和老头截然不同的性格。陈骄傲自大,一有点成绩唯恐天下人不知,在陈看来,所有人都来称赞他才是对的。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个普通的卖油老头也有不凡的绝技,但他是个谦虚无比不卖弄的人,只用几个动作、几句话就把陈的威风压了下去。现实中,我们不能学陈,含蓄的卖油老头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故事中,“熟能生巧”的`道理显而易见,我们也应该谨记这个成语。只要熟悉了才能生出更巧妙的办法,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三回不用问师傅”,就比如前段时间,我跟妈妈学蒸米饭,第一次蒸时放水少了,而第二次又放多了,后来慢慢发现并总结经验,一量杯米饭可以放两量杯水,这样蒸出来的米饭火候刚刚好。妈妈直夸我聪明,“我的宝贝儿子长能耐了,熟能生巧啊!”
我还知道一个故事,达芬奇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画画,于是父亲就把他送到欧洲的艺术中心佛罗伦萨,拜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费罗基俄为师。学习的第一天,他让达芬奇画蛋,横着画,竖着画,正面画,反面画。达芬奇画了一天就厌倦了,老师告诉他伟大的画家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态也不一样。听老师这么一说,达芬奇明白了,于是,他潜下心来画蛋。三年后,达芬奇的手仿佛有了感觉,画什么像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正是说了这样一个道理——熟能生巧。
要想掌握技术,一定要勤学苦练,任何功夫都是练出来的。反复实践,勤能补拙,做到谦逊好学,定会熟能生巧。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10
《中国寓言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文学的价值,而且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中国人许多卓越的见识往往蕴藏在寓言之中。一句句通俗优美的语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都饱含着生活历练,闪烁着智慧光芒,蕴涵着深刻哲理,让我们领悟人生,启迪思维,学习知识,沐浴智慧之光。
如《庖丁解牛》、《南辕北辙》、《井底之蛙》、《唇亡齿寒》、《掩耳盗铃》、《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对牛弹琴》、《鹬蚌相争》、《道听途说》、《利令智昏》、《画蛇添足》、《曲高和寡》、《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呆若木鸡》、《五十步笑百步》、《东施效颦》、《画鬼最易》等等脍炙人口的寓言,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
在《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中,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寿陵少年。他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看到小孩走路,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瞧,小故事蕴含大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每一个寓言故事都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从这里我们能够嘹望到一个新鲜的天地。在这里不仅趣味无穷,还可以领悟无数的世理。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11
我是读着《中国寓言故事》度过自己的童年的,如今已成为一名小学老师,自认为多历世事,虽不聪明,也不算糊涂,但当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再次重读《中国寓言故事》的时候,却有了一种心灵蒙尘被洗的感觉。《中国寓言故事》的语言通俗易懂,富于童趣,充满了人生大智慧。其中中国古代寓言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不少的篇章家喻户晓,并成为人们喜用的成语,譬如“揠苗助长”、“黔驴技穷”、“叶公好龙”、“一叶障目”、“螳螂捕蝉”等等。每一个故事中都给人一种启迪,要你领悟其中的哲理。本书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智慧。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其中也有许多篇章给人以积极的启示。第三类是“揭发伏藏,显基弊恶”,具有讽刺性的。此外,还有专讲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斗争艺术的。《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除了有好多人生道理的故事,还有精美的图画,是小学生的良师益友,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把这本书读破,你的将来一定会受益无穷。由此我想: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把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堂,那么就一定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这样作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一天的作文课上我给学生讲了一则寓言故事,这就是《神童的不幸》。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孩非常的不幸,方仲永天资聪颖,五岁便会作诗,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讲到这里,同学们都发出感叹之声,“真聪明啊”。我想:这太好了,同学们已经进入情景了,学生的思想和故事情节融为一体,这是写作的初步。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我让同学们对这则蕴合着深刻哲理的故事发表看法,李清同学说:“一个人再聪明也不能骄傲”。李杰同学说:“方仲永的父亲太爱慕虚荣了,结果毁了自己的儿子,教训深刻。”李紫焉同学说:“就像一个伟人说的天才是先天的聪明加上后天的汗水,天生聪明的人也要不断学习。”马良同学说:“做人要有主见,不要什么都听家长的,方仲永如果有一点主见,也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我接着引申说:“同学们,我们生活中也有像方仲永这样的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意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你能举出具体的事例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能”。赵冉同学说:“我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天生聪慧,听奶奶说上学时一学就会,可就是不认真学,初中毕业就不愿上了,说在家写书,闭门造车能写出什么书呀?现在就是一农民。”李敏同学说:“我邻居小军从小也很聪明,小学时写的作文总是被当做范文读,可初中光是谈恋爱,荒废了学业,成绩跟不上就退学了……。”陈晨同学说:“咱们学校也有这样的同学,聪明但不认真学,成绩总是倒着数……。”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说着自己所知道的事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最后,我进行总结:“同学们,光有先天的聪明是不行的,还要努力才行,要注意接受新知识,及时充电,才能跟上别人,跟上时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同学们,努力吧,光明的前途就在不远的前面等着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就是这些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它意象鲜明,寓意深刻。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这些故事充分利用起来,并且把它们合理地充实到作文教学中去,那么一定会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生趣盎然。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老师在快乐中教学,兴趣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最佳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12
一、穷光蛋狂想曲:陈大家里很穷,靠捡破烂为生。有一天,陈大捡到一颗鸡蛋,他说:“我们有财产了!”太太问:“为什么?”陈大回答:“因为……再请几个佣人。”太太越听越入迷。陈大又说:“我呢,就可以讨几个小老婆了。”太太一听先生要讨小老婆,气得把鸡蛋猛力一摔,陈大一看,美梦全泡汤了。
二、不要金子要指头:据说,神仙能用指头把石子点成金子。一天,神仙来到人间试试碰到的人,谁是不爱钱的。第一个人,一看到金子,伸手就想抓。第二个人,看到金子,拿起金子就要跑。第三个人,小和大的金子都不要,他想要会把石子点成金子的指头。神仙一听,赶紧逃回天上,从此再也敢到人间来了。
心得感想: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是在说有关中国的寓言,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穷光蛋狂想曲”。陈大捡到一颗鸡蛋就妄想“家当”,而不直接去花时间、心血去努力。类似这篇寓言,在东汉时,刘秀写信他的大将岑彭说“人若不知足,卽平笼(今甘肃地区),复望属(今四川地区)。”因为这个源顾,所以后人便把这句话简略成“得陇望蜀”,形容像故事中的陈大,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人。
记得有一次,妈妈做了三种口味的布丁,我趁着弟弟妹妹在玩时,吃了一口牛奶布丁,因为太好吃了,我还想在吃巧克力口味的,还好,我没有去做这件得陇望蜀的事,不然,弟弟妹妹都没得吃了。从这里,我学到,有时可以让一让别人,也会比较开心。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1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里面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比如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守株待兔和屠龙之技的故事。
守株待兔讲的是宋国有个农夫,他的田里有个枯树桩,有一天,农夫在耕田的时候,有一只免子跑的时候撞到了那个树桩,把脖子折断,死了。农夫看到了非常高兴,白白得到了一只兔子,于是农夫从这以后放下了农具,一点都不想耕田,整天去树桩旁等兔子,但之后没有一个兔子撞到树桩,于是这个农夫就成了宋国人的笑柄。这个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事时不可以太贪心,一定要脚踏实地。
屠龙之技说的是古代有个人他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去学屠龙的技能,之后他跟着老师学了三年,终于学成出师。他告别了老师开始到各地去寻找龙,没想到世界上已经没有龙了。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非常奇妙,世界上竟然还有屠龙的技术,但是又没有龙,这个人浪费了时间但学到的东西又没有用,很可惜。
古代的寓言故事可真好玩。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14
暑假,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这本书是由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虽然短小、简单易懂,但是每一个故事里面都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无穷。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不龟手药”告诉我们:一个东西用处的大小,不是绝对的,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所以要注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邯郸学步”告诉我们:别人的长处是应该学习,但不能盲目地学习,要目标明确,根据需要,有选择去学,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丧失了自我。还有“愚公移山”让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成功一定是属于自强不息的人。
我喜欢这本书,它教给了我许多人生道理和生活启迪。它是我的良师益友。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15
南海中有一个岛,岛上的人以打鱼为生。岛民们对付蛇很有办法,因此遇到蛇并不惊慌失措。打死了蛇以后,岛民们看看扔掉可惜,便把蛇肉烹调了来吃。这一吃,大家发现蛇肉鲜美嫩滑,特别可口,于是,蛇肉成了岛民们普遍喜爱的美味佳肴。
有一次,一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南海人带着家人到遥远的北方去旅游。他们一家人都爱吃蛇肉,怕到了别处吃不到这样的美味了,就带了不少腊制的蛇肉当干粮。
这个南海人带着家人走了很远很远,来到了齐国。他找了一家还算整洁的旅店安顿了下来。齐国人都十分好客,主人见他们从很远的南方来,就热情地招待他们。每天做好饭好菜给他们吃,铺床、清扫房间、洗衣服,把这个南海人一家照顾得十分周到,房钱也收得很便宜,还常常主动向他们介绍齐国的风土人情。
南海人受到这样的款待,心里很是高兴,同时也挺感动,于是便跟家里人商量着要送些什么礼物给主人,以表达感激之情。想来想去,他觉得蛇肉最合适。北方没有这类佳肴,主人一定会喜欢的。
打定了主意,他便在带来的腊蛇肉里挑开了,最后选中了一条长满花纹的大蛇。他高兴地拿着蛇去见主人,想象着主人开心的样子。
齐国在北方,很少产蛇。齐国人一见到毒蛇,吓得逃命都来不及,更别提去吃了。所以见到南海人送来的大花蛇,害怕得脸色都变了,吐着舌头转身就跑。南海人大惑不解:主人这是怎么了?他想了好一会,对了,一定是主人嫌礼物轻了。他赶紧叫过仆人,叫他再去挑一条最大的腊蛇来送给主人。
像这个南海人一样,遇事不了解情况,也不加以调查,就胡乱依自己的猜想来作主观臆断,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的。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16
以前,我不怎么爱看书,觉得书本太厚了,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寒假里,在妈妈的利诱之下,我读上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越读越觉得有意思。读完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明白了许多道理。
读着《鲁侯养鸟》,我笑了,怎么能凭着自己的喜好,请海鸟喝酒听音乐呢?这比对牛弹琴还离谱啊!可不能把自己的习惯强加给别人。同时也让我想到了上学期学过的课文《从现在开始》,猫头鹰和袋鼠让动物们按照它们的习惯过日子,大家当然不会选他们当“万兽之王”。
读到《刻舟求剑》,这傻家伙更让我忍俊不禁。掉在河中间的剑,居然在岸边找,还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在船上作了记号,真是笨死了。我以后可不能像这样的傻瓜蛋一样,不懂变通。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17
战国时期,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将很多有生育能力的女子献给楚王,但终究不能生子。赵国人李园想把妹妹献给楚王,但听说楚王不能生育,担心她日久在宫里会失宠,便用党诈的手段,诱使春申君收纳其妹为妾。
后来与春申君有了身孕,兄妹密商以后,李园之妹对春申君说:“楚王宠信您,超过了他的兄弟,如今您为相二十多年,而楚王又无子,他死后,其兄弟继位,他们各有所亲、您怎能住久保持你的荣华富贵呢?而且,您掌权时间很长,在与楚王的兄弟们相处的过程中,失礼与得罪他们的地方很多,那时,恐怕就会大祸临头!还怎能保住相位和您的封地呢?”
这个女人恫吓了春申君一阵子以后,接着神秘兮兮地说道:“现在妾已怀有身孕,如能凭着您跟楚王的亲密关系,趁此时您将妾献给楚王,妾托老天的福,将来若生下个男童,那就是您的儿子,也就是未来的楚王,这样,比起受别人管辖,时刻担心会有不测的祸患,不是要强得多吗?”
春申君认为她说得很有道理,便借机将这女子献给了楚王,果然生下个男孩,被立为太子,李园的妹妹立为皇后,李园也因此受到楚王重用,手握大权。
考烈王患病。有个叫朱英的人,对春申君说:“世人有不测之福,又有无妄之祸(又有不测的灾祸),如今您处在不测的世道中,服事不测的君王,那么,你周围哪能没有不测之人呢?”
春申君问:“什么叫不测之福?”
“您做楚相已经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相国,实际就是楚王。如今楚王病危,太子幼小,楚王一旦归天,您辅佐幼小的君主,就像古时的周公一样。或者,您自己当王,庆远拥有楚国。这就是我所说的不测之福。”
“什么叫不测的灾祸?”
“当前,李园虽然还没有执政,但他是王舅;他不担任领兵的将军,但很久以来,他却私下养了一批为他舍死效忠的军士。楚王一旦去世,李园必然抢先入宫,假托楚王的遗旨,执掌大权,任意专断,轨杀您来灭口,这就是所说的不测之灾。”
“什么叫不测之人?”
“您现在就抢先任命我为郎中(在宫内充侍卫的官名),待到楚王去世后,李园如果真的抢先进宫,我就帮您杀掉他,这就是我所说的不测之人。”
春申君摇摇头,说:“先生,算了罢,不要再说了。李园是一个懦弱的人,我待他又很好,他怎能干出那种事来呢?”
朱英见春申君听不进他的告诫,怕将来受到牵连,便逃走了。
17天后,考烈王病死,李园果然抢先进宫,埋伏下杀手,待春申来到时,刺杀了他,并割下他的头扔到宫门外。然后命令杀掉了春申君的全家。李园妹妹跟春申君而怀孕生下的那个男孩,后来被立为楚幽王。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18
今天,我们学了《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主要讲的是一个人在犯了错误时,能听从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就为时不晚。《南辕北辙》讲一个人走错了方向,在朋友的再三劝说下,仍然固执己见不思悔改。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常常会犯一些错误。比如在去年的考词时,我把等待的“待”写成“侍”,但是,我只看了一眼,没把它从大脑的记忆中彻底纠正,结果在期末考试中吃了亏,被扣了分。从此,我认真对待每一个错字,让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起到了亡羊补牢的效果。南辕北辙的事情也数不胜数。呼吁保护环境的人无数,可是人们往往充耳不闻,毫不在意。看,满街飘舞的塑料袋和随处可见的一次性瓶瓶罐罐,污染了我们的环境,这就是我们的行动和想法背道而驰了。在生活中我们要言行一致,从我做起。我相信美好的环境一定会成为现实。
我们要学习亡羊补牢的那个人,知错就改。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19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书中有许多富有教育意义或深刻道理的短故事。比如《广纳贤才》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不能根据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就判断他的能力;《马和驴》告诉我们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正免费享受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想想背后是否有阴谋。我最喜欢的故事却是《东郭先生和狼》。
《东郭先生和狼》主要讲的是:有一群捕猎者在途中遇见一匹狼,他们去追。狼在逃跑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名叫东郭的先生,它看见先生手上有一个麻袋,就对东郭先生说:“求求你,让我钻进你的麻袋里吧!”仁慈的东郭先生将狼放到了他的麻袋里,结果放不进去,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把狼的四条腿绑了起来。不一会儿,捕猎者来了,他们询问东郭先生狼在哪里,东郭先生随便指了一条路,他们就追了过去。然后东郭先生对狼说:“他们走了。”他就将它放了出来,狼对东郭先生说:“我饿了,你就再做一次好事,让我吃掉你把!”说着,狼张牙舞爪地扑向了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就与狼徒手搏斗,一个农夫恰巧路过,把狼骗进袋子里,打死了狼!这就说明一定要懂得分辨好人和坏人,不能将同情心用在坏人身上。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太有意思了,不仅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还教会了我许多人生哲理。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20
寓言故事有很多很多,但《吕氏春秋》里有一篇谁都知道的寓言故事,我对它情有独钟。这篇故事就是---《掩耳盗铃》。
这篇故事主要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爱占便宜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得顺便偷些东西回家。有一次,他看到一户人家门上挂着一只大铃铛,这只铃铛非希美丽、精致,他就起了贪念:要把铃铛偷走。司是这只铃铛的声音很清脆、响亮。只要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铃铛一响,就会被人发现。突然,他灵机一动,他想,把自已耳朵捂住不就听不到了吗?于是,一天晚上,他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后就去偷,结果被当场抓住。
虽然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偷铃的人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但总是有自作聪明的人去铤而走险。
比如说有些人考试没复习,就说自己复习了,给果一考试,惨不忍睹。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自欺欺人,不懂装懂,自己欺骗自己。不然到头来吃苦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说到“自欺欺人”,我深有感触。比较近不能去学校改成了在网上上课,所以我使用屏幕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有时候我感觉我的玩心已经大大超过了我的学心。有点控制不住自己。我有一点点近视,妈妈提醒我,用眼时间二十分钟,就需要休息可是我常常忘记了时间。妈妈一走过来问我,我就跟妈妈说我已经休息好了。看完《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后我突然觉得我自己的行为跟这个掩耳盗铃的人有什么区别呢?长此以往,我的近视度数就会逐渐地加深,没有占到一点好处,而且到真正去查的时候,就露馅了。读了这则寓言之后,我决定不能自欺欺人、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21
暑假里,我读了这本书。书里藏着许多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
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怕鬼的人》。故事讲的是:楚国有个怕鬼的人,只要听见枯叶落下或者蛇鼠爬行的声音,都认为有鬼。一个贼知道后就在夜里窥伺这人的矮墙,并发出鬼叫声。这人很害怕,不敢出来看。贼就这样反复了四五天,终于去这人的房间,把他的财物透个精光。等到第二天早上这人才发现了,邻居们都说他的东西“被鬼偷了”。他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他还是相信大家的话。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懂得了,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战胜心里的恐惧。故事中的人就是因为太胆小,太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了,才使他丢掉了全部的财务。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太有意思了,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我好喜欢这本书。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22
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天运》。东施也住在耶溪附近,每天看着西施浣纱。看到西施特别美,再看看自己,“哎呀,人家是个大美人,怎么我就是个丑女,如果哪天我也能变成美女,那该多好啊。”功夫不负有心人,东施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如果我要是模仿西施的举动,我肯定也会是美人。”第二天她起了个大早,专注地观察西施。这时西施心绞痛,痛得难耐,于是她皱着眉头,手捂住了心口。“呀,好美啊。我就学这个姿势吧。”每天她打了盆水,对着水,脑袋里想着西施的那神情,那姿态。终于,出师了。在外面走着的时候,就“秀一下”。啊,不秀还好,一秀就秀出了笑话:有钱的人一看到东施过来就把门关上,眼不见为净。没钱的人看着她就躲。东施困惑了,人家西施这动作一出都把我迷住了,我怎么同样也是这般大家都不觉得美。
西施很美,东施想要学,这是对的,也是好的。但东施本身丑,她不知道美貌的西施即使是皱个眉头也是美的。想成功,需要努力。但如果你的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只会让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远。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 篇23
一位老教师说“学生”就是“学会生活的人”,这种解释虽然不是严格的定义,但它揭示了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教完试验修订本第二册课文《读〈伊索寓言〉》,我深深地领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是作者在解放前写的一篇读书随笔。通过伊索寓言与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种卑劣行径的比较,文章说明现代人远比古代寓言所说的狡猾者狡猾得多,卑劣得多,因此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点,这才不致碰壁上当。
这个主题思想,在过去的教科书里是难得见到的,但这种思想并不是错误的。作者给我们谈了生活中的一个朴实而又实用的道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的家长和教师,我们的教科书,都不愿把它明明白白地指出来。我们教科书的编纂者总是怕把学生给教坏了,结果学生有的相信书上说的,结果到了社会成了弱者,常常碰壁,常常上当,他们不得不重新来学习一些早就应当在学校里学习的社会知识,这路也走得太弯了点。近二十年的学校生活,为什么我们所教育出来的学生还不能马上适应社会呢?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我们只给他们对的,不让他们看到错的,我们只他们正确的,不让他们了解错误的,我们只给他们理论知识,不让他们深入实际生活,我们总是把一些简单的东西用简单的方式来输入到学生的头脑,结果他们自然就头脑简单了。教育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为什么又把自己同社会划一条“三八线”?
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学生,生活是复杂的,我们不能说这个人是好人就一切都好,这个人是坏人,就一切都坏。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同时存在于每个人身上,这个人之所以是好人,只是他好的一面占了主导地位,反之亦然。进而我讲了对现实社会复杂性的看法,让学生明确不能只看到阴暗的一面,因为我们的社会毕竟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个发展是前进而不是倒退。看人看事,我们都要动脑筋,不能过于简单了。把生活本来的样子告诉学生,他们才有可能正确地理解生活。我们一面告诉学生片面性的东西,一面要学生产生正确的思想认识,这是自相矛盾的。
新教材把《读〈伊索寓言〉》这样的文章引入教材,是思想上的一大进步,对教师教学与学生认知生活都有好处,在这样的课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很容易落实,不在是一句空话了。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中国寓言故事教学设计范例09-06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12-11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06-24
寓言故事读书笔记范文03-29
赢在中国 读书笔记08-08
赢在中国 读书笔记08-08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02-17
《中国童话》读书笔记02-02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