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赏析
《赏牡丹》赏析1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析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拟人:"妖无格"与"净少情"
比喻:"真国色"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赏牡丹》赏析2
牡丹芳
唐代:白居易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译文
牡丹芳香啊牡丹芳香,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玉的花房;
几千片花瓣赤霞似的灿烂,几百枝花朵绛烛似的辉煌。
照地生辉,刚展开锦绣的身段,迎风飘香,却没带兰麝的香囊。
仙人的琪树,被比得苍白无色,王母的桃花,也显得细小不香。
宿露浸润,泛起紫闪闪的奇艳,朝阳照耀,放出红灿灿的异光;
红紫深浅,呈现着不同的色调,向背低昂,变幻出无数的形状。
无力地卧在花丛,将息带醉的身躯,多情地映着花叶,隐藏含羞的面庞。
娇生生的笑容,仿佛想掩住香口,怨悠悠的情怀,好像在撕裂柔肠。
称姿贵彩,的确是超凡绝俗,杂卉乱花,哪里能比美争芳。
石竹、金钱,固然是十分细碎,芙蓉、芍药,也不过那么平常。
于是乎引动了王公卿相,冠盖相接地赶来观赏;
还有轻车软轿的贵族公主,和那香衫细马的豪家。
寂静的卫公宅闭了东院,幽深的西明寺开放北廊。
双双舞蝶殷殷地陪伴看客,声声残莺苦苦地挽留春光。
担心太阳晒损娇姿,张起帷幕遮取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来天,满城的人们都像发狂。
三代以后文采胜过实质,一般人都重华而不重实;
重华直重到牡丹的芳菲,由来已久,并非始于今日。
元和皇帝很关心农桑,由于他体恤下民,天降吉祥。
去年的嘉禾长出九穗,田中寂寞,没有人理睬。
今年的麦子分出两枝,但是这些却无人知晓,唯独天子一个人内心感到喜悦.
天降吉祥,没人理会真叫人叹息。
我愿暂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减却牡丹妖艳的颜色,
冷却一下卿士们爱花的心情,都象天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人民就都得到幸福了。
注释
(1)绽:裂开。此指花开。
(2)红玉房:指红牡丹花瓣。
(3)英:花瓣。
(4)灿灿:光彩鲜明耀眼。
(5)绛:深红色。
(6)煌煌:光辉灿烂的样子。
(7)兰麝囊:装着兰草、麝香等香料的香囊。
(8)琪树:神话中的玉树。
(9)间:更迭。
(10)随:任凭。
(11)比方:比较。
(12)石竹:草名,开红白小花如铜钱大小。
(13)芙蓉:荷花。
(14)芍药:观赏植物名,花大而美。
(15)寻常:平常,平凡。
(16)王公与卿士:古时封爵,有王,有公,又论品阶又有卿、大夫、士。
(17)游花:外出赏花。冠盖:帽子与车上的帷盖。此朝中的达官贵人。
(18)庳(bēi)车:指一种轻便灵巧的车子。
(19)软舆:软座轿子。
(20)细马:良马。
(21)卫公宅:唐李靖封卫国公,其宅多植花木。
(22)西明寺:唐时玩赏牡丹的胜地。
(23)三代:典出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这里指夏、商、周。
(24)文胜质:典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此处意为人们喜尚文采胜过了喜爱事物质朴的本性。
(25)有渐:有所加剧。
(26)元和天子:指唐宪宗李纯。
(27)恤下:抚恤下民。
(28)动天,感动了上天。
(29)造化:大自然。
(30)卿士:古官阶有公、卿、大夫、士。这里泛指朝中官员。
(31)稼穑:指农事。
赏析
诗人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完成了这首有名的乐府诗。先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牡丹妖艳迷人的姿色。继写由于牡丹的妖艳而引逗出卿士赏花的狂热场面。然后笔锋一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华不重实的流弊,由来已久。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里没有采取直接抨击卿士的办法,而是采取一种委惋的方式,说“卿士爱花心”是由于“牡丹妖艳色”所致。希望老天施展造化力来减却牡丹的妖艳色,削退卿士的爱花心。最后正面提出: “同似吾君忧稼穑”的主张。白居易提倡天子与卿士关心农业生产的主张值得肯定。
开始四句从正面极写牡丹的艳丽之态:黄色的花蕊,红色的花瓣,成千上百的牡丹联成一片,像那晚霞似的
牡丹 灿烂辉煌。“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这四句意思是:牡丹初开似锦绣的身段,光辉照地,香气四溢。仙人的玉树,王母的桃花都无法相比。“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以上四句意思是:夜露的滋润,朝阳的照耀,使牡丹变幻着不同的色彩,展示着美丽的娇态。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这几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华丽、高贵、娇美的牡丹超凡脱俗,与那些杂卉乱花不可相提并论。比方即比拟。比起牡丹,这两种花都显得太细小了。
“遂使”以下四句:写王公贵族狂热地赏玩牡丹, 这四句的大意是:牡丹的妖艳引逗着王公卿相,贵族公主,豪家儿郎,穿着漂亮,乘坐着轻便舒适的车马终日赏玩。“卫公宅”以下八句:继写牡丹盛开时赏花的盛况。这里用一“闭”字。写尽了王公贵旋倾家出动赏牡丹的情景。又用一“开”字,写尽了牡丹开处皆有人的情景。“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牡丹在谷雨前后开,从开至谢,一般为二十来天。花开花落,仅仅二十来天,在这一年一度的花开时节,满城的人看花。就好象发狂了似的。“三代”以下四句:议论时弊,进入主题。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这四句的大意是说:夏、商、周三代以后,浮华胜过了质朴,时人都重视虚华而不重视质实。直到看重牡丹的芳菲。这种流弊并非抬自今日,而是由来已久。“霞和”以下六句大意是:元和天子很关心农业生产.由于他怜悯老百姓感动了神灵,上天便降下了吉祥。去年地里的谷子长出了九穗。但是群臣不关心百姓疾苦。以致田野里很寂寞,无人前往问津。今年的麦子分出两枝,真是祥瑞的征兆,但是这些却无人理会,唯独天子一个人内心感到喜悦。这是对皇帝的颂扬欢捧。“无人知”至末尾:直抒胸臆,点明主题。这四句的大意是:天降吉祥,没人理会真叫人叹息,我愿暂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减却牡丹妖艳的颜色,冷却一下卿士们爱花的心情,都象天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人民就都得到幸福了。作者痛斥上层统治者狂热地赏玩妖艳的牡丹而不关心与广大百姓生命攸关的农桑。但作者无回天之力,只能无可奈何地呼喊:“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慢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作者对皇帝的褒奖,只是一种类似辞赋中的说反话而已。
《赏牡丹》赏析3
聊园玉带河。岸植垂柳,畔艺牡丹。垂柳妖娆弥漫,密荫匝地,时引众多学子树下倚椅而学,而憩,惬意自得。
牡丹花妍,雍容曼丽,红似火白似雪,时引无数游人流连花间,不怠不返,自适优雅。一日,烈日当空。柳树百无聊赖,搭讪离自己最近的一株牡丹:“喂,牡丹,人都说,红花还得绿叶扶。不过你身虽有叶,终是小叶,便是小扶。况你们现在不是一株,而是一园。大园需大扶,这大扶便是我们柳树兄弟们了。你们应该感激我们才是。”牡丹抬起头:“是吗?不过,我倒不觉得。因为我的一些姊妹们的邻居倒不是你们柳树,而是杨树。它们一样的娇艳,一样的富贵。”柳树生气了:“你不但不感激我,还跟我提杨树。一提杨树,我就生气了。我们柳树和杨树天生是密友。古语就说,杨柳依依,雨雪霏霏,那是多么浪漫温馨的场面……”牡丹说道:“我们本是长安园的种,洛阳园的苗,如今迁至聊园,虽环境瘠化,但我们的富贵本色终是不改。”柳树嗤之以鼻:“啥?富贵本色?我倒要看看,你们能富贵几何?”说完,柳树拼命地向牡丹生长处扎根,汲取其地养分。一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柳树很惊诧,牡丹并没有变色。还是那么鲜艳欲滴,惹人注目。柳树很失望,但又不甘心。它心下祈盼一场暴风雨一举摧残这些自谓富贵的主儿。烈日炙烤着大地。柳条纹丝不动、无精打采。没几天,暴风雨真的来了。未几,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树上的灰喜鹊又兴奋又惊恐,它飞舞着像个精灵,喳喳着像个逃兵。柳条劲舞,花枝摇曳。突然一声霹雳震天,柳树被拦腰截断,树头颓落于地,一些枝桠压在牡丹花上。牡丹睁开眼,对着柳树头说:残花败柳,这下你该满意了吧?半截柳有些得意:“无妨。我还可以再造一个头。明年的春天,这里还是我们的战场——”牡丹微微一笑:“吾本富贵,卿本温婉,我们天天相守,共傍潋艳湖水,却不能相依相赏,实在生命一大憾事。如今,天命难违,我自去了,后会有期——”说罢唱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心怒放,无心闲愁。
花落成泥叶归根,一生立品,心无他求。柳树听了,很是赧颜,羞愧地低下了头。…… ……
《赏牡丹》赏析4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花事之盛,应该始于唐朝。直到唐末,在人们的印象中,牡丹仍然是“万万花中第一流”。连和尚归仁也作诗说:“天下更无花胜此。”宋代周敦颐则概括地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直到梅花的声誉崛起以前,牡丹一直被人们当作国花看。难怪唐代诗人们那么喜欢讴吟牡丹呢。
在唐代众多吟咏牡丹的诗人中,有一位洛阳的大诗人刘禹锡,洛阳人写洛阳的名花,自然更多了几分钟爱。
这首诗本来是《赏牡丹》,可落笔却不先说牡丹,而先对芍药和芙蕖进行评赏。首句写芍药,这种同样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儿,较之牡丹更早为人们所喜爱。《诗经》就写到过周朝郑国的男女以芍药相赠的欢乐场面,而同时期却不见有关牡丹的记载。所以宋代韩琦在《北第同赏芍药》中写道:“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到了唐代武则天执政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以至于有人将牡丹比为君王,把芍药比作近侍。芍药地位的下降,刘禹锡认为其格调不高,所以说芍药虽妖娆而无格。
芙蕖,即荷花,这是自屈原以来在诗文中经常以清高洁净面目出现的花。大概由于它亭亭玉立于池塘水面之上,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吧,刘禹锡觉得它虽纯洁却寡情。至此前两句已经分别对两种可与牡丹并肩的花儿进行了评赏:芍药的种植历史悠久,也曾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却“妖冶无格”;荷花也的确堪称花中君子,清高洁净,但却冷艳寡情。至此为后两句推出作者心中的最爱,可谓做足了铺垫,唯有期待着作者心中的“花王”隆重登场了。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国色”,旧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这里用来比喻牡丹,便将牡丹的超群姿色表现了出来。“真”字虽是副词,却加强了语气;“唯有”是一种不二的选择,增强了评赏的分量,照应了上面两句,包含着之所以作出如此不二的选择,是经过了认真比较,确认了“非此莫属”的地位的意思。在这样的美好评价和高度概括之后,再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作结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赏花倾城而动的习俗,又从侧面衬托了牡丹花的诱人魅力:正是由于它具有令人倾慕的“国色”,才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奔走相告,争先赏玩。
四句诗评赏了三种名花,有强烈的主观感情和鲜明的时代、地方色彩。如果说,对芍药与荷花的评价纯属诗人自己的感想,未必能够获得多数人的首肯,那么,对于牡丹的评价,却完全符合当时的风尚潮流,说出了当时人们的心声。“国色”是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定位,也为后人所接受和沿用。正因如此,人们没有必要和诗人争论芍药是否“妖无格”,荷花是否“净少情”。相反,人们从这些评议中,还可以进一步看到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体会到诗人赞赏牡丹除了姿色超群以外,还具备了高尚的品格。
四句诗,褒贬了三种名花,贬是为了褒,贬中含有褒,贬与褒都合乎分寸。诗人为了褒扬牡丹,对芍药与荷花都有些贬抑。然而说芍药时用了“妖”字,妖是艳丽的意思,是褒词。说荷花时用了“净”字,净指洁净,这是沿用了屈原的评价。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这是合乎情理的。由于在人们心目中,芍药与荷花都是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名花,诗人不能为了突出牡丹便把它们说得一无是处,尤其不能把它们令人喜爱的优点全都抹杀,只有这样对牡丹的更高赞美才能立于可信之地。
同样,诗人赞美牡丹也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除了别出心裁地借用“国色”一词加以高度概括外,“花开时节动京城”一句,简直就是对当时京城习俗的实景再现,令人玩味再三,仍感无穷。
《赏牡丹》赏析5
咏牡丹
北宋 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注释:
①咏牡丹:亦指王随,王曙作。
②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③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
④斗大: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不能如介子定远辈,投笔立功,勒铭燕然,以博取斗大悬肘之印。”
译文:
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什么也不能作,不过白白长一条枝子。
简介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出生于官宦世家,948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953年,官至宰相。周恭帝时,上表请修《世宗实录》,与扈蒙、张淡等共同编修。郭威任枢密使时,率军平河中叛乱,聘为幕僚。957年,周世宗柴荣请王溥选择将帅,王溥举荐向拱,再次取得胜利。世宗死,赵匡胤势力强大,“王溥亦阴效诚款”,并献奉宅园取悦于他。赵匡胤黄袍加身返京,王溥“降阶先拜”。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初年,封祁国公,982年八月去世。谥文献。
【赏析】
王溥的这首之所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直觉印象,是他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题目用“咏”,先顺从人众的普遍心理定势,先诱导你,鄙人可没说牡丹的坏话,我是要歌咏它。读者乍眼一看,心理必然想着,歌咏牡丹者夥矣,王溥还能说出什么?这样想着,就好奇的往下读,结果却读出了对牡丹的说三道四。虽然有些生气,但细品,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他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这回晾晾牡丹的底吧:花朵真大呀!大得无法形容,好像人们喜欢用“斗”来形容大,那就说她“如斗大”吧。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有什么好赞美的呢?诗我可写完了,读不读是你的事,读懂读不懂更是你的事,认同不认同我也不管你,我只写我的诗。诗人表完态了,我也表态:仅就诗而言绝对是好诗,如果取作对待人生的价值观,那就不好了。人生既离不开更多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也离不了一些外表美而虚无缥缈的事物,人们有时喜欢画饼充“饥”和做梦——化蝶梦或黄粱梦。
《赏牡丹》赏析6
1、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2、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3、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莫区区,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但落魄,一笑人间古今,圣朝难遇。
4、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5、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6、玉茗堂前朝后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7、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8、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
9、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
10、竹篱茅舍酒旗儿叉。雨过炊烟一缕斜(xia)。
11、一般桃李听笙歌,此地桑阴十亩多。不比世间闲草木,丝丝叶叶是绫罗。
12、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
13、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14、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15、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
16、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17、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18、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
19、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2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22、但凡少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而纠结流离。
23、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
24、〔丑〕世间荣乐本逡巡,(李商隐) 〔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
25、头纳地,添灯火,照的他慈悲我。
26、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27、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28、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
29、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30、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31、〔丑〕风流太守容闲坐,(朱庆余) 〔合〕便有无边求福人。(韩愈)
3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33、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34、春鞭打,笛儿~,倒牛背斜阳闪暮鸦。
35、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签插架三万余。
36、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37、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38、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39、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40、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41、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42、且提壶,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
43、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 死者可以生
4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45、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46、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桓颓水
47、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4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49、美得流泪的句子,经典!
5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51、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52、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53、回头皆幻景,对面知是谁。
54、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55、从来雨中打秋月,更值风摇长明灯
56、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57、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58、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
59、不入春园,怎知春色几许。
60、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6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62、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
63、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64、待说何曾说,如颦不奈颦。把持花下意,犹恐梦中身。
65、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66、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6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68、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69、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70、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
71、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72、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
73、景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74、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必无处不飞悬。哎,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
75、袅(niǎo鸟)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76、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77、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惟看屋外山。
78、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79、近睹分明似俨(yǎn眼)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80、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81、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82、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83、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84、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赏牡丹》赏析7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②,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么?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味了。
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象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溶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无可否认,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赏牡丹》赏析8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这两句是说,时令虽是春天,但遇雨气候仍然寒冷;水亭边的牡丹因雨而感到寒意,虽然铺罗烧香还不暖和。借物抒情,烘托气氛,用形象来透露情思,寓考进士被当权者抹掉名字而落选的凄苦心情。
出自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注
⑴回中:回中有二,一为汧之回中,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一为安定之回中,在今甘肃固原县。诗题所称回中,指后者。牡丹,富贵花,阴历二、三月开。
⑵下苑: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追:回忆。
⑶西州:地名,指安定郡。相期:期待;相约。
⑷水亭:临水的亭子。
⑸罗荐:丝绸褥子。
⑹殷勤:情意恳切。
⑺“有人”句:此句以花拟人,用美人怅卧遥帷的情状来形容牡丹为雨所败后花事已阑。
⑻章台:战国时秦宫中台名。
⑼宫腰:语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参考译文
在曲江林苑往年不可回忆,在西州今天忽然相互盼望。
水边亭台幕天大雨春寒之气还存在,丝罗褥子春天散香虽温暖让人没感知。
飞舞的蝴蝶专注采收落花之粉,美人在远处忧愁地卧在帷幕中。
长安章台街里还有其他花朵为伴,暂且问您牡丹花如楚宫女的细腰在风雨后又减损多少枝?
赏析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借回中(今甘肃固原)牡丹为雨所败的凄凉景象寄托了作者自己身世零落摧残之感。这首诗作者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因小见大,寄托遥深;起联谓牡丹往年植于曲江苑圃之繁华情景已不可复追,今日乃忽于此西州风雨之中相值,喻往岁进士登第、曲江游赏、得意尽欢之盛况已不可再,今日竟沦落寄此泾州也。三承二,四承一,谓今日处此西州水亭暮雨之中,所感者惟有寒意,而当年置身曲江苑圃时罗荐春香之暖,竟已恍如隔世,不可想望矣(“不知”正应上“未可追”)。五六正写“败”字,谓蝶舞翩翾,似有意惜花,殷勤欲收落蕊,然牡丹为雨败后,花事已阑,有似佳人之怅卧遥帷,意兴阑珊,精采全无矣。末联诸家多从何焯、冯浩之说,谓指在京同袍之失意者。此解固似可通,然细按亦觉可疑。盖此二章专写“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处处以曲江下苑与西州回中相对照,以见沦落天涯之恨。既云“章台街里芳菲伴”,则彼等固身处京华,春风得意者,岂有沦落之恨?然则“且问宫腰损几枝”者,谓其日日舞于春风之中,恐不免瘦损宫腰也。“宫腰损几枝”非言其失意,乃谓其得意也。姚培谦谓“失意者失意,得意这未尝不得意也”(《李义山诗集笺注》)似得其情。
诗人以奇特的联想写牡丹,由牡丹想到遥卧的美人,用惆怅的美人写败落的牡丹,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且意象丰富,诗境优美,冷艳,表达精致婉曲。
《赏牡丹》赏析9
《七律·寄牡丹》
霎那惊风傅粉郎,勾得莺燕妒新妆。
何娘媚眼频相送,锦钿钗盒暗自藏。
王谢堂前鸾佩卸,东坡野地笑声狂。
清凉月夜明如水,弥望长亭半放香。
译文:
她的美艳霎那间惊诧得何宴这般美男子都呆若木鸡;勾引得婀娜多姿的歌姬、舞女们也嫉妒她的新妆。再看那高贵典雅的何娘也频频抛媚眼相送;都羞愧得下意识地把自己漂亮的锦钿钗盒也暗自藏。就连那王导、谢安这般显赫人物也甘愿卸任来这佳丽之地“鸾佩楼”享乐;苏东坡更是宁可做个闲人野老悠然自得。——啊!面对这清凉如水的明月夜是多么惬意宁静;弥望那长亭畔散发出淡淡的阵阵幽香。
赏析:
起联:“霎那惊风傅粉郎,勾得莺燕妒新妆。”
在解评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几个典故用语:一是“傅粉郎”一词,相传汉末大将军何进之子何宴面白,如同搽了粉一般。有人说他:“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后来泛指美男子。二是“莺燕”一词,曰莺善鸣,燕善舞,所以“莺燕”又比喻歌姬、舞女或妓女意。宋李莱老《浪淘沙》词有:“宝押绣帘斜,莺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清李渔《意中缘·毒饵》有:“妾乃闽莆妓女林天素是也,不幸双亲弃早,将身堕入青楼,虽居莺燕之场,时切雎鸠之慕。”再就“惊风”一词,本是中医病名语,在临床上主要特征是出现抽搐、昏迷,这里大概借其形态意吧。
在结构上其实作者起笔就语出惊人,假如我们掩盖了题目来看在此必然一问是什么能叫像何宴这般美男子突然看见就呆若木鸡,又令本来美艳动人的歌姬、舞女们也心生嫉妒呢?这里的答案当然是说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美誉的牡丹了。但同时也许暗誉作者心目中心仪的某一位倾城佳人也是相得益彰,并无不可。
颔联:“何娘媚眼频相送,锦钿钗盒暗自藏。”
在此作者写得很幽雅。然这“何娘”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说一位何氏娘子,或可理解为何家娘子的一问。但就其所用“锦钿钗盒”来看也绝非贫民小户里的等闲人物。敢情这么一位人物都“媚眼频相送”还“钗盒暗自藏”的花魁或倾城佳人这真叫我们更加拭目以待了。
颈联:“王谢堂前鸾佩卸,东坡野地笑声狂。”
在此作者又借用了历史上的几位大人物来做进一步烘托。一是“王谢”,乃东晋王导、谢安二人,他们都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及朝中的显贵,因其两大家族曾都从北方南迁会稽(今绍兴),所以并称“王谢”。二是“东坡”,乃苏轼,他是北宋时期的书画家、文学家及官员。反正他也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事或许真能打动苏东坡的心扉呢。
其实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为我们指明了这花魁或倾城佳人的所在之地“鸾佩楼”。但当真敢叫这么几位显赫人物都想弃官不做甘愿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花魁或倾城佳人可真要令我们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了。
结联:“清凉月夜明如水,弥望长亭半放香。”
在此作者收得很典雅,而且画面感很强,犹如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其诗中“弥望”一词及充满视野,满眼意。宋苏轼《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中有句:“轼近在钱塘,见飞蝗自西北来,声乱浙江之涛,上翳日月,下掩草木,遇其所落,弥望萧然。”
想想沉浸在这月明,夜静,清凉如水的环境里,享受着那长亭畔充满视野的令人陶醉的幽香是一种多么浪漫,妙不可言的境界啊!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就连王导、谢安、苏东坡这样的历史名流都抵挡不住,何况一泓清水呢。
总结:全诗借典大胆贴切,写作手法收放自如,对词句的结构上,意境的烘托上都显得是自然天成,这也可见一泓清水在古诗词方面的功底非同一般。最后也不妨依韵和一首拙作,仅以此献给《诗词大观园》四周年之际——
惊醒佳人千万郎,更喜朝朝沐新妆。
铮铮侠骨诗词隐,袅袅柔情曲赋藏。
古韵新风归一路,浪漫现实作双狂。
九州才子倾心筑,携手观园四季香。
《赏牡丹》赏析10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裴给事即作者裴潾。给事,官职名。
(1)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白牡丹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①通过描写长安豪贵争相观赏紫牡丹的盛况来渲染紫牡丹的名贵,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
②用玉盘比喻盛开的白牡丹,形象地写出了白牡丹的冰清玉洁。
③以冷露、月白、风清衬托白牡丹的超凡脱俗。
④上联人们观赏紫牡丹时车水马龙、观者如云的喧嚣情景与下联无人观赏白牡丹、庭园寂寥的冷落景象构成鲜明对比,通过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写出了紫牡丹和白牡丹迥然不同的遭际。
(2)①表达了作者虽似白牡丹冰清玉洁(或:超凡脱俗)却无人赏识的幽怨之情。②表达了作者对白牡丹冰清玉洁(或:超凡脱俗)却无人赏识的同情。(两个答案均可)
诗意
春天尽了,百花即将凋残,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还在吐蕊,纷芳满枝,于是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而在裴给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皎洁的月色下,这株白牡丹更显孤独、冷清、素雅。
赏析: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朱雀门大街横贯南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每到牡丹盛开季节,但见车水马龙,观者如堵,游人如云。选择长安、街西作为描写牡丹的背景,自然最为典型。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因为牡丹盛开恰在春暮。作者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豪贵们耽于逸乐,无日不看花,桃杏方尽,牡丹又开,正值暮春三月,为惜春残,更是对牡丹趋之若鹜。以争赏之众,衬花开之盛,惜春残一笔确实收到了比描写繁花似锦更好的艺术效果。
以上使用侧面描写,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玉盘,冷露,月白,风清,再加上寂静无人的空园,与上联描写的情景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对白牡丹的形象刻画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末句无人起就月中看之无人,承上面豪贵而言,豪贵争赏紫牡丹,而无人看裴给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给事之高洁,朝中竟无人赏识。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便是含蓄地点出这层意思。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可以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
《赏牡丹》赏析11
【红牡丹】
绯衣绛裳①凌波行②,
朝霞葳蕤③双颊生。
严妆④不为酬悦己,
只缘深爱春天红。
【注】
①绯衣绛裳?绯(fēi),指的是红色。绯衣,红色衣服);绛(jiàng),大红色;裳(cháng?))古代指裙子.。
②凌波行,语出曹植《洛神赋》,即“凌波微步,”形容女子步履轻盈。这里形容红牡丹在绿叶摇曳中的袅娜姿态。
③葳蕤??wēiruí?华美;艳丽:语出《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④严妆?yánzhuāng??认真地打扮。
【白牡丹】
巧裁白云作银纱,
玉肌雪肤心无瑕。
馨香无须假①脂粉,
素面朝天②气亦华?
【注】
①假:借助?
②素面朝天:天:是指皇上.不施脂粉就去见皇帝.现在多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不需要化妆就敢出头露面.出自《太真外传》。
【水滨花红】
娇姿临水秀娉婷,
惊艳金鳞衔云停。
忽闻青蛙咯咯笑,
羞得海棠朵朵红。
【《赏牡丹》赏析】相关文章:
赏牡丹原文及赏析08-26
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02-09
《赏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03-09
赏牡丹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2-13
《赏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10篇03-09
赏牡丹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7
吉祥寺赏牡丹原文及赏析10-15
赏牡丹的优美散文10-18
钟馗故里赏牡丹散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