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走进文本的真意义
在走进文本成为语文教师共识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本作一番思考。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执教《草莓》。
《草莓》是上海语文新教材高一(下)选入的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不长,一千字出头一点,粗粗读来,似乎也能读懂。可问题往往出在这种似乎的状态上:这篇文章似乎是托物言志,于是大讲托物言志的妙处;似乎是讲要珍惜青春,于是可以从珍惜青春讲到珍惜时光再讲到珍惜生命。于是,看上去是在上这篇文章,实际已是在顾左右而言他一一看上去是在抓文本的材料,实际只是捋文本的皮毛;看上去是在文本中行走,实际已在文本外云游;看上去是在文本中忙得不亦乐乎,实际还是终于没有读懂文本。这种走进文本很有一些迷惑性,表面上始终在围绕着文本转,但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本。
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本,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文本是这样的,还应该知道文本怎么会这样的或这样的感觉是怎么来的。常会有这样的镜头:不管拿到什么课文,教师的问题只是着眼于写了什么或哪里写了这个,而学生则围绕什么或这个满世界地忙乎开一一一堂课以找到什么或这个而告成。这哪里是走进文本!走进文本如果是这样,那么,读《草莓》你只能读到《草莓》写的是草莓,因为文中有关于草莓的描述,还有人生,因为作者发表了对人生的看法。至于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读完后还是油水分离,甚至让你一头雾水一一因为你只感知了文本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是零碎的,而非整体的,有关联的。
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本,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文本原来是这样的,还应该感悟不这样会怎样或不这样还可以怎么样。《草莓》写的不仅仅是草莓,它还在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悟。原来草莓只是触媒而已!好的一一没有这个触媒会怎么样,不写第一段会怎么样,这一层意思换一种表述会怎么样……这不是没事找事,所有的问题都迫使你重新回到文本,沉浸其中,不断地咀嚼、玩味,在体会语言的同时,也体味了文本的思想感情,体味了文本如此表达的妙处。
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本,应该知道文本是这样,生成出我们该怎样。这是由文本所具有的对话功能所决定的。这里的该怎样,不仅仅体现在文本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还体现在文本在大到谋篇、小到细节上的种种特点对我们的写作所具有的启示。而后者往往是我们在文本阅读中所忽略的或没做到位的。在具体的文本阅读中,我们往往厚此薄彼。而这样做造成的结果通常是思想的游戏,文字的空转,无法真正地在语言文字上下工夫,到头来,流失的还是语文学科的本性和语言文字的真味。
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本,就应该体现文本的这一个。文本是教材的一部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教材这个例子就好比是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这一个决定了教材这个例子不是可有可无的例子,它应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读一篇与读几篇,读这篇与读那篇之间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明白了这一点,阅读《草莓》时你就不会因为它是散文而津津乐道于形散而神聚;不会因为它写了人生的感悟,你就大而无当地进入对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悟或你的人生感悟是什么的大讨论。
由此,我们是否已经可以为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本作一个大致的定义了——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本,是能够发掘这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和特有内涵的过程, 是始终立足于语言的对这一个文本进行整体感知的过程,是能够借助这一个文本对学生的 思维语言能力有一个有效提升的过程。
【走进文本的真意义】相关文章:
小学作文本08-05
photoshop文本工具的介绍04-06
员工申请加薪文本11-24
煤矿实习报告文本08-03
遗失证明文本08-08
读书笔记随笔文本08-06
我的邻居作文文本11-25
大专毕业实习报告文本08-03
中文本科实习报告08-03
女法医的阅读文本推荐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