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彬制《书扁壶》的赏析

时间:2023-06-16 15:32:51 梓欣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大彬制《书扁壶》的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时大彬制《书扁壶》的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书扁壶 本壶高4.5CM,直径9.3CM。

  明·时大彬制。壶底刻款:源远堂藏大彬制。上海博物馆藏品。此壶为紫砂壶形制中少见的极扁造型,艺趣盎然,也是早期紫砂壶几何形体造型的代表作品。线面屈曲和谐,寓潇洒于纤巧中,形虽扁而气度却昂,刚柔相济,是是时壶中的神品。泥质是较粗的调砂,经烧成后,粗而不糙,粗犷中豪气盎然,这种选料,反映出紫砂的特有肌理,乃时大彬偏师出奇之佳作。时壶刻款是仿唐代欧阳询的书体,铁划银钩,笔力劲遒,是鉴定时壶真伪的依据之一。

  明时大彬《书扁壶》为紫砂壶形制中少见的极扁造型,艺趣盎然,也是早期紫砂壶几何形体造型的代表作品。

  小巧的嘴与小圆把,配置壶体,端庄而秀美,这样朴致、凝重的小壶,正是当年士大夫阶层自酌自饮和赏玩的珍品,被人们称之谓“神品”。壶底刻有“源远堂藏大彬制”七字楷书款,刻款铁划银钩,笔力遒劲,这也是鉴定壶真伪的依据之一。

  此壶现藏上海博物馆。

  名人简介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据后人简要统计,其存世作品,包括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

  时大彬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顺治初年。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清 “时大彬”款紫砂水盂

  他精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品,形成古朴雄浑的风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壶,后根据文人饮茶习尚改制小壶,并落款制作年月,被推崇为壶艺正宗。传世作品不多,北京、上海、南京、台湾等博物馆均有收藏。

  他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具情趣。在成形技法方面,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又首创方形、圆形壶式,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时大彬听从陈继儒等文人的建议,改作大壶为小壶,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把壶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时大彬所制的紫砂壶在品相上也不拘一格,紫砂壶的品种有龙旦、四方、梅桩、合菱、八角等,可谓“高低粗细各不同,五彩七色闪金星”,琳琅满目,夺人眼球。就其工艺和调砂的合理有趣,至今尚无人能超越。笔者深有感触,当代的紫砂壶品种虽多,色彩造型千姿百态,但其砂粗质古、肌理均匀、浑厚洗练的气势,无人能超越时大彬作品之右。

  时大彬款包袱皮紫砂壶

  最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时大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他用山上的青竹切削成竹刀,在将干未干的紫砂壶泥坯上刻画一些简洁却其寓诗情画语的字画,使书画与“大彬壶”相映成趣。

  时大彬距今约300余年,据后人扼要统计,其存世著作,包含见于著作的不过数十件罢了,近些年考古发掘所获,皆处于明人墓葬。其余均为传世品,壶式多样,有园壶、六方壶、三足壶、开光方壶、提梁壶、书扁壶、僧帽壶、印包壶、菱花壶、半瓜水盂等,分藏于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各公私机构及藏家之手,可见精贵之至。海表里也有许多私家保藏,因无从覆按,莫辨真伪,因而暂不统算在内。时壶大多有「大彬」款识,以此辨认。

  紫砂壶从开始的日常生活用品到现在的天价收藏品,其价值可以用飞涨来形容。近年来,紫砂收藏日益升温。超过千万元拍卖成交的紫砂壶已经不在少数,单就顾景舟制紫砂壶来说已有12件。紫砂壶已经成为了拍卖场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不同于瓷器、金属器皿等艺术品,紫砂壶不能只当成艺术品来欣赏,只有不断使用才能更具光泽,其价值也就越高,而且紫砂壶使用越久,色泽越光亮。

  狮纽倒把紫砂壶

  在紫砂拍卖市场热闹气氛的带动下,紫砂壶收藏的风气也随之盛行,众多藏家看准了紫砂壶的投资价值,纷纷出手。在经历了几轮竞拍暴涨后,紫砂壶市场正在趋于理性,更多人开始注重紫砂作品中人文与艺术的结合,而不是花钱买“符号”。然而,收藏切忌盲目跟风,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的大量仿制赝品或粗制滥造品让人难以分辨。

  近年来紫砂壶拍卖渐成气侯,市场价值扶摇直上,无论是明清时期的紫砂壶,还是现代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均受到人们追捧。在快速上升的市场行情中,以顾景舟为代表的现代名家制作的紫砂壶的涨幅速度尤其引人注目,比如2010年中国嘉德春拍的一件顾景舟制作的紫砂壶以2450万元人民币成交,成为这年紫砂壶的拍卖纪录。

  时大彬紫砂壶欣赏:

  时大彬款虚扁壶

  底款「时大彬制」

  紫砂中的扁壶,最早见于明代时大彬款制作的调砂「虚扁」,亦可称「扁圆壶」。虚扁壶以其扁圆的器型,给人一种虚怀若谷,逍遥自在之感。个性鲜明,造型美观,令人玩味不尽。

  扁壶的造型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制作。紫砂从业者在创作过程中考虑到实用性,对多作酒壶使用的扁壶造型加以改造,不会因水位太高而闷茶,摆放更加稳定。因壶身高度恰巧和当时一本线装书的高度差不多,同时也是放在书桌上使用,亦称「书扁」。

  制壶人都说「砂壶,宜矮不宜高,宜圆不宜方」。「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先从围身筒做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此「时大彬虚扁壶」与上海博物馆藏「大彬虚扁」如出一辙,与宜兴陶瓷陈列馆藏陈鸣远制「调砂虚扁壶」异曲同工。以「紫茄泥」为坯,光素质朴,自然大方,雍容华贵,气质高雅,藏紫轻红,清秀温润,为泥中极品。壶底「时大彬制」四字楷书款识似初唐大家褚遂良「孟法师碑」结体,笔笔坚实,刀刀挺健,系名家所为。

  明万历 时大彬制紫砂醴泉壶

  此壶原为海上收藏大家龚心钊旧藏。龚氏所藏文物,必有精致考究之包装,如此壶就有度身定做的瘿木囊匣,面板阴刻填金古物名称及“合肥龚氏瞻丽斋记”鉴藏印,内衬精致的织锦包面,卧囊以柔软的丝绸填垫,制作精良,本身亦可作为单独的艺术品欣赏,收藏家对文物的爱惜之情表露无遗。囊匣内贴有先生手书的考证文字及鉴藏印章,不单说明此壶的珍贵,先生严谨审慎的个人收藏风格,也体现出他雅致的文人情怀和品味,同时也是他个人气质和修养的表露,所谓“雅玩”,当是如此,值得我等后辈学习。此“瞻丽斋”珍藏旧物早年流散制日本,如今重返故土,值得藏家珍视。

  明末清初 时大彬铺砂菱形壶

  时大彬在紫砂中的地位和成就毋庸置疑,正是在以时大彬为代表的一批杰出能工巧匠与文人雅士交游探研,汲取汉文化的精髓,结合娴熟精湛的技艺,开创了紫砂历史上的巅峰时期,使紫砂器从实用器走上了艺术殿堂,同时受南方茶文化的影响,将紫砂“大、笨、粗”演变成“精、稀、雅”的风格,创作了诸多惊世骇俗之作。

  壶作菱形式,鼓肩下敛,盖和流、把皆作菱方式,呼应一体,造型独特,构思精巧,存世此紫砂器芸芸万众,无一与其雷同者,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泥料精炼,呈明末清初典型特征,铺砂装饰,灿若繁星;窑烧极致,紫中泛青,俗称“蟹壳青”,此发色与“鳝鱼黄”并称窑烧上中之上。壶底钢刀镌刻“万历甲辰大彬”,字体端庄隽秀,秉承魏晋之风。此器原为英国某博物馆旧藏,几年前由国内藏家高价购回,实为幸事。

  清 时大彬仿供春式紫砂壶

  壶底呈浅褐色,砂质隐现。圆形鼓腹,腹上渐敛,平底,湾流且长,口朝天,把手体圆,起凸圆盖,扁圆钮,与壶体协调。此壶造型似仿明永乐甜白三系把壶的形制,并加饰龙带变化。龙带自壶口四周肩部由上而下地向左右两边展开,线面清晰。壶底刻有阳文“大彬仿供春式”六字楷书款识。整器造型简练大方,古朴雅致,这是早期的几何形圆器与筋纹器相结合的佳作。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

  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顺治初年。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时大彬制《书扁壶》的赏析】相关文章:

应科目时与人书原文及赏析10-16

李彬经典名言08-17

时迈原文及赏析07-22

王永彬的名言07-19

时大时小的影子作文07-23

作文赏析:爱在黄昏时07-03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哲理故事赏析07-07

杨彬的励志名人故事07-29

孙瑞彬讲话心得12-01

大酺原文及赏析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