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精选10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1
很小的时候,记得背过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背的时候,不甚了了,前面就好理解,茱萸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今日随爸爸登白云山茱萸峰,一边吃着茱萸果,一边听导游讲这首诗的意境,才知道什么叫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你知道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写的吗,厉害吧!当时王维在长安考取功名,远离故乡,又逢当年重阳节,京城内外家家户户,呼朋唤友,成群结队登山祈福。作者却一个人呆在客栈里,想想故乡的朋友都去郊游爬山,兴高采烈的神情,此时自己想念朋友,相信故乡的父母朋友也会想念自己,真是无限伤感!
从未远离家乡和父母的我,似乎很难理解乡愁,恰好又读到一首台湾的小诗,成了最好的解析。“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2
读完了这首诗,我掩卷沉思;愿天下所有的游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团圆。此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李白独自在异乡闯荡,每到过节时就会思念自己的家人,知道家人登上高处插上茱萸作重阳节纪念时,少了一人来参加。(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现在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就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家人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我十分思念家人。
重阳节,我们一般到爷爷奶奶家过。但今年我没有回老家,重阳节虽然不是特别大的节日,但是我此时身在他乡,现在我也逐渐明白了就是思念远方的亲人的感觉。这让我想起了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3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4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象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全诗所表达的意思是:王维是个大诗人,所以总是有人请他去作诗,在重阳节那个夜晚王维仿佛看见在他的`兄弟里少一个插茱萸的人,原来这个人就是他自己。这就启发他写下了诗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全诗中我最喜欢的句子。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离别家乡的难过,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心、思念。一个“独”字让我体会到了一个人远在他乡是多么悲凉,难过啊!
读了这首诗我想到了:这位诗人独自在外是多么的思念家人,重阳节那么多兄弟团聚只少了他一个人,这又让他很伤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6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碰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长游子离人之心。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
本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系人而作。诗人此时正在长安考取功名,对他来说,长安虽极具吸引力,但究竟是举月无亲的“异乡”茫茫人海中的游子怎么能不孤独寂寞?后两句,诗人没有写自己困未能与兄弟们团聚而心存遗憾,而是说“遍插茱萸少一人”,既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在登高那天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正在他乡求取功名的诗人。
现在我才知道,游子的心情,正如这首诗一样,布满了乡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京城长安,看到家家户户欢度重阳节,思念家人提笔写下的佳作。其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这首诗的绝唱。该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漂泊他乡,日夜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感受,特别是佳节来临时,思乡怀亲之情会更加强烈。
这种感觉何止作者有,其实,我也有过同样的`感受。
记得有一次,妈妈有事出差去了,便把我送到外婆家。虽然,外婆特别疼爱我,可时间一长,我还是想念妈妈。就在春节临近时,我更加想念妈妈了。外婆发觉后,让我拨通电话和妈妈通说话。每次听到妈妈那熟悉的声音,我就特别高兴。这正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情写照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8
又到了重阳节,每到这一天,我就不由想起诗人王维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独自离开家乡,到他乡做客,每到佳节到来之日就加倍思念亲人。遥想亲人们登高的情景,都插着茱萸却唯独少了他一人。是啊,一个人独自出远门,到外面去打拼实在不容易,而且每逢到了一家人团圆的时候,就更想家了!
我的故乡在徐州,爸爸妈妈年轻时就在常州拼搏了。他们经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终于为以后的生活打下了基础,并在这儿买了房子,长期住下来。我可谓是身在常州心在徐州,做梦都见到自己的亲人,特别是在中秋重阳佳节来临的时候,我们一家便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这时,想必远方的亲人也在思念着我们吧!
如果一封信能代表我的心声,寄给家乡的人们,我想说:爷爷,您的眼睛好了吗?可以看见了吗?要多休息。奶奶,您的'风湿病有所好转了吗?有空的时候,到医院去看看。外公外婆,你们虽有“良田万亩”,可你们都已年过七旬了,家里的粮食也够了,在家里好好过晚年,我有空会去看你们的……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带着兴奋激动的心情,飞回故乡亲人的身边……愿天下所有人的游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团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9
兔年新春的第三天,我和爸爸妈妈读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是唐朝王维十七岁时写的,这首诗的意思是王维独自远游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总揪起我对你们的.无限思念,遥想你们今日登高望远,遍插茱萸,却少了远方的我,少了你们无限思念的兄弟。
我们现在正在欢度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因为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在外找工的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他们不嫌车票贵和路上的辛苦,也要回家乡过年,和亲人团圆是他们最开心的。
我们小学生大多数都在亲人的身边,没有远离亲人的感觉,但是我也能时时感觉到亲人们对我的爱。我现在要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长大以后孝顺他们,尽我的孝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10
中秋节过去不多久,马上就是九九重阳节了。秋凉如水,不由得想起唐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有关思念的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按理说中秋节才是家人团圆的节日,如果诗人中秋节回家了,应该不至于在中秋过了过了不到一个月的重阳节,又开始思念家人;相反,如果王维中秋节没有回家和家人团聚,那一定会非常遗憾的,思念就会日趋浓厚。因此我断定王维在那个中秋节肯定没回家,所以才会在中秋节过了以后,还在抒发着思念之情,还在想念着家乡的兄弟。
重阳节是老人节,如果秋高气爽的话,我想老人们去爬爬山,登登高,也是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强身健体,避免三高,说不定还能认识几个老大妈。据说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才十七岁,按理说对重阳节这样的老人节没多大兴趣。可少年王维身在异乡,居然非常重视这个老人节,还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七言诗,看来王维真的`是一位早熟的诗人,真的是少年老成啊!
“遍插茱萸少一人”。给人的感觉是诗人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在重阳节未能完全团聚的缺憾更须体贴。我觉得诗人真的有点自作多情了,常理来看,少了你一个,兄弟们该吃吃该喝喝,是不是能想到你王维,还不一定呢,更不用说会因为少了你一个感到真心的难过了,这又不是打麻将三缺一!
综上,王维是一个少年老成,自作多情的诗人,在他十七岁那年的中秋节,没回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相关文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08-3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04-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解析04-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幼儿教案04-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句子(精选135句)09-1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翻译及赏析03-17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原文赏析02-2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