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什么为话题的作文

与书为友优秀作文

时间:2021-04-09 17:22:11 以什么为话题的作文 我要投稿

与书为友优秀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书为友优秀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与书为友优秀作文

与书为友优秀作文1

  书,是治疗疾病是良药;书,是一把金钥匙;书,是一把斩断困难的利剑;书,是一扇智慧的大门;书,是知识的海洋。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人如果一天不看书,做任何事都会没有力气。

  走进书的世界,你会赞叹它的奇妙。在那里,许多知识精灵飞来飞去。一本本书整整齐齐的被罗列在书架上,你可以在书的海洋里徜徉,也可以在书里翱翔。

  看书切不可囫囵吞枣,只要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书的世界其实要比现实世界更有趣。在书里,人可以无障碍地交流。那里的人都是天真无邪的。在书的世界里,人人都是你的知己。说起来,我与书还有一段不解的缘分呢!

  九岁那年,一天晚上,我梦到自己进入了,《淘气包马小跳之寻找大熊猫》的世界里。

  在那个世界里,清香弥漫,令人心旷神怡。

  我看到可爱的马小跳一行人,高兴地跑过去跟他们打招呼:“你好,请问你是马小跳吗?”“哇!”马小跳大吃一惊,往后退了几步,用防备的眼神看着我,“吓死我了!我是马小跳,你是谁?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是从另外一个世界来的,我特别喜欢你。”“是吗?”马小跳兴奋地打量我,“那我们可以做朋友吗?”“当然可以!”我爽快地答应了。

  梦醒了。我下定决心要读好书,一定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更要做一个像马小跳一样开朗,阳光的人,凡事不斤斤计较。

  由于每日放学后背诵《唐诗三百首》,并仔细看了每首古诗的赏析,这样我对所背诵的古诗,理解得更深入。我的诗词储蓄量已经非常多了。老师上诗词的时候,说了很多首唐诗,我一听,几乎全部我都会背。写作业时,遇到诗词类的问题,我总能快速而准确的答出来。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过我不会因此而骄傲,因为我知道,中华诗词这颗“璀璨明珠”我才学习了一点皮毛,才刚刚踏入起点,前方还有很长的路等着我走。只有虚心前行,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正因为多看书,我拥有了许多的快乐,也学到了挺多的知识。

  从现在开始,我要好读书,读好书,与书一路同行。

与书为友优秀作文2

  我们爱读书,因为书丰富我们的知识。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我们爱读书,因为书让我们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我们爱读书,因为书为我们展现一个精彩缤纷的世界;我们爱读书,因为书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读书让我们快乐!

  如果我是一棵小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它照耀着我,让我快乐地成长;如果我是一条小鱼,那么书就是清清的溪流,它滋润着我,让我快乐地成长;如果我是一只小鸟,那么书就是碧蓝的天空,它支撑着我,让我快乐地成长!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人们除了需要满足吃穿住行和安全等最基本的需求,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的其他三个方面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都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自我来实现。精神食粮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尤其显得重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量的课外阅读开拓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知识,也知道了什么叫经典阅读。

  一缕书香伴我行

  一路走来,山高水远,我对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夜阑人静,一书在手思绪万千。拜读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卷卷都缀满一个深深的情字,翻阅人世千般气象,万种风情的纸页,触摸书中所诉故事的经脉,展读书中人物的笑颜,捧书中文章的内涵,那行云如水的语句,花雨缤纷的意境,真挚动人的情感,倾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像花瓣绽放在春阳中一般,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象严冬里遇到了炭火,它会以无私的自信给你燃起澎湃与激情。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像酷热的夏天遇到了浓阳,在你孤芳自赏时,给你浮躁的心灵泛起轻爽的凉风。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像迷途的航船遇到了航标灯,高扬理想的风帆,驶向人生的旅程。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

【与书为友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以书为友优秀作文05-31

与书为友优秀作文4篇01-29

与书为友优秀作文3篇01-12

以书为友优秀作文4篇03-25

与书为友作文05-27

以书为友作文07-02

与书为友作文01-04

与书为友作文12-31

与书为友作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