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绝响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群山绝响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群山绝响读后感1
《群山绝响》是由方英文作家创作的。《群山绝响》是描述关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楚子川里的纯洁快乐、农人的爽快泼辣和敏感忧伤。作家主要通过小男主元尚婴讲述当时中国社会的平静快乐的气氛。第一章开始于元尚婴初中毕业跟小朋友们起唱"毛主席语录歌"的时候,直到最后一章元尚婴从学校回来见大伯"给毛主席烧香".《群山绝响》展出了农民和老百姓对毛主席的感恩崇敬和悼念悲哀。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群山绝响》不断地给我带来许多种的感情。第一,舒服安心的感觉。读了前几章我就迷上了本书的背景气氛,平平淡淡的生活,善良纯洁的农人,山多田多的农村,这一场的故事背景给我带来了一种特别放松和回归自然的感觉。我自己特别喜欢读这种关于乡村生活的故事,因为在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受到了各个方面的压力,天天要与陌生人竞争幸存,所以本书里的楚子川的生活使读者逃到了平和安静的乡村里去。当时的楚子川虽然很穷,劳动很多,比较困难的农民,可是人们之间没有保存明显的竞争感,不用让我们一直抱着疑虑的心态地过一天,也不用急急忙忙地赶车上下班,吃饭,购物等各种方面。本书里的一段说:"盛夏割麦子深秋掰玉米。掰完玉米,再割玉米秆儿。玉米秆儿是牛过冬的好饲料。玉米地收拾干净了,野菜便暴露出来。女人们带着孩子,纷纷扑进地里剜野菜。孩子们只顾疯玩,对野菜没啥兴趣。可是,一且发现冒出地面的洋芋苗头——端午节后挖洋芋时,未挖净而遗留地里少许,到了秋天便发出芽来拱破地皮——孩子们就冲上去争抢,打架。"这一段反映了故乡的娱乐凉快的味道。
第二,惊讶感。对一个外国人的我来说,对中国历史上的知识不多,更不详细地了解新中国的情况,读了这本书,给我增加了不少的知识。我读了之后才发现而特别惊奇就是当时农人的饮食和读书。当时的一般农民们只能吃两顿饭,吃的菜主要是粮食和菜,想要吃肉的话,就要有肉票去取肉,肉票也不是谁谁都能取。另一个让我惊讶就是小孩子要读书是一件很大很难的事。小孩子要读书的话需通过很多手续,要拿信给各个部门的领导的同意盖章,再要通过委员会的同意才能去读高中。读到此处我就理解了为什么中国人如今这么勤奋努力读书、艰苦奋斗工作,因为自古一代一代人很好的榜样传给了后代人。中国社会之前农民和老百姓比较艰难困苦地工作,生活的各种方面都有拘束和限制,所以他们必须忍耐吃苦的劳动。
第三,同情感。读完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中国人对毛主席有多么无穷无尽的崇敬和感恩。可见从第一章的开头到最后一章的结局,每一章都提到毛主席的语录歌和贡献。楚子川的农人都以毛主席为心中的生活,他们的劳动干活都是为了毛主席为了国家,无论遇见什么情况,农人的心中都是想着毛主席。比如小说里当元尚婴从柳会计家交推荐表和肉票回来的路上,因为外面很黑,风也很大,天气较冷,让元尚婴怕起来,为了消除自己的恐怖感,元尚婴就唱起了歌:"‘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元尚婴这么一唱,似乎天上的星顿时发亮了,地上也能看清楚了。"
此外,全老师要与一位农村寡妇结婚,受到了区里农人的反对,他们觉得那位不适合与全老师结婚,就有丘干事来劝全老师并说让全老师好好想一想,没准让全老师当校长。可当全老师一说"我不会想那么多的。我昨晚梦见毛主席,他老人家同意我跟武二花结婚",丘干事这么一听全老师这样说就当即哑口发愣了半天,就同意全老师与那位寡妇结婚了。
最后,当毛主席去世时,"元尚婴顿时四肢冰凉、脑袋炸裂。他差点跌倒,全身的血液仿佛被蟒蛇一口吸了去".在路上元尚婴碰见了农人,他们的表情也与元尚婴一样,"他们已经知道毛主席去世了,却无法相信毛主席会去世!他们疑虑着、恐惧着边跑边将农具胡抛乱扔,脸上瀑布着泪水、雨水".这段话非常打动了我的心,让我想到秦国长篇小说《四朝代》中讲述当泰国拉玛五世王去世时的'悲伤气氛。
这一点让我同情是因为对泰国人来说,中国人对毛主席的感恩就像泰国人对国王一样的感恩。中国人为毛主席干活,我们泰国人也是为国王工作,中国人以毛主席为心中,泰国人也以国王为第一,中国人崇敬毛主席的贡献,泰国人也感激国王的所做,毛主席的话鼓励了中国人劳动,国王的话也是一样鼓励了我们泰国人工作,毛主席去世时,中国人非常哀痛欲绝,我们国王去世时,泰国人也是同样的痛切心骨。
对我来说,《群山绝响》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小说,尤其是外国人。因为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人通过阅读这本书会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二十世纪时期的情况,并理解中国人为何对毛主席如此地崇敬感恩。作家不仅在《群上绝响》里讲述乡村的故事,而且展出了中国自古如今的悠久传统、精美文化、独特风俗、平静农村。故事里的每个人物也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娱乐,特别是元尚婴和元家的乐观和善良,由他们善良的家人当了故事背景,使我越读越感到十分放松安心。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没有什么曲折无奈,是简简单单讲述故事的小说,可每一章都含有特别的情节,每一章轻描淡写的几句话,都充满着中国农人生活的意义。
群山绝响读后感2
淳化作协通知读方英文长篇小说《群山绝响》,我也报名参加了阅读活动。
书是学生任红妮从县文联捎回来的,红妮把原著《群山绝响》(后简称原著),是隔门递给我的。(去时正午,午饭加午休,学校有纪律,周内师生不准随便出入校门,不得会客,内不能出,外不能进。校门外度留着几个拿书本的通宿生,到校尚早,等候启动大门,进入校园,因而,我只能隔门接书。)
一本未启塑封的、且厚实的原著,一页黑底镶嵌着金黄色字体的封面,在午阳地照射下,黑黄互相映衬,显得庄重与肃穆,深沉而凝重,看得出这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性小说。
开起塑封,只见作者近照和两页原著毛笔手稿外,无前言、无目录、无说明、无梗概、无名序、无自序、无美图、无评论的“八无作品”,带着浓浓的墨香,赤裸裸地把我带进了“七年级教室”,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同原著内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一本307页,25万6千字,分65个小节,一气呵成的原著。承载着历史,溢满着乡愁,回味着青春,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精气神,蕴藏着真善美、假丑恶的时代故事扑面而来。迫使我不到四天时间就囫囵吞枣地吞完了全部内容。
吞完原著,仰起头,远眺绝响的群山,深深地呼出一口长长的气。换气之间,迸发出内心的读书感悟:“好书,妙,绝,憾。”终于有人敢说了,有人敢写了,出版社也敢出版了。
妙,不但奇妙,而且美妙。原著描写的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少年时代。少年是美好的,少年是阳光的,少年是时代的花朵,少年是河水清澈的上游,是鸟儿在树上活蹦弹跳的欢叫。原著就把四十年前一群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纯真无邪的少年跃然纸上。读着原著,心里却想着去寻找少年的自己,和原著人物是否可以对号入座,或者寻找故事中的现实人物。原著把现实与故事融为一体,好像在诉说着自己,你说妙不妙。
绝,绝对,独一无二。少年时代的事是人一辈子最难忘的、印象最深的,也是对人生影响最大的。原著就把40年前的乡村社会,通过描绘乡村少年的生活、学习、成长,还原了人民公社时期的人生百态,并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40年前,恰好是改革开放初期,从侧面解读了“为什么要改革要开放”这一社会大主题。用少年时代的生活史、成长史,解读社会大主题,以小见大,以小映大。我今年67岁了,头次读这样的小说,你说这还不绝吗?前无古人。
憾,震撼,十分震撼。读着原著,解着乡愁,听着乡音,寻着童韵,觅着童趣。从七年级教室进入,把我们引进了人民公社时期的白天黑夜。原著把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矛盾、社会现象揭示得淋淋尽致,使人感到震撼。
震撼一,原著是小说体裁,却以散文语言阐述,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萝卜一个坑,慢慢进入,层层推进,渐渐扩展,节节上升,达到高潮,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真实客观地记录。小到一个火柴盒,一个鸡蛋多少钱,人们一天挣多少工分,十分工值多少钱等等。语言平淡,语气平顺,但读后让人感到荡气回肠,亲切有加,回味无穷。这的确是人民公社时期,乡村山野生活的真实写照与再现。
震撼二,原著精细逼真地描写了人民公社时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和生活。人民公社时期,众生不易,却都能顺应与变通,展示出令人叹息的生存智慧。原著中的不同人物,不同角色,在不同环境中,采取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生存自如。就连乞丐也像“佛”一样对待与供奉。乞丐只要求在门下,定会赠与或饱腹食物,或急用所需。原著内接近十次呈现了对乞丐的描述。其中一位乞丐还对赠食者加以报怨:“我已经饿了三天了,再饿一天就死了,你救了我,不该这样做。”折射出人民公社时期,天下人民生活既清苦,又辛酸;既包容,又怜悯;既互帮,又互助。原著尽量保持了强烈的日常性、平常性、平淡性、普通性、大众性。还原了人民公社时期的社会现状,再现了人民公社时期的生存场景。平淡地让人感到震撼。
震撼三,原著表现风格既清新幽默,又满目惆怅,故事设计的真实而传神。从公鸡踏蛋,到狗娃连蛋;从猫娃洗脸,到鸡鸭踏翻食盆;从给军嫂擦奶水,到元尚婴谈情说爱,写出了人民公社时期人民情感的纯净。原著没有压抑和暴力,却给人们带来一种伤感和哀怨。诸多形象生动的人物让人好笑又心酸。幽默的让人感到震撼。
震撼四,原著的故事情节曲折婉转,起伏有度,起落恰到好处。原著一开始,各路人马,各路故事像溪流一样,慢慢的、平缓的、平淡的、平静的向读者娓娓道来。特别是元尚婴的形象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元尚婴从小就有上高中的奢望,到了上高中年龄,为了疏通关系,送完了所有肉票。小队盖印章,怎么也找不到印章,结果被老鼠叼到了洞口,又被小鼠啃咬。为了元尚婴少跑路,会记施展自己的权利,用自己的五个手指头分别为五个党员按手印;大队盖章时,要拿大队长的半拉核桃;公社丘干事接受礼物不说,还要现成的烟熏肉。看来一路畅通,水到渠成,结果却事与愿违,上高中无望。幸亏万水贵的死,给了元尚婴上高中的机会。而且好事连连,吴小根的牺牲,给元尚婴带来了奇迹。一夜之间吃上了商品粮,有了月收入24元5角钱的固定工作,故事达到了高潮。本来这就是最好的结局,然而,原著笔锋一转,干了一天邮投的元尚婴,除了干完分内工作外,又积极干了分外的工作,“给军哥拍发电报”,干得很出色,一片赞扬拥护声。谁知一夜之间,就因一张大字报,使元尚婴的命运又有了很大很大的逆转。辞退工作,劝其退学。故事戛然而止,原著落笔谢幕。给读者留下了千丝万缕的牵挂、回味、反思、呐喊、想象。此时此刻,人们不由得鼓与呼:还是改革开放好。
【群山绝响读后感】相关文章:
群山回唱读后感11-29
《群山回唱》读后感06-12
《遥远的绝响》的读后感800字07-14
死亡绝响的散文诗歌08-01
已成绝响的古老习俗随笔05-01
《群山回唱》读后感(通用10篇)08-08
群山后的叹息散文12-06
百万群山沉默的绝唱的经典散文05-28
我的群山我的河现代散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