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协和医事》读后感(通用7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协和医事》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协和医事》读后感 1
协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原北京协和医学堂基础上创立,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成为西方医学在中国发展的鼎盛和巅峰,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医疗系统,大部分学生在未来的从医生涯里推动了中国的西医发展,治学严谨,提倡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并重。它在教育、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应当引起现在社会的思考,在面对医患矛盾层出不穷,社会医疗体系改制迫在眉睫的今天,如何去培养医生,以期提高基本的社会医疗保障。
担任医学生辅导员的三年多时间里,深深感受到,医学生们从高考中走出,又重新进入新一轮不间断的.考试,不说学富五车,起码要学的书就要五车,每一学期末发教材,体弱女生沉得都无力提起,内外妇儿、八大系统、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基础考、临床考、毕业考,三大综合考试,座座大山,想穿上白大褂还需经历医师资格考试,近来又提出要进各基地医院轮转,本三年硕两年博一年,如此沉重之学业,和其高中同学四年本科毕业即投入社会熔炉相比,医学生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必然更多,除了普世的救死扶伤理念之外,这一切理应得到社会给予的尊重和理解。八年求学路漫漫,学生却不知自己八年后的社会角色是什么,看到一幕幕的医护人员被砍事件,一部分学生开始退怯,医生都已经成为高危职业,社会的诚信还能靠什么去支撑。
多年前的梦想,自己也是一名身穿白大褂的临床医生,无幸而从,命运将我被迫地“弃医从文”,只是对于医生职业的情愫一直都没有变,多年后有幸进入医学院担任辅导员,在这里和医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学习,新学期担任大一新生的辅导员,个人觉得应该更多地参与课程教学,做一个梦里的医学生。
尤其是新生更有必要读一遍《协和医事》,这是一种那个时代里的象征,进入学府,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就被浸润其间,要有归属感,要有使命感,要有幸福感,告知新生的同时,同样也警醒自己。
《协和医事》读后感 2
其实是先想到后读的。自从我知道了301医院曾经是协和系统的医院以后,我突然意识到,西医的博大精深。看看我们国内最好的几家医学院,其实都是有西方人直接过来开办的底子。其中最著名的是协和医科。当年办校之初,暂时不提谁出的资,只说办学的目标:建立一所中国最好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医学院。它的确做到了。
第一任校长是一位当年只有28岁的美国医生麦克林。在组建这个医学院的.时候,真是任人为贤。事实证明,懂事会没有选错人。六年之后回国,这位当年年轻的大夫任职芝加哥大学医学院院长和内科教授。(不再多述他的事情,这里只作个简短介绍)。协和医科自从新中国接管以后,就不可能和过去一样与西方的医学界有直接的联系了,可是协和医科培养出来的大夫们,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北京市甚至全国的医疗机构的建立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普及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直到今天,协和东院,西院(301),都是中国西医的最高水平代表。
我为什么在看了不少中医书,发现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以后,开始说西医博大精深?
因为了解。或者说,真正开始了解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这个土地上的文化科学技术等等一切,是在不断的吸收外来的成就和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其实并没有纯粹意义上的“中国文化”。我们和他们,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中国文化没有吸收并蓄的能力,就不会有一个延续的发展和灿烂的文明历史。而我们看到的,恰恰是个灿烂的文明史。西方文化,也是具有吸收并蓄能力的文化,并且这个能力非常强劲。
也许任何一个文明在某一个时期,都会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吸收外面的东西。也会像春天的万物,勃勃生发。我只想看到在这块土地上,重新展现出如此的生机。
《协和医事》读后感 3
刚开始,本着一种任务有点排斥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以为无非述说就是那些陈年老事,渐渐的,心被沉静,慢慢的,产生共鸣,深深的,被一种执着的精神打动,作者也不过与我属于同龄的人,更加惊讶于作者不灭的理想,细腻的风格与逻辑思维组织能力,将协和的发展和精髓娓娓道来,展现于世人面前,是啊,协和强调精英的精神,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也只有协和才能创造出协和的精神,那是多少代人的努力,放弃多少才能获得今天的成就,那种敬业精神,世人如何比,又拿什么去比,被里面太多的故事感动,同时亦为现代的状况担忧。
在各种文化和思想泛滥的今天,人们的行为有多少偏离正常的轨道,学术腐败,所谓的`论文东拼西凑,毫无闪光点可言,更无创新,长此以往,我们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如何缩小,不管什么规则、不管什么标准,到我们国家执行中都会产生变异,平常人都熟悉的9000,在国外执行的相当不错,确实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在我们国家就演变成花钱得到一张薄薄的纸,能证明什么呢?企业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做这项工作,连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仅仅是一张证书,便于招标,便于宣传,那种肤浅的经济利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吗?
本人将认证作为事业来做,但看到太多的不合理现象,内心的那种焦虑无以表达,有时候,甚至觉得无知音,痛哭流涕,来对我们从事这些行业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惋惜,从事这项工作的个人没有错,企业也没有错,错的只是我们国家这个大环境,错的只是我们民族短浅的目光,错的只是中国人太爱耍小聪明,错的是以为捷径能够快速获取成功,错的是明亮的双眸总被一层雾笼罩,错的太多……
特别喜欢的语录有:我曾经渴望被激发内心的热忱,希望那热忱最终自律而专注地汇成一股创造力,点火升天,悬壶济世;还有更多的语录感动我,感谢协和,感谢作者,让我知道怎样生活、怎么工作、怎样对待人生!
《协和医事》读后感 4
这个社会需要法制与法治,拒绝煽情式的声讨与挞伐。一个行业整体形象的沦陷与坍塌,不言而喻,这与我们整个民族精神的殇逝密切相关。真正的弱者到底是谁,他们的愤怒积蓄了多久。群众痛恨一个群体,尽管这个群体中有人付出了代价,对个体是残酷和不公的,但唤不起一个行业的半点思考与自律,他们的代价便是无对价。
一个乖戾之气充盈的社会,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弱者,甚至弱者与弱者之间的戕害更触目惊心,揆诸现实,愈演愈烈的暴力,有谁思考在前的殷鉴?每个行业都希望严刑峻法来保护自己,最终谁也得不到保护,重庆之乱历历在前。
口诛笔伐去占领道义的制高点,在目前中国之现实,终究有一些效果,但同时会掩饰许多真相,夸大强弱对比,最终模糊了群众的'判断,一种不公最终转换成新的不公,燃起新的仇恨,不可避免的新的血腥。
无信仰埋葬了道德,不公平湮没了良知,如今,官贪民刁,司法的黑暗、经济的诈骗、教育医疗的紊乱、小商小贩的阴暗、农民割据似的强占,等等,在一个人人都被定义为坏人的社会,比的只是谁更坏。
所谓的几千年的文明,就象我们民族的图腾,一种本不存在的镜像,有时威风凛凛,有时却狰狞煞煞。缥缈成虚无。
曾经的十年,和谐的社会被证明为胡言乱语,承诺的青山最终是温婉的忽悠。靠道德去建设一个社会,最终是人人不道德,唯有法制与法治,方能让人人都道德。
希望于个人,能做好事时做点好事,能做坏事时不要做坏事,于浓浓的雾霾下,找寻一点清新。
《协和医事》读后感 5
这是一部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如何培养专家、医生和医生如何对待病人、造福社会的书。通过协和的建立、协和的教育、协和怎么服务社会、协和人九十年(1917-2007)的传奇故事,展示协和文化、协和精神和协和传统。作者讴歌(本名常青)曾是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系的一位毕业生。我不是学医的,本职工作和医学也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出于对“协和”的好奇和对三联书店的崇拜,才买了这本书来看一看。看的过程中,并不觉得枯燥,而且还有相当强的可读性,同时又是一部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书。看后最突出的感觉,都集中在了一个“严”字上。
“严”体现在协和对医生的选拔培养上。从1917年协和开始招收医预科学生,前后大约十年的艰辛努力,换来的第一届协和毕业生只有三人。到了后来,即使招收学生增多,整个学校的`学生总数加起来也常不足一百人。校园里的老师比学生多,是一个稀松平常的现象。协和的老师们,已经习惯去带领这支以一当千的精锐之师。如此苛刻的宽进严出,培养出来的医生又岂止以一当千呢。
“严”体现在协和对年轻人的行为要求上。这点尤其在名医、大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张孝骞查房的严厉会让学生吓得直哆嗦,在他手下做总住院医一点都不能偷懒,内科所有病床的疑难病例情况都必须了如指掌,对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倒背如流,这样才可能不被张主任问倒。林巧稚如果在查房时看不见实习医生,就要问实习医生去哪儿了。有一次,她甚至亲自拿了一个手术标本去找已经由妇产科转到内科实习的学生,让他看他管过的病人的手术标本。吴英恺要求年轻的外科大夫切皮是一条完整的直线,缝合每一针和每一针必须均匀流畅。名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这样严格的名师带出的医生不仅会学到了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更会受到导师思想境界和人格风范的感染,将来注定会成长为一名好医生。
“严”体现在协和对规章制度的一贯坚持上。内科大查房在协和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医学院创建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协和典型一景,基本分为五大步骤:第一步是选择病例;第二步是准备病例汇报;第三步是病例汇报;第四步是自由讨论;第五步是大内科或专科主任总结性发言。几百名协和医生集思广益,百家争鸣,为一个病人会诊,解决病人诊治中的疑难问题。如此高水平、如此热烈的临床病例讨论景象现世罕见。这五大步骤坚持了八十多年,每一个环节都认真严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绝无后来学术沾染上的浮躁、作秀、走过场的色彩。它的生命力如此顽强,令不少圈内人惊叹,并被它背后散发的力量所震动。正是协和人视“做学问”为命根子的信条,正是组织者理想主义的坚韧,让这一制度历经八十余载而生生不息。正是这种坚持,成为成就协和的重要原因。
其实,“严”还体现在协和的其他好多方面,由于看得也是囫囵吞枣,在这里难以一一赘述。联想到我工作的企业也经常把“严字当头”挂在嘴上,可我们的“严”不具备协和的那种“魂”,是机械的、冰冷的和运动式的,所以其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也只能是有限的。
《协和医事》读后感 6
《协和医事》是一部关于医学、关于人生、关于爱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医生李汉宇与患者之间的故事。通过李汉宇在协和医院的工作经历,展示了医疗行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医生的职责和使命,以及患者对生命的渴望和坚韧。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医学和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医生是拯救生命的使者,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医疗技术,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和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正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李汉宇始终坚守着医生的职责和使命,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好医生的形象。
在书中,患者们的命运和情感经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虽然身患疾病,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人生观。正是通过与这些患者的交流和互动,李汉宇逐渐理解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对生命和爱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书中,我也很喜欢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情感经历,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情节和细节,将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李汉宇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真情。
此外,作者还通过书中不同人物的经历,展示了医疗行业的各个方面。从医生的培养和选拔,到医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再到医疗纠纷的处理和解决,都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书中还涉及到了一些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例如医疗资源的分配、医生的'职责和使命等,也让我对这些话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协和医事》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它以医学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关于人生、关于爱的故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医学和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对生命和爱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时,书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经历也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也会对生活和人性的真谛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协和医事》读后感 7
《协和医事》是一部深入描绘医学与人性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让我对医学有了全新的理解。作者通过协和医院这一特殊场所,将医生、护士、病人以及他们的家庭、社会等元素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人性画卷。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圣与崇高。医生们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坚持不懈地追求着生命的价值。他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医疗技术,更要拥有一颗为病人服务的`真心。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高的敬意。
同时,作品中还展示了病人对生命的渴望和坚韧。他们虽然身患各种疾病,但却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追求。在与病魔的抗争中,他们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让我深受震撼。这些人物的形象让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也更加珍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除了医学与人性的主题,作品中还探讨了一些社会话题。例如医疗资源的分配、医生的职责与使命等等。这些话题引发了我深入思考,让我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医疗问题和困境。同时,作者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更加全面地理解了医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在协和医院这个特殊场所里,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画卷。作者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和处理,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让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这些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都让我沉浸在这个故事之中,难以自拔。
总之,《协和医事》是一部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将医学与人性的故事娓娓道来。这部作品让我对医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这部作品还让我思考了许多现实社会中的医疗问题和困境,更加关注医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也会对生活和人性的真谛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协和医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协和医事读后感04-19
20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专业排名11-25
护士演讲稿民勤县协和医院11-22
读后感说话读后感09-23
名著读后感-读后感04-13
读后感,论语译注读后感08-12
《白象家族》读后感-读后感12-14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读后感12-14
《牧犬兄弟》读后感-读后感12-14
关于青鸟的读后感-读后感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