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时间:2022-10-19 11:21:04 钟澄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精选26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精选26篇)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1

  “很显然,金智英的遭遇并不仅限于韩国这个地域文化圈,实际上,在早期华人社会里也一直存有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风气。早期的欧美国家的`女性同样有着和男人地位悬殊的问题,当今世界上有些国家甚至对女性的态度和观念仍旧极度保守,限制重重,只是环境背景不一样、问题改善速度不一样罢了。

  在韩国,许多人为这本书贴上了女性主义标签,有女明星甚至因为表示自己读过这本书而引发韩国男性的强烈不满,惨遭攻击,也有人刻意将这个主题改写成男性版,试图引发男女对立。读者们纷纷呼吁,希望不要再让一九八二年生的金智英陷入绝望,而阅读这本畅销书的主要读者群也为女性,上述这些都一再显示韩国社会仍需加紧脚步改善性别歧视问题。我不禁想起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曾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所说的话,她重申自己的核心理念:

  ‘争取的不是女权,而是两性都能自由。’并清楚地指出‘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Feminism is not about man hate,its really not。 If you believe in equality,you are a feminist)。这段话言犹在耳,期盼这本书在华人圈能有更多男性读者,让男性对女性的处境能够有所了解,相互体谅,帮助彼此。

  阅读到最后,你甚至分不清自己究竟是金智英,还是金智英其实就是自己,因为她的人生正好如实地呈现着‘身为女性的人生’。也心知肚明,光靠一九八二年生的金智英是找不出解决对策的。所以我希望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朋友们一起思考,寻找方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2

  金智英所在的大环境也是我所在的大环境。在我所在的地方重男轻女也很严重,以我为例(相信许多农村三胎家庭,特别是前两胎是女儿,第三胎得子的家庭),90年代中期计划生育抓得严,我妈生了我姐之后隔了五年才生的我。我很记得我妈当初跟我说过一句话:知道你是女孩的时候,你爸跟我说去打掉你,但我没同意。(在我出生的两三年前,妈妈曾流产过。)妈妈连生产的'地方也是选了一个隔壁市某一个小卫生站。自我有记忆以来,都是在大姨家生活。

  小的时候很怕我妈,因为我经常不上幼儿园,她知道以后都会开摩托到大姨家揪着我的耳朵骂。直到升小学,回到自己的家,真的很陌生。有一次家里只有我跟爷爷俩,晚上八点我哭着跟爷爷说我要回家。爷爷说:这就是你的家呀!我哭着说不是。爷爷拗不过我,打电话让大姨接我回去了。小时候好哭,每次奶奶都会说:你不要哭,你一哭,你爸爸的财也跟着哭走了。

  尽管现在宣扬男女平等,但是真的太难平等。重男轻女的观念一直扎根于中国土地,很难连根拔起。我身边有无数个重男轻女的例子,有多少熟人是因为这个封建落后的观念而生了三胎(前两胎女儿,第三胎儿子)?

  究竟什么时候这个封建落后的观念能够放过女人?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3

  本书从文学价值角度给3星多,给4星少。

  从女性角度给5星都不为过。可能由于是译文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已婚已育,本书读起来像喝白开水一样。我想就大部分女性的人生也就是一杯白开水,从怀孕那一刻起就只为别人解渴,再也没有自己的味道了。

  书本从社会不友好到企业不友好到人文环境不友好到女性同胞不友好都以金智英吐槽的形式涉及,话语如此稀松平常,竟激不起半点波澜。只缘我们正是生活在这样不公平的情境中,习以为常而不自知。亦或,如金智英一样沉默,逆来顺受就好。

  书中很多情景都可以拿出来单独写一本书,因为它还没有道尽全部的辛酸。读者可以自行去想象,或者问问身边的已婚已育女性的生活常态。不过看书不应该无病呻吟,还是要落实到它带给我们的启发。

  产后抑郁何来?

  大部分女性从小女孩到少女到妈妈的'转变,每一阶段社会赋予其的角色相比男性而言变化巨大。在这巨变之下,却鲜有人告诉女性未来的路是如何的。告诉女性该如何过度由小女孩到母亲的转变。这种转变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首先生孩子很多情况下会一命换一命;其次从孩子的哺乳到日后的照料要花多少心思。女性必须事先明白今后角色转变后承担的责任和面临的痛苦,只有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面对产后生理和心理以及角色的变化时才不会那么手无足措,导致抑郁。做父母的应该告诉自己的女儿今后的人生路,如果选择了做一个母亲大概要有本事承受什么样的生活重担。那么我相信大多数女性在择偶,在选工作,在追求自己人生的目标的时候会少走一些弯路。

  作为孩子的共同创造者,父亲这个角色通常都是缺失的。很少有当爹的能在上班的时候兼顾月子里的老婆和孩子。强制要求一个白天上班的人去照料老婆孩子看起来还有点不道德。因为不能对遭遇的痛苦感同身受,因为没有生理上的剧痛和激素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男性更是难以理解此时的女性。其实,简单来说,无尽的关怀+不说一句狠话+主动承担能力范围能够承担的育儿内容,就能够让大部分女性感受到没白生了孩子,并心存感激。

  生育价值也是书中提到的一点。个人认为这是社会角色长期不平等,以及家庭矛盾和社会人口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简单来评估一下:生育价值=小孩从出生到18岁的所有花费。如果女性生育可以得到社会统一的价值认可,相信既可以减少产后抑郁,又能促进家庭和谐,更能促进劳动力发展。这里提到了一个经济问题。看到一个读者说,生育就是政府请客,企业买单,老公吃饭,老婆做饭洗碗端盘子。哈哈,前边是很形象,后边就有点反社会了。孕育下一代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政府甩锅给企业买单,更造成了女性的窘迫。如果政府能在经济上买单,在实际生活上给予机构的统一管理帮助,也能解决大部分育儿问题。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4

  生活在男女差异对待的环境的金智英,从小就被灌输家里最好的东西总是优先给弟弟,上学被邻座男孩欺负,她哭着向老师倾诉,老师却笑着说:“男孩子都是这样的。”上班后不得不去应酬,忍受客户的黄色笑话和无休止地劝酒。三十一岁结了婚,不久就在长辈的催促下有了孩子。在众人“顺理成章”的期待下,辞掉工作,成为一名全职母亲。性别刻板印象就是一种简单的性别归类,或者说贴标签。它的规则告诉大家,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如果不是你就是另类,就会受到排斥。

  似乎从很小开始,我便一直受到慢性咽喉炎的困扰。在我刚开始接触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身边就会有朋友或者长辈,一听到我讲话,就充满了疑惑。有人就会开玩笑问我:“你讲话声音怎么这么小,害羞呀?”下一句话一般就是:“像个小姑娘一样。”在他们看来,似乎声音小,就等于女孩子,顺便得出没有男子气概的结论,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三个概念混合在一起,并且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觉得男生就应该高声大气,否则就是女性化。

  其实于我而言,不过是因为偶尔干咳,导致讲话太累,索性少讲话,或者小声讲话。而对于刚刚接触我的人来说,了解一个人需要时间,更需要精力。刻板印象正是大家在不熟悉细节的领域进行快速认知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不需果进行比较、分类、选择等过程,仅仅是预先决定和预先判断了一个结果。这种缺少思考的方式,为大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的同时,也阻碍了思维的活动,不能客观描述一个独立个性的真实性。

  刻板印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洗脑,让人们误以为某种性别必须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是这个样子,就不算个男人,或者没有男子气概。从而使得他人不能按自己的愿意来生活,形成一种压迫,造成非常大的焦虑。在被周围人对于讲话声音小开了好多次玩笑之后,以至于在以后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我都要尽量大声说话,表现出一种极大的热情,直到嗓子沙哑。当回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又要喝胖大海、罗汉果或者甘草来润喉。久而久之,越来越不喜欢社交,更为难堪的是,很少有人能够相信我这种外向型社交恐惧症的存在。

  很多的性别刻板印象在长期的社会和文化积淀中,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传统。男女被塑造成各自应该的.模样,如果这些模样与内心的期望有严重冲突,出现了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个样子,就会对他人议论纷纷。从深层次上讲,其实是一种群体认知现象,简单的说就是偏见。认为自己的行为才符合大众群体的审美,产生一种群体的优越感,从而对于不符合这个审美的人群有一些负面的评价或者印象,乃至具体的歧视的行为。说到底,还是因为缺少理解和包容,才总对别人指手画脚。就像我,仅仅只是因此讲话声音小,就会引起不知情的人的无端取笑。

  或许,我们很难去改变整个社会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但是,清醒的意识就像一个敲门砖,通过自我的觉醒,开始注意到差别对待和以此造成的伤害,并且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去反抗这些不平等,这或者就是我们想要的吧。如果真的认为做某件事是符合自己内心意愿的,认定了就大胆去做,不要因为别人说你是男性或女性就犹豫或者退却,除非自己内心不喜欢了,否则没人能让你停下!

  很多时候,我们受到别人的非议,不过因为没有活成别人习惯的样子。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应该被一个固定的模塑造成大家期待的模样。我们生而不同,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寻求自由与快乐,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而不是屈服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如李银河所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够坦然地做自己,让自己活得自由,活得舒畅,就按照自己的本来面貌自由自在地、随心所欲地度过一生。”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5

  一开始的时候对本书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写的是韩国80年代女生的成长经历,对于出生在上海、从小就被反复教育要让让女生照顾女孩子,家暴女人一般都是新闻里的事,身边大部分包括老爸都是妻管严的我来说,从来不会觉得有啥性别歧视。但慢慢看下去,才发现那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言行可能就是整个社会固化的歧视思维。已经下载了电影还没看完,但感觉这个故事还是看书体会会更深。

  可是反过来说,如果金智英的女领导甚至金智英本人不是打工的,而且企业创始人和经营者,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怕后面各种所谓的女性专有问题发生不招聘吧,说是歧视;招聘了吧,经期、生育、哺乳、教育假期是必须的,可正在做的那些工作和项目呢,总不见得和客户打招呼,暂停2年之后再重新来吧?我觉得不能由企业而应该在国家层面综合考虑,否则对企业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因为包括这本书在内的各种艺术作品的呼吁宣传,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老了以后,这本书里所控诉的社会环境改善是可以期待的。目前我所能做的,就是比金智英的老公更能换位思考,更为体谅兼职在家带孩子的爱人,为她持续创造各种更舒适的氛围。并用自己的言行向身边的人表明态度:女性在各方面都应该有选择权,女性为家庭所做的贡献丝毫不会少于甚至可以基本肯定多于男性。男生照顾女生,是天道。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6

  语言朴实,情节平淡,但就是这种平淡却带给我深深的震撼。

  最震动我是这段话:

  “能不能不要再说‘帮’我了?帮我做家务,帮我带小孩,帮我找工作,这难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吗?再说,要是我去工作,赚来的钱难道都只花在我身上吗?干吗说得好像是发善心帮别人做事一样?”

  回想我自己,我也总是对妈妈说:“你休息下吧,我来‘帮’你洗碗。”

  为什么是“帮”呢?

  初中思品课上我就学习了“权利和义务”一章,里面说到“家庭成员有做家务的义务”。可是没有现实做支撑的理论,终究是空中楼阁。

  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就告诉我“做家务是女性的职责”、“相夫教子是女性的本分”。我如是听进去,也如是去遵循。把所有女性付诸的一切都当成理所当然。

  “理所当然”。这可怕的`四个字!

  可是,没有什么是应该,也别把什么当成应该。

  我不禁想起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曾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所说的话,她重申自己的核心理念:“争取的不是女权,而是两性都能自由。”并清楚地指出“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Feminism is not about man hate,its really not. If you believe in equality,you are a feminist)。

  女权主义。一旦我和身边的男性朋友聊到这个词,他们总是直摇头,不屑地说:“就是社会给惯的。现在女性都要登天了还要去‘要权’。就是没经历过旧社会的历练!”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女性所要求的这一切本不属于她们,她们在“僭越”。

  我一直很反感这种说辞。可我今天不得不承认:我认可男女平等,但我在生活中还在践行着男权主义;女性的权利被压迫着。

  每位女性都是女儿,会成为妻子,也有可能变成妈妈。

  认识问题,才能改变问题。可怕的是,社会文化框架从来都不认可这是个“问题”。

  推荐本书给更多关爱女性、支持平权的你——爱你的母亲、爱你的妻子、爱你的女儿的你。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7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韩国近年来的大热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

  "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的长大成人"。这是书中的一句话,也是给金智英34年人生的一句总结。

  金智英,1982年4月1日出生于首尔的一个普通家庭。上了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还有爸爸妈妈,和一个重男轻女的奶奶。金智英从小,家里最好的东西总是先给弟弟,弟弟的东西也永远都是成双成对的,而智英和姐姐恩英每次只能共享一件东西。上了小学,经常会被邻坐的男生欺负,跟姐姐和妈妈倾诉,她们却认为是同学间的玩笑。到上中学的时候,还会经常在公交车上碰到一些图谋不轨的人,但这常常会受到"裙子穿那么短干嘛""为什么这么晚回来"等斥责。

  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后,还会因为是女性而得不到升职空间,而拒绝智英她们的理由竟然是女人要生孩子,迟早要回归家庭,这种荒唐的理由。直到31岁结了婚,有了孩子,在众人"顺理成章"的期待下,智英辞掉了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母亲。然而成为母亲后,依然会被外界所岐视,甚至连在闲暇时间里喝上一杯九块钱的咖啡,都会被旁人骂作"妈虫"。直到这时,智英终于明白了,她要面对的是,整个韩国社会对女性,无数的伤害和岐视。

  看完这本书,我的感触颇深。既为金智英打抱不平,也对韩国当今社会表示不解,为什么女孩一生下来就应该受到那些不平等的待遇?为什么女性迟早就应该回归家庭?这些真的不能仅仅用不平等而概括了。这本书对我来说,很真实。里面没有什么狗血的大恶人,然而这才是让人最心疼的`,是整个韩国社会对女性的岐视。里面所有人都没有做出伤天害理的事,他们对女性的伤害,也是从数以百计的小事中看出来的。

  最后用作者的一句话总结:由衷期盼世上的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8

  《82年生的金智英》为什么能那么火?大概是82年出生在大韩民国的金智英的人生是无数女性曾经经历过,很多女性正在经历,未来还会有不知道多少女性将会经历的。《82年生的金智英》描述了一个女性从出生,童年,学生时代到职场,婚姻,成为父母所面临的各种不公和歧视,书中几乎都是一些无任何文学色彩的再普通不过的语言,却因为描述的场景过于真实,真实到在读这本书的你我她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所以才能这么戳中人心,引发如此多的共鸣吧。

  82年生的金智英,智英小时候会因为偷吃弟弟的奶粉而被奶奶教训;上学了永远是学号排在前面的男同学们可以先吃饭;被同桌男同学一直欺负的时候却被老师告知其实这只是男同学喜欢你的表现;等再长大些去上补习班晚上回家被猥琐的男同学跟踪时,父亲会教训她说要注意自己的穿着,要行为检点;工作以后发现核心岗位都是男人们的天下,即使他们的能力并没有公司里的其他女同事好;结婚后每逢节日要随丈夫回婆家忙前忙后,其间还会被逼问为什么还没有怀孕,是不是有问题需要吃药;终于有小孩了,因为没有人照顾,只能是智英辞职回归家庭…

  同样作为女性的我,不是想替智英说话,不是说男性的人生就不辛苦不累,没有牺牲。只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观里总有一种刻板印象,让人接受一些很多没有道理和逻辑却理所当然的事情。比如为什么学号排在前面的永远是男生?为什么危险的人出现不去指责那个人却要怪罪是女孩子不会回避危险?为什么结婚后过节了,不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为什么小孩没有人照顾就得是女性辞职,就算是书里的智英比她丈夫赚的少,可是就因为这个,就得剥夺其工作的权利吗?

  91年生的我,必须要庆幸,我比金智英幸运很多。虽然同为生在东亚国家,但是我们相差的这10年,好像真的也改变了一些东西。因为是家里的独苗,所以我几乎体会不到家里重男轻女的思想,父母家人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一个人。上学后,因为成绩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一直是班里的班长,男生只能是副班长的份儿。工作了,也许是语言培训机构的关系,我们公司里男性本身就不多,高层也几乎全部都是女性。谈恋爱也是,我一直要求的都是男女双方是平等的,没有谁必须听谁的。

  但你要问我,有没有一刻曾经感受到社会对男女的差别对待,当然有。小时候每逢过年,奶奶总会趁弟弟妹妹不注意的时候给我偷偷塞红包,因为我的红包钱数总是比我弟弟妹妹们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爸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他下面是三个妹妹(也就是我的三个姑姑),所以即使我是女孩子,借着我爸的男性优势,我从小到大,在奶奶家也是被宠到天上的那种。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别的父母都催着自己的子女谈恋爱结婚,我妈大概算是极少数不催婚反倒不让早结婚的家长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妈告诉我步入婚姻之后女性的牺牲会特别大,几乎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可是为什么她会这么说?因为她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她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丈夫在家做甩手掌柜不干事,家里的大大小小琐碎之事,都是我妈一个人扛下来的。她心疼她女儿,不想让她重蹈覆辙而已。要问我有没有受影响?那也是必然的。我有时候问男朋友,未来生活在一起了,你会和我一起干家务,养孩子吗?男朋友都是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我不否认说“当然”那一刻他的真心,但是心里更多的是怀疑未来的现实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未来他忙碌一天回到家,我说“老公你能帮我拖一下地吗”的时候,他一句“我上了一天班都累死了,改天再拖不行么“就能把我堵得哑口无言。如果我再争执下去说”那我也上了一天班啊“,他极有可能的回复是”你那个班有我累么?有我辛苦么?”我会再次哑口无言。养育小孩也是,我曾经和他说过不想要小孩,不想养。他也会非常轻巧说“我们一起养啊”。那试问半夜孩子哭闹要喝奶,我拍打在我身旁那个说要和我一起养小孩但却昏睡如死猪一般的人的时候,我该怎么办?等着孩子哭死过去吗?每每想到这些,我对未来的婚姻和有小孩的生活就一点都不向往了。

  就像智英的丈夫让智英乐观一些,不要总是想着成为父母会失去什么,而是要多想你会得到什么。要想成为父母是多么令人感动又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智英反问:“所以你失去了什么?”女性怀孕生产后面临着失去青春,健康,工作,同事,朋友,还有未来的人生规划和梦想。而男性呢?男性失去的是什么?男性会反问说“那我作为一家之主,养育一家三口压力不大么?”是,赚钱养家糊口也很不容易,可是平心而论,成为父母后,男性的转变相较于女性就是微乎其微的。但在众人眼中,社会眼中,男性却反倒成为了那个牺牲更多,奉献更多的人。再说回我自己,男朋友说我会变的,有一天想法就不一样了。我也好奇我的想法会怎样变化,是不是也像金智英一样,每次回婆家,就被婆家人洗脑,最后终于不得不妥协?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我只是希望男女平等,世界能减少对男女差别的刻板印象。当然,我也没有想过说凭借一己之力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会铭记智英前男友和母亲对智英说的那句话“将来一定要少点难过,少点痛苦,不再忍气吞声,要勇敢地为自己发声。”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9

  文笔一般,每个情节都过于简单和脸谱化,内容倒是很有意思,值得探究。

  从小到大,没有人会因为我们是女性而优待几分:高考不会因此降分录取(相反,有些专业还会因为男生少而对男性降分,呵呵);找工作时,虽然中国的职场性别歧视不如韩国那么严重,但大多数工作中也绝不会因为我们是女性而优先对我们开放。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龄,同龄同阶层的男性,一个个成了香饽饽,而女性却被传媒污名化为“剩女”…

  作为一名工作职位叫做scientist的女性,我是幸运的.——作为家中独女,有通融开放的家长引导,也不常被逼婚。可是我周围的小伙伴们呢?小时候成绩高高在上、让我仰视的同桌,从鼎鼎大名的大学毕业,结婚生子,毕业十多年后也只是在外企做个秘书;当年无话不谈的好友,为了“嫁出去”,甘心嫁给从智商到家境到工作乃至身高都不如自己的相亲对象,老公可以借口自己工作繁忙夜夜晚归,她赚着比老公多了近一倍的工资却要为孩子和家忙里忙外…

  听闻这本书和相关影片在韩国引起巨大社会波澜。以“理性”著称的知乎近两年来也常常给我推送与性别对立相关的文章。看到这些,我忍不住想,那么多人忙着结婚、哺育后代,可如果大家的后代面临的是一个如今天一般、比我们小时候的性别平等环境更倒退的社会,那为什么还要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10

  独立个体,都有自我实现的权利!

  文学创作,多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82年生的金智英》,来源于生活,同源于生活。平淡简单不失力量的文字,读完之后,内心挤满无力感。

  赵南柱在2015年创作《82年生的金智英》时,表示当时的创作基于一种记录的形式,大多数女性一生平淡的生活与作品所表现的相差不大,在那个时期,韩国对性别的区别对待俨然很大,金智英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作品出版后,引起分化的讨论,也有轮番的恶评涌向作者与出演电影的女演员,她们承受这些恶意,坚强而勇敢,这些热议也侧面验证了平权运动仍然还有很长的路。

  金智英思想是独立的,从小也受有着独立自主的思想的姐姐金恩英的影响,对于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思考,也受整体社会的影响,与大多数女性一样,停留在思考的层面,并未有很多的行动去称合自己的想法。金智英处于社会的中层,生活物质方面没有出现很大的危机,家人与丈夫都未伤害她,她也没有受过周遭人的伤害(非言语),生活总的来说属于不错。她后来抑郁并且严重到去看精神医生,也是她个性使然。

  金智英认识到作为女性的自己与男性应该拥有一样的权利,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有权利去实现自我---青春、健康、职场、同事、朋友等任意一方面的追求,是当时社会加诸于女性的不公,限制了女性作为自我个体的实现,金智英意识到这一切但并未做过任何行动去反抗,也许作为寥寥可数的.更容易被当成“异类”而被当时社会排斥。

  在作品中,时不时有独立自主的女性,敢于反抗不公平,虽着笔不多,但她们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每个时期,都有女性敢于争取自己的利益,抗争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她们以不同的方式,为女性争取更多应得的---社会应该以对待男性的方式去平等对待女性。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11

  总体感觉,非常现实。

  记得有这么个故事,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有妇女节呢?老师说,直到哪一天我们不在庆祝妇女节,那就说明社会达到男女平等了。

  我想我是赞同的,首先,我们要先正视这个社会问题,男女不平等。可是,我们也发现:第一:部分男性的不理解,或者装聋作哑。仅仅因为出演了这部电影,男女主角都被网络暴力,仅仅因为推荐本书,很多男粉丝就火烧女星的海报,我不觉得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社会问题,可是他们选择视而不见,甚至想要掩耳盗铃,想要女性一味地付出,想要女性不断妥协。性别歧视一直存在,如果一直以简单的追求利益为核心,那么我们将如何区别人类社会呢?体现在对女性正常权利的漠视?职场上的歧视?甚至生男生女都会怪罪女性?金智英的丈夫,相较于一般男性多多少少他还是比较好的。婚前填写表格,孩子随谁姓的问题,以及他说下班后会帮助她处理家务,帮助她给孩子换尿不湿。这个“帮”字,真的很刺耳啊,第二:女性本身不作为?金智英的母亲一味地付出,供出大舅,二舅,三舅。最后她也发现了不平等,不公平,开始稍微的反抗?可是,作为金智英的奶奶,她也是女性啊?当前两胎都是女儿时,她就那般不愿意,甚至不会帮助金智英的母亲照顾孩子,还要让她及时做饭给她吃。可真是媳妇熬成婆啊。她这是目光短浅,只关注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另外也是她受到的教育给她带来的巨大影响。金智英的母亲,金智英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希望能有改变,一代代的女性逐渐觉醒,都会不断付出努力,来改变这个问题。

  “谁让你去那么远的补习班,不要穿这么短的裙子,不要对谁都笑”作为一个父亲,竟然会对女儿说出这样的话?让我真的很无语。这时候又想起网上有键盘侠评论女性在遭受强暴时为何不还手?难道你以为每个女孩其实都是魔童哪吒嘛?心里住着个大力士嘛?

  金智英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开,否则问题出在不懂得避开的人身上。所以,如果是这样的话,女孩出生后就待在家里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当个文盲就很安全了呗?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关爱弱势群体。女性是弱势群体,这个是共同的认知。那么我们是否该给予更多的关爱,来保障女性的权利呢?

  逻辑不通,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不写了,表达不清楚,眼睛疼。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12

  趁女儿午休,看了这本《82年的金智英》。

  当然会感同身受,虽然我是92年的,但女人的烦恼是不分时代不分种族且无国界的。

  家里兄妹多且是女儿身的应该都经历过:从小习惯把好吃的让弟弟多吃,而且弟弟爸爸几乎不用做家务,童年的自己并不反抗还给自己找了好多理由去解释应该这样。

  我自己上学时,女老师比较多,很奇怪的是她们大多数偏爱男生,女孩们经常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我小学三年级开始上所谓教学条件比较好的私立学校,一个班的男女比例大概是9:1。

  金智英并非叱咤风云的职场女强人,她是一个工资低于男性的普通女职员,也许有人会说,那她为什么还不甘心做全职妈妈?那么后面又出现了一位心理医生的妻子,她是一位能力高过丈夫的数学天才,却也为了孩子家庭选了兴趣之外的.安稳工作。也许又有人说:总得有一个人牺牲,女人适合做这个角色……

  是的,当这些问题发生在绝大大大多数女性身上时,大家便习以为常地认定这没问题呀!甚至当事人也会稀里糊涂地认为自己没有理由去抱怨什么。

  只是,曾是女儿的妈妈们,要怎样去抚平内心不小心被激起的波澜?像金智英那样,通过病态地演绎着别人的角色去诉说内心的苦楚?或者像那个当了医生的数学奇才妈妈一样,一遍一遍地去解小学儿子的数学题?

  小说无解,且很短,短到我以为还没到高潮情节,竟这样戛然而止了,留下的尽是自己对此的思考。

  这么一个平常又被人述说良久的话题,该称为女权运动吗?我并不赞同。据我所知,女人并不想凌驾于男人之上,我们只是想,在做女儿做妻子做儿媳做妈妈的同时,做自己。作者:真真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13

  第一本韩国文学作品,最近的热度很高,也追了下潮流。

  在当时的韩国社会里,女子处于一种较为糟糕的环境里。金智英的母亲早早就为家计、为家里的男丁奔波努力,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但丝毫得不到众人夸赞,所做的一切都成了哥哥的功劳。结婚后也要忙于家务并照顾顽固的婆婆,没有怀上男孩就像是犯了莫大的罪一般,甚至一个人去医院拿掉第三个女孩,唯一的温暖竟来自于医生的问候关怀。

  她明白自己的一生丧失了过多本该属于她的美好,所以她尽量为自己的两个女儿创造更好的环境,鼓励她们追逐梦想,但悲哀的是最后也只是清醒的`走入绝境。

  所谓的成长不过是在逐渐的失去自我。

  现在女性的地位虽然在不断提高,但还是承受了许多没道理的恶意。

  如果恶性 事件出现了,还是有很多充满恶意的声音在叫嚷着:“谁叫她们这么晚出来呢?”“谁叫她们穿的这么暴露呢?”总有各种不检点的罪名冠之于受害者。女孩在白天穿着整齐规矩的出门就能保证没有侵害吗?不然。

  “她很漂亮”也可以成为犯罪的理由。

  正如书中金智英下完补习班,男生尾随她的情节中说道:“她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开,否则问题出在不懂得避开的人身上。”

  我们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我们不能不看见,女性权利提高的同时,那些过去的观念思想仍然存在。现在仍然有许许多多的金智英,她们被时代束缚、被观念绑架。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少些难过,少些痛苦,少些疲累,不再忍气吞声,勇敢地为自己发声。

  愿我们都不是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14

  这样的金智英在中国也是到处可见,与我国的传统相似,家务、育儿也是在多数家庭中是由女性承担,女性更加细致、温柔的性格在这些工作中具有优势,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是习惯,大家也没有觉得不对。韩国显然对女性特别不友好,文中的几个关于女性的职场数据都证实这个事实。

  所幸我出生在中国,而不是韩国,虽然今后可能也会有育儿与职场的'困扰,但是我国显然对女性更加友好的多,比如与男职工享有相对平等的就业机会,同样的休假权利,还有产假、婴儿喂养室等。而且即使重返职场依然能找到工作。

  父母帮忙照顾或者请保姆也都相对容易一些。而且祖国越来越强大,大家生活越来越好,充满了希望。感恩~

  同时希望男同胞看到这本书时能多想想自己的父母及妻子女儿,体谅她们的辛苦。一个家不是靠一个人就可以,需要共同参与,否则就如网上说的:钱我会赚,灯泡我会换,饭我会做,衣服我会洗,地我会拖,架我会打,街我会逛,车我会开,出去我也会玩。有了老公还要给他洗衣做饭收拾家务,还要照顾他家人!凭什么?!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15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我们会为悲剧感到压抑对其拥有同理心,或许不是因为悲剧结局本身有多么悲怆,更多的是为其中的人物所动容,所谓命运使然下的苍白无力。《82年生的金智英》之所以能成为亚洲十年来少见的现象级畅销书也是有原因的。金智英的生活就是一杯“白开水”,普通上学普通工作普通婚育,是为普通又大众的典型。其一定程度上隐喻着女性普遍意义上的`集体困境,而在这种集体困境中,所表现出的又是女性的自觉意识,给予人们情绪上的共鸣。最可怕的是这部象征韩国女权运动的小说能让你隐约有种错觉,这不是金智英,这可能是“我们”。

  另,关于很多非议作者格外偏爱女性、诋毁男性,也曾有统计被拍为电影的《82年生的金智英》韩国电影评分出现严重两极化,女生评分十分男生零分,亦是备受争议,声称这是“被害妄想症的狂欢”。而“女权主义”在现今网络社会中,算是个饱受污名化的词,我们习惯性将其视为女性特权的代表(事实上是男女平权主义、男女平等主义)。同时我们忽略了这个词在19世纪曾是多么具有革命性与先进性,人们将社会对于女性的态度视作其是否文明的标志,妇女解放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又有多少人为“平等”喜极而泣。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16

  韩国的社会问题,客观来说像是比中国更加严峻,但这不代表中国文化下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使在如此包容开放的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在发声。

  我家里两个女儿,我和我妹妹。对重男轻女的第一认识是我的奶奶在我小的时候不愿意照顾我,她要照顾我爸爸哥哥的儿子。愿意给爸爸哥哥的儿子买糖,而我的糖是之后妈妈知道后留钱给奶奶才开始有。好在生活在观念日益改变的江浙沿海地区,家长的`想法也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

  再次意识到性别问题的时候是大学,武汉。一个班级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但居多来自湖北省各个市。4年的大学生涯,年年投票选出来的班长都是男性。不是那种巧合性。像是对性别的约定俗成。

  对于职场要是在2020新年伊始之前,我可能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性别困惑。一毕业选择了上海,是那种能力说话的地方,女性在职场风生水起。2019年年底,考虑结婚的问题回家发展,开始投简历、面试。而面试官一定会聊到的话题,不管是直接还是侧面,结婚后多久要孩子的问题。说白一点,如果近期要孩子我们不要你。

  所以不论是多么有能力,表现多么优秀,只要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女职员都免不了会带来这些困扰。

  最后,无关本文,因为今天发生的一件事,用文中的一句话勉励自己。

  因为要是没把想讲的话说出口,之后一定会有说不完的委屈和愤恨。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17

  在两波等待衣服洗好的空空档里看完的一本页数很少但话题沉重的小书,82年生的金智英,像极了我曾见过的那些回归家庭之后找不到自己和意义的女性朋友们。

  开篇的金智英像是得了精神分裂症一样,以自己母亲的身份说出心中对丈夫和公婆的不满,因为她不能以自己的身份讲这些话,她从小被教导要懂事、考虑别人,所以连说出心里不满也要错乱成别人才行。

  全书几乎没有什么欢乐的地方,全部都是让人心生悲苦的日常,我看得有好些地方触动,也深觉女性追求的自由和平等是依旧是遥远的东西。

  有多少男性在选取女性对象的时候,会首先考虑对方有过几个男朋友?有是不是会因此而看轻对方?金智英在和第一任男友分手之后,喜欢她的学长和别的男生议论她是“被人嚼过的口香糖”,然而,这个男子还是那种第二天可以面无变化继续嘘寒问暖哭肿眼睛的金智英发生什么事的人;男生感情经历丰富一般意味着会照顾人、懂女生情绪,女生则多半会被说玩得开什么,我一直相信,就像Emma Waston曾说过的一样,女性不是非要争取特权,而是只要平权,“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Feminism is not about man hate,its really not. If you believe in equality, you are a feminist)。

  请为家务的'工作量正名。金智英有次去看医生,五十多岁的男医生说,现在洗衣服有洗衣机、打扫有吸尘器,真是搞不懂现在的女人有什么好辛苦的。可是,衣服不会自己跑进去洗衣机或者晾晒的撑衣杆上去,吸尘器也还没有到不需要人手持操作的地步。男性多半会说我会尽量帮忙分担,而很少从心底里觉得这是自己的工作。所有领域都在被技术的日新月异改变,但所有领域都有新的挑战出现,为什么就不能有人为家务的重担正名呢?一个人的家务都够搞半天,一个家庭的家务当然是要两个人合理分配共同承担啊。

  今年三八妇女节的时候,看理想公众号发过一篇文章,叫《请停止歌颂母亲》,我觉得写得特别好,母爱也许并不是本能,是一种被赋予的必须要有的本能,文中婆婆质问妻子的一句话是,”这些都是煮来给家人吃的,怎么会辛苦?过节本来就是这样一起做菜、一起吃饭才有趣啊“没错,是应该一起做饭一起吃饭,可本来也是辛苦的啊,女性为什么不能明确表达自己对家务的感受呢?

  女性在彻底回归家庭之后很容易丢了自己,文中写到曾经是数学竞赛冠军的妻子在反复演算小学数学题目并说找到乐趣的妻子,真是读来心酸,没有完整时间睡觉、阅读,在喂奶、洗衣服、换尿布、准备早餐等一系列活动里看不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低价值感和无意义感很有可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力,精神本科是长期神经衰弱的结果啊

  结局并未出现期待的反转,去精神科的金智英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光明的以后,希望每个女性都能勇敢坚强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吧。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18

  有时候打动人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而是这些润物细无声的生活细节。感觉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却个个说到心里,因为和我们的生活太贴近了。

  我的'家庭以前也是很重男轻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我这个三女儿,还好我生长在黑龙江,一个外来文化逐渐成为主流,在我们这里,没有祖辈给压力,没有所谓老规矩怎么样,父母辈按照自己的喜好养孩子,所以现在满大街都是姥姥姥爷在看孩子,因为没有那个观念一定要爷爷奶奶看孩子。所以对应的,女儿也是宝。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生活的非常幸福,自由。而且爸爸妈妈在我依然是女儿,以及计划生育的压力下,不再奢求儿子,于是我这个老幺就成了香饽饽,现在爸爸妈妈,姐姐们还把我当孩子一样宠。

  可是金智英没有我的幸运,他们国家的大环境,父辈的传统观念,以及他们骨子里的妥协,一起早就了她的悲剧。至于要怎么改变,这个说不好,因为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推翻,只能自己不要太纠结这个,心里放过自己和别人,也就没有那么辛苦。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19

  3月29日,我看完了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看这个小说题目中的人名,就知道是韩国的小说,确实如此,小说不长,所以我才可以在大半天的时间就读完了全文。小说朴实如华,就如同讲述邻居女孩,故事看起来特别的真实,就如同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朋友、姐妹、同事、邻居,那么平凡无奇,随处可见。她的故事可以说是稀松平常到毫无爆点可言,可以说,无论是作为韩国的女性还是中国的女性,我们基本上过着这样的生活,在结婚辞职带孩子方面,中国的女性好像比韩国更好些,这一点更感谢中国的国情。

  金智英在生完孩子后由于得不到家人的特别关照,她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小说的`结尾,是她的先生带她去进行心理咨询,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抑郁症得到解决,好了之后呢,她会怎么样?小说没有写,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到这个结尾,我的心情是压抑的。相比之下,我很喜欢智英的妈妈,我认为她的妈妈一辈子活得明白,也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生于传统的韩国家庭,只上到小学,就出去打工了,因为在她那个时代,家里都认为女孩是赔钱活,长大后是要嫁人的,所以,家中不主张女孩读书,而是供家中的男孩读书,生在那时候的家中,她的母亲也认为是正常的,因为家家如此。15岁后,她与姐姐外出打工,供两个哥哥,后来是弟弟读书,而也就是外出打工开阔了她的视野,她自己补习功课,自学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习,并取得了初中、高中的学历,也正是因为学习增长了见识,所以,她结婚后坚持让自己的女儿上大学等等,并一直坚持工作补贴家用,换了大房子,并开了店,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实现了从小的梦想。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每个人走的路,都带着家庭的烙印,但长大后,你的学识,你的视野觉得了你的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只要有梦想,只要坚持,所有的都会梦想成真,女人要想过得好,从个人的经历来说,一定不要指望别人,记住,你的贵人是你自己,你要用你的努力,换取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20

  读完《82年生的金智英》,我感到一种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震撼,原来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如此严重,这是我从未想过的。

  平日里,我们总是赞颂母爱的伟大,孕育生命的美好,却忽略了女性的坎坷与牺牲。可当妈妈真的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么幸福与欣喜,那是一连串的难以言喻的恐惧,疲劳,混乱,挫折,不知所措,甚至会出现一股背叛自己的感觉。

  身为女儿,女学生,女朋友,女职工,妻子,儿媳都无母亲辛苦。这份辛苦,却并非单纯来自抚养另一个生命,还有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我价值的缺失。

  如今,虽然男女教育程度相当,女性的薪金和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各种法律面,制度面开始关注男女平等,但是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人与人交往中对女性的诸多限制,甚至歧视却大有存在。

  比如:职位晋升,工作机会,质疑女性的工作能力,“男主外,女主内”的惯性思维。

  抚养小孩,维系家庭更是将女性禁锢在一个死牢笼中。一个女人若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就会千夫所指,受人摈弃。金智英也就是在亲友的撮合下,父母的要求下,一步步地走向抚养小孩,维系家庭的道路。

  故而,抚养小孩,维系家庭不只是女性的任务与使命,男性应承担更多的责任。金智英那么努力,那么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却最终因育儿问题抛弃了一切,事业全都半途而废。

  而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也让金智英沉闷抑郁。明明为了孩子牺牲了那么多,却始终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女性抚养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无可置疑的。

  所以,男性就更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减少女性的压力,让女性有更多的上升机会,更大的发展可能,使女性地位不断上升,男女平等才有坚实的土壤。

  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也许才是男女平等的最佳良药。只有相互理解彼此,才能了解双方诉求,才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男女平等。

  金智英之所以被贬低成“妈虫”,是因为贬低她的人不理解当妈的辛苦。金智英之所以被老医生嘲笑一无是处,是因为那个医生不懂得家务的辛苦。

  金智英之所以孕期请假被男性员工羡慕,是因为男性员工不懂得孕期身体的不适。

  只有每个人都理解了女性的处境,才会放下那些偏见,那些种种关于女性的刻板印象,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82年生的金智英》虽是描述因为韩国女性,揭露韩国社会的男女性别歧视。实际上,性别歧视在各国普遍存在,只是严重的程度不同。所以,我真切地希望世界的人们辟除偏见,用温暖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女性,用真诚的行为关怀每一位女性。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21

  一本有趣而且阅读流利的小小说。曾经对韩国一无所知,由于公司组里有位最好的朋友是韩国人,从而对韩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她和我同年,很早移民来了美国,她的很多思维方式,育儿,职场理念和我惊人的类似。(比起中国人,韩国人应该更加传统,重礼节,以及有等级观念)。

  我们经常探讨美国人和亚洲人的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经常相视而笑。探讨我们无法丢弃的民族文化,谈及对孩子的教育,传承,以及职场(亚洲人,女性)。被两种文化同时强烈冲击,切身体验到各种好以及无奈。也许这也是人生另一种不同的体验和经历吧……

  由于韩国特殊的地域性-前后左右都受敌,北有北朝鲜,边上有日本中国,依赖美国却远隔重洋。韩国是个人人需要服兵役的国家,大部分妇女都没有接受解放运动,男尊女卑严重,商业也没有太大的超级大企业,应该说是没有多少个性而依赖性比较强的'小国家;而在这个地方,贫富差距,等级,腐败确是惊人的厉害。

  也许我只是了解到了一个肤浅的韩国。日韩曾经在我眼里区别不大,走进才了解原来文化地域和历史造就了两个如此迥异的东亚文明,很有趣,愿意深度了解。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22

  就是想支持一下为女性发声的书籍。站在预备结婚步入婚姻生活的分水岭,似乎文中的一切都让我担心的事变成了现实。例如对于需要工作年限才能考级的工作而言,当我脱离工作(产假、哺乳假)一年之际对我的职业规划影响是巨大的,如何在休假完毕之后尽快投入到工作中会成为很大的.困扰。以至于在可预见的时间里不会将孩子纳入计划中。

  之前有和男友提及生育孩子对自身生活的影响,会很辛苦,而男生会轻松很多,事业甚至不会影响。男友道自己同事也在家帮忙照顾孩子也很辛苦之类,我觉得首先就要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孩子是我们的,我们应该共同养育,如果不在你分内,那才能称之为帮忙。

  :-(唉。这个社会对男性在照顾孩子方面的容忍度真的是极高,比较常见的是孩子淘气衣服容貌出现脏污,总是觉得是母亲的责任。而当男性参与到照顾孩子的事情中就会得到极度的夸赞,会予以顾家的评价。难道照顾孩子就只是母亲或者女性的责任吗?父亲、男性应该和母亲、女性在社会以及家庭生活中承担同样的责任,是我们这个社会都应该达成的共识。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23

  说起这本小说,自然而然会想到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虽然票房很高,但也身陷舆论风暴,一大部分韩国男性抵制这部电影,向青瓦台请愿禁止该片上映。理由五花八门:丑化男人形象,三观不正……饰演金智英的演员,在SNS上推荐这部电影、小说的女艺人等都遭受了“网络问候”,更有极端者烧毁、撕毁周边、照片小卡等寄往经纪公司以示警告。究竟是怎样一部电影,一本小说引起轩然大波?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性人物激起了如此大的矛盾?虽然对于韩国男性为何反应如此激烈的问题最后还是无解,但不至于毫无收获。

  这本书的女性人物无一不遭受不公平对待,只因为她们是女人,他们口中没用的女人。金智英的奶奶卑微到觉得不偷腥、不打妻子的男人就是好男人,金智英的妈妈的人生从来不属于自己,青春让给家里的兄长,往后的时光让给丈夫,活着的从来不是她自己,那副躯体里面的灵魂已经麻木,她们所谓的乐意,其实是观念下的驯服。于是她尽量给她的两个女儿更多偏爱,让她们追寻自己的梦想。金智英高中补课时,回家遭陌生男子尾随,后经人帮助才逃过一劫,向父亲诉说委屈,父亲的回答则是:“下次衣着要得体,不要穿那么短的裙子了。”长大后在职场中的金智英也不易,被人贬低,升职难升。婚后回归家庭做全职家庭主妇,被年轻上班族讽刺为“妈虫”,还要处理婆媳关系。后来她生病了,时常用她母亲等人的口吻说话,算是一种短暂解脱,借他人的语气才能有勇气说出一直不敢说的话。最后在医生帮助下用写作来治疗疾病,延续她年轻时的作家梦想。但电影结局始终没有说到解决女性偏见,逃避写这个问题,也是无奈之举。

  其实整本小说不过是想让男性更关注女性的心理,更重视女性的存在,更尊重女性,如果真的要丑化男性,那就会将书里所有男性描绘得十恶不赦。而与此相反,书中金智英的丈夫是个挺体贴细心的`人,回到家也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妻子,第一时间发现妻子的异常,照顾妻子情绪。所以我一直觉得他们抵制的理由莫名其妙,说到底还是在逃避现实,固执己见。尤其是某些网民借机讽刺女权,不过是躲在键盘背后的懦夫罢了。

  “家庭主妇有什么累的,饭是电饭煲煮的,衣服是洗衣机洗的。”没有体验过金智英们的人生,没有感受过她们每天经受的窒息感,请别高高在上,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愿未来的金智英们能不受非议,勇敢追寻梦想。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24

  82年生的金智英,在曲曲折折,承受了那么多的偏见、歧视、不公之后,终于在孩子上幼儿园的年纪深度抑郁到有点人格分裂。

  因为她是女孩,所以她不能拥有所有男孩拥有的权利,她的学号必须排在男孩后面,她必须什么都让给弟弟。被男生欺负调戏了也是她的错,谁让她上补习班上到那么晚,谁让她穿那么短的'裙子。倾尽全力考上大学在找工作的时候却受尽歧视,工作了以后也没有男同事那样的机遇——就算她的能力并没有问题。结婚了之后作为妻子的她只能辞职生孩子,做全职妈妈,还要被别人指指点点说她是寄生虫。被嫌弃的金智英的,作为女性的一生。

  韩国的男女非常不平等,我在读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读这本短短的小说过程中我一直非常的愤怒。我愤怒她遇到的所有不公平的待遇,我愤怒她一直沉默不敢为自己发声,可是看完了我才意识到,她生活的环境已经剥夺了她发声的本领。看到医生的太太,明明是个数学天才却因为婚姻不得不待在家,我想到了《使女的故事》中本来是大学教授的医生,因为是女性而被基列发配去做女佣。而这本书和《使女的故事》构成一种虚构和现实的对应,让我非常非常难受。女明星因为推荐这本书给粉丝竟然遭到男粉丝的极端恶意攻击,就是这两年的事情。国内的环境要比韩国好很多,但我们依然有太长的路要走。女权主义永远都是平权主义,正是因为不公平,我们才要发声。

  愿天下所有的女儿,都能够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25

  这是一部讲述韩国女性地位低下和权力被剥夺的书,里面揭示了许多韩国社会中对女性不平等的现象。虽然本书是以金智英的个人生活为例,从她出生的生活一直写到为人母,直到现在,然而就像看过这本书的许多韩国女性一样,她们觉得自己就是金智英,自己遭遇的事情与她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本书例举了金智英从高中生活、职业生活与家中生活的几个例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女性在韩国社会中被歧视,或者说放在次于男性的位置。例如上学时男生学号会被排在前面,男同学欺负女性是喜欢她的表现,甚至到了尾随女生而没有法制去保护的局面。到了求职季,女生被许多公司所歧视,怀疑她们生孩子后的工作能力和时间,给与的工资和机会也都比男生少。

  到了结婚后,更要把自己的生活让位于老公和孩子,舍弃了职场生活的女性,反过来还要落得被男性和社会嘲笑的地步。女性在很多方面受到了社会的限制,并且是潜意识当中认为女性天生的职责就是在家带孩子,在外拼搏和挣钱以及事业上发光发热是男人的事情,与女人无关。这种社会上潜意识当中对女性不平等的定位,才是韩国这个可以被称为男权社会的问题根源。

  然而没有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女性的权力虽然有所加强,但现在也是在男性的管控下,在本书的最后金智英仍然也没有逃脱这个权利不平等的怪圈。我作为男性,的确吃了许多性别上的便宜,尤其在最近的找工作中,男性自然地被认为能够胜任工作,持续性地作战,而女性往往成为第二批当中的.候补。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中,仅仅是因为天生的性别差异,我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就能够获得这么大的优势,是我的幸运,也是对占人口一半的女性的不幸运。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26

  中国的女性可能是比韩国稍微住在一个好一点的情境,但是感觉金智英就是生活在身边的一个普通女性,或者说可能就是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刘女士在我从小到大一直念叨着她的理发店梦。说着自己以前的手艺有多好,一直想开个店但是没去做,后来有了我和弟弟就更没有去做了。还说他以前的工资随随便便就可以买双快八百多的耐克鞋了,这还是在二十几年前。具体数字我记不太清是不是这个了,但是应该是妈妈的光辉岁月。刘女士还老是后悔的说你看那条街上一直没有理发店,要是以前开了店现在可该多有钱生意多红火。

  但是随着我越来越大,我和弟弟都上了大学。我出国读书,弟弟也是平时住宿只有周末才回家。我想着每天在家落寞的妈妈,提出让妈妈出去找她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时候。她说她现在年纪这么大了没有人会要的,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一技之长,也就会做做家务,出去了顶多给人家去打扫卫生。我每次听了都心很酸,但是又很生气我的妈妈在家里被磨平了棱角。

  刘女士,每天要在家拖两遍地,把家里所有的家具擦一遍,前一天所有的脏衣服都手洗一遍再丢进洗衣机洗一遍。再每天只要我们其他三个有一个人在家,他都要烧三顿饭,不论我们多晚起床,还要洗好削好至少两种以上的水果。感觉只要我在家,她就没有闲着的时候,我们随时被勒令着抬起脚或者从房间换到客厅里去坐。在家的时候感觉妈妈的眼睛像雷达一样,每分每秒都能捕捉到我掉落的头发。但是,“不论哪个领域,技术都日新月异,尽量使用劳动力,而唯有家务事终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妈妈也总觉得我们不认可她的努力,虽然我们可能的确表现的有点坐享其成了,但是我心里不是这么想的。

  除了刘女士,家里剩下三口人最常说的就是“我帮你做点什么”。我觉得,我弟也这么觉得,帮你扫下地,帮你擦下灰,就是很正常的中国人语言表达啊。但是总是激起妈妈的怒吼,什么叫帮我做,难道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为此总是引起我和弟弟的不满,觉得妈妈真的无理取闹。但是看着金智英积蓄已久的怨言“能不能不要再说帮我了?帮我做家务,帮我带小孩,帮我找工作,这难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吗?....干吗说的好像是发善心帮别人做事一样?”我才意识到这原来不只是我的妈妈特别敏感,这真的是个问题。一年没见到妈妈了,这句话又被提起,我写在笔记里提醒着自己,希望以后不要再犯这样子的愚蠢的错了。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相关文章: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通用25篇)04-19

高金英讲座心得体会12-02

听高金英讲座心得体会12-03

金智娟漂洋过海来看你吉他谱12-01

【实用】2022年生活励志语录集锦82句03-28

【实用】2023年生活励志语录合集82句07-09

听高金英老师讲座的心得体会12-03

听高金英老师讲座心得体会12-03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