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南正街作文
满清时期,宜昌最有名的富户有三户人家,大财主陈善夫、在南正后街(天官牌坊或者叫民主路)开钱庄的黄大顺、在南门后街开酱菜园的王日新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关于陈善夫财富之多,据说半个宜昌都是他的。可惜子孙不孝,吃喝嫖赌无所不能,败坏起祖上的家业快得惊人。唯一敬业一点的就是陈善夫的三儿子陈仲泉(应廉),1913年自费留日归来,从上海购回一台100马力的.柴油机,在宜昌创办了光明电灯公司,给宜昌带来电力和光明。笔者在《宜昌印象》中指出:“显然,电的使用对宜昌城市文明提升和后来思想文化发展都有极大启蒙和推动作用。而当时这一大胆举措距离上海建成第一家由英商投资的发电厂,开始供应照明用电,开创了上海使用电灯的历史不过才仅仅三十一年。”可惜投资失败,很快就被迫关张。笔者在新街竹器厂工作的时候,还曾与陈善夫的一位孙子共过事,不知是哪一房的后代,只知道那个瘦小、戴眼镜、不善言语、安于现状的老头住在献福路一栋老房子里,有一胖墩墩、对人友善的老婆。后来那个老头死了,他的老婆就随着在安康工作的儿子离开了宜昌。
关于那个开酱菜园起家的王日新,如今手头资料寥寥,只是知道他与宜昌话里的那句表达自己上当受骗或者吃了很大的亏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习惯用“上董大哥(个)当”或“起“董大哥(个)亏”有关。据说当年当阳河溶的罗光福,是当阳晚清有名的练武之人,清咸丰5年,因表演刀马功获得那位皇帝的赏识,许为武状元殿士,嘱其回乡候旨。于是名声大噪,宜昌城头号富商王日新托人说媒,慷慨的将女儿许配给他。那种双喜临门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受到了当地董县令的嫉妒,圣旨到当阳后,封罗光福为长沙侯令。董县令却对传旨官说罗某人不幸已亡故,而罗光福望穿秋水始终也不见圣旨到,继任知县后来才知道罗殿士是“上了董大哥(个)的当”、“吃了董大哥(个)亏”。除了这个“董”字在宜昌话中应该读dǒng,不过这个传说一点真实性也没有,就是因为其中有王日新,随便一说而已。
关于开钱庄的黄家,因为他的后人写过一篇《黄氏家族与黄凯元》而留下不少的文字,在这里仅摘录其中与南正街有关的部分。这个来自于江西吉安的家族是清嘉庆年间(1795-1820)到宜昌开始经商的,从事花纱布生意,后改为在南正后街(民主路)开钱庄,从清嘉庆年间暴富一直到清末,都是宜昌数一数二的有钱人。
黄大顺很精明、也很狡猾,除了让儿女与同样有名的陈善夫、王日新联姻,实行强强联合以外,还大肆贱价收购已经败落的陈王两家的田地和资产。清朝咸丰年间(1850-1861)黄家创始人去世,黄家六房分家,每一房分得祖遗课谷3000担、白银两、住房各一栋,于是,黄家就和所有的大富之家一样,“富不过三代”了。
黄家祠堂在东门外(宜昌二中艺术学校),大房的宅院在南正街,那是一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四大厅堂的大宅院,后门直到南正后街(民主路);大房的三儿子黄凯元曾任宜昌巡阅使,在大宅门前立有两根盆斗大桅杆,朝门内立有一对大狮子,门上悬有“荣禄第”金字横匾,宜昌人称“桅子屋”;后来家道败落,还有一子在本宅挂牌行医;二房的宅院也在南正街,就在宜昌著名儒生王步点的对门,可惜遗产被其后的两代变卖殆尽;六房也住在南正街,就在桅子屋的对门,有一儿子自幼饱读经书,曾经获得翰林学士,东渡日本求学,又被授予经济博士,不料回国后看破红尘,又受不了出家人的清苦,就在家中设立佛堂,早晚朗念经文,度此一生。
【我的南正街作文】相关文章:
南塘老街-吃货街作文07-11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原文赏析03-12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原文赏析02-18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原文及赏析07-17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翻译及赏析02-04
《御街行 街南绿树春饶絮》原文及翻译赏析03-05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古诗词鉴赏03-07
我的街我的心作文01-02
街,我的童年作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