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高职合作办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探索
摘要:教师队伍建设极大地影响着高职合作办学的质量,建立和完善教师聘用制度、激励机制、考核制度,加强合作办学教师培训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职;合作办学;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势头良好,合作办学项目数量逐年增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随着合作办学项目的增多,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研究愈显重要。现有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研究中,研究人才培养质量的成果比较多,而从教师队伍建设角度出发,探索保障和促进合作办学质量的研究还比较少。
一、高职合作办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教外办学〔2013〕91号)明确指出,规范办学过程管理要保障师资质量,对外方教师要求也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加强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外方教师,应从外方合作办学者校内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担任;在国际上招聘的教师,其职业资格和学术水平应不低于外方合作办学者的教师标准和水平,并获得合作双方的认可。对外方教师的规模、专业水平、任教的课程和时间等,要在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符合相关要求,同时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合作办学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合作办学项目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业成就,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项目中有一支数量充足、配备合理、师德良好、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才能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支队伍既包括外方教师,也包含中方教师。教师是合作办学项目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师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合作办学教育的质量。关注合作办学中教师的发展,创新教师服务,才能为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服务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
二、高职合作办学教师队伍建设探讨
现有合作办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以实际案例分析为主,所反映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难题在于学生人数少、合作方资源质量有限、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没有显示出来等,这些因素带来了高职院校普遍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不够,教师队伍流动性比较大、针对合作办学教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教师培训比较缺乏等问题。今后,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一)建立和完善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聘用制度
相较于一所院校其他专业的入职要求,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要根据其工作要求独立地制定教师聘用制度。
合作办学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必须符合合作办学的要求并订立较高的入职标准,包括学历、教学经验、实践经验,教学的责任心、热情度、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以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目前,国家在对本科院校合作办学项目考评中明确规定了4个1/3,即引进的外方课程数量、引进专业核心课程占总专业核心课程数之比、外籍教师必须承担的课程门数比例以及外籍教师专业核心课程时数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外教承担比例和外方教师语言课和专业课比例带来的外籍教师的数量要求值得引起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也应该以此为参照,根据这些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外方教师。
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聘用制度中教师按时上岗的保障条款以及补救措施的细化能更好地避免外方教师不能按时到岗或特殊情况的发生。
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聘用制度不存在一个标准模式,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是合作办学项目聘用教师制度的核心。相较于本科院校的合作办学教师队伍人才聘用,高职院校用人、留人都有一定困难,因此建立良好的教师激励制度非常重要。
(二)建立和完善合作办学项目教师激励机制
教师激励包含职业生涯规划激励、情感激励、培训激励、荣誉激励、薪酬体系建设等。建立有效的项目教师激励机制,前提是要充分保障合作办学项目教师的学术自由,关键在于依据项目发展需要和教师各自的背景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给教师提供职业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的传统,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就是要引进和转化国外优质教育,只有充分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才能鼓励教师勇于探索,推陈出新,形成自身的学术风格,并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学的自由,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合作项目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明晰中外双方职责,建立相应的教师激励机制,督促并建立合作方“传帮带”机制,使中方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借鉴合作方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做好项目教学改革和教学提升的基础上,辐射和带动其他专业的改革和教师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双方教师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学习借鉴,逐步实现双语教学。
由于中方教师在承担合作办学课程时,既有对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又有对语言的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带来更多的备课任务,对教师的能力、责任心要求都非常高,因此,合作办学项目应该有更高的课时报酬和适当的职称评定加分政策等激励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公平对待教职人员,对教职人员有专门的评价系统,以诊断性评价为主,以改进教学、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是教师考核制度的核心。分类管理、分类考核能有效提高教师聘用制度的弹性与效率。
目前,高校每年都要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是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先以自我反思为基础,然后各系评定送报学校相关部门。
承担合作办学项目教学任务的教师其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教学任务与其他教师有一定差异性,统一的评价模式和指标缺乏针对性,不能涵盖项目教师全部工作要求和特点。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针对合作办学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办法、项目外籍教师教学管理制度、合作办学项目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等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考核。 学生的考核与监督始终贯穿于学院教师的工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与教师沟通,提出建议和想法,也可以向系主任反映,再由系主任把相关信息反馈给教师。学院定期向学生发放问卷,并将收集的信息及时通报给教师。这种平等公开的教师考核制度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和上进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四)加强合作办学教师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为受聘教师接受相应的业务培训提供条件。合作办学项目应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及相应的保障实施措施。制订教师出国进修规划,设置教师出国进修专项基金。可利用的资源有职教国培、教育部每年统一组织各基地培训选拔出来的优秀参培教师到国外相关学校和企业进行再培训、合作院校海外培训等。
由于出国接受培训的机会和人员数量有限,在中方上课的外教资源可以成为培训中方教师的良好途径。很多高校都有教师培训“老带新”制度,即新教师到老教师课堂学习,听取一定数量的课程并接受老教师的指导。合作办学教师培训也可借鉴这种方法,实施“外带中”制度,即中方教师首先跟班观摩学习外方教师教学,然后过渡到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中方教师在已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领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取双方之长,最后实现中方教师独立授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
在多种形式的培训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非常关键。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各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长足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广泛运用,也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教学软件,大学公开课等资源越来越容易获得。选择和有效使用这些设备设施,使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和丰富,从更多通道向学生传递信息,调动其参与,增强课堂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办学宗旨和目标的达成。
高职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探索的方面还有很多。高职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就是要最大程度地保障项目学生获益,为了充分实现合作办学项目宗旨和目标,持续地关注、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教师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浅谈高职合作办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探索】相关文章:
浅谈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10-13
高职数字化实训平台建设实践与探索范文02-23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索论文11-28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介绍08-12
画室与学校合作办学协议09-14
(经典)合作办学协议书11-20
合作办学协议书04-02
合作办学协议书03-06
合作办学协议书07-23
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出国吗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