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讨论口传心授的意义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化也好,音乐也罢,想要永久发展和传承下去,绝少不了教育,而其主要方式就是口传心授。现如今,很多人认为有完备的曲谱,这种传承方式已经毫无用武之地,它的使用价值已经微乎其微,但笔者并不这么认同,它的作用在现如今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上,尤其是在民族乐器和戏曲上,缺了它不可。
一、口传心授的基本内涵
所谓口传心授,即在文化传承时,师徒之间通过口头传授和内心领悟方式来进行的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师傅的口授、身演后,徒弟依靠眼观、耳听、心悟、手动,使得能够达到一种传其形、悟其神的目的。换简单点来说,口传心授就是用口来传授,用心去感受,使不论是对传授者来说、还是继承者来说,让他们双方之间能够产生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从而达到音乐所追求的那种韵味。通俗点讲,即大多人认为口传心授多是一种属于民间性的口头流传的方式,其实不然,这里所指的又应与普通的民间歌曲,劳动歌曲,原生态的自然流传相区分,这里的口传心授传承方式,主要指的是一些具有、要求一定的技艺性的音乐,例如:器乐、戏曲等。
二、古代琴学与戏曲传承中的口传心授
(一)古代琴学传承中的口传心授
音乐是一种依靠听觉和感觉的抽象性的时间艺术,因为他看不见,也摸不着。有曲中声尽意不尽一说。这种感觉在古琴曲中的表现尤为显著。
在古代,中国音乐的传承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并不如西方以乐谱以记载和流传,他们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备的记谱方式方法。然而我国的音乐并不是,像是在琴学的发展过程中,古琴谱采用的是工尺谱、减字谱,这些曲谱都是只把旋律记录了下来,并没有去记录节奏,但并不是说这曲子就没有节奏,又或说我国古代琴家们不重视节奏,没有能力把节奏记录下来。而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他们是故意不去记录的,曲中的节奏也好、音高也罢,全是要靠演奏者去依据自己的理解和不同的个性特征灵活处理的。此时口传心授的这种传承方式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记谱法,目的就是为了去追求音乐当中的那种自由抒发的、开放的感觉,以便让后人能够随性而弹,即兴而奏。
还有重要的一点,所有的表演者他们每个人所具有的那种二次创作的能力,必然使得每个人在表演和演奏时即使是同一个曲子,所奏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甚者是同一个人去演奏,他也想追求那每一次的创新。那口传心授的教育方式也就随之成为了必然。所谓口传心授就是强调教育者要用一口一心去传授技艺。以琴的教育传承为例,一个个的琴家表演艺术家,以口教,以身演,用心感受。
(二)戏曲传承中的口传心授
口传心授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中国戏曲教学方面,仍占据重要位置,它对于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虽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但其利大于弊。
戏曲讲究的是手、眼、身、法。口传心授的核心要义就在一个心字,所谓心,就是一种已经无法仅用语言记录和并表达下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去追求一种精神,来表达一种韵味。戏曲所要求的不仅是在唱腔、身段、念白方面,更要细致拿捏的是手势、姿态,乃至一个眼神,和唱腔中的抑扬顿挫,一板一眼,都应注意教授。口传心授这种音乐传承方式之所以至今都不被丢弃和完全取代的原因就是,它能够使塑造的,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是活的、真实的。在这个传承的过程当中,要求师徒双方通过直接的身、眼、口、耳,通过实际的演唱,再加上身体动作的配合,最终做到传递真情实感、和塑造出活的音乐形象。在这方面上,是其他的传播方式不能予以比拟的,这就是口传心授要求的是面对面的直接传承,所传递的音乐信息是鲜明而具体的。口传心授在戏曲音乐的各种曲调中都有其发展的土壤,在不同的曲种剧种中都有其活跃的身影。各种音乐,包括戏曲大都是由历代社会中最平凡的劳动人民生活过程中集体所创作,再经由他们有意无意地口头传承逐渐形成基本曲调,而传承的音乐本身首先是当地的方言,方言各具特色,显然不是一文一字一个符号能去阐释和标志出来的。这就是口传心授与单纯的乐谱传承相比的一个优势之一。
所谓的我们追求一曲千变,不论是对于演唱者、还是演奏者来说,演奏同一首乐曲或同一个选段,一个传一个,也就变之不同了。这里的原因就是因为口传心授全都突出的是一个人字,所谓传承,即一传、一承,传者是人,承者也是人,只要是人,那曲必会变。因为人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是不同的个体,就会有各自的个性,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演奏和演唱出的不同的神韵、意蕴,那就是一个艺术作品的灵魂。
三、口传心授在现代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现代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中所说的口传心授的方法,重要的就是强调音乐的感觉和韵味。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这一点在民族器乐教学上的表现尤为显著。在中国,例如古琴、琵琶等类的民族器乐的专业教学是最早一批进入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和学校的。老一辈艺术家在进入专业院校后,继续发挥着他们自己多方面的艺术素养,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带有即兴性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为主,进行的传承。而在当今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大都已是按曲谱记录而传承的了,但中国的这种传统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的地位仍不可撼动,其核心是在强调内心感觉、注重韵味的表达,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去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以为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者,要能够尽力将按谱传承与口传心授二者完美结合,使学生在乐曲表现和演奏中,既体现出原作曲者的精神内涵,又能展现自己本身个性。但现在出现的问题是,我们并未对口传心授的方法做到完全的认识,并不予以重视,甚者有些教师也缺乏口传心授的修养和能力,就只会单纯地按照乐谱上所标明的各种符号去要求学生。事实上,口传心授的方法早已经被外国的音乐家、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在《21世纪音乐教育使命的扩展》一文中就有指出:即兴表演是一种以音乐进行思维的基本方式,我们受音乐束缚的表演文化已经导致思维方式的萎缩与衰退,这很容易使我们的表演者受记谱的束缚,导致他们离开乐谱表演就会瘫痪和麻痹。我们是希望表演者在演奏技术技巧上没有问题后,也不会太死板,缺少感觉、韵味,要学会即兴。
四、结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前文一直在强调口传心授这种传承方式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发展的利大于弊,但仍要正视它的不足与局限性,它益于流失、缺漏、更因为都是师徒形式的传承,这必然会导致它的传承、传播效率和范围的降低和缩小。对于像口传心授这样的传统传承方式,我们应该正确、全面客观地去认识它,分析它,知其长,明其短,重视它的好,更改变它的差。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也应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而与时俱进,不论是器乐还是其他,它们自身所具有的表演特征和教学方式都在与时俱进中相融,在不变中求变。
【讨论口传心授的意义】相关文章:
讨论人生的意义作文12-16
讨论的英文及例句01-27
在会议讨论的发言08-03
对领导讲话的讨论08-06
会讨论发言08-06
讨论生活的作文12-19
讨论会作文08-16
人生本能思想讨论02-19
讨论情况汇报08-04
讨论报告发言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