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什么为话题的作文

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

时间:2021-06-10 19:38:42 以什么为话题的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

  篇一:关于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

  一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数学兴趣班,目的是让我在数学方面超过同学,让老师更加喜欢我。

关于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

  上了兴趣班以后,我开始广泛接触数学,习题也做了不少。渐渐地,我感到做题很辛苦,但是我并没有放弃继续上数学兴趣班,而是发现了数学那种特有的美。 四年级时,我开始接触奥数题。

  奥数可比一般的计算题那多了。有一次,我做题时遇到一道题,非常难,这是一大属于划船问题的奥数题。我琢磨了半天,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决定问老师。经过老师一点拨,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的解法这么简单呀,我怎么没有绕过这个弯呀。从此以后,我做题时又多了一份认真。

  有两种题是“数图形”和“数线段”。刚刚接触时,我常常数的头晕眼花,令我头疼。那一段儿时间,我天天诅咒它们快点消失。过了几天,老师讲了这两种题的简便计算公式:(点数—1)×点数÷2。

  用这个公式来计算这一类型的题,比我以前用的笨方法不知快了多少,而且正确率也提高了好多好多倍呢!

  慢慢的,我便不满足于现状,我不再是那只等着妈妈喂食的小鸟,我开始自己去寻食,自己在数学的海洋里探索,去研究那一个个令人棘手的问题,去寻找更高的目标,在蔚蓝的天空自由自在的翱翔。

  是的,是数学那独特的美吸引着我,引领我在数学的世界里遨游,如果没有它,我就不会爱上数学,更不会数学那么痴迷。

  我发现了数学之美。

  篇二:关于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

  星期天,我在家欣赏爸爸养的仙人掌。突然,我发现仙人掌、仙人球、仙人鞭等仙人科植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茎肉质地厚实,呈绿色,茎上尖刺密布。

  我问爸爸:为什么仙人掌会长成这个样子呢?爸爸说:因为仙人科植物原产于拉丁美洲,是在干旱缺水的沙漠中逐渐进化而生存下来的,所以它们的构造具有很强的抗干旱特性。我左瞧瞧,右看看,好奇地欣赏着这特殊的花。为什么仙人掌没有叶子,只有一颗颗扎人的刺呢?如果没有叶子,那它如何吸收和输送养分?又如何会生存得这么好呢?

  我通过仔细观察,查找有关资料,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仙人掌身上的刺,是由叶子变成的。因为仙人掌长期生活在沙漠里,那儿又热又干,如果它生出一片片的大叶子,很多水分就会从叶子上挥发掉。所以,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肉质的茎内储存了黏性的浆汁,能较好的`吸收并保持体内的水分。啊,仙人掌身上的刺原来就是叶子啊!我终于明白了,仙人掌的肉厚刺多,是适应了干旱环境的结果。

  此外,爸爸还告诉我,仙人掌大面积的刺,不但会减少水分流失,还可以使别的动物不敢伤害它。我不大相信,就用手轻轻地碰了一下仙人掌的刺,真的好疼啊!怪不得人们都不敢碰它。

  仙人掌真是太聪明了。它为了自己能够生存,竟然懂得灵活的改变自己。

  刺就事叶,叶就是刺,这是我发现的仙人掌的秘密。我相信,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篇三:关于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

  我不是什么天才、神童,从小到大没有发现过什么。每天就只记得吃,是个好吃的孩子。恰恰是因为我好吃,所以,我竟然在冰棍上发现了一个秘密——冰棍会冒气!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到小卖部买了冰棍。撕开包装,我突然发现冰棍会冒气。我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呢!便揉揉眼睛,再一看,冰棍还是会冒气。在一看看别人的,也会冒气呀!我脑子里充满了疑问:为什么冰棍会冒气呢?我知道热的东西会冒气,可没有听说过冷的东西也会冒气呀!我决定去请教爸爸。

  “爸爸,爸爸,你知道冰棍为什么会冒气吗?”我迫不及待的问到。可谁知,爸爸却没好气地说:“自己查去。”

  我渴望得到答案,实在等不及了,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了电脑房,打开电脑,飞快地在电脑上打下:冰棍为什么会冒气8个字。啊!我知道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原来,冰棍会冒气是因为当冰棍撕开包装的时候,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当冰棍温度降为0摄氏度时,就回冒出细小的水珠,因此,我们看上去就好像有一股白白的气冒出来。呵呵,我知道了,我发现了冰棍为什么会冒气。为了证实这一发现,我又到小卖部买了条冰棍。果真,撕开包装后,冰棍会冒气了。不过,这次我脑子里不在充满疑问了,因为我已经知道了其中的奥妙!我这个发现是偶然的,是我在不经意间发现的。

  生活中同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行!

【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相关文章:

发现为话题的作文10-01

以发现为话题作文09-02

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06-01

以发现为话题作文素材08-11

以表现为话题的学生作文01-25

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范文06-01

请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02-25

以发现为话题的初中作文04-24

高中以发现为话题作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