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翻译赏析

时间:2024-04-13 15:25:04 蔼媚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女冠子》翻译赏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女冠子》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女冠子》

  韦庄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注释:

  《女冠子》:《女冠子》在成为词调之前为唐代教坊曲名。“女冠”者,女道士也。此调本歌咏女道士神态,有小令、长调之分,小令适于温庭筠,长调始于柳永。

  佯:假装。

  敛眉:形容脸色变得严肃。锁紧眉毛。

  译文:

  正是去年的四月十七,和君离别的时候,强忍住眼泪,假装低下头,半紧锁着眉毛,含羞欲说还休。

  不知道魂销梦断,空有梦相随。除了天边的明月,没有人知道我为你相思欲断魂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词在《草堂诗余别集》中题作《闺情》,抒发了闺中少女的相思之情,词句质朴率真, 哀惋动人,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篇。

  上片忆与郎君相别。”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连用记载日期的二句,在整个词史上少见。似乎是脱口而出,有似乎是沉醉之中的惊呼。“正是”二字用得传神,表现出记忆之深,让人如闻其声。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少女 如此的痴迷呢?”别君时”非常直接地点明原因。原来是与郎君分别了。痴迷,沉醉于苦苦的相思忘了时间的飞逝,忘了四季的轮回,忘了身在何处。好象是在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别离已一年,相思也一年了。然而,这一年似快又慢,快是指别离太快,相聚太短,慢是蕴涵了无数煎熬,无数牵挂。”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佯”是掩饰,但不是故意做作,是基于感情的真挚。害怕郎君发现脸上的泪水,而牵挂,担心,而假装低头,”含羞”是别时有千言万语却有无从说起,欲说还休,难于启齿。这两句通过白描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送别时女子玲珑剔透的面部表情,细腻真实的心理活动。

  下片抒别后眷念。”不知魂已断”,是过片。“魂断“即”魂销“,江淹别赋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紧扣上片“别君时”,承上;只好“空有梦相随”,启下。过渡自然,不留痕迹。“不知”故作糊涂,实指知,但比知更深更悲。知是当时,是如今,还是这一年?却又不知。事实上,三者已融于一起,无从分别,也无需分别。君去人不随,也不能随,只好梦相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这里的梦是凄苦的,是在无法选择的前提下,不得不选择聊以慰藉的方式,可见相思之深,相思之苦。之无奈。’除却天边月,无人知。”“天边月”与首句“四月十七”在时间上相应。“无人知“即是不知,重复上文,加强凄苦。魂销梦断都无法派遣相思之苦,那就只有对月倾诉了,这是古人常用的寄托方式,没有人知道,但明月知道,不仅知,还理解,更会把这一切记住,作为见证。在少女的心目中,月竟成了她在人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多么无奈的选择啊,更见其孤独,寂寞。况且明月的“知“,本是子虚乌有。寄托相思,相思却更浓,排遣相思,相思却更深。真是欲哭无泪,欲罢不能。少女受相思折磨,为相思煎熬,楚楚动人,愈发憔悴的形象跃然纸上 ,让人为之流泪。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玄宗时宰相韦见素之后。中国唐末五代诗人、词人,[60]五代时期前蜀宰相。

  韦庄出生时家道衰落已久,其父韦韫早亡,在“少孤贫”的环境中成长。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三年间(882年-883年),逃往洛阳。乾宁元年(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六十。乾宁四年(897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洵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多次上书献策。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应聘为西蜀掌书记。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建立蜀国。他深受器重,授左散骑常侍,后迁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官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韦庄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75岁。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对唐代诗人及其创作相当关注,形成了一定的文学观念。韦庄的诗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其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在中国古代叙事诗写作上具有标志意义。韦庄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作品有《菩萨蛮》《浣溪沙》等。

  女冠子介绍

  女冠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以温庭筠《女冠子·含娇含笑》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五句两仄韵、两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另有双调一百七字,前段十二句六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双调一百十字,前段十一句六仄韵,后段十二句六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韦庄《女冠子二首》等。

  女冠子,后用作词调名。女冠:亦称女黄冠、女道士、道姑。唐代女道士皆戴黄冠,因俗女子本无冠,唯女道士有冠,故名。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女冠子》,唐薛绍蕴始撰此词,云:‘求仙去也,翠钿金篦尽舍。’以词咏女冠,故名。《词谱》援汉宫掖承恩者,赐芙蓉冠子,或绯或碧。然词名未必缘此事也。”子:“曲子”的省称,即小曲的意思。调名本意即为歌咏女道士情态的小曲。

  “女冠子”出自道家乐曲。《唐六典》卷三《户部尚书》:“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亦如之。”亦称“女黄冠”,北宋宣和元年(1119)改称“女道”。温庭筠两词咏女子入道事为创调之作。鹿虔康词亦咏女道士:“步虚坛上。绛节霓旌相向。引真仙。玉佩摇蟾影,金炉袅麝烟。露浓霜筒湿,风紧羽衣偏。欲留难得住,却归天。”唐代皇室及贵族之女有入道者,入道之后生活较为自由,故唐代诗人每有与道女相恋的。晚唐五代词人用此调咏道女之美,韦庄始用以抒写恋情。此调前段第一、二句,用仄韵,自第三句以后转平韵。前段第四、五句与后段第一、二句为仄起式五言绝句,但词分段,配以仄韵及四字、六字、三字句而使此调声韵及句式富于变化,音节流美而又平缓,适于抒写含蓄之情意。宋人此调为长调,乃另据音谱,与此迥异。

【《女冠子》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女冠子·昨夜夜半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女冠子·淡烟飘薄翻译及赏析01-27

女冠子·元夕原文赏析07-27

女冠子·元夕原文及赏析03-13

女冠子·昨夜夜半原文及赏析12-17

蒋捷《女冠子·元夕》赏析11-16

女冠子·昨夜夜半原文、赏析06-29

《女冠子·露花烟草》原文、注释及赏析02-29

女冠子·四月十七原文及赏析03-27

女冠子·四月十七原文及赏析【精】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