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曲江天暮雪》全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3-11-23 09:13:52 剑锋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寿阳曲江天暮雪》全文翻译赏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寿阳曲江天暮雪》全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寿阳曲江天暮雪》全文翻译赏析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翻译

  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

  水天一线,何等壮阔。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赏析: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双调·寿阳曲议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江天暮雪》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大,雪之猛。若说“雪乱舞扮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一步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大艺术容量。作者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中,马致远和许多文人作家一样,不满当时蒙古贵族腐败、落后的统治,愤世嫉俗,不与统治者合流,远疏科举,放浪江湖,甚至甘愿沉沦社会底层,接近于平民百姓,了解他们的饥苦,用写杂剧、作散曲的形式申张正义,砧贬时弊,但又不可能完全超脱出来,只期尽可能保持高尚气节,求及自身净化。马致远晚年求仙觅道、消极避世,在辞官归隐的时候写下这首小令

  作者简介:

  马致远(生卒年有争议),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晚年隐退。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曲词豪放洒脱。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数二十三套。

【《寿阳曲江天暮雪》全文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江天暮雪原文及赏析12-23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11-02

《采莲曲》的翻译及赏析11-30

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09-22

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09-02

大堤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1-16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0-19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07-17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08-10

徐再思《阳春曲·皇亭晚泊》全文翻译赏析10-16